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OFPiX基金揭晓

青岛摄影师李隽辉,湖南摄影师马金辉荣获第六届OFPiX基金。该基金建立的初衷是希望引起人们对报道以及社会纪实摄影的关注,形成一个研讨社会纪实摄影的场域,帮助摄影师拍摄以及传播自己的作品。 Read more

第六届OFPiX基金开放申请

OFPiX基金不是一个以让某位获奖者拿到奖金为目的的比赛。我们希望借助这个评选能够形成一个场,研讨并推介摄影师的作品;更希望OFPiX基金能够成为一个加油站,助推摄影师在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拍摄。 Read more

还乡第二季:《故乡书》展览

事件:OFPiX还乡第二季展览《故乡书》 地点:目的地艺术空间 (工体西路七号,走近院内三楼) 时间:8月10日4点开幕(展期至9月10日,周一休息,每日两点至九点展厅开放) 故乡是这个展览的唯一主题,摄影师的名字后面都有他们故乡所在地——我们用这个信息标注每个人独有的气息,愿此刻我们不再是大城市里一个孤独的游魂。    

还乡计划第二季

不久我又要回来了,又要见到那些 曾经与我相守的山峰,还有故乡 让人安全的,也是让人崇敬的轮廓, 就在母亲的屋子里,我和兄弟姐妹们亲热地拥抱, 我将和你们交谈,你们缠住我吧, 像绳索一样缠紧我,治好我的心病。 ——荷尔德林《故乡》 亲爱的各位!“还乡计划”第二季开始了!在第一季时,我们要求摄影师为自己的故乡拍摄图像档案,为此我们还专门为摄影师准备了详细而严格的提纲,去年参与的摄影师们,希望你们能继续这一项目。(第一季说明) 故乡并不单是地理概念,它同时也是一个心理概念。因此,这一季我们有了新项目——“故乡之书”。我们特别邀请了七位摄影师,与OFPiX的六位摄影师一道,来每人制作一本有关故乡的手工摄影书。参加这个计划的摄影师有的已经在路上了。 这两季前后两个任务,一个偏于理性,一个偏于感性,但正如理性、感性并不能截然二分,我们所期待的,更应该说是带有个人情感与视角的理性叙述,与反思自我与故乡之后的感性抒发。如果能相结合,那当然更求之不得。 除了特邀项目,我们还发起一个邀请所有人参与的项目——“家庭相册”。 家是故乡的支点,也是故乡的圆心,还乡的本质不外乎回家。这个项目的核心是“重建”,换句话说,就是把过去由你父母负责编辑的家庭相册,转而交由你来负责——你需把老照片都筛选一遍,重新排序并编为一册,不过这还不够,你还应为了这本新的家庭相册去拍,或者补拍照片放进去。它反映的可以是你对家、对故乡的理解,也可以就是你自己对自己的回忆,甚至也可以是以你母亲或父亲为主线编辑而成。希望这个项目能促使你想一想自己与家、与故乡的关系。比如,你在家是什么角色?你又在什么意义上是这个地方的人?自我认同不是靠苦思冥想,它一定来自于你对所处关系的认识。在这个意义上说,还乡也是回归自我。 俗话说“近乡情怯”,各位正在打点行装回家的游子,不知你们想到回家都有着怎样的心情?一位年轻摄影师提到,拍完故乡的故事,依依不舍,仿佛意味着童年的真正结束。这种告别兴许也是一种新的成长,通过寻找故乡,我们来重新定位自己。 从今天开始,还乡计划第二季正式开始运行,我们将会陆续推出这个项目的各种信息,并通过邮件和私信回答大家的问题。在北京的同学还可以在2月3号的时候参加青年志举办的黄油青年会议,还乡计划的项目组将会在那里和大家见面。 还乡计划第二季 《家庭相册》 1. 参与办法 活动是开放的,每个人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请私信我们的新浪微博@OFPiX 或者邮件至ofpixcamp@gmail.com报名,以便我们统计参与者的信息,与大家保持联络,发布最新通知。 另外,也欢迎大家把自己回到故乡的感受分享给OFPiX,你们可以在微博上@ofpix 讲述返乡的感受。 2. 《家庭相册》的制作方法 家庭相册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没有一定之规,其核心是参与者是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制作一本属于你自己的家庭相册。你可以有这样的思路: 浏览自己家里的老相册,找到你的回忆。对其进行重新的编辑 延续相册里的故事,去寻找当下和这个相册有关的人、事、物 重拍一些对比图片,拍下你看到的变化 如果家里没有老相册也没有关系,你就更可以天马行空地假想并付诸实施——有一本属于你自己的相册该是怎样? 照片最后的呈现方式可以很复杂——自己再重新黏贴一本家庭相册,也可以很简单——把老照片翻拍下来与自己新的照片编辑到一起。但无论怎样,你都要给这些照片加上简单的注释。 (…) Read more

第五届OFPiX基金获奖者:邹璧宇 《致富之路》

第五届OFPiX基金获奖作品 《致富之路》邹璧宇摄 2012年9月中下旬,广西平南县一名叫吴业昌的年轻人冲进一家午托所用柴刀砍伤16名小孩,其中3个死亡。后来自己走访过他的家人邻居,其实家境还算小康,他在村子里的口碑也很好,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会他会制造那样的惨案。很早就想去走走,看一下乡镇小县城年轻人的生活,从贵州慢慢沿国道附近坐着大巴拍到广东沿海。碰巧平南的惨案促使这个计划变得迫不及待起来。 10月17日开始拍,到现在也就十多天,刚到贵州广西交界的县城,写下这篇是基金的申请,更是一个小结。从贵州直达广州深圳要不了多少时间,在贵州几乎每个县城每天都有发往江浙广东的大巴,许多路段修了便捷的高速公路。旅途时间上的缩短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城乡差异,谁都可以在城里烫个最时髦的头发,但是二十个小时车程外的故乡还是在过往的生活水准上。 美化的流行明星,和所谓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同样是一种可怕,也是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洗脑,被城市影响的年轻人会带着什么样的改变回到故乡?过往凭借国道来往车辆繁荣的城镇也因为高速的开通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留下还是继续出门闯一闯是那里的年轻人每年面临的抉择,他们盼望能走上条致富的道路,让生活和电视上演的一样丰富。 我从小在桂林市附近半个小时大巴车程的县城出生成长到小学毕业,在离开家出门拍摄前还去长大的县城看了一眼,萧条的街道和到处口吐莲花的房地产广告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的情况在贵州省的县城差不多,在有的地方显得更糟糕一些,各种店铺的主人逐渐搬迁到更繁荣的城市,大部分年轻人在外打工闯世界,似乎活力都被给带走了。幸运的是,还是能遇到辞职提前回来等着春节的,以及不愿意再离家外出打工的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就遇着了、停下脚步交换各自关于故乡过去故事。 外出归来的年轻人正在和他的朋友绑摩托车上的行李箱。 站在田地上的这四个年轻人2013年春节后他们将陆续出门打工,后面山坡上是观看斗牛的老乡。 刚回乡的年轻人,他在贵阳做着普通的销售工作。 第五届OFPiX基金获奖作品 《致富之路》邹璧宇摄 『专题初衷』 • 关注年轻人的生活,从贵州某个城市沿着大巴车运行路线拍摄到广东沿 海城市。在经济放缓的当下,外出打工者许多都选择回到家乡,他们身 上带着被城市化的特征,拍摄所选择的路线也能探讨相关地域中的年轻人追求财富和美好生活进程中的状况。 • 在2012年11月初开始第⼀一次拍摄后,选择的地域为贵州往广东方向延伸的国道附近的城镇。不为着急拍完去赶路,在十二月拍完第一轮,2013年春节前后还会再去与被摄者更深入的接触,间歇期与拍摄过的人聊聊qq,更详细了解他们和他们的故乡,为后面的拍摄准备。2013年三月四月的时候集中广东地区拍摄。 预想 • 2013年5月前,初稿完成,完成⼀一个四十至六十张的组照。 • 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挖掘后续可独立操作的新专题   县城发廊的打工者,这是他刚染黄的头发。在广东他也在发廊工作,那是许多年轻人的选择,因为不用干重体力活,偶尔看上去还很时髦。 乡下的台球桌,它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没有年轻人来就没有生意。 贵阳公园里一个喜欢郭敬明的学生,他来自黔西小镇,现在在技校学的是房地产管理。 回到家乡创业卖电脑的大学生。 时髦的本地姑娘,她在深圳做普通女工,请假回家几天,正好在市集上走走。 开家电修理铺的苗族青年,一台正在维修的电视里放着慢摇DVD,他一直在招学徒,可是也没有什么人报名。 (…) Read more

第五届OFPiX基金获奖者:程新皓 《小村档案》

第五届OFPiX基金获奖作品 《小村档案》程新皓摄 项目计划拍摄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东岸的宏仁村。 进入新千年,城市开始在滇池东岸的土地上疯狂扩张。随着广福路、昆洛路等主干道的修通,资本蜂拥而至。不到十年的时间,沿途村落的土地几乎全部被征收,用于地产开发和招商引资。本是昆明市菜篮子的滇池东岸平原发生着巨变。生活于此的人们将是这片土地上的最后一代农民,同时也将成为第一代城市居民。 2010年,更大的悲剧轰然降临。5月末,昆洛路沿线的塔密、白塔、照西、金牌、五腊、宏仁等几个村子突然面临着被彻底拆除的命运,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市政府重点照顾的中豪集团看上了这片地块,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商业开发。几万居民,一夜之间面临着失去世代居住的故土家园的惨境。短短几个月时间,曾经的村落变成了狼藉的废墟,唯余村庙矗立荒原。上了年纪的老人无以为家,只能在这最后的避难所里艰难支撑。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些寺庙,老人们围住我,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建起回迁房。我无法回答。这就是资本和权力所共谋的罪恶。 宏仁村在此时却成为了一个异数:她是唯一一个在这次浩劫中坚持至今的村子。这与宏仁新村的存在密不可分。宏仁村之前在广福路、新亚洲体育城、昆洛路和中豪集团的新螺蛳湾商贸城一期等一系列工程中,失去了所有的耕地。作为谈判的筹码,政府划给宏仁村一块宅基地,而村民们也利用之前的征地补偿款和一部分的银行贷款,按照城市小区的规划,修建起了自己的新村。这是一个有着完善规划的新村,有着很好的绿化,有着接入市政下水的下水系统,甚至还安装了众多摄像头。宏仁村的每户人都建起一栋新房,按各家的承受能力,普遍修造了5层到7层。除了自家居住的一层或两层,其他的均可出租,这样失地之后的生计就有了着落。新村07年开始建设,在10年初基本建好。而正在此时,拆迁降临。团结的宏仁村民们为了保卫自己建设的家园,和入侵者展开了不屈的斗争。为了逼村民就范,拆迁方威逼利诱,半夜砸窗,放火,剪电线,甚至连村里的寺庙也没放过。在冲突最激烈的7月1日,数百名手持钢筋的暴徒冲进村里,打砸店铺,甚至有一位阻拦的村民的眼睛也被打瞎。但因为村民的持续抵抗,也由于一些有影响力的媒体的介入,明面上的暴力终于被制止,而宏仁村至今仍然在坚持。在这个抵抗的过程中,村民重新开始学习法律,政策,学习如何作为一位公民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如何在国家的视角下发出自己抵抗的声音。或许这是无奈现实中少数让人欣慰的事。 但是抵抗的代价是高昂的。在抵抗的过程中,很多老人“正常”去世了,而平静生活也被拆迁彻底打破: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的村民与坚持斗争的村民产生龃龉,邻里亲戚也由此陌路。可以想象,即使最后新村保住,这个社区中人们的关系也将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重建。这个事件将成为小村历史上抹不去的伤痕。而这一切的悄灭和伤害,似乎就是现代化的代价,生命和平静的日常悄然逝去,无声无息,在高楼大厦和金光大道来临之后,再无人记忆。死去的就这样死去了,如同草芥蝼蚁。 第五届OFPiX基金获奖作品 《小村档案》程新皓摄 时至今日,在村民的抵制下,宏仁新村已经得到政府允诺而得以保留,但老村的命运却依然悬而未决。村民们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云南大学城市规划学院等机构合作,试图在保留老村村落格局和社区完整性的同时,引进开发商,对老村进行现代化改造,实现村民和开发商的双赢。这即有别于当下政府以现代化为名土地财政为实的掠夺式开发,同时又不是简单的试图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是,现在的村官想在他们最后这半年任期内卖掉老村,把土地转化成自己的实惠,而政府也垂涎于这块日渐升值的土地。村民、村官、地方政府这三方势力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博弈着。 “小村档案”拍摄计划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从08年进入这个地区开始,我亲眼见证着所有的变迁与“生活戏剧”。我的身份也从一开始的他者,渐渐变为了这个过程的参与者与抵抗者。我和村民一同保卫着最后的故乡,同时却也眼见更多的故乡沦陷,从物理上被消灭。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照片渐渐变为了行动的副产物,我试图利用这些照片,去为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发出声音,我期冀这些照片成为小村延续下去的见证,而非对废墟的记忆。     第五届OFPiX基金获奖作品 《小村档案》程新皓摄 『项目内容』 本项目计划拍摄的宏仁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距离市中心约20千米。 宏仁村由老村和新村两部分所构成。其中,老村已有数百年历史,其中建筑主要为土木结构的滇中民居“一颗印”样式的院落和在此基础上的变体,在老村的西边和东边部分,也有很多红砖平房和近二十年建的砖混结构的小楼。在老村中,有大寺、小寺、财神庙、新客堂等公共建筑,以及二眼井、照壁等历史遗存。而新村是在2010年建成,是按照规划统一修建,每户人家均为98平房米的等大地基,各家自量财力,修建两层到8层不等。 老村中保留完整的“一颗印”建筑(左)和新村中统一规划的楼房(右)。 在老村中,随处可见超过一百年的老建筑,这些建筑保留着滇中民居最传统的样式,不是作为景观,而是作为生活之所而存在着。在新村建成后,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搬到了新村的楼房里,而那些不习惯楼房生活的老年人则主要留在了老村。在这里,人与人之间,人与村落之间的关系似乎更加自然和自在。在每一寸空间中,都可以看到从旧到新各种不同时间的遗迹,满满的挤在一栋屋子里,一面墙上,一个老人的谈吐呼吸间。从清代时先人的灵位,到毛泽东去世时的报纸,到新近写的春联,这些来自不同时间的物件被并置在同一个空间中。从朝鲜战争走来的老兵,坐在自己沙发上谈论着不久前与拆迁队的战斗。五十年前的年轻人,在客厅的相框中看着老去的自己和当年的邻居在小凳上缝制女儿的绣花鞋。 相对于老村,新村似乎意味着另一个时间的开始。统一,现代,以及与现代为一体的个性和传统的丧失。但是,新村实际远远超出这些惯常的想象。从设计的最初,这就不是简单的水泥格子。虽然从外观上看,新村的楼房和一颗印好像没有任何关系,但它实际上是一颗印样式的建筑在纵向空间上的叠加。新楼中每一层,实际都按照了传统的“三间房子”为格局,而天井则被移到了楼顶。这样的设计体现着村民的时空观,本身就是一种另类的现代化。传统以新村的修建为时间的原点,重新生根发芽。新村和老村不是种简单化了的二元对立,而是一个由区别的丰富的整体,一个时间上的延伸。 从2010年抵抗拆迁到现在,老村和新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村民、村官和地方政府就小村的未来进行博弈。大部分村民希望能够保留新村,保留和改造老村,于是自发的组织村民大会,学习法律和政策,成立老年人协会,自发组织人维护老村的治安和卫生,以此来赋予保卫家园的合法性。而村官们在一开始就组成拆迁办,不遗余力的试图拆平自己治下的新村和老村,由此获得开发商所允诺的利益。为此,村官们不惜借助黑社会的力量,对村落进行破坏,从堵路,剪电线到烧房子,不一而足。甚至,在村民们缴获的工作笔记上,赫然记载着拆迁办花三万元雇凶袭击村民代表的记录。作为另一个势力的地方政府则一直希望能够在不引起群体事件的基础上拆除小村,将土地卖给江苏的企业以获利。在小村的每一个人,都被身不由己的卷入了这个洪流中,进行自己的选择,在这剧变的时代寻找自己的位置。 此刻,昆明的城市化依然风起云涌,而宏仁村的改变却在这三股力量的角力下停滞住了——宏仁村的明天究竟会如何?是如村官所愿彻底推平,还是如村民所计划的保留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者最后在博弈之下保留新村,而消灭老村?这些宏大的未来全部交织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每一个村民的命运都卷入其中,他们人生的轨迹将因小村的存废而彻底改变。往大里看,这是昆明乃至中国大陆城市改造的关键点,是一个集合了所有戏剧性的关键的时间点和空间点。这种张力和不安或许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质。这也是我感到如此紧迫的需要去拍摄的原因:这种平衡将很快被打破,未来的方向将无可避免的滑入某一条轨迹。 《小村档案》拍摄计划的对象,就是处于这一时空点上的宏仁村。笔者试图通过对宏仁村的拍摄,为此时此刻在宏仁村的个体和环境留下档案,作为坐标轴的原点。当若干年后回望这个时代时,我们会知道有这样一个村子,在这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何走到了今天,又将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若干年后,这将是故乡这个词语的定义。   拍摄方式: 笔者试图进行档案式的拍摄,即弱化作者的主观视角,弱化照片的叙述功能,而强调所拍摄对象的丰富的细节。同时,对每一位拍摄对象进行访谈和录音,以文字来呈现事件。最终,文字和照片将作为两个独立而同一的文本进行并置。 本计划拍摄的照片准备进行以下使用: 作为小村研究的一部分,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云南大学城市规划学院的其他研究互为补充,以具有丰富细节的影像来呈示小村的个体,同时供以上的社会学、人类学、城市规划的研究作为图像资料来使用; 供网络媒体使用,试图通过更多的媒体曝光,进一步增加宏仁村的被关注度,为村民们争取保留和改造老村的行动争取更多的支持; (…) Read more

第五届OFPiX基金评选揭晓

2012年的最后一天,OFPiX基金揭晓:程新皓与邹璧宇两位摄影师成为本届OFPiX基金的获奖者,《小村档案》与《致富之路》两部作品将在OFPiX的支持下,展开进一步的拍摄。其他八位入选者也会继续获得OFPiX在学术和作品推广方面的支持。 这个结果是五位专业评委和五十多位现场观众的选择,获奖作品也符合OFPiX基金的理念——关注社会现实,用影像发声,拍摄者也是行动者。 《小村档案》关注滇池东岸的宏仁村。资本和权力共谋,让这里巨变。中国城市改造中的不安与张力在这里集中体现,村民的命运席卷其中。作者也从记录者逐渐变为与村民一起抵抗拆迁的参与者。他希望用照片让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见证小村延续。《致富之路》试图观看往返城乡之间的年轻人,在接受了城里各种所谓的生活方式之后,回到故乡会如何自处?外出或留下,他们都想更丰富地生活。但县城已愈发萧条。作者计划从贵州沿国道坐着大巴,一路拍到广东沿海,希望看看这些年轻人都“过得如何”。 程新皓/《小村档案》:这个题目非常具体,摄影师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去把握一个没准他非常关心也吸引眼球,但是,却把握不了的主题。小村决定了他拍摄的对象,档案决定了他的拍摄内容,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拍摄雏形已经再那里放着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拍的问题。 邹璧宇/《致富之路》: 作者头脑清醒地关注当下,拍摄那些从乡镇走出去的,以及曾经走出去过的年轻人,他们身上充满了故事,由时代之脉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而成。影像语言现代,表达简洁直接。 OFPiX基金是一个微型奖励,五千元的奖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摄影师的创作需求,从创立开始,这个由任悦和詹膑私人发起的基金评选活动就试图为摄影师提供一些金钱以外的帮助。通过撰写作品创作计划,整理自己的申请作品,摄影师可以梳理自己的拍摄思路;通过在1416教室以及微博平台(OFPiX)上把这些项目展示给公众,摄影师得以听到多方面的意见与声音;评委评选是为了让这些作品可以抵达专业读者,因此在评委邀请方面OFPiX努力让结构多元,包括策展人、学者、记者,以及摄影师等多个层面。(本届评委:这里)最后的现场观众投票并非游戏,参加的观众都在充分了解摄影师的作品以及拍摄计划的基础上投出极其慎重的一票,而呈现纪实摄影师作品的创作过程,对于公众来说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OFPiX基金评选现场:到场观众七八十人,现场气氛严肃而又活泼。(摄影:詹膑,孙世麒) 本届OFPiX基金一共收到22份申请,没有作品拍摄计划、先期作品,以及不符合社会纪实摄影理念的作品都没有进入第二轮评选,最后有10位摄影师进入最终评点阶段。这些申请者里面有职业摄影师,比如来自《新快报》的摄影记者夏世焱、为EPA供稿的赵遵平;也有自由职业摄影师,比如邹壁宇、赵秋颍和焦东子;程新皓和刘禹扬还是在校学生。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孙爱国和陈文,他们和自己的所拍摄的选题更是有着共生的关系,孙爱国拍摄的是他工作的焦煤厂,陈文则是从一个三峡原住民的视角去关注三峡。所有申请者的项目都是有机的——个人真正想探求,已经种下种子,有着可期待的未来。 孙爱国/《困境中挣扎的炼焦工人》 入选作品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激起不少涟漪,青年志两位研究员Candy和David的《沙发人类学》项目,从一张沙发出发,探寻旧城区人和社区之间的关联,反观我们在现代生活中的缺失,这一平常但耐人寻味的视角引发不少人的共鸣。两位研究者计划将自己的项目变得更加开放,甚至想要给沙发贴上二维码,让更多人读到这张沙发上的故事。赵遵平关于虫草经济的选题,引发了很多反馈,网友海藏影像提出,其实藏区一些地方依赖虫草经济已经把畜牧业放弃了,一旦虫草的神话破灭,藏区经济很难良性发展。因此,围绕疯狂的虫草拍摄的专题尤其具有见证和警示的作用。 赵遵平/《草民》 现场放映活动中,争论比较激烈的是焦东子的《我们在一起》,她用众帮筹款的方法为那些偏远且无法获得一张照片的人拍摄肖像,现场打印出来送给他们。学习摄影科班出身的东子翻山越岭就是给被摄对象拍留念照。有人质疑她行为的目的,有人建议她要讲究职业摄影师的水准。东子的朋友说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今年夏天,她在西海固为394个人拍照,送出照片583张,她写了很多文字,但其中的体验恐怕仍然不能为每一个人分享。在现场的投票中,她仅仅以一票的差距未能获奖。 历时两个月的评选,这些声音,这个过程,项目里面的故事,项目之外的故事,照片里面的人,照片外面的人,这一切都让这个小小的基金闪烁着光芒,作为这个基金的发起人,当我感到疲惫的时候,这些气氛包裹着我,在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年就又在路上了。 感谢:所有的OFPiX基金的申请者,入选者,现场的观众;感谢今年的匿名捐助者。 感谢:评委——你们为每一位申请者所写的评语我们都会再反馈给他们。 感谢:OFPiX团队的所有人,特别感谢傅翀、胡令丰、金朗和徐阳,你们所做的琐碎的工作促成了整个项目的成功。 两位得奖者的作品、项目计划书以及评委评语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博客刊出。

第二十个Camp

清晨会给我特别的感觉,仿佛这一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未来时态充满神秘,让你不想让它完成。 我向来不擅长数字,写这个博客也不知道几年了,唯有Camp记得清楚,一个个数过来,今晚已经是第二十个了。现在做Camp较之以前有些困难,北京的高速路以及地下铁将这个城市撑得大大的,人隔得远远的,我们越来越习惯在网络上生活。这恐怕就是我那小小的激动的来由,这样的聚会不会太多。 发布一下今天Photo Camp20+OFPiX基金总评的菜单吧: 单元一 * 从纯真出发,来自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打工者的照片 * 杨雁清 & David Wang: 《沙发人类学计划》 * 刘禹扬:《建筑艺术》 * 夏世焱:《裸婚时代》 中场 * 抽奖 :图书《针孔摄影》、《毛以后的中国》、《孙明经手记》等,奖品提供:后浪图书出版公司 * 立得可取照相馆儿:通过宝丽来互拍认识一个陌生人 单元二 * 我们的黏度照片 * 孙爱国 :《在困境中挣扎的炼焦工人》 * (…) Read more

OFPiX基金年度总评+Photo Camp 20

2009年的camp跨年活动现场,来自陌生人的拥抱。 倒计时开始! 12月31日,7点半,这样的跨年你会拒绝么——观片、讨论、结识有一样志趣的朋友;投票、鼓励,把亮闪闪的两个大红包发给志在从事社会纪实摄影的摄影师。 现在就开始倒计时! 昨儿半夜回家的时候特感慨,有种连滚带爬又一年的感觉。怎么就不能活得体面一些,优雅一点儿,速度慢一点呢?干嘛老得过着今天想着明天?很多时候,觉得这些愿望比较奢侈,不符合现阶段的中心思想,但还有很多时候,觉得至少还有这种想法,就算谢天谢地。 前两天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我的年度照片”的征集活动,此刻请出照片,该是它的一图胜千言的功力发威的时刻,但我却还是喜欢那些举重若轻的照片,一些朋友开玩笑说这都是他们的——粘度照片,这个说法挺好,因为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个人议程与媒体议程完全不同,大事都是小事,小事却也都是大事,而另外一方面,站在摄影的角度,若有一种大张旗鼓地想要宣布自己在摄影上获胜的心态,这个比赛你其实也就输定了。 还是粘一点儿好。在31号的Camp现场,你会看到这些粘度照片。 OFPiX基金的评选也进入倒计时。 我自己也不知道谁会获胜,一票在评委那里,一票在现场的观众那里。当日活动现场,每个摄影师的项目说明,操作方法和预期目标都会做出说明,还会邀请在北京的入选者以及评委到现场做交流。除了看到照片,还要看更多,这是我们每次沙龙聚会的宗旨。一个社会纪实摄影项目如何操作?你会发现入选者的问题,也会学到他们的方法。 Camp竟然都二十了,情何以堪。 昨天又被人问到令人发指的问题——什么是好照片。这恐怕就是Camp的频率减少的原因,我想要让观片时候的话题更单一,语境更明晰,而并非是一个大箩筐装各种不一样的东西——彼此还互相打来打去。今年做了几次微型沙龙,效果很好,明年继续。 年终了,最后一天,如此重要的日子,有什么理由让你来参加我们这个大Party,除了温暖的、可爱的、公益的、视觉的,它还有什么主题?现场除了糖果、抽奖,还能有什么鼓励?除了各种互动,欢乐,还能有什么惊喜?对于以上这一切,我都不太敢保证,唯一能够确认的是——在这里,你会看到每一位,都是具体而生动的人。 Photo Camp20 倒计时公告1 时间:12月31号 晚7点30分 地点:北京 奇遇花园咖啡馆(电话:88320741) 活动日程: 1,10组OFPiX基金作品入围作品放映,现场点评,观众投票,选出一名基金获得者 2,   图书抽奖 3,小游戏 …… 更多还在准备中 费用:门票30元(可乐,红茶,柠檬水畅饮)(门票费用用来租用场地和投影仪等服务,谢谢支持) Photo Camp是: 一个不定期举办的摄影幻灯放映会,地点在北京,已经举办了19次,不仅看片,也有讨论。你可以在1416教室通过检索camp这个关键字获得对camp更多的印象。

第五届OFPiX基金评委亮相

第五届OFPIX基金入围  赵秋颍   精神病人 今年OFPiX基金评选如此之迅猛地到来,不仅让人感慨时间之快,日子之浮躁,更觉得拍一部作品应该沉静下来,慢慢酝酿,兴许这就是OFPiX基金的目的吧,不为催熟一部作品,而是要将之反复琢磨,评价、分析,帮助作者迈出坚实的步伐。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非常重视评选过程。 入围名单公布后的这段日子,我们一直忙着和入围摄影师沟通,请他们送交项目支持材料,包括视频、音频以及其他与项目有关的文献材料,希望通过这个过程,提醒大家审视自己在作品拍摄过程的构思、立意和拍摄方法。 尽管是这么微小的一个评选,但每年的评审都大张旗鼓,寻找业界的顶尖人物,将作品递送给评委,不是为了获得一个结果,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给摄影师提出专业意见,另一方面也尝试借这个机会帮助摄影师推广他们的作品,使其被更多的业内人士了解。 今年的评委仍然背景多元,除了摄影业内的策展人、评论人和学者,和去年一样,我们还邀请了巫昂这样的圈外人士,她所提供外来者的视角肯定会给里面人带来很多启发。另外,我还邀请了我的朋友杨文洁和Eric Michael Johnson,他们都参与了美国ICP国际摄影中心纪实摄影项目的学习,目前是自由职业摄影师,他们有更国际化的视野,对基金的申请者可以给予实践方面的具体指导。 这样一个评选,其实也是一个聚会,我们非常感谢评委的无私加入。除了专业评审,年底还有一次公开放映活动,届时会在教室里给大家发出邀请,并请参与者投出他们的一票。一起来期待今年评审结果的诞生吧。 第五届OFPIX评委名单 巫昂     (作家,记者) 杨文洁+Eric Michael Johnson   (摄影师) 葛霈     ( 艺术家 评论人) 廖逸君 (摄影师)现居纽约,曾获得多项摄影奖,包括纽约下城艺术家居住项目,EnFoco新作品大奖,Falsh Forward摄影奖。 晋永权  (策展人,中国青年报) 朱炯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