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 陈晓峰

《资源大省的未来之路》  在线影廊 这里 『摄影师』 陈晓峰:2005年开始摄影,为《华夏地理》《文明》等杂志供稿,曾获得2010年度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地方类一等奖。他拍摄的图片故事《非典型矿工》,讲述了一个组建摇滚乐队,热衷长跑的年轻矿工的故事,引起了平面媒体的关注。试图做这个山西资源大省的报道,也来自这个图片故事的拍摄。 邮件:tanny.chen@gmail.com  Blog:http://tancxf.blogbus.com 『摄影项目』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大省,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经济发展加剧了山西省生态环境的恶化。可以说,煤炭资源成就了山西,也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这个曾经风景秀美的省份。 山西省的不少城市,类似大同、阳泉、晋城、临汾、吕梁等都是资源型城市,由煤炭资源行业为主,带动着电力、化工等支柱行业,支撑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大多数以煤炭或者煤炭相关行业为职业。 但是,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煤炭及其产业链的行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由于一些短视的行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山西部分城市历年来一直在中国污染最严重城市名单里名列前茅。 一旦煤炭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又遭受破坏,当地原本存有的旅游资源也将随之受损。这些靠资源而存的资源型城市的未来道路将面临极大的难题。所以,资源型省份的转型,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考虑的问题。自2005年起,关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的提议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此也做了不少调研。但是由于煤炭及相关行业的短期效益迅速,更不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同时客观上也受制于同一城市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很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举步维艰。而且,从当地人们的自身意识上来说,转型也仅停留在专家学者的呼吁中,在当地普通民众中没有被广泛宣传和接受。人们还是比较习惯安于现状,至于以后的道路,许多人觉得并不和自身息息相关。 我想通过对山西省部分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的拍摄,来引起社会对山西这个资源大省在环境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关注。避免走上东北工业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而衰败的老路。 『拍摄计划』 2010年4月已经拍摄了第一个山西省资源型城市阳泉市。2011年10月,进行了第二次拍摄,拍摄了晋中市的灵石县。 计划每年拍摄3-5个山西资源型城市及其近郊县城,用5年时间,完成拍摄。 目前计划拍摄的城市有: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晋中市、临汾市、吕梁市、运城市、朔州市。 拍摄手段:胶片或者数码,彩色摄影。形式以报道摄影的方式。 『项目点评』 煤的题材,很值得拍摄,但摄影师目前还没有找准拍摄的点和角度。建议多拍,逐渐缩小拍摄的点,深挖故事。关注人物的想法不错,要保持。目前摄影师图注的描述反应出对拍摄的事物了解不够。 照片还是很节制,很多东西已经放在那里了。 像新闻报道,好干涩。 关注的话题很好,但题目太大了,而且这种转型是很难在短时期看到变化的。 能否把视线扩大到对靠资源致富的城市的关注中,比如鄂尔多斯,神木,榆林,看看这些城市里的人在财富急剧增加之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吴宏

《变革中的拉萨》    在线影廊请点击摄影师个人网站 『摄影师』 吴宏:独立报道摄影师,幼年起对海鸥双反相机开始感兴趣,作为“被拍摄者”和摄影开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2002年起开始游走北京街头拍摄,为国内图片社供稿。 2004年起在北京开始作为Stringer为EPA欧洲新闻图片社拍摄新闻报道图片至今,足迹遍布全国30个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亚洲周边国家。新闻图片被世界范围内的各大新闻媒体采用,包括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纽约时报、明镜周刊、卫报等。 邮件:wuhongphoto@gmail.com 『摄影项目』 从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前第一次到达西藏首府拉萨到2011年,五年间去过西藏各地十多次,尝试了徒步、单车、搭顺风车、包车、自驾、火车、飞机所有的交通方式。停留最长时间的地方就是拉萨,亲眼目睹了拉萨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发生的巨大变革,从第一次到达拉萨的2006年起就开始有目的的记录拉萨社会生活的各种景象到2011年的9月从拉萨归来,感觉这个城市因为交通的便捷变得与内地城市相差无几,它正在快速的被“同化”和“汉化”着。 从2010年开始不断地听到第一次抵达拉萨的旅行者抱怨拉萨已经不是他们脑海中想象和郑钧歌曲里唱到的那个城市。是的,这个城市伴随着青藏铁路通车后涌进了无数淘金者,从旅游个体营运到大规模化的旅游集团诞生,无数旅游者被当做货物一般装载到越野车中从清晨开始着一天的循规蹈矩的观光,我们可以听到无数人赞叹某个导游在旺季几个月赚到了几十万荣归故里,太阳岛别墅区的房价又涨了许多,身穿名牌户外服装的旅行团洪水般的涌来继而再次消散,而他们崭新的登山鞋底却不曾沾染到一块西藏的泥土。拉萨已然成为了最佳的小资和艳遇圣地,成为了最说得出口的谈资,背着lv穿着人字拖亦或是高跟鞋就可轻而易举的从大都市北上广坐火车一路“朝拜”而来。 在昌姑寺写作业的小学生写得了一手漂亮的汉字,而他的藏文却时常被老师督促。大昭寺广场“虔诚”的磕长头的妇人用手势比划着自己随身戴的各种首饰珠宝,以奇高的价格推销给好奇的旅游者,语言的障碍的确不能成为交易的难题。北京东路的夜晚诞生了像北京街头一样的烤串等小吃摊,原产地义乌的仿造藏饰不远万里来到拉萨街头,充斥着八廓街和冲赛康市场。 拉萨市区到郊区贡嘎机场的高速路已于今年秋季开通,不远处的荒野,拉日铁路(拉萨-日喀则)正修的如火如荼,后藏日喀则即将感受着拉萨的脉动循序着它的轨迹。 我曾想像无数人梦想的一样,在拉萨开一个小咖啡馆,听音乐喝茶和各路朋友聊着旅途趣闻,过着天天去大昭寺晒太阳的小日子,可现在我想不会了。全国连锁的苏荷酒吧早已开到了拉萨,伴随着太阳岛的歌舞升平灯红酒绿,这个城市俨然什么都不缺了。 『拍摄计划』 将于2012年初到拉萨拍摄一组现代化充斥的拉萨和为着梦想“漂在拉萨”的年轻人肖像。 『项目点评』 拍摄者和他的项目看上去还有一定的距离(情感,先期准备,等等)。 关于盲童的系列照片景别很有意思,不管实际距离,照片都把人拉到和拍摄对象对话的距离,使得观者的交流愿望产生,让照片传达了意义。 看到“年轻人肖像”这样的计划,脑子里就会飘出一种类型的照片,真希望你拍到的不会是这样。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崔赢

《她的三峡》   在线影廊   这里 『摄影师』 崔赢:重庆大学英语系在读,曾在798映艺术中心和平遥摄影节担任策展助理。他所拍摄的就是身边的故事。 邮件:CUITF1@163.COM 『项目介绍』 大移民十年过后,当年三峡的少年们去往何方,在城市里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又将如何审视曾经发生在家乡的故事。此次拍摄的项目专题,是跟踪拍摄三位在重庆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返回她们的家乡奉节县。记录她们再次面对的家乡,面对新城与大部分已 经淹没的老城,以及关于记忆与因上涨的江水而迁徙的故事,哀婉或是淡然。 今天在重庆的“三峡博物馆”里陈列着博物馆永久收藏的“2002年感动中国特别奖”奖状,上书:“携妻执子,远离故土,举家迁移,告别祖辈的家园。你们向故乡做最后的凝望,你们割舍个人的情感和利益,为的是成就几代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为的是造福更多的后代子孙。”时间就要过去十年了,种种情愿或强加与人上的光环也已暗淡。在她们眼前展现的是另一座陌生城市里迷惑的光芒和水泥的森林。但这不断扩张的中心大城市和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生活”是否能消解过去所留下的伤痕? 『拍摄计划』 整个项目的拍摄将以静态图片和视频短片为主要叙述方式构成。静态图片自然不用多言,摄影项目的静态图片则可提供对主题更好的静默阐释。至于照片和视频结合的多媒体方式,一方面是对纪实摄影题材利用多媒体展现的尝试,另一方面也将从一定程度上扩大在网络的传播方式和观众对作品的印象。项目所关注的主题,是从三位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始,从她们在重庆的生活,跟拍到回到奉节的老家,在故乡的所思所行,以及她们面对周遭时的肖像及访谈——照片和视频。 经费的用途主要用作食宿交通,数码存储卡和胶片的采购和冲印。 『项目点评』 拍摄思路和角度都很独特,感觉是一个很值得投入的项目,摄影师本人也有灵感。不过,目前还看不出摄影师是否有足够的经验积累支持他拍摄这个题目。就目前摄影师提供的图片及拍摄安排,有些让人不放心。 这个江这些山突然被切入了钢筋水泥和集群建筑,不再是自然生长。但人依然和必须和它发生某些关系,由不得自己。 都那么多人拍三峡了,你还敢拍?不过,也很期待看你拍得的作品。这个切入点很具体,使得这种关切也显得很真挚。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周仰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在线影廊  这里 『摄影师』 周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报道摄影研究生毕业,从那时起她开始关注老人,毕业作品是英国的老年人公寓。回国之后,周仰开始拍摄自己的外公外婆,拍照成为她从情感上再次接近两位老人的一种方式。在最近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中,她则更多和社会公益组织展开合作,除了拍摄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联系方法:  zyfotos@gmail.com 个人主页:http://www.zyfotos.com 『摄影项目』 老龄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上海,老龄化的数字在不断被刷新。人到老年,虽然经历过人生风雨的历练,看透了人生的各种暗示和隐喻,却无法排遣时光流逝的哀伤。同伴一个个离去,亲人又往往无法朝夕陪伴,老人在逐渐衰老的寂寞中,会产生期待被关注的强烈心理,需要倾诉、需要被呵护、需要被人惦记。最近一两年,上海的一些社区开办起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探索,在日间为老人提供午餐以及生活照料,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同龄的社交场所,具有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缓解他们孤独感的功能。 上海浦东潍坊二村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后称日托)创办于 2001年4月, 接纳了社区中的15位身体健康、行动又方便的老人。日托中心由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中心承办,这是社区与社会公益机构合作的一种尝试。除了普通的陪护和午餐,更增加了“艺术治疗”,让老年人在音乐和视觉的训练中保持身体活络、头脑敏捷。自这个日托开办之初,我就获得了拍摄许可,记录老人在其中的日常活动。 『拍摄计划』 从“日托”开办起的四个月时间里,我几乎周复一周的拍摄,不断调整拍摄方式,慢慢与老人们建立关系。不过,令我惊奇的是,在这个集体场合中,他们对于“被拍摄”并没有太多顾虑,我从一开始就被接纳了——他们是那么愿意与年轻人接触。 “日托”里的老人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一个群体,几个月之后,有的人被子女送到养老院,新的人到来。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继续关注这个“日托”,以它为样本探讨这个时代这个城市的养老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拍摄中,我希望慢慢脱离场景性记录,更多地拍摄肖像并进行采访,同时还将走访离开“日托”的老人,以此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的老年光景。 『项目点评』 拍摄很细腻,题材不错,但不知道为何还需要基金支持? 摄影师能够持续关注一个不太受关注的问题,难能可贵。 对于这样较为静态的故事,如何在画面中找到时间流淌的感觉很有挑战。 很平实的作品。希望看到更生动的场景。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骆昌威

《大衾岛麻风病康复者》 在线影廊:这里 『摄影师』 骆昌威:广州日报社摄影记者。采访过黑龙江七台河“11-27”矿难、周正龙假华南虎照片、2008年缅甸风灾、周作海冤案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新闻。作品曾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自然与环保类银奖等奖项及入选南方纪实摄影展、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等展览。去年,他的照片入选色影无忌网“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广东站入围摄影师,《拆迁风景》和《城-望》系列获邀参加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脱臼——大拆迁下的城中村景象》系列获邀参加2011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展。 邮件:chwei.02821@163.com 『摄影项目』 如果生命遭逢绝境,你会如何面对? 一座孤岛,一间医院,一群老人,一辈子生活——一幕幕戏剧性的情景,犹如电影在我眼前活生生地展开,悲呛而感人,然而却带我良多的思考和启发。 亲人的抛弃、社会的歧视,使他们成为大众避而不见的“魔鬼”,一直远离家园、与世隔绝。一位康复者曾跟我说,麻风病人残疾可怕,但是最怕的是活在一个残疾的环境里。医学的进步,可以医治麻风病人身上的疾患,却无法根除人们心中的冷漠和无知。麻风病,就像一块镜子,完完全全地映照出了我们人类的两极:真善与丑陋。而大衾岛上的老人,则为我们树立了人性的标杆。他们不认输、他们不自弃,硬是用残缺的身躯迸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生命力,也凭着互助互爱的精神对抗着命运的不公和苦难。他们一丝不苟的生命态度,重塑了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成为了真正的精神贵族! 『拍摄计划』 一,拍摄背景: 大衾岛,位于广东台山赤溪镇南14.3海里的一座小岛。自1924年由美国传教士力约翰及华侨梁耀东先生,在此筹建麻风医院以来,曾收治1200多名麻风病人。历经80多年风雨,1000多名麻风病人、康复者或葬于高山或归于大海。时至2010年底,仍有最后44名康复者在这里孤独地生活着,大部分人都在这度过了生命的大部分时光。 2010年年中,大衾岛麻风医院传来消息准备搬迁,然而因为广州举办亚运会的缘故,直至2011年1月9日才真正实现搬迁。 二,项目介绍: 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间,摄影师前后四访大衾,从人物肖像、日常生活、生存环境以及搬迁过程等方面,记录了这座中国唯一的海岛麻风医院——大衾医院搬迁前后的状况,为他们留下一份视觉的档案,也为世人留下一笔精神的财富,并且还收集了近百件他们遗留下来的物品,希望人们能看到他们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半年之后,摄影师再次回到了这所空无一人的医院,记录了被偷盗和破坏的情形以及仅存的生活遗迹。 如今,老人们搬到东莞泗安医院已经有10个多月,生活环境和条件大有改观,与外界的交往也异常频繁,周末和节假日经常会有大学生和爱心人士前来做义工,甚至还有教会的义工长期驻守照顾。 但是,在生活条件改善的背后,却始终隐含着诸多未曾解决的问题。生活费不足,医疗保障太低,很多老人的病痛没法得到有限治疗,生活质量非常低——76岁的麦细莲老人在屁股位置上有一块60年未愈的大伤口,每天让她疼痛不已。然而,最痛的莫过于心痛,亲情的疏离始终让他们耿耿于怀。吴运启、麦细莲、周昌、王德妹、司徒振焕、朱德祥……几乎所有的老人,心里都牵挂着一个地方——家。真正的家,自己的亲人,在哪里,能否在离开人世之前再相见?这应该是所有老人如今最大的愿望吧。 今年8月,一位名叫梁林标的老人患上了尿失禁,在多次催促两个儿子前来看望却无果的情况下,他最终因为太过失望而选择了上吊自杀。9月,另一位名叫朱德祥的老人,因为高血压不慎滑倒在地,最后抢救无效,亲人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短短几个月,两位老人非正常去世,实在让人惋惜和悲痛。 一年多的接触,摄影师跟老人家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甚至把他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得知他新婚不久,他们专门凑钱买了戒指,还有两个大红包。 三,拍摄计划: 综上缘故,摄影师决定从亲人和家的角度继续拓展这个项目,采访、拍摄其中部分老人的家人、老友、故地、亲人墓地,甚至关注他们最终的归宿地。希望以此方式,更加完整地记录他们的生命历程和社会关系;同时,也希望在拍摄过程之中能为他们寻找到亲人和曾经的家园,了却一大愿望。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会尽量通过微博、媒体以及展览等渠道,扩大信息的来源,也呼吁更多的人和组织来共同关注和努力! 另,计划对采访过程进行录音。 四,拍摄方式: 考虑到主题和现场需要,拟利用较为灵活的数码相机,采取环境肖像、社会景观等方式进行拍摄。 五,拍摄地点: 广东各地。 六,完成时间: 一年左右。 七,经费开支: 主要是来回各地的差旅费,为老人及其家人买一些礼物、药品,以及寻亲和拍摄过程中的其他相关费用 (…) Read more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陶金

《虎头村癌症人群》 在线影廊:这里 『摄影师』 陶金:自由职业摄影师,云南宣威人,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目前居住在大连。他的个人项目还有“海的今天”,“临终关怀——死亡和家庭”这两个题目,前者是一个小组合作项目,探讨辽东半岛因海洋带来的利益所驱动,它所依靠的黄海与渤海海岸所发生的变化,重新审视人和海洋的关系。后一个项目作者则刚刚展开,已成为大连市中心医院关爱医院的义工和摄影师,将通过这一双重身份开始做前期的相关人员接触与拍摄准备,了解临终患者的死亡对于家庭纽带的影响,进而探讨家庭的本质与死亡的关系。 联系方法:taojin0609@yahoo.cn  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tadyking 『摄影项目』 虎头村坐落在云南省宣威市来宾镇西南方,村民人口总数在5500人左右。自上世纪70年代起,肺癌发病率高达6.5%,是全国癌症最为高发的地区之一,也是在联合国卫生组织备案的癌症村。 近年来,这里的癌症年轻化趋势明显。环境污染,生活中不良习惯(如抽烟、腌制食物中的亚硝酸钠)和原癌基因遗传是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摄影师所力求呈现的第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对于当地人群对癌症的不同反应的给予呈现,包括居民、政府、医疗单位,企业等。 『拍摄计划』 一,拍摄准备 2011年初,当时我是大学四年级,工科课程已经完成,大半年的时间在学习新闻学知识。从2010年末,我开始关注虎头癌症群体这个项目,我的一个朋友也很感兴趣,加入做了一些采访文字记录工作。后期因为时间缘故提前离开了虎头村。 为了顺利介入虎头村进行拍摄,我使用的身份是报考新闻学的学生。这个身份也成为了整个拍摄过程中交涉上合理性的主要依据,但同时也由于身份认同的原因,在联络当地相关的政府部门包括虎头村办事处中,常常四处碰壁;特别是癌症患者档案资料查阅上,无果而终。 因为身份认同带来的阻力,2011年04月末,我进入北京红十字基金会癌症救助网工作,离开时成功保留了志愿者身份,为这次的拍摄提供了比较合理的身份。 二,理念转变 最初的拍摄是想通过影像和文字两方面,来廓清虎头村癌症群体生活现状,引出导致的癌症高发问题的一些相关讨论;在引起外界关注后,希望通过外来的力量(包括上级政府政策实施或是媒体压力)的介入来获得相关问题的改变。 由于刚开始时我认识的局限,上述这一想要改变现状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我的整个拍摄过程中,对于画面选择、呈现,多是在对于疾苦表情和具有典型性的故事上;在肖像设计上,把悲苦叠加到画面中(如安排被拍摄者手持逝者的照片,X光片)——这是我现在不愿看到的呈现方式。 最初我拍摄这一主题,希望通过影像改变现实。现在我认识到,即使这一意愿在未来可以实现,但并不是某个摄影师个人可以短时间达到。我拍摄这个主题,不仅是试图引起社会对虎头村癌症人群的关注,更主要的,是希望能够唤起对于当代制度下的生命状况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 三.  朱丽丹 朱丽丹是我在虎头村走访中被谈及最多的对象。她本人并非癌症患者,折磨她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后天免疫缺陷病。朱丽丹生活在一个四口之家,17岁,是家中的大女儿。其父母在07年到09年期间,先后检查出身患癌症。开始拍摄时,朱丽丹的父亲已经是胰腺癌晚期,癌细胞扩散全身。家中唯有10岁的弟弟朱恩航身体健康。 因为朱丽丹特殊的家庭情况,我把有关的图片和文字整理,投稿到《春城晚报》,获得了报道和捐助发起。同时,《春城晚报》有意跟踪报道朱丽丹病情,进行募捐活动,但是由于朱家放弃治疗未果。在报道刊出的第二天,朱丽丹的父亲过世,朱丽丹也卧床不起。 四,新的拍摄计划 我计划于2011年12月中旬—02月中旬,完成虎头村的癌症人群的拍摄(注:摄影师已经在云南操作这个项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一拍摄行为的思想前提和影像呈现方式,做出反思和调整。 采访中,一位肺癌患者叙述到,当村民联络问责煤矿企业时,村长时常出面干预,作为煤矿主防控村民的有力帮手。然而在进行村长选举时,多数人却以获取眼前利益多少决定自己的选举结果。 现在我决定完善虎头村癌症群体拍摄项目,希望通过廓清和讨论癌症问题诸多因素:环境,资源分配,政策施行,医疗保障及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如软弱的公民意识, 选举时因为利益诱惑的变节等),唤起本地居民对自己生活现状和对自身意识的反思。希望改变的力量是由内而外的。通过有关虎头生存现状讨论,唤起更多人对生存质量的思考。 『项目点评』 真心祝福这样一位摄影师。除了摄影之外,他也在与自己辩论,让自己了解到了事件错综复杂的一面。一点儿建议是他可以稍看些人类学的书,不用看太多了,其实稍微看一点儿就能随时提醒自己要不断修正内心的看法与倾向,也能在精神信仰上带来一些支持作用。他肯定也会做很多笔录,那些将是研究这种轻权/无权者与掌权者之间对抗的很一线的材料。我稍微查了一下那个村的新闻,不算很多,但大致是说那里建了一些有污染的工厂,村民患病率高并且觉得家里有癌症病人是一件不太好公开的事情,藏着掖着又没钱看病的现象很多。我猜这里面的利益关系应该是复杂的,当地人对疾病的态度我不清楚,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试过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但我想这样一位善良好学的摄影师一定能带给我们更多的信息。在做纪录片的时候,我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个NGO,是环境污染受害者维权法律服务助中心,他们免费帮环境污染受害者辩护。如果项目最后摄影师有这方面的需要,非常愿意用行动支持他和那里的村民。 第一阶段的拍摄图片和内容深度都一般,还需多拍摄多沟通,在拍这种癌症的题材时,须尽量消除和被拍摄者间的距离感。建议可以从摄影师最熟悉的内容和群体开始多拍。 (…) Read more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占有兵

《我们——来自工业区的现场》 在线影廊:这里 『摄影师』 占有兵:广东东莞长安镇工业区普通工人。 电邮:yb_zhan@sae.com.hk, ybzhan@163.com 博客:zhanyoubing.blshe.com 『摄影项目』 选择该专题的缘由: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是资源性经济,牺牲环境资源、污染水资源,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来换取当前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留下了很多隐患,如污浊的水随意排放、灰雾的空气遮天蔽日,不断增多的不明病症,良田的消失,资源的枯竭。这也注定着这种发展模式是眼前的,短暂的,如不迅速调整发展模式,我们将会陷入新的困境。 东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一直以引进三来一补企业,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为荣。东莞巿政府曾用称“东莞塞车,世界缺货”来说明东莞制造的重要性,也证实了东莞就是发展资源性经济的代表地区之一。 我在广东打工超过15年,其中有13年是在东莞度过的。我见证了稻田和鱼塘变成厂房的时刻,也亲眼目睹小河中黑得发亮的污水,更经历过外企对打工者的苛刻对待,还看过工人的罢工、老板的出逃、缺乏劳动保护的野蛮操作等等。 我试图用经济学知识来分析我打工所在的“三来一补”企业,认为这类企业将会慢慢消失,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我更坚信自己的判断。同时,通过在工业区的观察,我认为农民工背井离乡是因为当前二元社会带来的城乡差别,造成劳动力的流动,将来必定会随着户籍改革和经济发展而消失。另外,农民工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状态,并非是一般传媒介绍的那么简单。他们既艰辛也有快乐,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必然的过程。我力求利用自己身在其中的优势,准确客观诚实地记录我所见到的这一历史过程。 我认为当下的工业区和我们农民工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我用图片,文字以及录音、录像做多重记录,记录下工业区的常态和农民工的生活常态,用平常心、恒心和毅力来进行,同时也收集我打工中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为工业区或农民工建立档案,为农民工者研究第一手真实的资料。 『拍摄计划』 工作方式:田野调查、现场跟踪记录 一,操作方案 1. 拍摄的范围锁定在广东省东莞巿长安镇,以上沙、沙头为主,以他所在的工厂为核心,同时以其他工厂为辅助,进行全面记录。 2. 拍摄的同时做好文字记录,同时辅以录音和视频。 3. 以平时积累为主,长期进行下去。 4. 对工业区和农民工有关键意义的实物资料进行收集。 二,项目整体构思 第一阶段:关注空间。以空间和生命周期为主线,以人物追踪为辅,长期记录工业区内生活的群体和个体。空间是指员工求职、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每一个地方,包括车间、宿舍、食堂、娱乐室、图书馆、网吧等。也指通过高处、屋顶、地面看到各处厂房的类型。空间要细小到每一个可深入的地方。 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上学、工作、结婚、生子、逝世等。 工作生命周期:找工作、面试、体检、入职、培训、上岗、工作、升职、加薪、离职等。 公司生命周期:筹备、开业、发展、扩产、结业等。 (…) Read more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

从今天起,我们会把这次ofpix基金的入选者和获奖者的作品再次在网上回顾,并同时放上摄影师的项目介绍,项目拍摄计划以及来自评委和ofpix基金的点评。 ofpix基金支持社会纪实摄影,它只是一个小额基金,摄影师申请它也并非真的冲着“基金”来的,但因为有基金的称呼,又有评选的过程,这使得我必须针对ofpix基金的立场,围绕钱这个问题再说上几句。 我觉得我们所做的支持,更大意义是一个精神支持。用摄影的方式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不是很讨好,因为现实发展缓慢,缺乏戏剧性,尽管有的题目看起来很尖锐,但未必能够在现实中找到恰当的画面对应。感性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很快消耗殆尽,坚持拍下去,就只有靠摄影师的毅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看到其他人在做什么,怎么做,找到同伴,互相鼓励,一同前行。 很多社会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这也是让拍摄社会现实问题愈发困难的原因。大家都愿意拍新鲜的题目,在无人开发过的领域探索,疾病,贫困,这样的题目前面都有大师的足迹难以逾越。但我们的现实依然矛盾重重,正因为它们依然没有解决,才更值得关注,我们希望鼓励大家对旧题目展开新的探索,用年轻人的思维去看这些问题,并特别强调不要只是从现场带走照片,而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行动者,让自己的照片变得有用,去发声,去呼吁,和你的被摄对象产生联系。 我们特别提出要鼓励社会纪实摄影,是因为这方面的拍摄需要关注和研讨,绝对不是因为做这个就比别的高尚,不能因为做了社会纪实摄影工作,就可以超越琐碎的生活,获得毫无条件的支持。 如果一个纪实摄影师不能意识到自己从和被摄对象的联系中所获得的精神财富,对事物复杂性的多面认知,对人性的更为深刻的了解,不能认识这些收获的价值,那么可能就会一直被“缺钱”这个问题困扰。事实上,所有只有精神产出的行为,恐怕都是缺钱的。你可以算一下,应该有多少钱能够解决摄影师的缺钱问题呢?摄影师的每月生活费,项目成本,帮助被摄对象的费用,而且应该持续一年,两年,三年…… 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一个纪实摄影师能够改变的,摄影师在这方面的行动应该以自我的需要为第一位,做这个事情应该对自己有用,对他人也有益,恐怕只是副产品。 这项工作,你能做的是从拍摄中获取成长的精神能量,它会使你不断前行,越来越强大,而最终,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在你不再缺钱的时候,它力量就会显现。

是你们

吴育琛摄 唱票的时候,静悄悄的。 是你们,坚持到最后,用理智,更是情感,去衡量究竟哪个摄影师更需要支持。这一票,投得并不轻松。 凌晨两点,在唯一一间依旧营业的小烧烤店,你告诉我,应该更明确这个微型基金的评奖标准,用更鲜明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在寻找怎样的摄影师,我们总结出了这样一些关键词: “公共性”、“在场”、“行动”、“社会问题”、“来自社会,还于社会” 这其实就是你们在做的。我在家里打印你们的申请,那么厚厚的一叠,有细致的计划,对被摄对象的访谈,社会学和人类学工具的借用,与NGO的合作。我们也都看到了,孤岛上是你给他们带来蓬勃的生气;你说自己第一次拍摄是急功近利失败的,你要去唤醒他们的公民意识;此刻,你已经在路上…… 凌晨三点,我回到家里,准备写这篇文章。从包里取出来的电脑冰凉冰凉,而你拍的现场照片已经躺在我的邮箱里,其实我一直都没有感到冬天的温度。 我的手机已经无法接受新的短信了,里面有你发给我的,你说不要担心,“这些摄影师还年轻,应该看到希望,看到摄影本身的快乐,不是出名整钱”,你们都那么愉快地接受了这项繁琐的评审工作,而且都强调一定要做“义工”。 它叫做“基金”,但不关钱的事儿。 结果终于出来了:第四届OFPIX基金的获奖者是——占有兵,陶金。 报喜的电话已经打过去,对面传来了家乡话。 我要感谢你,很多次和我联系,要捐助一个摄影师,我怕不能完成这样的嘱托,仍旧不是钱的事情,而是不能亏欠别人的心。 这并不是一个结果,它的背后有你们,你们和你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厚度的事件,每次回忆都会有脉络可循。这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一个行动者的快乐,我想你也应该试一试。 最后,还要感谢你,这些天忙坏了吧。应该睡一大觉。 好了,我也睡了。好梦,新的一年。 (获奖者的进一步介绍,将在后面的博客中陆续推出)

今晚,Ofpix基金+Photo Camp17

photocamp16活动现场,这么一大家子人~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数字全无敏感的人来说,日子就是日子,这一日和那一日并没有什么区别。各种标有纪念和强调其特殊性的日子,无非都是为了和他人交往而存在,或者是希望毫无关系的人能够因此而有所关联。 我想今晚你来,肯地不是因为这个日子本身特殊,否则也不会选择在今天来面对这样一些沉重的话题,姑且将之看做平常一日,但我们可以一起把这一天过得不同,然后等待明年的太阳照常升起。 除了《从纯真出发》,现场的另一个特邀嘉宾是去年Ofpix基金的获奖者樊竟成,他会放自己《北京建筑工人》的完整版作品。 关于今年基金的结果,已经有人向我打听内幕消息,剧透只能一点点。 这次我们动用了高科技,请在微博大屏幕上追踪我们的现场报道,如果要发言,可以手机短信发送任意内容到10690195557280,手机彩信发送#ofpix基金#+任意内容到1066888866。现在就可以开始啦~ 同往常一样,我们还有30元的camp门票。再次说明,它完全是用于场地租赁。活动占用了奇遇花园这样一个充满商机的所谓跨年夜,实在是感激+感谢。 ofpix基金+Photocamp17      3号通知 1.时间:2011年12月31日 晚七点 2.地点:奇遇花园咖啡馆 3. 活动内容: 开场:从纯真出发 第三届ofpix基金获奖者樊竟成作品展示 第四届ofpix基金评选开始 到场者会获得和评委一样的待遇,大家将充分了解所有候选人的项目计划。 候选人在微博上参与答辩 宣布由评委选出的ofpix基金获得者。 观众评议并投票 现场唱票,宣布由观众选出的ofpix基金获得者 camp人手册: 入场一定记得拿好门票——我们专门为camp制作的明信片 带一张你自己的照片做名片吧,它是最厉害的社交工具。 门票30元(可乐,红茶,柠檬水畅饮)(门票费用用来租用场地和投影仪等服务,谢谢各位的支持) 时间你应该不会记错。地点在奇遇花园咖啡馆(地图这里,电话:88320741)

从纯真出发

摄影 孙瑞卿 “天冷,两个小伙伴想把围巾系在一起取暖,在把围巾围好的瞬间,她按下了快门。” 音画梦想坊+木兰社区活动中心 工作坊作品 约翰伯格曾提到,“观看先于语言。儿童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想让眼睛实现“看”的功能却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我们头脑里有太多东西,它们时常在阻止我们观看。 明天,“Ofpix基金+Photo Camp17”活动开场,安排了一个名叫《从纯真出发》的单元,会放映一些孩子的照片。我猜想,你肯定会通过他们的眼睛对“看”这个事儿有新的理解。荒木先生在其大作里提到,“要让自己变成负数,若没有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即使与人邂逅了,也无法构成一个事件。” 但能否把自己倒空不带任何偏见地看世界,这实在是个问题。而或许,这才是很多摄影作品那么耐看的关键。 孩子的作品来自“音画梦想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金宇会来现场和大家交流。“音画梦想坊”是一个公益项目,由一群大学生发起,希望帮助农民工的孩子接受艺术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将之培养成专业的艺术人才,而是让更多的孩子在学习和体验的过程中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在体悟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在城市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音画梦想坊”和公益组织“木兰社区活动中心”合作,志愿者定期去给孩子上摄影课。今年夏天ofpix的让影像发声工作营,木兰也是我们的合作对象,我和营员璐璐也曾去那里上过两次摄影课,但说实话,我们的教学成果比不上这些年轻人。 看到自己照片呈现出来,真是太开心了…… “音画梦想坊”让我感动的地方还在于,志愿者不是到社区里给孩子几台相机,闹一下就走,从秋天开始,他们在这里做了两个月的工作坊,给孩子看普通人的摄影作品,猫眼里的世界,教他们理解光线,甚至还有街头摄影的课程。这实在太棒了!他们没有用摄影去束缚这些孩子的天真。 这样的活动有很多,但从音画梦想坊的照片里,我没有看到组织者的矫情,而是孩子们在摄影游戏中所体验到的快乐。荒木先生还有一句话,“视线一定要平视”,平视的视线才有真正的交集。 好吧,让我们从纯真出发,保持平视——明天camp见! (更多照片请点击木兰博客,以及中国网专题,以上照片的出处也是这里)

ofpix基金:由你做主!!

昨天纠结了一个下午。 苏里在出差途中给我发来这样一个短信: “基金,不同单纯的奖项,应该更多考虑到激励一个人的作用,我相信有可能一个巧合能够激活一个人,让他发生变化,虽然太偶然,但我还是相信。 基金,能埋下一颗种子,比那些光鲜的荣誉有意义。” 这句话恐怕就是让我们纠结的原因,我们很希望这个奖能够发芽。 目前评选已经做了两轮,有一位候选人已经高票数通过,但在另一个获奖者人选上,大家意见各个不同。 我们究竟在寻找怎样的人?在和评委的通信中,我曾这样说:“这个基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现在的重点放在鼓励摄影师要成为一个行动者,抵制浮夸风这个层面上,我指的是,一个摄影师不到”现场”(不是新闻事件的现场而是现实世界各种故事的现场),按照自己想象的模板拍出一套照片,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想还应该补上一句:“对于一个行动者,一旦进入,他甚至无法远离(逃离)自己的故事,行动者的内涵是要和故事有人性上的联系。” 我看到ofpix的微博上有留言,说这个题目有人拍过了,这些照片有谁谁拍得更好。这种仅仅用照片决定胜负的方式,大概不是我们要做的。 讨论了一个下午,我们现在有一个大胆的决定,剩下一个ofpix基金获得者将在12月31日活动现场,由到场观众投票选出。我们将会很坦诚地给大家交待评委以及我们自己对每一组照片的优劣评价,我们不是给大家展示一些作品,而是要讲明白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做怎样的一个项目。 我们会在微博上直播,已经申请了微博大屏幕。 你是否愿意来投上一票?你还有什么想法,也请@ofpix ofpix基金+Photocamp17      2号通知 1.时间:2011年12月31日 晚七点 2.地点:奇遇花园咖啡馆 3. 活动内容: 两名特邀嘉宾展示作品(名单稍后公布) 到场者会获得和评委一样的待遇,大家将充分了解所有候选人的项目计划。 候选人在微博上参与答辩 宣布由评委选出的ofpix基金获得者。 观众评议并投票 现场唱票,宣布由观众选出的ofpix基金获得者 我得赶紧去做准备了,活动当天火爆的场面我得HOLD住现场!

生存平衡术

There Is No Such Place   Eunice Adorno 摄影  2011荷赛大师班学员 收到最新一期的荷赛(WPP,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通讯,里面有关于今年大师班的报道,题目叫做“Generation Next”( 下一代) 这已经是荷赛的第18个大师班了,每年十一月,十几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摄影师,会在阿姆斯特丹小城里聚首,探讨报道摄影的发展,陪伴他们的是这个领域的大师。无论关于照片拍摄及编辑的专业问题讨论如何热烈,“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却一直是是这个聚会中不变的话题。 这一次也不例外。如何在这个融合的年代找到报道摄影的调子,可持续发展,翻看大师班的报道,发现老师在和学员谆谆教导生存平衡术:“你要这样……,但你还要那样……。” Tony Chambers (Wallpaper杂志总编) 作为一个图片编辑,你对照片的理解和观点判断,始终要和广告业务相互平衡。其中的关键在于,你要在一些小的战役中妥协,这样才能在整体中获得成果。“有些工作只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不得不面对它,你要让一本杂志有着健康的经营体系,但同时也要使之成为一本好杂志。” 让你的广告客户开心,并不意味着要让你的杂志四平八稳非常乏味。你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要在照片,设计,文字之间获得一种微妙的平衡。在Wallpaper,我们让一些关于室内装潢的照片变得有趣的方法是将之变成一个犯罪现场,或者给一些家具放上一把火——当然,产品本身还是在那里。 Christopher Anderson (Magnum 图片社摄影师) 告诉年轻摄影师不要做商业工作,这非常非常奢侈。 我把商业任务分成两类,一种是和我个人的项目相关的,这样杂志的活儿就可以支持我自己的作品拍摄,另一种是更为直接的商业活儿,比如时尚。时尚这工作在我看来就是“让我能够在六七秒钟的时间里变成全新。” 如何在商业工作和自我的项目之间获得平衡,我认为,你要非常勤于思考,始终让这两种工作分开,而关键是你要有你自己的观点。你自己的声音很重要,这是最强大的,从而你才能去讲述你想要讲的故事。关于拍摄中对自我的寻找,有这样几个关键: 了解你自己 感受你的热情 不受约束 不要通过其他摄影师的眼睛来看世界 (…) Read more

豪华名单

年底的盘点真的是炫啊。 关于摄影书的盘点,上周的三次连载本来以为可以穷尽,结果昨天看到博客EyeCurious又做了一个全新的名单,把各种盘点做了统计,计算不同榜单的交集,数据来源是2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摄影人的盘点,这才是真正的豪华榜单! 根据EyeCurious的统计,被列为最佳图书,上榜频率最高的是以下两本书,都有7票: – Redheaded Peckerwood,    Christian Patterson (Mack) – A Criminal Investigation,  Yukichi Watabe (Xavier Barral/Le Bal ) 大概是过去的2011年实在是太刺激了,这两本书竟然都是犯罪悬疑惊悚类的。现在人们都是重口味啊。 A Criminal Investigation我们介绍过,是一位故去的日本摄影记者在1950年代做的“犯罪现场调查”,现在被重新编辑整理。 Redheaded Peckerwood也是犯罪现场调查(但实话说,我觉得风格有些做作)。美国摄影师Christian Patterson沿着两个杀人狂的行进路线,拍摄与之有关的景观,故事的主人公是1956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16岁的垃圾工Charles Starkweather和他14岁的女友Caril-Ann Fugate,他们在三个月内连续杀了11个人。 除去这份摄影书的完全榜单,我觉得大家可以把这个链接收藏起来慢慢看。这里还有一份豪华名单,是本年度美国优秀多媒体作品名单,是博客Innovative (…) Read more

Ofpix基金+Photocamp17——倒计时

第三届获奖者樊竟成: 《北京建筑工人》   他多次为北大与农民工相关的学术讨论提供图片资料,参加为工友募捐的展览,作品还发表在公益作家相关农民工的学术论著里。 ofpix基金的评选已经接近尾声,结局仍然不可预料。但在12月31日晚上,一切都会揭晓。 你的到场很重要——我们有一个特别的环节,现场观众每人有一票,票数最多的摄影师将获得“特别关注奖”。 另外,大家现在可以去ofpix的微博预览入围摄影师的作品,因为微博容量的限制,不能全面展示摄影师在其中的努力,但他们也希望能够借此听到大家的意见。 ofpix基金+Photocamp17      1号通知 1.时间:2011年12月31日 晚七点 2.地点:奇遇花园咖啡馆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