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多样性

今天继续看《时间社会学》,有意思。大概也解释了近来的一些现象。

依据现存社会结构理论中最普遍的区分,社会结构可以分成个体的、群体的和文化的,它们由此对应着这样几种社会时间:

在个体层面,是自我时间;

在群体层面,是适应于非正式互动的互动时间和适应于关联机构和其他正式组织的“制度时间”;

在广义的社会文化层面,是循环时间(日,周和季)。

这几个时间都不是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上的计时方式——以相对同质的单位不可动摇地向前推进,而是社会-时间,是以变化着的节奏展开的;有时快,有时候慢,有时候出现暂停。

社会人群与这些社会时间的关系又可以分成三种形态:嵌入,分层和同步。

嵌入:实际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行动和意义的复杂交叠。

分层:时间是从社会和文化的层面转交给个人的。(社会时间是依一下的层次来分层的:循环时间,制度的组织的时间,互动的时间,自我时间。)

同步:使人们的生活同步化,这是一种公共的成就,它把从被嵌入的时间中形成起来的社会秩序的不可规约的集体性结合起来。由千百万公民的数以亿计的各式各样行动所持续地反复创造出来的整个社会的同步性,使社会秩序的合理性成为可能。

其实现在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就经历着一个大概真的是前所未有的“时间同步”,我们所有人都卷入了新型肺炎的时间。并且在时间分层中,这个时间超越了任何其他的时间,嵌入我们的时间,基本上我们的公共空间除了这个已经没有其他话语了。

书中还提到了时间嵌入的紧密性因社会的阶级和年龄群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与一个人对未来的想象有密切的关联:

“小孩的思想和行动大多是指向现在的,而年龄比较大的人的思想和行动则更多地指向过去。正因为此,老年人在凝视不确定的未来时在情绪上较少忧虑,而就年轻的成年人来说,不仅其指向未来的时间眼界要长远得多,而且因为试图去控制迎面而来的种种事件而心事重重,不管这些事件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听闻这么大的事儿,家里的上一代人一开始显得那样不以为然。

研究者注意到,与其他动物相比,人花在现在的时间比较少;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指向未来以及(在相对少一点的程度上)过去。单纯的娱乐的一个最愉快的方面就是它允许我们完全地活在现在之中,对流逝的时间的体验暂时停止了。

无论是当下的时间还是自我的时间,“人类生活原本就是通过带有其自身的动机和目的的不同活动来竞争时间的过程。 ”但研究者有一个悲伤的推论是:获得更多自我时间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回避或逃走,而不是通过计划。

或者,正如另一个看这本书的借阅者的批注?反正,有自己的时间真难。

Comment (1) Write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