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史书(1)

前两天Antonis询问是否可以推荐一些关于摄影史方面的图书,正好昨天谈到了摄影史上的一些流派,趁机赶快解答他的问题。摄影史方面的图书很多,在这个链接里你可以找到十几本。http://art-support.com/photohistory.htm,不过都是英文的,因为国内有些号称摄影史的图书其实并不合格。 下面是我推荐的一些,当然是从我自己的角度来选择的,也许并不全面 1,摄影史全书 A World History of Photography(世界摄影史) 作者Naomi Rosenblum 这是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被普遍认可的一本摄影史书,内容全面丰富,有学术价值。人民大学图书馆有这本书。Naomi Rosenblum和她的丈夫著名报道摄影师华特‧罗森布鲁姆(Walter Rosenblum)是将路易斯海因推上历史舞台的人,1980年夫妇俩还来中国举办了路易斯海因的摄影展,据说这是中国首次从美国租借摄影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作者Naomi Rosenblum不但专注研究摄影史,还对女性摄影尤其感兴趣,出版了不少相关图书,比如《女性摄影师历史》,以及《女性看女性》。 History of Photography: From 1839 to the Present(摄影史,1839至今) 作者Beaumont Newhall 这本书也是和上面那本一样都是出版了几十年,历经考验的摄影史书,作者是美国现代艺术馆的首任摄影部主任,哈佛学艺术史的,是圈子里的名人。 2,摄影史别册 The New History of (…) Read more

新高艺术摄影

高艺术(high-art)摄影是摄影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够讲清楚,不过这段历史在各种摄影史的图书中都可以查到,网上也有一些资源,比如这里 高艺术摄影是摄影术刚刚诞生之后的一个流派,从英国摄影师中开始流行,既而传染全世界。当时艺术界有很多重大变革,绘画中出现拉斐尔前派,提出创作要回到古代艺术,在绘画中强调自然与象征作用;题材以圣经或富于基督教思想的文学作品为主,强调客观表现客体对象的同时明确主张反映画家的内心世界。拉斐尔前派的思想也击中了高艺术摄影流派,他们“痛恨”摄影术这种有闻必录的特质,认为它把什么都搞得太直白了,同时当时摄影的地位特别低,被当作画家创作的工具,因此为了求得更高的地位,一些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极力模仿绘画的效果,把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再现的手段,拍摄时使用模特,搭设布景,后期印放照片的时候采用拼贴叠印等方法。 高艺术代表人物有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主要作品“人生的两条路”以及鲁滨逊(Henry Peach Robinson)“弥留”。当时鲁滨逊还写了一本叫做《摄影的艺术效果》(Pictorial Effect in Photography)我从前上摄影史的课堂笔记中对这本书的标注是——世界上危害极大的摄影书,哈哈。 人生的两条路使用了30张左右的照片拼贴而成 弥留是完全请模特摆拍的 高艺术流派后来受到画意派的挑战,画意派强调摄影的自然真纯,随后摄影渐渐回到写实主义,这其中又是一段更有趣的历史。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聪明的你发现了什么? 今天,我们又回到了高艺术摄影时代,一些当代艺术家的在进行摄影创作的时候与高艺术的手法何其相仿: 1, 创作目的相同——都是希望摄影在“艺术殿堂”予以承认,当然今天获得艺术的准入意味着更多的金钱。 2, 创作手段相同——都是通过提高创作的难度来强调其重要,设置布景,雇佣模特,非常重视后期的影像处理,今天的后期更多依赖数字手段。 3, 创作理念相同——借摄影的现实色彩,但是作品带有象征意义,反映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我在上学的时候,对这段历史完全带着批判的目光来看,不过现在再来审视,则发现这种创作手段打破了真与非真的界限,如若不是一些艺术家纯粹为了和绘画相争而创作,从摄影手段的运用来看,他们做了有开拓意义的工作,我觉得当代艺术家应该好好学习这段历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发现在创作手法上,我们所追求的多元平衡状态总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状态,现实世界是,总有一些占据主流,而另一些则被边缘化,目前似乎高艺术流派又在逐渐成为摄影创作的主流,而纯的写实手法则被挤压,如果历史真的是一种不断的轮回,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去看看后来画意派如何打败高艺术的那段历史,他们如何恢复摄影的写实面目,应该别有一番意味。 我以前介绍过一个未来50位年轻摄影师的项目,其中不少人都可以归为这个派别,我想他们的作品可以使大家更清楚看到高艺术发展趋势。 伊娃·劳特琳 Eva Lauteriein 利用“立体派”的表现手法,摄影师把对同一个模特在不同侧面拍摄的各种肖像,在电脑里合成,有的时候甚至将30张不同的照片混合在一起。最后的结果难以形容,因为是一种整体上的变形,很难察觉。在使用电脑软件进行修改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结果究竟是怎样的,伊娃·劳特琳的人像摄影作品最终呈现出一种很古怪的感觉。因为照片被狠狠地加工而造成模特们都失去了个性,照片与照片之间的差别,仅仅是面孔与面孔之间的差别,除此以外,看不到有任何的个性特征。 卡罗琳·夏波德 caroline shepard (…) Read more

你看到了什么之解析

上午的那幅作品有三重解释: 1, 最前面的三个中国人,他们的姿势是以一种为照相机摆姿的状态出现的。绘画作品常常是对照片的模拟和发挥。 2, 三个中国人后面墙上的有一幅绘画,仍然是这三个人,但是他们前面可以看到一个拍照的摄影师。这是一幅表现摄影题材的绘画作品。 3, 你所看到这幅作品本来是挂在墙上的一幅绘画作品,而你看到它的时候则是以照片为媒介出现的。 这三重解释是佩德罗•梅耶尔(Pedro Meyer )在他网站上的发布新的文章《绘画从哪里开始,摄影在哪里结束》里分析的,他指出,自己这幅绘画作品的主题就是在探讨绘画和摄影的关系。我看到很多探讨绘画和摄影的文章,但是无非都是一些老调重弹的说法,而这篇以数字时代为谈话背景的文章却颇有启发意义,当然无疑也存在巨大的争议。下面是对文章的编译 “很多现代艺术都在其中引用了摄影,甚至以此为基础展开创作,已故画家佛朗西斯-贝肯(Francis Bacon)曾经说过,摄影是如何彻底改变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面貌,这个问题似乎我们从来也没有将之认真解答。”(我喜欢“引用”这个比喻,想一想我们写一篇文章时如何引用他人的话语) 摄影对绘画的影响已经很清楚了,但是绘画对摄影有怎样的反作用却并不十分清晰。但是无论如何,借助数字技术的帮助,摄影师面对图片有着更加自由发挥的空间,摄影其实也可以“引用”绘画。 你要看到的先是我在印度拍摄的一张照片,然后我把它修改成类似绘画作品的样子。当然很多人都在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最终的结果不是一幅照片也不是一幅真正的绘画作品。我觉得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的世界,在技术和艺术的层面上都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我认为在现今这个时代,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摄影和绘画之间的界限。 原始照片 绘画效果 当然,我们都知道摄影表现现实是其非常神圣的功能,而事实上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具有多种可能的时代,用主观的方法表现我们周遭的世界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方式,而且同样也能反映出周围的环境。 我希望我们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舞台上,可以将摄影解放,释放摄影的巨大的潜力,创造出伟大的作品,用新的方式阐释周遭的世界。” 原文链接:http://www.zonezero.com/editorial/editorial.html 注:我想佩德罗有几重意思,第一,摄影对绘画一直以来都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其创作风格,第二,摄影自身也可以产生绘画效果,这是古老的摄影画意派的思路,但是借用了数字技术,手段有所不同。第三,摄影和绘画之间的疆界在今天可以有所突破,我觉得第三个观点最为重要。不过要特别指出的,佩只是提出了一种摄影的可能,而不是说摄影必定要变成这个样子,请不要误会意思。

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墨西哥艺术家佩德罗•梅耶尔(Pedro Meyer )去年曾经在上海展出过的作品,最近他写了一篇关于这个作品的文章。 我们先不来说佩德罗自己是怎么解释的,我想请大家先想想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下午我再贴出佩先生的文章。此外想多了解一些关于佩先生的背景知识,影响杂志曾有介绍,请点击这里 我更新了一个链接——黑星图片社的博客(右边友情链接的地方可以找到)。成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黑星也是鼎鼎大名的图片社,但是近来似乎已经慢慢从我们视野中消失,不过,比起被corbis,getty收购的那些图片社比如西格玛、西帕,它还算是幸运,一直保持独立。黑星的博客挺精致的。速度稍微慢一些,如果没有出现可以再刷新一次。

我想看的一个展览

刚刚看到位于美国华盛顿塔克玛艺术博物馆(Tacoma Art Museum)正在举办关于墨西哥女性艺术家弗里达的摄影展览:偶像的影像( Frida Kahlo: Images of an Icon),真的好想去看。 1,弗里达的那本传记真的太棒了,艺术家本人极具传奇色彩。 2,展览的策展方式很好,参展的照片既有著名摄影师的作品比如爱德华威斯顿(Edward Weston),也有摄影记者的作品,还有一些是弗里达亲人的作品,她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职业摄影师。 因此,无论是作品的主题还是摄影作品本身都非常吸引人。 展览有60张左右照片,可惜在网络上只能看到三张照片

一周一周

一周发现 发现本博读者性别比例失调 昨天的“终结DVD聚会”,恕不能直播啦,因为期间只有一位弟兄“波拉”了一下还只给大家整出半张脸,大家都聊地很开心,一共来了十人左右,哇哇,我才发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只来了一位mm! 聚会期间大家对本博客赞赏有加,哈哈,不过陈仓客指出,本博文笔过于男性,文章过于晦涩,英文过于卖弄,这让我基本找到了本博失去大量女性读者的原因。我决定不定期尝试读者文摘式的写作,突然想起本博曾经发过一篇叫做 慢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大概就是这个路数。 闲话少说,陈仓客带来了他收集的记录片中的1/3,摊了一桌子,大家唯恐工商进来检查。我们观看了《天地玄黄》这部片子,我觉得看了这个记录片很多搞摄影的都可以歇歇了。这种不动生色,但是又处处充满杀机的记录,这种用平静得让人难以忍受的画面,表现强烈的矛盾冲突,比起现在大多数摄影师浮躁的画面,不知强过多少倍。这部片子可以用电驴下载。 除了这部天地玄黄,还向大家推荐一部可以在正规渠道买到的碟叫做《捕捉爵士》,讲一位爵士摄影师,在卓越网就能买到,因为有朋友想购买昨天交流的碟,但是因为大部分都太难找到了,所以非常抱歉,建议去找上面这部碟来看看。另外,我们决定下一次的聚会主题定为——终结原版画册——每人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画册交流。 发现一本好书。在一个网站上看到的,关于纪实摄影,不是画册,是摄影师访谈《见证时代witness in our time》,18位纪实摄影师5位图片编辑和策展人讲述他们工作的故事,其中包括萨尔加多、玛丽艾伦马克,尤金理查兹等名家。我去亚马逊看了,价格不贵,估计是文字为主。希望那家国内出版社引进一下哦。 发现一个“发现”的网站,这个网站巨酷,简单说就是大家把自己“拣到”的各种各样的小纸条上传。说到小纸条咱们70年代以前的人都不陌生,上学时男女生之间写的那些东西,嘿嘿,现在都已经改短信息了。读者们上传的那些各色纸上涂鸦,互相传递信息的手绘文件,让我突然特别怀念过去的那个时代。 发现杂志地址:http://www.foundmagazine.com/(上午忘记写上啦,大家应该去瞅瞅,很好玩的) 发现又一门新生意,以前我介绍过一个给摄影师的图片CD设计封面的宝盒网站,今天又发现了一个给摄影师提供音乐的网站,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制作带音乐的图片播放文件,那么音乐从哪里来呢?尤其是带版权的音乐。这个网站就专门向摄影师出售这种音乐,适合夹杂在音乐幻灯片里,不过价格也不便宜呢!129美元一套。 http://www.musicforphotography.com/

终结DVD 聚会 地点已经确认

地点定在五道口的驼峰咖啡馆,因为这里是一个朋友的朋友开的,所以方便些,而且有投影设施,但是可能会距离东边和南边的朋友太远了,非常抱歉。 路线是这样的: 城铁:五道口城铁向东第一个红绿灯向北,路东1000米左右 标志建筑:西郊宾馆 (往北) 可以在这个链接里看到一些较详细的介绍:http://www.atthewu.com/place.php?pid=386 电话:82375010 费用采取AA制,这里的消费在20-50元 时间为七点半 明天晚上这里见哦!

终结DVD 聚会

     各位!诚挚邀请您参加“终结dvd”的聚会,聚会借dvd交流的机会让大家结交更多志同道合之人,现在已经邀请陈仓客先生携带他珍藏的大量的纪录片,以及一些摄影师纪录片的碟片前来与大家交流。(注意,并不是仅仅关于摄影师的,这部分的碟片国内很少,主要是纪录片)         时间已经定于周日晚七点半钟,地点仍然难以确定————哪位朋友可以提供场地线索最好。我会尽快把地点信息贴在这里。    参加的朋友们请跟贴报名统计人数。

终结DVD

以前发的DVD的帖子,有朋友说我气人,因为我发的明显都是不能拥有的碟嘛! 其实拥有了未必我们就能认真看,而未拥有的状态其实是最佳的。今天发最后一个dvd的帖子,全都是摄影师传记的碟。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我只要看看这些碟的封面,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布列松      斯蒂格利茨史密斯 Harry Callahan 杜安麦可斯                  斯泰肯 阿勃斯             荒木          安妮列伯维茨 阿伦·西斯坎德 Jan Groover  安迪.高兹沃斯 科特兹      比利•苏立文   Keith Carter 曼瑞                   鲁迪.伯克哈  理查德艾夫登 相关阅读:眼馋心也馋——你必须拥有的DVD(1) 垮掉的一代——你必须拥有的DVD(2) 威廉﹒克莱因——你必须拥有的DVD(3)

巴黎味道的摄影

今天早上收到了一封vu图片社的newsletter,介绍了他们摄影师的最新作品,典型的巴黎味道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巴黎Hotels Réunis ,一个即将消失的旅店,一个贫民家庭居住的寓所。 作品链接(http://www.agencevu.com/news/HOTELSREUNIS/index.html)

俄罗斯摄影全攻略(3)

战争影像,我们所熟悉的战地摄影师中似乎没有俄罗斯摄影师的名号,尽管俄罗斯在二次大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俄罗斯本土的摄影师的战地作品却被忽略了。直到1975年,出版了一本叫做《The Russian War 1941-1945》的画册,这本画册的意义在于它不但展示了俄罗斯摄影师所记录的重要的历史瞬间,同时所有的照片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这在其他战争的摄影作品中难得一见。 相机制造,二次大战时的一个颇具讽刺意义的事实是,交战双方使用的相机都是德国制造的,不过战争对相机工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争中,德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了东方,而还有一些著名的相机生产工厂则被摧毁,比如爱克山泰(Exakta)还有德勒斯登(Dresden)。战后相机生产处于停滞状态,Feds、Zorkis、Zenits以及Prakticas在技术上都没有特别的进步,因为缺少精密生产设备的支持,都是一些保持了最基本功能的相机。大概只有东德生产的Praktica机器借用了一些日本70年代的先进技术。 60年代到70年代,俄罗斯生产的相机几乎成为了西方摄影师的起步机型,因为Pentax, Feds 和Zorkis都太贵,莱卡更是不可企及,因此很多人都使用Zeniths。Zeniths在西方卖得相当便宜,同时在苏联本土,相机的持有率也大大增加,从前摄影俱乐部的人只能大家合着用一台相机,但是慢慢人们逐渐都拥有了自己的机器,这为摄影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俄罗斯摄影全攻略(2)

1918年十月革命之后,俄罗斯的摄影分成几条道路开始发展:1,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罗德钦科。2,社会现实主义,继续走纪实摄影的道路,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出现了大量这方面的作品,3,画意派,当时许多成熟的摄影师将俄罗斯的画意摄影推向了顶峰。 Eleazer Langman摄 但是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画意派,都受到了当时政权的压力,因为他们希望摄影能够成为对苏维埃政权有用的工具。1935年画意派举办了一个叫做“苏联摄影大师”的展览,很多著名的画意派摄影师都获得了应有的肯定,但是却遭到了苏维埃摄影杂志“foto”的严厉批评,认为照片的主题中充斥着旧式文化,或者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田园风光。 展览后不久,两个当时顶尖的画意摄影师Aleksandr Grinberg和Vasily Ulitin都被判刑,送去劳改,前者的罪名是“有伤风化”,后者的罪名是“破坏苏维埃政权”。其他摄影师也因此再也不敢把他们的作品公开发表。尽管画意派仍然存在,但是政府禁止其公开展出,即使在莫斯科的“俄罗斯摄影150年”中也见不到这类作品的影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9年。 Mikhail Golosovsky这个人收藏了很多俄罗斯画意摄影的作品,很多都非常珍贵。 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罗德钦科也受到了政府的批评,认为其作品是平庸的形式主义,并且要求他承认错误,罗德钦科组织的一个现代主义社团也被取缔,不过他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 点击下面的链接观看现代派的作品。(值得一看!) Boris Ignatovich Eleazar Langman Boris Ignatovich摄 现实主义无疑是符合政府要求的,不过这些作品都是一种“极其美丽、乐观浪漫与社会现实混杂的作品”。现实主义摄影师在二次大战中大显身手,为当时的媒体提供了很多珍贵的新闻摄影作品,不过很多摄影师都继承了画意派的表达方法,只不过是在表现题材上更加接近现实。 这一时期的代表摄影师有: Dmitri Baltermants Max Alpert Dmitri Baltermants  摄

俄罗斯摄影全攻略(1)

从今天开始陆续连载对以前俄罗斯摄影接龙的总结 俄罗斯摄影全攻略(1) 概述: 19世纪的俄罗斯和欧洲大陆联系紧密,来自巴黎的消息很快就能到达俄罗斯,这一时期俄罗斯的摄影风格受到其文学作品的影响(屠格涅夫为代表的文学家),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的,最常见的是肖像作品。S Levitskiy被称作俄罗斯摄影之父, 点击这里观看俄罗斯的一些老照片 20世纪初,俄罗斯一位伟大的纪实摄影师Sergei Mikhailovich Prokudin-Gorskii,他雄心勃勃地用影像展开对俄罗斯帝国的调查,并且得到了当时的沙皇的支持。在1909-1912以及1915年,利用交通部提供的特别装备的火车车厢,他走遍了11个地区。拍摄内容不仅仅包括风光同时也有人们的生活、工厂设施等等。这批作品应该成为纪实摄影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标本,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摄影师使用三次快速连续曝光,分别通过三种不同颜色的滤光镜:蓝、绿、红,在长方形玻璃底板上成像,如果用装有三种颜色镜头的投影仪观看,便能够看到彩色照片。这批作品后来被Prokudin-Gorskii的后人于1948年卖给美国国会图书馆,经过数字技术处理,我们则有幸在网上看到其中部分作品,具有典型的纪实摄影风格,摄影师非常仔细,还给所有的照片印制了小样贴在本子上以供检索。Prokudin-Gorskii拍摄俄罗斯的时候,阿杰特在拍摄巴黎,美国农场安全管委会的摄影还没有开始,而这批被美国人收藏的珍贵作品似乎很少在关于纪实摄影介绍的史书中看到。 点击这里观看Prokudin-Gorskii的纪实摄影 画意摄影1890-1900年间流行的画意摄影也是俄罗斯摄影史上一个重要的样式,随后现代的沙龙摄影继续将画意发扬光大,以至于很多人提到俄罗斯即联想到“黑白”、“质感”、“沙龙”。俄罗斯的画意派代表人物有Alexey Mazurin和Sergey Lobovikov (1870-1941)。但是俄罗斯的这段历史也一直没有得到西方摄影界的注意,一直到2002年休斯敦摄影节专门举办了俄罗斯画意摄影展览才为人所知。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代画意派的摄影师其本身都并非以摄影为谋生的,他们都是拿摄影来娱乐的有钱有闲阶层,比如工厂主和政府官员。直到摄影技术普及化,器材的价格降低,一部分中产阶级才进入这个领域。Nikolay Andreyev, Vasily Ulitin, Boris Eliseev, Aleksandr Grinberg and Yury Eryomin.这些人被称作第二代画意摄影师。这些人很多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红军,战争结束后成为职业摄影师和学校里的老师。 点击这里观看Sergey Lobovikov的画意摄影,还有这里 点击这里观看俄罗斯画意摄影展览 注意:这部分内容编译自http://photography.about.com/od/europe/a/russianphoto_2.htm

猜谜答案 :暗箱——一个颠倒的世界

昨天的问题,关于Abelardo Morell的照片是如何拍摄的,下面Kaitakumato的答案是正确的。 kaitakumato @ 2007-01-29 15:03 就是小孔成像吧,然后相机长时间曝光。 如果更确切一些说,Abelardo Morell是利用暗箱(camera obscura)的原理拍照。下面这图片就显示了暗箱是如何工作的,这是摄影术诞生之前的一种精确绘画方法,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也可以看作是照相机的雏形。 这就是暗箱,画家利用这个装置展开风景画的创作。 Abelardo Morell是麻省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的教授,给学生授课的时候用针孔相机讲授摄影原理激发了他的灵感, 他先是把教室变成了一个暗箱,让学生体会摄影的神奇,随后他进一步想到用这种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后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stan @ 2007-01-29 13:07 的猜测接近正确,但是这些房间不是他做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摄影师把真实的房间变成暗箱,然后用4×5的相机把有投影的墙拍摄下来,最后制作出的照片也有墙那么大。早期他的作品都是黑白的,最近开始尝试彩色。这可能就是这些作品的精妙之处。投影也可以做到同样的效果,但是从艺术的内涵来讲,投影与暗箱相比就大打折扣。如果大家要问投影如何才能这样清楚,我没有找到他工作的照片,不过根据他网站提供的一张照片来看,小孔的位置应该是一枚镜头。 Abelardo Morell的网站:http://www.abelardomorell.net/index.html

一周一周

猜一周 猜——荷赛花落谁家? 17号开始荷赛进入评审阶段,PDN摄影社区邀请读者竞猜今年的新闻类获奖照片是什么题材,伊拉克?苏丹?泰国政变还是索马里战争?PDN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认为每年的获奖作品实际都是暗含一些可以预测的规律——评委们总是会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照片来代表这一年人类面临的重大灾难和危机,一般总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在对历届年度大奖统计之后结果是这样的: 灾难中的儿童(处于危难或者死亡)获奖11次 母亲和儿童 获奖7次 悲伤的妇女 获奖6次 父亲和孩子 获奖2次 这样看来,要在荷赛的新闻类比赛中获得奖项说容易也不容易,说容易,那就是如果你所拍摄的新闻是西方主流社会里议程设置里的重大新闻,然后你拍摄的内容具有象征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技巧),这个象征还要符合西方的价值观,那么你就很容易得奖。而说不容易,那就是如果你不幸处于一个“没有新闻”(在西方视野)的国家,那你要得奖可就比登天还难。 猜——这是玛格南摄影师的作品么? 光圈杂志新出版了一本马格南年轻摄影师Jonas Bendiksen的作品集《Satellites》这本书让美国摄影杂志的编辑大跌眼镜,不是不喜欢,是因为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玛格南摄影师的作品。显然对于美国摄影杂志的编辑来说玛格南已经可以接近遗忘了,因为他在文章中是这样讲的,“那似乎有二十个摄影师的图片社。。。。”这和我们动辄就将这个图片社的所有人都奉为大师的看法显然不同。 言归正传,Jonas Bendiksen在这本书里表现出了接近当代艺术风格的照片,是美国摄影的编辑吃惊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图片社里的摄影师都是使用一些成熟的经典的拍摄方法,张张照片都要是经典。但是Jonas Bendiksen的这本集子却显现出一种散漫不经意的拍摄方式。这些照片是破碎的、模糊的、灰暗的,粗暴随意的被框取下来,摄影师展示自己被摄对象的方式就好像是从裂缝里拍摄,照片呈现出陈旧的颜色,似乎白平衡没有弄好。影像甚至给人的感觉是合成的,但是却没有。 这就是一位出生在1977年的玛格南摄影师的作品,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这本画册的内容反映前苏联分裂后的景象,摄影师拍摄历时7年——也许一些形态改变了,但是其实内核并未改变。 猜——老照片能干啥? 最近有两个摄影项目很是让人瞩目,荷兰的FOAM摄影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叫做犯罪现场的摄影展,照片都是1960-1986年荷兰当地警察局的照片档案。那影像真叫一个当代!我保证,即使当代摄影师也绝没有如此想象力,艺术家一定要看一看。 美国报纸Rocky Mountain News也在追忆60年代,最近在它的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多媒体纪录片,回忆了1960年的一次夺走20个孩子生命的校车车祸,片子中间使用了照片(过去和现在的)、录像、旁白,一共计划制作33期,现在已经发布到第5期。我觉得赶上好莱坞的大手笔了,报社的同志们应该看一看。 猜——这些作品是怎么拍摄的? 古巴出生的摄影师Abelardo Morell近日携自己的一批新作,在艺术世界又卷起了一股风暴。最后这个猜谜留给大家,你们瞧瞧这照片是怎么拍摄的?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