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邮寄

我管这种方式命名为“图邮寄”,它不是一般的信件,而是在网络上邮寄,你说照片是默片,但这种作品都在说话,如果说照片依赖文字是愚蠢的,但是这种照片似乎必须靠阅读画面中的文字才能沟通。

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奇妙,忍不住也想在我的博客上拷贝一下,一直在想,发起个什么话题为好。我认为这种图邮寄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就是那样拍一下就好了。不过,昨个儿看到的一组也是图邮寄类型的照片让我发现,这并非可以流水线作业。

我最早看到的图邮寄在这里,是腾讯的台湾想知道活动

20091130crossstrait01

20091130crossstrait02

随后让我甚为感动的一组图邮寄是摄影师Adrian Fisk的作品(还有这里)也在网上四处流传

picture-13


而那个让我思考图邮寄的方法并不简单的一组作品在这里。我发现,这个摄影师拍得太快了,照片中的人物其实还没有准备好把他们的信件寄出。

2010031008502235e04

让人写出心里话,哪有那么简单呢。如果给我这样一张白纸,我该写点儿什么?

Comments (5) Write a comment

  1. Signs that say what you want them to say and not signs that say what someone else wants you to say (署名说你希望他们说的,不要署名说别人希望你说的,1992-93)是由一系列的照片组成,照片的主角都是韦英随意在大街上找的路人,韦英要求他们在一张白纸上随便写下一些东西。然后韦英就用相机把他们拿着那张纸的形象拍下来。有一些场面很让人惊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在纸上写下了一句“我感到绝望”;一位身穿毛衣的男子拿着一张写下了“我写了东西,他们应该会给我一点什么”。有一篇文章赞扬Signs:“它们直接走向真实,重新表达了人们真正的一面。”很多人都似乎在为着“真实的回归”而欢呼喝彩,但同时不断地有人提醒着:“在后现代时期,世界上已经没有‘真实’的事物,艺术家们穷思竭力地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是能表现他们自己一些复杂的‘真实’,并不能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明镜’。”

    http://www.tate.org.uk/liverpool/exhibitions/makinghistory/roomplan/room4images/wearing_country.shtm [:^^2:]

    Reply

  2. Andrian那组里明德楼还出镜了。
    我看的时候是觉得这种方式就像面对面说话一样,有表情有背景有“字幕”,信息都用最容易的方式表现了,容貌民族居住地这种图像搞定了,想说的话文字搞定了,还是独具个性的手写体。比面对面说话好玩,漂亮,主题也清楚。

    Reply

  3. 中国整个媒体圈现在的环境,几乎无法容忍缓慢的思考,或者必须要时间才能达到的积累。在网络快速,海量的冲击下,尚未做好准备的媒体人们拿起枪杆仓促应战,凡是都要新的形式,新的故事,新的新闻….其实哪有那么多新的东西,于是把那些旧东西换个包装打个标签反手就推出。当这些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作品尘埃落定之后,只能凝结出两个字:山寨。

    Reply

  4. Pingback: 1416教室 » 每周最佳评论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