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骆昌威

《大衾岛麻风病康复者》 在线影廊:这里 『摄影师』 骆昌威:广州日报社摄影记者。采访过黑龙江七台河“11-27”矿难、周正龙假华南虎照片、2008年缅甸风灾、周作海冤案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新闻。作品曾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自然与环保类银奖等奖项及入选南方纪实摄影展、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等展览。去年,他的照片入选色影无忌网“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广东站入围摄影师,《拆迁风景》和《城-望》系列获邀参加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脱臼——大拆迁下的城中村景象》系列获邀参加2011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展。 邮件:chwei.02821@163.com 『摄影项目』 如果生命遭逢绝境,你会如何面对? 一座孤岛,一间医院,一群老人,一辈子生活——一幕幕戏剧性的情景,犹如电影在我眼前活生生地展开,悲呛而感人,然而却带我良多的思考和启发。 亲人的抛弃、社会的歧视,使他们成为大众避而不见的“魔鬼”,一直远离家园、与世隔绝。一位康复者曾跟我说,麻风病人残疾可怕,但是最怕的是活在一个残疾的环境里。医学的进步,可以医治麻风病人身上的疾患,却无法根除人们心中的冷漠和无知。麻风病,就像一块镜子,完完全全地映照出了我们人类的两极:真善与丑陋。而大衾岛上的老人,则为我们树立了人性的标杆。他们不认输、他们不自弃,硬是用残缺的身躯迸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生命力,也凭着互助互爱的精神对抗着命运的不公和苦难。他们一丝不苟的生命态度,重塑了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成为了真正的精神贵族! 『拍摄计划』 一,拍摄背景: 大衾岛,位于广东台山赤溪镇南14.3海里的一座小岛。自1924年由美国传教士力约翰及华侨梁耀东先生,在此筹建麻风医院以来,曾收治1200多名麻风病人。历经80多年风雨,1000多名麻风病人、康复者或葬于高山或归于大海。时至2010年底,仍有最后44名康复者在这里孤独地生活着,大部分人都在这度过了生命的大部分时光。 2010年年中,大衾岛麻风医院传来消息准备搬迁,然而因为广州举办亚运会的缘故,直至2011年1月9日才真正实现搬迁。 二,项目介绍: 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间,摄影师前后四访大衾,从人物肖像、日常生活、生存环境以及搬迁过程等方面,记录了这座中国唯一的海岛麻风医院——大衾医院搬迁前后的状况,为他们留下一份视觉的档案,也为世人留下一笔精神的财富,并且还收集了近百件他们遗留下来的物品,希望人们能看到他们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半年之后,摄影师再次回到了这所空无一人的医院,记录了被偷盗和破坏的情形以及仅存的生活遗迹。 如今,老人们搬到东莞泗安医院已经有10个多月,生活环境和条件大有改观,与外界的交往也异常频繁,周末和节假日经常会有大学生和爱心人士前来做义工,甚至还有教会的义工长期驻守照顾。 但是,在生活条件改善的背后,却始终隐含着诸多未曾解决的问题。生活费不足,医疗保障太低,很多老人的病痛没法得到有限治疗,生活质量非常低——76岁的麦细莲老人在屁股位置上有一块60年未愈的大伤口,每天让她疼痛不已。然而,最痛的莫过于心痛,亲情的疏离始终让他们耿耿于怀。吴运启、麦细莲、周昌、王德妹、司徒振焕、朱德祥……几乎所有的老人,心里都牵挂着一个地方——家。真正的家,自己的亲人,在哪里,能否在离开人世之前再相见?这应该是所有老人如今最大的愿望吧。 今年8月,一位名叫梁林标的老人患上了尿失禁,在多次催促两个儿子前来看望却无果的情况下,他最终因为太过失望而选择了上吊自杀。9月,另一位名叫朱德祥的老人,因为高血压不慎滑倒在地,最后抢救无效,亲人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短短几个月,两位老人非正常去世,实在让人惋惜和悲痛。 一年多的接触,摄影师跟老人家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甚至把他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得知他新婚不久,他们专门凑钱买了戒指,还有两个大红包。 三,拍摄计划: 综上缘故,摄影师决定从亲人和家的角度继续拓展这个项目,采访、拍摄其中部分老人的家人、老友、故地、亲人墓地,甚至关注他们最终的归宿地。希望以此方式,更加完整地记录他们的生命历程和社会关系;同时,也希望在拍摄过程之中能为他们寻找到亲人和曾经的家园,了却一大愿望。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会尽量通过微博、媒体以及展览等渠道,扩大信息的来源,也呼吁更多的人和组织来共同关注和努力! 另,计划对采访过程进行录音。 四,拍摄方式: 考虑到主题和现场需要,拟利用较为灵活的数码相机,采取环境肖像、社会景观等方式进行拍摄。 五,拍摄地点: 广东各地。 六,完成时间: 一年左右。 七,经费开支: 主要是来回各地的差旅费,为老人及其家人买一些礼物、药品,以及寻亲和拍摄过程中的其他相关费用 (…) Read more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陶金

《虎头村癌症人群》 在线影廊:这里 『摄影师』 陶金:自由职业摄影师,云南宣威人,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目前居住在大连。他的个人项目还有“海的今天”,“临终关怀——死亡和家庭”这两个题目,前者是一个小组合作项目,探讨辽东半岛因海洋带来的利益所驱动,它所依靠的黄海与渤海海岸所发生的变化,重新审视人和海洋的关系。后一个项目作者则刚刚展开,已成为大连市中心医院关爱医院的义工和摄影师,将通过这一双重身份开始做前期的相关人员接触与拍摄准备,了解临终患者的死亡对于家庭纽带的影响,进而探讨家庭的本质与死亡的关系。 联系方法:taojin0609@yahoo.cn  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tadyking 『摄影项目』 虎头村坐落在云南省宣威市来宾镇西南方,村民人口总数在5500人左右。自上世纪70年代起,肺癌发病率高达6.5%,是全国癌症最为高发的地区之一,也是在联合国卫生组织备案的癌症村。 近年来,这里的癌症年轻化趋势明显。环境污染,生活中不良习惯(如抽烟、腌制食物中的亚硝酸钠)和原癌基因遗传是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摄影师所力求呈现的第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对于当地人群对癌症的不同反应的给予呈现,包括居民、政府、医疗单位,企业等。 『拍摄计划』 一,拍摄准备 2011年初,当时我是大学四年级,工科课程已经完成,大半年的时间在学习新闻学知识。从2010年末,我开始关注虎头癌症群体这个项目,我的一个朋友也很感兴趣,加入做了一些采访文字记录工作。后期因为时间缘故提前离开了虎头村。 为了顺利介入虎头村进行拍摄,我使用的身份是报考新闻学的学生。这个身份也成为了整个拍摄过程中交涉上合理性的主要依据,但同时也由于身份认同的原因,在联络当地相关的政府部门包括虎头村办事处中,常常四处碰壁;特别是癌症患者档案资料查阅上,无果而终。 因为身份认同带来的阻力,2011年04月末,我进入北京红十字基金会癌症救助网工作,离开时成功保留了志愿者身份,为这次的拍摄提供了比较合理的身份。 二,理念转变 最初的拍摄是想通过影像和文字两方面,来廓清虎头村癌症群体生活现状,引出导致的癌症高发问题的一些相关讨论;在引起外界关注后,希望通过外来的力量(包括上级政府政策实施或是媒体压力)的介入来获得相关问题的改变。 由于刚开始时我认识的局限,上述这一想要改变现状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我的整个拍摄过程中,对于画面选择、呈现,多是在对于疾苦表情和具有典型性的故事上;在肖像设计上,把悲苦叠加到画面中(如安排被拍摄者手持逝者的照片,X光片)——这是我现在不愿看到的呈现方式。 最初我拍摄这一主题,希望通过影像改变现实。现在我认识到,即使这一意愿在未来可以实现,但并不是某个摄影师个人可以短时间达到。我拍摄这个主题,不仅是试图引起社会对虎头村癌症人群的关注,更主要的,是希望能够唤起对于当代制度下的生命状况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 三.  朱丽丹 朱丽丹是我在虎头村走访中被谈及最多的对象。她本人并非癌症患者,折磨她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后天免疫缺陷病。朱丽丹生活在一个四口之家,17岁,是家中的大女儿。其父母在07年到09年期间,先后检查出身患癌症。开始拍摄时,朱丽丹的父亲已经是胰腺癌晚期,癌细胞扩散全身。家中唯有10岁的弟弟朱恩航身体健康。 因为朱丽丹特殊的家庭情况,我把有关的图片和文字整理,投稿到《春城晚报》,获得了报道和捐助发起。同时,《春城晚报》有意跟踪报道朱丽丹病情,进行募捐活动,但是由于朱家放弃治疗未果。在报道刊出的第二天,朱丽丹的父亲过世,朱丽丹也卧床不起。 四,新的拍摄计划 我计划于2011年12月中旬—02月中旬,完成虎头村的癌症人群的拍摄(注:摄影师已经在云南操作这个项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一拍摄行为的思想前提和影像呈现方式,做出反思和调整。 采访中,一位肺癌患者叙述到,当村民联络问责煤矿企业时,村长时常出面干预,作为煤矿主防控村民的有力帮手。然而在进行村长选举时,多数人却以获取眼前利益多少决定自己的选举结果。 现在我决定完善虎头村癌症群体拍摄项目,希望通过廓清和讨论癌症问题诸多因素:环境,资源分配,政策施行,医疗保障及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如软弱的公民意识, 选举时因为利益诱惑的变节等),唤起本地居民对自己生活现状和对自身意识的反思。希望改变的力量是由内而外的。通过有关虎头生存现状讨论,唤起更多人对生存质量的思考。 『项目点评』 真心祝福这样一位摄影师。除了摄影之外,他也在与自己辩论,让自己了解到了事件错综复杂的一面。一点儿建议是他可以稍看些人类学的书,不用看太多了,其实稍微看一点儿就能随时提醒自己要不断修正内心的看法与倾向,也能在精神信仰上带来一些支持作用。他肯定也会做很多笔录,那些将是研究这种轻权/无权者与掌权者之间对抗的很一线的材料。我稍微查了一下那个村的新闻,不算很多,但大致是说那里建了一些有污染的工厂,村民患病率高并且觉得家里有癌症病人是一件不太好公开的事情,藏着掖着又没钱看病的现象很多。我猜这里面的利益关系应该是复杂的,当地人对疾病的态度我不清楚,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试过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但我想这样一位善良好学的摄影师一定能带给我们更多的信息。在做纪录片的时候,我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个NGO,是环境污染受害者维权法律服务助中心,他们免费帮环境污染受害者辩护。如果项目最后摄影师有这方面的需要,非常愿意用行动支持他和那里的村民。 第一阶段的拍摄图片和内容深度都一般,还需多拍摄多沟通,在拍这种癌症的题材时,须尽量消除和被拍摄者间的距离感。建议可以从摄影师最熟悉的内容和群体开始多拍。 (…) Read more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占有兵

《我们——来自工业区的现场》 在线影廊:这里 『摄影师』 占有兵:广东东莞长安镇工业区普通工人。 电邮:yb_zhan@sae.com.hk, ybzhan@163.com 博客:zhanyoubing.blshe.com 『摄影项目』 选择该专题的缘由: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是资源性经济,牺牲环境资源、污染水资源,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来换取当前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留下了很多隐患,如污浊的水随意排放、灰雾的空气遮天蔽日,不断增多的不明病症,良田的消失,资源的枯竭。这也注定着这种发展模式是眼前的,短暂的,如不迅速调整发展模式,我们将会陷入新的困境。 东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一直以引进三来一补企业,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为荣。东莞巿政府曾用称“东莞塞车,世界缺货”来说明东莞制造的重要性,也证实了东莞就是发展资源性经济的代表地区之一。 我在广东打工超过15年,其中有13年是在东莞度过的。我见证了稻田和鱼塘变成厂房的时刻,也亲眼目睹小河中黑得发亮的污水,更经历过外企对打工者的苛刻对待,还看过工人的罢工、老板的出逃、缺乏劳动保护的野蛮操作等等。 我试图用经济学知识来分析我打工所在的“三来一补”企业,认为这类企业将会慢慢消失,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我更坚信自己的判断。同时,通过在工业区的观察,我认为农民工背井离乡是因为当前二元社会带来的城乡差别,造成劳动力的流动,将来必定会随着户籍改革和经济发展而消失。另外,农民工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状态,并非是一般传媒介绍的那么简单。他们既艰辛也有快乐,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必然的过程。我力求利用自己身在其中的优势,准确客观诚实地记录我所见到的这一历史过程。 我认为当下的工业区和我们农民工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我用图片,文字以及录音、录像做多重记录,记录下工业区的常态和农民工的生活常态,用平常心、恒心和毅力来进行,同时也收集我打工中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为工业区或农民工建立档案,为农民工者研究第一手真实的资料。 『拍摄计划』 工作方式:田野调查、现场跟踪记录 一,操作方案 1. 拍摄的范围锁定在广东省东莞巿长安镇,以上沙、沙头为主,以他所在的工厂为核心,同时以其他工厂为辅助,进行全面记录。 2. 拍摄的同时做好文字记录,同时辅以录音和视频。 3. 以平时积累为主,长期进行下去。 4. 对工业区和农民工有关键意义的实物资料进行收集。 二,项目整体构思 第一阶段:关注空间。以空间和生命周期为主线,以人物追踪为辅,长期记录工业区内生活的群体和个体。空间是指员工求职、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每一个地方,包括车间、宿舍、食堂、娱乐室、图书馆、网吧等。也指通过高处、屋顶、地面看到各处厂房的类型。空间要细小到每一个可深入的地方。 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上学、工作、结婚、生子、逝世等。 工作生命周期:找工作、面试、体检、入职、培训、上岗、工作、升职、加薪、离职等。 公司生命周期:筹备、开业、发展、扩产、结业等。 (…) Read more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

从今天起,我们会把这次ofpix基金的入选者和获奖者的作品再次在网上回顾,并同时放上摄影师的项目介绍,项目拍摄计划以及来自评委和ofpix基金的点评。 ofpix基金支持社会纪实摄影,它只是一个小额基金,摄影师申请它也并非真的冲着“基金”来的,但因为有基金的称呼,又有评选的过程,这使得我必须针对ofpix基金的立场,围绕钱这个问题再说上几句。 我觉得我们所做的支持,更大意义是一个精神支持。用摄影的方式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不是很讨好,因为现实发展缓慢,缺乏戏剧性,尽管有的题目看起来很尖锐,但未必能够在现实中找到恰当的画面对应。感性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很快消耗殆尽,坚持拍下去,就只有靠摄影师的毅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看到其他人在做什么,怎么做,找到同伴,互相鼓励,一同前行。 很多社会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这也是让拍摄社会现实问题愈发困难的原因。大家都愿意拍新鲜的题目,在无人开发过的领域探索,疾病,贫困,这样的题目前面都有大师的足迹难以逾越。但我们的现实依然矛盾重重,正因为它们依然没有解决,才更值得关注,我们希望鼓励大家对旧题目展开新的探索,用年轻人的思维去看这些问题,并特别强调不要只是从现场带走照片,而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行动者,让自己的照片变得有用,去发声,去呼吁,和你的被摄对象产生联系。 我们特别提出要鼓励社会纪实摄影,是因为这方面的拍摄需要关注和研讨,绝对不是因为做这个就比别的高尚,不能因为做了社会纪实摄影工作,就可以超越琐碎的生活,获得毫无条件的支持。 如果一个纪实摄影师不能意识到自己从和被摄对象的联系中所获得的精神财富,对事物复杂性的多面认知,对人性的更为深刻的了解,不能认识这些收获的价值,那么可能就会一直被“缺钱”这个问题困扰。事实上,所有只有精神产出的行为,恐怕都是缺钱的。你可以算一下,应该有多少钱能够解决摄影师的缺钱问题呢?摄影师的每月生活费,项目成本,帮助被摄对象的费用,而且应该持续一年,两年,三年…… 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一个纪实摄影师能够改变的,摄影师在这方面的行动应该以自我的需要为第一位,做这个事情应该对自己有用,对他人也有益,恐怕只是副产品。 这项工作,你能做的是从拍摄中获取成长的精神能量,它会使你不断前行,越来越强大,而最终,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在你不再缺钱的时候,它力量就会显现。

今晚,Ofpix基金+Photo Camp17

photocamp16活动现场,这么一大家子人~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数字全无敏感的人来说,日子就是日子,这一日和那一日并没有什么区别。各种标有纪念和强调其特殊性的日子,无非都是为了和他人交往而存在,或者是希望毫无关系的人能够因此而有所关联。 我想今晚你来,肯地不是因为这个日子本身特殊,否则也不会选择在今天来面对这样一些沉重的话题,姑且将之看做平常一日,但我们可以一起把这一天过得不同,然后等待明年的太阳照常升起。 除了《从纯真出发》,现场的另一个特邀嘉宾是去年Ofpix基金的获奖者樊竟成,他会放自己《北京建筑工人》的完整版作品。 关于今年基金的结果,已经有人向我打听内幕消息,剧透只能一点点。 这次我们动用了高科技,请在微博大屏幕上追踪我们的现场报道,如果要发言,可以手机短信发送任意内容到10690195557280,手机彩信发送#ofpix基金#+任意内容到1066888866。现在就可以开始啦~ 同往常一样,我们还有30元的camp门票。再次说明,它完全是用于场地租赁。活动占用了奇遇花园这样一个充满商机的所谓跨年夜,实在是感激+感谢。 ofpix基金+Photocamp17      3号通知 1.时间:2011年12月31日 晚七点 2.地点:奇遇花园咖啡馆 3. 活动内容: 开场:从纯真出发 第三届ofpix基金获奖者樊竟成作品展示 第四届ofpix基金评选开始 到场者会获得和评委一样的待遇,大家将充分了解所有候选人的项目计划。 候选人在微博上参与答辩 宣布由评委选出的ofpix基金获得者。 观众评议并投票 现场唱票,宣布由观众选出的ofpix基金获得者 camp人手册: 入场一定记得拿好门票——我们专门为camp制作的明信片 带一张你自己的照片做名片吧,它是最厉害的社交工具。 门票30元(可乐,红茶,柠檬水畅饮)(门票费用用来租用场地和投影仪等服务,谢谢各位的支持) 时间你应该不会记错。地点在奇遇花园咖啡馆(地图这里,电话:88320741)

Ofpix基金+Photocamp17——倒计时

第三届获奖者樊竟成: 《北京建筑工人》   他多次为北大与农民工相关的学术讨论提供图片资料,参加为工友募捐的展览,作品还发表在公益作家相关农民工的学术论著里。 ofpix基金的评选已经接近尾声,结局仍然不可预料。但在12月31日晚上,一切都会揭晓。 你的到场很重要——我们有一个特别的环节,现场观众每人有一票,票数最多的摄影师将获得“特别关注奖”。 另外,大家现在可以去ofpix的微博预览入围摄影师的作品,因为微博容量的限制,不能全面展示摄影师在其中的努力,但他们也希望能够借此听到大家的意见。 ofpix基金+Photocamp17      1号通知 1.时间:2011年12月31日 晚七点 2.地点:奇遇花园咖啡馆

Ofpix基金+Photo Camp17

第四届ofpix基金入围  骆昌威《大衾岛麻风病康复者》 忙完了Photo Camp16,下一个项目就是第四届ofpix基金的评选了。 Ofpix基金是一个很私人的项目,我们希望带给摄影师的不仅是5000元的资助,一种精神支持,更希望能够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帮助摄影师建立社会纪实摄影项目从拍摄计划的撰写,到基金申请这样一个职业操作流程。 每次评选,我们都邀请专业评委参加评审,他们为每个专题都撰写评语,为申请者提供专业意见。评委花了大量私人时间无偿做这个事情,让我深表感激。 从第二届Ofpix基金开始,我们把重点放在资助社会纪实摄影项目上,这与“让影像发声”活动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希望让那些关注社会问题的纪实摄影师得到帮助,在这个范畴里,照片的作用应落到实处。 本届Ofpix基金自开放申请以来,一共收到19份申请,我对之做了初步的筛选。ofpix基金鼓励摄影师关注社会问题,并且对此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甚至是行动。我们并不要求摄影师必须与社会纪实摄影的传统一致,认同应该用新的摄影手法关注社会问题。此次投稿有很多摄影师的项目并不符合这个基本要求,这并非是说他们的项目有问题,而是不符合这个基金的理念。经过第一轮筛选,九位摄影师的项目进入终评。 第四届ofpix基金入围 陈晓峰:《资源大省的未来之路》 今年的Ofpix基金的评审活动将和Photo Camp17结合在一起,我们会选择12月末的一天(时间有待确认),邀请评委集体评议,随后在晚上的Camp17的活动中放映前三届获奖者的作品,九位进入终评的摄影师的作品,并由评委现场宣布结果。 总之,年末的Photo Camp17将是面向纪实摄影师的一次温暖的聚会。请关注我们后续的通知。 以下是第四届Ofpix基金入围名单及其所申请的项目名称: 占有兵:《我们——来自工业区的现场》 周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吴宏:《变革中的拉萨》 崔赢:《她的三峡》 庄周杨:《伤城》 张锦旗:《红色运动下的中国》 陈晓峰:《资源大省的未来之路》 陶金:《虎头村癌症人群》 骆昌威:《大衾岛麻风病康复者》 这些摄影师大部分都已经有了项目的前期作品。虽然今年因为一位朋友的特别捐助,有两个获奖名额,但看了申请书和项目作品,很多都实在难以割舍。只好把这个难题留给评委,我们也会努力寻找其他途径,为不能获奖的摄影师提供帮助。

Photo Camp16 在线展厅(3)

7.  陈晓峰  《八百米下的呼吸》 照片的拍摄对象叫岳建波,1980年生人。山西省阳泉市人氏。 小岳是中国百万矿工中的一员,也是中国地下摇滚青年中的一份子。同时他还是一名马拉松跑爱好者。  不过我绝非是要专程拍煤矿和矿工,那种脸孔墨黑只白色留眼睛牙齿的矿工片子不是不好,而实在是太泛滥让人着实有点疲劳。岳建波只不过恰好是个矿工而已,让 我不远千里来阳泉找他并且冒险跟他在井下一起上班的最主要原因是他的矿工+音乐人+长跑者这集合一体的三重身份。我喜欢像他这样有“开关”的人,可以切换 自己,在另一种状态下完全可以忘记前一种状态的身份,爆发出不同寻常的能量,就像两驱挂到四驱。你可以用“怪人”称呼他,也可以用“执着”来定位他。但他 就是一个这么有“范儿”的人,时间永远宝贵,生活永远充实,简单但又不简单。  他的那些工友们经常嘲笑他,因为他绝非一个“典型”的矿工,甚至有些“奇怪”,他们觉得人生享乐的东西烟酒扑克麻将混ktv小岳都不喜欢,而他更不会为了 争取上地面的工作机会而向领导“行好处”,在他们眼里,他是个只知道听“那些闹哄哄的东西”和跑步的“傻瓜”。 今年3月19日到22日,我来到阳泉拍摄岳建波。和他一起度过了4天3夜的后,我得到了这组图片。  回到上海两周不到,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漏水事故,153人被困井下。看着新闻里站在地上领导们“焦急”的脸孔,回想起两周前在井下度过的分秒,想像着地下 的生命正在进行何等恐怖的挣扎,这是在茶余饭后对着电视机唏嘘感叹的观众几乎不可能体会得到的。我绝非为了拍煤矿而下井,只是这样的井下体验却是早已超出 了摄影的范畴,丰富了我人生的经历和感悟,这比能在井下拍上几张照片更显珍贵。 8.  占有兵 《爱在工业区》 我长期在工业区打工,从2006年起开始记录工业区内工友们的打工生活。 工业区是年青人的天下,以30岁以下的青年为主力。过了35岁,各家工厂招工时都不愿录用。30岁之前,年青人都要面对婚恋问题,工厂长年累月的加班、不同的工厂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如电子厂以女工为主,五金厂是工厂中的“和尚庙”,青年打工者的婚恋显得匆忙而慌乱。下班后,相恋中的青年男女在工业区的林荫道相会,席地而坐开始了无他的卿卿我我,来来往往的行人对他们来说视而不见,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加班的时间到了,又急急忙忙地赶赴车间,恋爱也需要生存呀。 周末,工厂仍旧加班。赶上发工资的日子,工厂会开恩放假;国家法定假,也会象征性的放假。如果放假时间长了,工友们不愿意,因为少了加班费,当月的收入会锐减。但加班不放假,年青人又没有时间恋爱拍拖,生活就这么矛盾着,但还必须继续。 这组图片,是扫街所得,是工友们在工业区的爱情生活。就象那些写在公园凉亭墙壁上的宣言,爱是这样艰辛与痛苦! 刻在墙上的文字图片摄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其他图片摄于广东省东莞市。 9.  张星海 《20年后的相聚》 2011年10月5日是中国人民大学八七级同学20年后回校相聚的日子。这一天,校园里到处都是从四面八方归来校友。由于机缘巧合,我有幸跟拍了八七级的 工经班、投资班相聚的两天。这两个班是人大八七级再普通不过的两个班,他们中有人已定居国外,为了这次相聚从国外赶来;有的如今已是老板,拥有好多家店 铺;有人在大学当了老师,也有的则和你我一样默默无闻。他们1987年正式进入人大,4年后各奔东西。这次聚首,对许多人来说,其实就是20年后的第一次 相见。20年,实在是一个不短的数字。时间不仅在他们的脸上和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让他们身份角色各异,但同学毕竟还是同学,当他们坐在一起回首往 (…) Read more

Photo Camp16 在线展厅(2)

4.  庄周杨 《平常的景观》 平常的景观之物理人情,试图用最简单甚至是错误的方法把合于物理人情的意思照原样拍出来。很平常,能达到无声无色,那就最好了,也是我最终的追求。 5.   马天天 《夏寂》 中国文化有显性的一面也有隐形的一面,隐形的一面在自然中间,它不断给显性文化提供着一种安宁的哲学观照,使人能够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而从容不迫,但是,在当代中国,隐形文化的一面随着快速的城市发展也在快速的消失。人们渐渐离开了他的传统生活和自然情味,中国文化也在渐渐失去寂静的核心。 这组照片记录的就是在这个迅速发展的北京,仅存的一些局部自然环境,与人,与这个城市之间的关系。 6.  乔建东 《方圆十里》 这些照片,试图去回忆自己的童年,作为一个过去的追寻。 更多作者信息: 庄周杨:博客这里 马天天:个人网站这里 乔建东:网名烟丝,邮箱:1386754@qq.com

Photo Camp16在线展厅(1)

1. 杨文洁 《一间她自己的房间》 “一 间她自己的房间”这个主题脱胎于伍尔夫的同名著作。在书中,伍尔夫表示:如果一个女人想创作小说,那她必须要有钱和一间属于她的房间。在该书创作的年代, 女性生活维系在与之共同生活的男性身上。女人能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取决于她的丈夫或父亲“赐予”她怎样的生活。在这之后,女人们在争取掌握自己的生活以 及塑造理想生活的道路上,一路跋涉。我的摄影主题以各种方式展现了这些女性们凭一己之力为自己创造的这种生活,或者说:这样的一间房间。 小 时候,我家三代人在同一间陋室中生活,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房间,对我来说简直如同天方夜谭。直到我二十三岁那年,才有了真正为我所有的房间。然而,尽管 缺乏隐私,但在成长的那些岁月中,我依旧拥有过“独处”的时光。我记得,自己曾在内心创造出一方天地,我可以隐遁在那里,思绪万千。我意识到,如今拥有的 这间具象的房间, 正脱胎于自己多年前那间建造于内心的房间。 “一 间她自己的房间”意在表现一位独立女性所拥有的复杂生活:她生命中的那些时刻:沉思、快乐、悲伤、满足、愤怒,以及在自己空间内的自由自在。拥有自己的房 间,就如同是拥有了自己的天地,在那里一切各就各位,有条不紊。这个项目就是想探索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度,并去探求个体身份的意义。 为了完成这个专题,我拍摄了单身女性在她们寓所中的肖像,旨在表现女性在属于她们的空间中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邀请每一位被拍摄的对象写下她们独居时的感受,我 在拍摄中记录下她们的居住环境,她们在独处时的穿着打扮以及肌肤的裸露。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这样的相逢,无形之间也发达了我自身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空间的探索。 2.  刘张铂泷 《我的同学》 最开始我只是想给我们班的同学每人拍一张,目的很简单,做个留影,毕业的时候有个纪念。开始的原因也很偶然,去重庆玩的时候把相机落在出租车上丢在了那里,回到学校没有相机使,借了一个朋友的海鸥,看看视角刚刚好,于是就这样开始了。 拍了一年多了,拍了不下100个人,每个人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样子,堆得乱七八糟的书,摆的整整齐齐的化妆品,一架子的鞋,一桌子的零食,女朋友 的照片,自 己的相框,足球,吉他,手风琴,毛绒玩具。有的人大笑,有的人迷茫,有的人自信,有的人羞怯。情,写在脸上,欲,摆在桌上。自己不善于和陌生的人打交道拍 照片,于是就转向身边的朋友。其实拍了这么多,目的也还是像当初那样,做个留影,尤其是在电脑被偷,丢了很多照片后,越发觉得拍些底片能让我更好的保存下 想留下的东西。 3.   朱岚清 《关于信任的肖像实验》 (…) Read more

Photo Camp 16倒计时:第三回公告

一共11组,呵呵,不是故意的,貌似有不可抗拒的力将之拽向11。 这次开场,我们将特别放映彩虹村民工作坊学员作品,这也是今年暑假的“让影像发声活动”的一个成果。我们和酷儿影像合作,为性少数身份(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或无性恋),以及尊重不同性别、性取向的朋友举办摄影工作坊。活动召集比较匆忙,一共就四位学员参加,张帆,徐阳,我们几个人每周一次给大家授课,还留了两个作业:“身体”和“爱”。 现场将放映学员的作业,正如这个工作坊的题目,我们希望你能看到爱的多种颜色,爱的多种可能;先要懂得爱自己,认同自我,才有能量去爱他人。 释放七情六欲,就在今晚。 photo camp 16 彩虹村民工作坊作品   摄影:sue Photo Camp16 “七情六欲” 放映名单 第一部分 1.     开场:  《爱是什么》                          喜乐 2. 《发现自我: 彩虹村民工作坊作品》  张帆策展 第二部分 1.  《一间她自己的房间》  杨文洁 2.    《我的同学》     (…) Read more

Photo Camp 16倒计时:第二回公告

photo camp16 庄周杨  《平常的景观》 虽然每次camp都让大家会患上密集信息恐惧症,但这次仍然有四个单元,十一组作品要放映。不过,因为不少作者本人会到场,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更直接一些,更私人一些。 camp不是大片儿放映会,很多照片甚至还有缺陷,看片儿这个事儿,大家自己在家里也能看。一个真实存在的聚会现场,更为珍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真切的交流。我知道不少人通过camp以及ofpix的其他活动结识,成了朋友,甚至是情侣,嘿嘿,那感觉真的要多好有多好。 明儿见,没准有奇遇! camp人手册: 1,入场一定记得拿好门票——我们专门为camp制作的明信片,每套两张,一张是对之前camp的回顾。这次是photo camp16 +photo camp2 2,带一张你自己的照片做名片吧,它是最厉害的社交工具。 3,   时间你应该不会记错。地点在奇遇花园咖啡馆(地图这里,电话:88320741) 4,门票30元(可乐,红茶,柠檬水畅饮)(门票费用用来租用场地和投影仪等服务,谢谢各位的支持)

Photo Camp 16倒计时:11.11.11见

Photo Camp 16 朱岚清 《关于信任的肖像试验》 Photo Camp16倒计时1号公告 时间:2011年11月11日,晚6:11分开始,11.11分正式结束 注意:照片放映结束的时间会比这个早,随后是恳谈会时间 地点:奇遇花园咖啡馆 活动日程: 1.   Photo Camp16的放映作品已经整理完毕(噢耶!),将分成四部分,有十一组照片展示。 2. 互动环节——信任肖像试验,摄影师朱岚清将为随机抽取的两位观众拍摄信任肖像(双方的信任尺度将由模特自己把握) 3.  更多活动内容将在之后的公告中陆续发布。

欢迎加入印刷帮——WorkCamp5招募营员

Work Camp5工作营目标:了解个人摄影书设计和印刷的整个流程,掌握摄影书印刷的基本知识,并借机梳理自己的作品集。工作坊结束时可以捧得一本自己的摄影书回家。 你的照片是否还一直在比特世界流浪?每次都被你一股脑被扔进电脑的“格子间”里的那些照片,其实还有很多秘密有待发掘。有否想过它们出现在纸面的样子——颜色和纸张结合之后可能会有新的感觉,大小尺寸的变化也会带来不同感受——与照片的“真身”接触,可能会是一个惊喜。 夏天的时候,我们在奇遇花园咖啡馆开办了微型印社第一期,社员们忙碌了四天,期间各种纠结,最后,当刚出炉的香喷喷的小书捧到手里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兴奋之情难以言表——有图为证。 我们的印社将再度开放,如果你想和自己的照片来一次奇遇,欢迎加入印刷帮。奇遇花园咖啡馆会变成一个微型印社,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做一本书的全部过程。 工作坊将带领大家从照片的图片编辑开始,一直到纸张的选用,并共同做图书的版面的设计,最终印刷成书。 因为时间很短,也因为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可能无法做出最符合你理想的高品质摄影书,这个工作坊更注重让营员体验制作一本手工书的过程以及讨论做一本摄影书的多种可能。 我们会特别强调图片编辑环节,指导老师会帮你跳出自我的语境来看照片,点评你的作品,梳理照片的语言逻辑,选择那些能够在一起工作的照片,使得其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表述,而不是简单地扔一堆照片到纸面上。 将做书的照片全部打印出来,点评,挑选,排序是工作坊的一个重要环节 装订也是一个细活儿,尤其是选择手工线装。 你的“力作”在哪里? 『Work Camp5 微型印社』招募公告 WorkCamp是一个收费活动, 这个工作坊每人收费800元,工作坊结束时,可以获得一本自己的摄影书(收录50张照片)。 WorkCamp5 11月2日开营,地点在北京,一共四天,计划招募10名营员。 申请方式: 1,请将您的个人作品集和简历发送至 ofpixcamp@gmail.com,截止时间 :10月26日。 2,作品集就是要放在书里的照片,请一定发小图。照片也可以是“无主题变奏”,来自日常生活随手拍下的东西。这些充满感性,没有理性逻辑的照片也可以展开一番编辑,使得你能够从零星看自己生活的样貌。 3,WorkCamp只面对北京的学员 (收费价格略有调整是因为上次的工作坊结束,除去材料费用(照片小样,特种纸,出片打样,正式书的印刷)以及场地费之后,一直帮助工作坊忙前忙后的五位设计师,胡伟老师最后都变成了义工……请体谅我们,我们会为营员提供更好的体验。) WorkCamp4 工作计划表如下: 第一次集合  11月2日晚六点半 讲座:《印刷帮的故事》,讲座人 (…) Read more

七情六欲:Photo Camp16征稿

陶辉摄影  photocamp4 为何不能活得像个人? 有一段时间,我写文章总是喜欢用“人肉味儿”这个词,我用这个有些粗俗的字眼表达我想见到有血肉,有性情的人的愿望。很多时候,这个博客在我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就在此,它让我找到一些我喜欢的人,他们是粗犷的汉子,也可能是柔弱的小女生,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缺乏处世的圆滑,不善隐藏自己的感情,这可能会让他们在一些场合显得尴尬,却也让其没有成为一种无感情的微生物(就是培养皿里你看到的那些)。 这个主题很早就想好了,却正好应和了昨天的女兵的故事。因为制度不认同女兵也是有情感的人类,这种照片就得到不到认可。但正如昨天留言中sjt所提到的,人要先有人味,才能有人情,才会有勇敢,坚韧,热情等各种有益社会发展的情绪,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怜悯、同情,相互关爱之心。 拍照片也一样,如果你当对方是个人,甚至认可对方在情感上的缺陷,那就有的拍了,而不是把活人拍得像塑料模特一样。 关于具体是哪七情六欲,说法很多,比较容易理解的是这样的: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 这都可以是你的主题,表达方式没有限制。 photo camp16将在11月11日举办,这一连串的1,可以是孤单,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人聚在一起。希望我们能够有情有义地相聚。 ———————————————————————————————————— Photo Camp是: 一个不定期举办的摄影幻灯放映会,地点在北京奇遇花园咖啡馆,已经举办了15次,不仅看片,也有讨论,同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过来看人:图片编辑看摄影师,摄影师看图片编辑,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你可以在1416教室通过检索camp这个关键字获得对camp更多的印象。 申请参加的步骤是这样的: 1,发来你的照片(20张左右的小图)或者你的作品链接,以及作品和作者介绍 2,初选结束后会通知入选的朋友发大图,必要的时候还要把照片根据放映的需要做简单编辑 3,photo camp16将在11月11日举行,投稿信箱是ofpixcamp@gmail.com,截止日期: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