周一消息树

Rich 今天争取在不带酸葡萄心理的前提下,说一些关于有钱人的事儿。 但是,说到刚刚出版的这本《罗伯特弗兰克的小样》( Robert Frank: 81 Contact Sheets from The Americans)画册,能不心酸么。据博客5B4报道,由日本出版人 Kazuhiko Motomura出版的这本画册,我们这些穷人恐怕只能在网上瞻仰一下,因为这本书的售价是1500美金,而且只卖给曾经买过Kazuhiko Motomura过去出版的图书的顾客,或者你肯一次购买所有他们出版的图书,共计7500美金。 书当然非常豪华富贵。先是一个大个儿黑木头盒子,打开之后能看到限量编号(一共300套),里面又是一个木盒子,上面刻着罗伯特弗兰克的签名。打开这个盒子然后又是一个银色的盒子,打开银色的盒子,又是一个纸包裹,打开这个纸包裹——幸好不是一个写着“挠挠”的小纸条——你终于能够看到弗兰克的81张原始小样了。 5B4先生说的非常在理,穷人们可以这么办,去买另一本书,叫做<Looking in>,里面也有所有的小样,然后你把它们拆下来,放到一个鞋盒子里,可以考虑弄块丝绸。而这恐怕是弗兰克先生最为希望的样子。 有钱+低调,似乎是人们可以接受的有钱人的状态,MSNBC的深度调查记者Bill Dedman就追逐了这样一个美国富豪,神秘女士Huguette Clark,她继承了多处房地产,比如纽约面朝中央公园大厦里差不多两层楼,巨大的但是从来无人居住的庄园等等,却是此人却很低调,几乎销声匿迹。Bill没有如同往常一样将文章以长篇大论的文字方式报道,其间点缀几张照片。他尝试了一种新的报道方法。 这则名叫The Clarks: an American story of wealth, scandal and mystery的故事,主体是47张照片,以照片为主要架构,文字和图片结合。 (…) Read more

每周最佳评论集

这是一个新栏目。有很多朋友,他们在我的博文下面的评论比正文还精彩,就那么埋没了实在可惜,这个栏目的目的就是将这些好文字“扶正”。 针对《”假“照片标本》的评论 LY :  摄影是什么?工作之后就越发不明白了,也许这就是摄影与摄像,摄影记者与摄像记者对影像追求的差别。尽管被同事开玩笑笑话说不懂摄影,但是我还是喜欢着我喜欢的“摄影”,那是比美丽的画面和昂贵的器材更打动人的。 Suli: 就算我这样一个只看最后情绪和氛围论摄影的人 ,都实在“惨不忍睹”的看到这个原材料和最后的成品差距。这一刀狠就狠在他是拍了素材回来构图和“摄影”的。 那我恩都用超广角,把所有的信息都统统兜回来 ,坐在电脑前面,咱们不着急,喝着小酒慢慢裁。。。太狠了。。。太狠了。。。 针对《周一消息树:战争与和平》的评论 Aaron: 应该说“有些现实非常非常暴力” RJ: 你好!很高兴看到你又恢复博客写作。顺便说一下,唐·麦卡林的英文名字应当是Don,而非Dan。 ——欢迎纠错! 另外,讨厌英国摄影杂志水印的“叫我怪兽”同学,这里再为你和大家提供一个英国摄影杂志156年回顾的“无码”图集:请移步这里

请注明出处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有意思的事儿,专家们给学生提供的写作技巧里有这样一个建议,永远记得把你从其他地方拷贝来的文字标注成其他颜色,以免事后忘记,造成不必要的剽窃。 在现在这个时代,其实所谓真实和原始的概念已经无法清晰界定了。尤其是在那些“剽窃艺术家”的眼里,他们挪用现有的作品,占有其中的意义。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比文本要聪明,比大众要智慧。 当著名摄影师Harry Benson看到惠特尼双年展的展场里陈列着自己的作品,但是作者却不是自己,那个时候的心情可想而知。 Harry Benson摄 Lorraine观念作品 更何况当他进一步致电这位“剽窃”自己作品的艺术家Lorraine O’Grady女士的时候,对方的回答很简单:“我是观念艺术家。” Lorraine O’Grady的网站上这样介绍她的观念: “想法首先出现,然后寻找最佳的媒介来实现它。” 这位艺术家在惠特尼展览的作品名叫“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现代主义者”,将Harry Benson所拍摄的迈克杰克逊的照片和波特莱尔的照片并置,展览还有其他一些照片对比。根据她的观念实现的步骤,似乎很容易推论出她使用照片这种媒介的始末。 她使用的不是无名小卒拍摄的杰克逊,Harry Benson——资深摄影师,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了半个世纪,出版和展览无数。而这张杰克逊的照片也并非是大众文化中广为传诵的符号化作品,而是来自Harry的一次特约拍摄。 另一位著名的“剽窃”艺术家Richard Prince曾经这样给摄影定义:“摄影就是一种对现实的引用。”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但如同所有论文的写作一样,引用是否应该注明出处呢? 惠特尼博物馆的律师打算给Harry在作品旁边放置一个署名,而Harry本人已经被气的鼻子歪了,只想把自己的照片拿下来。 Lorraine O’Grady的计划是这个两联张照片作品她还要限量,限量版本是10。我真想知道经过惠特尼双年展的镀金,她这作品能卖多少钱?然后我打算也复制一份,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Lorraine O’Grady和Harry Benson的‘孩子的孩子’”。 新闻报道链接,点这里。

图邮寄

我管这种方式命名为“图邮寄”,它不是一般的信件,而是在网络上邮寄,你说照片是默片,但这种作品都在说话,如果说照片依赖文字是愚蠢的,但是这种照片似乎必须靠阅读画面中的文字才能沟通。 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奇妙,忍不住也想在我的博客上拷贝一下,一直在想,发起个什么话题为好。我认为这种图邮寄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就是那样拍一下就好了。不过,昨个儿看到的一组也是图邮寄类型的照片让我发现,这并非可以流水线作业。 我最早看到的图邮寄在这里,是腾讯的台湾想知道活动。 随后让我甚为感动的一组图邮寄是摄影师Adrian Fisk的作品(还有这里)也在网上四处流传。 而那个让我思考图邮寄的方法并不简单的一组作品在这里。我发现,这个摄影师拍得太快了,照片中的人物其实还没有准备好把他们的信件寄出。 让人写出心里话,哪有那么简单呢。如果给我这样一张白纸,我该写点儿什么?

动静皆相宜

今天这篇文章说的是静的照片和动的影儿的事儿,它们俩个本来就不是冤家。 (一)摄影师 Vincent Laforet幸福生活 Vincent laforet去年搬家了——洛杉矶,他离热闹的好莱坞更近了,这是他职业生涯的下一个目标,好莱坞的商业导演。 博客A Photo editor上有一篇对Vincent很有料的采访,比如大家最关心的钱的事儿,Vincent透露了他目前的收入结构是这样的: 只有30%来自静态图像的拍摄,而且几乎全部是商业的活动,过去16个月以来,他只有两个媒体的拍摄任务,分别是迈克杰克逊的葬礼和奥巴马的就职典礼。除此以外全部来自动态视频的拍摄。 Vincent 是何许人呢?15岁开始为著名的图片社Gamma和Sigma工作,随后从法国转战到美国,为纽约时报工作了6年,大约4年前他开始从媒体摄影转到商业摄影,一年半之前他开始接触5D MKII,随后开始了自己所认为的最重要的职业生涯的转变——拍摄视频。 目前,他已经将这种高清视频和单反结合的新鲜玩意儿玩得很精彩,以至于在经济危机时刻还工作不断,在他看来,这部分是由于“客户总是希望找到一些新的方案,不但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画面,同时也能满足因为危机带来的预算削减的需要。” 新技术真令人赞叹,在A Photo editor这篇访谈下面的第一个回复是这样的: 各位,我是一个反其道而行的人,我在俄罗斯一个小城工作,拍摄一些商业短片,以前我一直用高清摄像机,但是自从尼康D90出现之后,我发现用这台照相机工作比我以前拍摄的画面质量好很多,尤其是那种现场拍摄,很棒。不知道为何,这使得我更偏好静态的照片了。 (嘿嘿,但愿他不是尼康的广告宣传员。) (二)框框之外的故事 我是一个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人。尤其喜欢刨根问底,一直以来我都对摄影师是如何拍到他们的照片的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Amadelio这个网站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这家专注摄影的电影制片的小公司目前已经拍摄了三部纪录片,都有关摄影师的工作状态,出现在影片里的并非都是大牌摄影师,比如那个俄罗斯的家伙,但照片很优雅。你可以在他们网站上看片花儿。 我发现,那些一本正经的照片,有的的确是一本正经地拍摄出来的,但也有的拍摄现场很不严肃。 静的照片,只在不到一秒的时间被凝固,这几部纪录片将之前和之后的画面也呈现出来,有意思。

photo camp8开始征稿!

camp是一个实验场,开放的,多元的,这就是我希望它能够成为的样子。 camp8开始征稿。截稿时间是3月28日。 camp8正式开始的时间是4月初(时间待定),地点是北京 投稿地址:ofpixcamp@gmail.com 稿件主题不限。不接受单幅照片,也不接受拼凑的组照。具体要求大家可以通过查看博客的“camp”分类来了解。

周一消息树

战争与和平 3月号的英国摄影杂志改版了,新的版面就挂在网上。除去讨厌的Preview水印,这期杂志还是可以瞅一瞅。 Don McCullin摄影 本期杂志的专访是战地摄影师Don McCullin,在我看来,他是众多战地摄影师中最有道德感的一位。他曾经说过: “有些时候,我感到自己带走的不是胶片,而就是一块块的人肉。那感觉就像你背负着你所拍摄的那些人的苦难。”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从访谈的引语中你可以看到战争给Dan所带来的精神负担:“无论我如何努力试图抛弃那些痛苦,它们却都一直存在。”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这篇访谈的名字叫做《战争与和平》 英国正在做一个Don的摄影展览,大家可以可以到卫报去看更多摄影师的介绍。 在Polka杂志第2期你也能看到Don的一个小集子: (polka是一本很值得你继续探索的摄影杂志。) 3月号的《生活》画报特刊,也有关战争,《从伊拉克到阿富汗,五个摄影师眼中的战争》正如标题所揭示的,在这个专题中,生活邀请五位摄影师从他们的战地作品中挑选部分作品展出,并试图展现与往常战争报道不一样的视角。在你点击影廊的之前,有这样一行警示文字:注意,有些照片非常非常暴力。

最流行的“摄影器材”

日前,佳能粉丝们最想得到的一样眩酷新装备是…… 就是这个: 这支新镜头嘛, 其实,其实是一个咖啡杯: 我隐约记得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哥们拿一个佳能的小白去乡下拍照,镜头搁在桌上,一不留神就被乡亲在里面倒上了水。我很负责任的说,这个佳能咖啡杯的创意就是这么来的。 但遗憾的是你我恐怕都无法搞到这个眩酷新产品,因为这批杯子是冬奥会的特别礼物,随后就没有了。对此爱不释手的网友可不乐意了,据说他们正在开设论坛试图通过网络舆论而让这款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假”照片标本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今年新添加了一项参赛规定,这个新法则在引起了争议的同时,也为自己引来了麻烦。近日,体育特写图片故事类三等奖获奖者,就因为违反了这项法规而被取消了奖项。 这项新参赛规定如下 “参赛作品不得予以改动,只有那些被行业公认可以采取的修饰行为是允许的。” 被取消奖项的是一组反映乌克兰街头搏击的照片,其中一张细节照片,评委在调取原片之后,发现作者修掉了与画面主体——被摄对象手臂重合的背景之中的一只白色球鞋局部。 在观看了原片和获奖作品之后,大家肯定会和我一样发出惊呼,这就如同刚看到一道鲜艳亮丽的菜品然后一不小心走进油渍斑斑的厨房的感觉一样。 我要说的是,这个家伙被剥夺奖项的理由,却是他所有行为中最微不足道的,甚至可以说,最不影响作品内容表达的一个行为。 他做了什么? 1,他将彩色转成了黑白。 2,他在画面中狠狠地剪裁出一个细节 3,他增加画面的反差颗粒 4,他将照片的四角压暗。 5,最后,他修掉了影响画面美观的一个小细节。(白球鞋) 以上1-4都是新闻摄影领域中一直被认为是合理的操作方法,5,是被诟病,被指摘,但是近两年开始有了不同声音的做法。 这张照片充分体现了传播者(或者是照片生产者)是如何操控照片的,几乎将所有惯用技巧集于一身。这就是为什么我把这张照片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发展中的一个“标本”的原因。 但是,我并非要将这张照片以及作者所用的手法一棒子打倒,因为判断修改照片的合理性的另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是“读者对事实的期待”(Qualified Expectation of Reality),你们,这张照片的读者,在看到原片和修饰后照片,对信息的理解程度的差异有多少呢?更改后的照片是否完全曲解了事实呢? 对于新闻摄影工作来说,“照片纪录”已经发展成“照片叙事”,这个时候,从所谓镜头获取的“客观真实”到最终到达读者那里的有效信息,恐怕更要基于一个和受众诚实交流的前提,而这个关乎道德考量的问题,却其实又是一个最无法规定的行为。

百日不咳

说好了一百天之后开张,心里想着也许可以模糊几日,没想到真有帮我计算日期的,早早通知我说,算来昨天已经到期了。我说有压力(鸭梨),人家说没鸭梨就没有动力(冻梨)。 新博客的内容框架都弄好了,就是页面设计麻烦一些,本来要鲜亮登场的,但是细节还是不要马虎。当然,也不能以此为借口,既然说了百日后出现,百日之后就不可蛰伏了。 咳咳。那我就接着写了。吃冻梨不吃鸭梨。话说,今天北京可真冷啊。

如何申请社会纪实摄影讲座链接

昨天讲座里提到的基金网址: OSI:http://www.soros.org/initiatives/photography getty:  http://imagery.gettyimages.com/getty_images_grants Eugene Smith: http://www.smithfund.org All Roads:http://events.nationalgeographic.com/events/all-roads Dorothea Lange–Paul Taylor:http://www-cds.aas.duke.edu/l-t/ Magnum:http://magnumfoundation.org Alexia:http://www.alexiafoundation.org/ 影响报道:http://voice.chinafotopress.com/6th/cover.html

让影像发声:第三场论坛

时间:1月18日(周一)晚七点 地点:奇遇花园咖啡馆 一,影像背后——NGO如何成为纪实摄影项目的助推器 本次ofpix基金获奖者工人摄影队是乐施会支持的工人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Ofpix请来乐施会城市生计项目官员林虹介绍这个项目的缘起,支持工人摄影队的小小草中心的运作,并和大家分享NGO如何发掘项目,以及如何与NGO合作等话题。 主讲人:林虹 二,如何申请社会纪实摄影基金 纪实摄影基金申请注意事项,国际上各个重要纪实摄影基金简介与申请须知。 主讲人:任悦 更多关于让影像发声活动的背景,点击这里。 这是我们最后一场论坛,欢迎你来,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让我们相互取暖,让我们踏实做事,而不只是叹息天寒。

“ten best ten”摄影比赛招募志愿翻译

本次camp的照片放送我先停一停,歇口气儿。插播一条广告。 以前在博客里介绍过纽约WIN图片社,这是一家新兴图片社,风格年轻化,创始人是摄影师Hans Neleman。Win去年和纽约的Time Out杂志联合举办了一次面向年轻人的摄影比赛:Ten Best Ten,这项比赛今年继续举办,Win试图吸引更多的中国摄影师参与,想把参赛网页翻译成中文。如果有愿意参与志愿翻译的请直接联系Hans工作室的工作人员Chrissy Reilly chrissy@win-initiative.com  电话:212.274.1000,他们会为参与翻译的志愿者建立参加比赛的“直通车”。 比赛的网页在这里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