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个Camp

清晨会给我特别的感觉,仿佛这一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未来时态充满神秘,让你不想让它完成。 我向来不擅长数字,写这个博客也不知道几年了,唯有Camp记得清楚,一个个数过来,今晚已经是第二十个了。现在做Camp较之以前有些困难,北京的高速路以及地下铁将这个城市撑得大大的,人隔得远远的,我们越来越习惯在网络上生活。这恐怕就是我那小小的激动的来由,这样的聚会不会太多。 发布一下今天Photo Camp20+OFPiX基金总评的菜单吧: 单元一 * 从纯真出发,来自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打工者的照片 * 杨雁清 & David Wang: 《沙发人类学计划》 * 刘禹扬:《建筑艺术》 * 夏世焱:《裸婚时代》 中场 * 抽奖 :图书《针孔摄影》、《毛以后的中国》、《孙明经手记》等,奖品提供:后浪图书出版公司 * 立得可取照相馆儿:通过宝丽来互拍认识一个陌生人 单元二 * 我们的黏度照片 * 孙爱国 :《在困境中挣扎的炼焦工人》 * (…) Read more

OFPiX基金年度总评+Photo Camp 20

2009年的camp跨年活动现场,来自陌生人的拥抱。 倒计时开始! 12月31日,7点半,这样的跨年你会拒绝么——观片、讨论、结识有一样志趣的朋友;投票、鼓励,把亮闪闪的两个大红包发给志在从事社会纪实摄影的摄影师。 现在就开始倒计时! 昨儿半夜回家的时候特感慨,有种连滚带爬又一年的感觉。怎么就不能活得体面一些,优雅一点儿,速度慢一点呢?干嘛老得过着今天想着明天?很多时候,觉得这些愿望比较奢侈,不符合现阶段的中心思想,但还有很多时候,觉得至少还有这种想法,就算谢天谢地。 前两天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我的年度照片”的征集活动,此刻请出照片,该是它的一图胜千言的功力发威的时刻,但我却还是喜欢那些举重若轻的照片,一些朋友开玩笑说这都是他们的——粘度照片,这个说法挺好,因为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个人议程与媒体议程完全不同,大事都是小事,小事却也都是大事,而另外一方面,站在摄影的角度,若有一种大张旗鼓地想要宣布自己在摄影上获胜的心态,这个比赛你其实也就输定了。 还是粘一点儿好。在31号的Camp现场,你会看到这些粘度照片。 OFPiX基金的评选也进入倒计时。 我自己也不知道谁会获胜,一票在评委那里,一票在现场的观众那里。当日活动现场,每个摄影师的项目说明,操作方法和预期目标都会做出说明,还会邀请在北京的入选者以及评委到现场做交流。除了看到照片,还要看更多,这是我们每次沙龙聚会的宗旨。一个社会纪实摄影项目如何操作?你会发现入选者的问题,也会学到他们的方法。 Camp竟然都二十了,情何以堪。 昨天又被人问到令人发指的问题——什么是好照片。这恐怕就是Camp的频率减少的原因,我想要让观片时候的话题更单一,语境更明晰,而并非是一个大箩筐装各种不一样的东西——彼此还互相打来打去。今年做了几次微型沙龙,效果很好,明年继续。 年终了,最后一天,如此重要的日子,有什么理由让你来参加我们这个大Party,除了温暖的、可爱的、公益的、视觉的,它还有什么主题?现场除了糖果、抽奖,还能有什么鼓励?除了各种互动,欢乐,还能有什么惊喜?对于以上这一切,我都不太敢保证,唯一能够确认的是——在这里,你会看到每一位,都是具体而生动的人。 Photo Camp20 倒计时公告1 时间:12月31号 晚7点30分 地点:北京 奇遇花园咖啡馆(电话:88320741) 活动日程: 1,10组OFPiX基金作品入围作品放映,现场点评,观众投票,选出一名基金获得者 2,   图书抽奖 3,小游戏 …… 更多还在准备中 费用:门票30元(可乐,红茶,柠檬水畅饮)(门票费用用来租用场地和投影仪等服务,谢谢支持) Photo Camp是: 一个不定期举办的摄影幻灯放映会,地点在北京,已经举办了19次,不仅看片,也有讨论。你可以在1416教室通过检索camp这个关键字获得对camp更多的印象。

周一消息树:关于Photo Camp19

反正我又爬上来了。 昨天的camp让我发现,photo camp生在奇遇花园,也得长在奇遇花园,搬到哪里都会有些小奇怪,让人总是禁不住怀念奇遇的大红窗帘和满屋的暖色调。(詹老师请一定张开嘴巴大笑) 好在观众仍然是那些熟悉的面孔,亲切的笑容,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把档案室大墙上的照片拆下来,围成一团搓掉照片四角上的胶泥,这个“游戏”让我们像是回到童年。 就以我和deab的这张呆照作为今天camp总结陈词的开始吧。 deab说了一大堆书面语,现场我真没反应过来,好在他事后上交了一张卡片,如实记录如下: “人在图像中寻找的首先是意义,一旦意义在场,细节就被遮蔽,只有当照片从时间的序列中抽离,细节才能从黑暗中显现,照片离不开时间,时间的存在使底片成像,时间的消失使细节成像。” 这番话应该是针对我们昨天看到的那些想要抒情而又不得,让人感到有些重复的故乡咏叹调而说的。其实这个和我之前读到的薛挺写的一篇小文有同样的观点,薛文章的大意是,技法可能成就不了一个人,摄影真让人没处说理,时间会让一切归位。 当然,这个顺其自然,并非只是空泛地切片,然后坐等时间酿成好酒,若要做到面对时间的诚实,哪有那么容易。 deab同学交上的卡片背后还有一行字:“樊二拍了便是小狗。” 您瞧,这位同学就是这样,正面像个深思熟虑的大人,背面却还是个孩子。 不过,“小狗”此言有其出处,在我宣布下一季camp的主题是“回家”的时候,摄影师樊竟成当场宣布他拍不了,他可以拍家乡,但无法拍家人,我实在不想让这位摄影师从我们还乡计划的第二季溜走,于是使出激将法,说,谁拍了谁是小狗。 樊二会不会变成小狗呢?拭目以待。 关于还乡计划第二季的主题:“回家”,现场已经有了两种看法: 1.回家可能包含一些私人的东西,不知道是否适合公开 2.没有故乡的人,很想有故乡可以拍,也许可以从家人开始。 这个主题仍然让我有些犹豫,不过,正如上一季“还乡”以“寻找故乡”为主旨为故乡留存档案,找寻自己与故乡之间的关系,还乡第二季(在有资金支持的前提下)试图坚持也试图延展,回到一个更小的范围里记录自己的家以及家族的故事是我想到的一个思路。 让我再想想吧。 最后,photo camp19圆满结束:感谢现场摄影师樊竟成,感谢金郎,感谢deab,感谢喜乐,感谢网易的几位图编,感谢牵牛爸妈,感谢唐匪,感谢小八和孔瑜,感谢吴慧,当然,还要感谢目的文化空间提供场地。(十九次了呢!博主你真赞!) 华丽的分割线———————————————————————————————————————— 众帮还乡计划:从今天开始,我可能要在1416教室的每个帖子后面做一个广告。 还乡盒子由OFPiX出品,限量1000册。31个普通人在这里与你分享他们的回乡故事,照片来自大家今年春节回家的所见所闻,话语细细碎碎,内中 五味杂陈。OFPiX工作室策划了此次“还乡”活动,将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用一个盒子把这些乡愁包容进去,内有17套作品,形态各个不同。 还乡盒子的所有印刷费,都是一个朋友出资,所有人工,目前都是免费。如果大家喜欢这个活动,认为留存故乡的影像有意义,请支持我们的第二季行动。众 帮还乡计划的参与方式很简单——请购买我们的盒子。盒子的销售可以缓解我们前期投入无法收回的压力,尽管目前这个价格只是收回成本;不过即便如此,也会让 我们松口气来准备第二季的还乡活动。 真想再把故乡再看清楚一些。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淘宝链接:点这里   (…) Read more

Photo Camp19:再看故乡——放映名单

李政德《回不去的故乡》 photocamp 19 用了若干种办法才最终爬上自己的网站, 期间得到了各种帮助与支招,那些罔顾自己顺当当地上1416的人们注意了:如果博主在墙外,各位也只能干等着。若我几日不出现,赶紧到墙外捞人。 是的,1416的服务器被城墙盯上了,俺们技术总监抱着宁死不屈的态度,一定要屹立墙外。我呢,就只有每天练功了。建议大家用订阅的方式看教室内容,我也就不在乎你们是不是来留言交流以及给予精神鼓励了(哎,实话说,还是希望有人到访……) 今天的主要工作是发布明天camp的放映名单以及活动流程。让我俗气地说上一句吧,时间真是飞一般掠过,去年11月11日单身派对的场景还犹在眼前,竟然又是一年了。明天请大家一定还要放松和快乐。 camp19的主题是《再看故乡》,要放映新征集到的故乡主题的作品,同时做两个讨论:1,说一说还乡盒子,2,说一说下一季的还乡主题——已经有了一个想法,明天公布。 明天的camp地点在目的地酒吧四楼的目的地文化空间,这里也是我们《故乡。房间。目的地》展览的现场,camp结束之后就撤展了,大家还可以在各个房间做最后的流连。 下面就是我们菜单,许久不见,我们见面聊吧: Photo Camp19  再看故乡 石昕航   《陕西渭南》 photocamp19 单元一:故乡啊 1.  刘禹扬 《城关镇与雁江区》(四川资阳) 2.石昕航   《陕西渭南》 3.曹祥勇  《山东临沂》 4.莫少杰  《广东信宜》 5.原丽阳 《一块土地》(山西长治) 讨论:盒子说,说盒子 姜中星 (…) Read more

Photo Camp19:再看故乡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开始有些怀念Photo Camp现场那热闹而亲切的气氛了。这个活动却小半年没有做了。精力实在有限。 我也不知道陷进还乡盒子计划是不是一个错误,盒子似乎在变得越来越大,有时候却也让人很焦虑。最近接到一些询问,问我是不是还会有还乡计划的第二季?这实在是个难题。其实,所有我身边一起做盒子的,为此投入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的人,恐怕都会摇头。因为做这些事的过程实在太辛苦了。 其实最麻烦的还是资金。我是个不会做推销的人,最害怕以某种名义绑架他人的意志,希望一切都随缘才好。盒子出售的过程挺艰难的,因为它显得很贵,将近两百块嘛,但实在无法便宜下来,更不能做到免费。我特别感谢那些购买我们盒子的人,其实你们并非只是买了一个盒子,同时还支持了我们的活动,甚至是我们的理想。 因为和目的地文化空间合作,盒子计划又有了一些小小的延伸,大家建议我就在展览现场搞一个Camp,可以研讨盒子,研讨故乡,给还乡计划提提意见。 还会有还乡计划第二季么?我希望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渴望在Photo Camp19上找到灵感和动力。 来吧!Camp19来了!10月14日见。 Photo Camp 19  再看故乡 1. 作品征集:现场作品放映单元希望播放更多还乡故事,作品投稿至ofpixcamp@gmail.com ,要求照片不少于20张,有适当的文字,不要发来故乡的风光照片。选中的照片会邮件通知和进行进一步沟通。截稿时间10月10日。 2. 作者征集:不管是否能够实现,想现在就开始做还乡计划新一季的准备,征募第二季的摄影师,你有什么拍摄故乡的想法?请来现场和我们展开讨论。 3.读者意见征集:特别邀请盒子的读者和准读者们来现场,关于还乡计划的展示方式,盒子里的作品呈现,你有什么意见? Photo Camp 19将在10月14日下午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本次活动从奇遇花园挪到东直门的目的地文化空间,这里也是还乡计划部分作品的展览现场,除了看片,聊天,讨论,我们还能一起看展览,聊聊策展的话题。   华丽的分割线———————————————————————————————————————— 众帮还乡计划:从今天开始,我可能要在1416教室的每个帖子后面做一个广告。 还乡盒子由OFPiX出品,限量1000册。31个普通人在这里与你分享他们的回乡故事,照片来自大家今年春节回家的所见所闻,话语细细碎碎,内中五味杂陈。OFPiX工作室策划了此次“还乡”活动,将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用一个盒子把这些乡愁包容进去,内有17套作品,形态各个不同。 还乡盒子的所有印刷费,都是一个朋友出资,所有人工,目前都是免费。如果大家喜欢这个活动,认为留存故乡的影像有意义,请支持我们的第二季行动。众帮还乡计划的参与方式很简单——请购买我们的盒子。盒子的销售可以缓解我们前期投入无法收回的压力,尽管目前这个价格只是收回成本;不过即便如此,也会让我们松口气来准备第二季的还乡活动。 真想再把故乡再看清楚一些。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淘宝链接:点这里

Photo Camp18

  Camp18是最有聚会感的一次放映活动,“还乡计划”的摄影师、图片编辑、甚至被摄对象都出现在现场。 在北京这样一个融汇一切的城市,重温乡音变得容易又困难,现场想让大家说几句家乡话,但似乎每个人都显得有点儿拘谨,那大概并非是乡音难以说出口,而是因为它一下子找不到来处。 说到故乡,有人说它毫无变化,但有人说它已经面目全非。情绪化走肉同学在我们的微博上发出这样的感慨:”家乡是是安宁的感觉。是半夜肚子饿了也可以和朋友们瞬间出现在路边摊旁的默契;是爸妈摆在饭桌上的红烧肉和辣子鸡。” 而李宇宁则说:“阔别多年之后,我又重回到了故乡,出生时的老房子已经没了痕迹,爷爷家的老宅被拆的只剩下半堵墙,儿时的玩伴遍寻不到,我说话带着生活地方的语音,觉得自己反而像个异乡来客,这里已经不是我的故乡,从老宅的残墙上拽下了一块青砖之后,我落荒而逃。不知何处才是我的故乡。” 说到故乡,就是这样一种各种情绪混杂的氛围,我们不再雄心勃勃。 Photo Camp18结束了。感谢你们——感谢璐璐和大猴保证camp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徐阳忙了一个晚上制作视频,樊竟成现场摄影,月月负责一切后勤,感谢奇遇花园的工作人员帮我们调试设备布置场地。感谢从外地赶来的烟丝和小猴,当然,还有现场每一张熟悉和陌生的面孔,感谢你们! 我还特别要对来自公益组织木兰社区活动中心的丽霞致谢,这次她作为摄影师的被摄对象出现,面对廖璐璐跟她回老家河南兰考,一路拍到的《丽霞回家》这组照片,她谈到自己的漂泊感,谈到更多人的漂泊感,以及为这种漂泊感找到临时的庇护之地的努力和坚持…… 最后,是DEAB同学无数次的询问让我发觉camp的重要,那现在就预告一下吧,下次Camp很快就来!  

Photo Camp18放映名单

很多作品都来自盒子,有的为了放映的需要重新做了编辑,一些在博客上也做过分享,这次就不把照片单独上传到影廊了。名单如下: 单元一:寻找故乡 1.《沙场。故乡》  摄影:还乡计划摄影师 2. 两座城      《七台河》摄影:朴日权       《大屯》  摄影:罗希 3.《一条河流的名字》摄影:程新皓 4. 《大地》+纪录片《克什克腾》片花摄影:李伟 单元二:小城人生 photo by 方娟 《蚌埠》photo by 陈晓峰 1.《每个小城都有……》摄影:还乡计划摄影师 2.  地方 《龙头山》摄影:方娟 《祁东》   摄影:樊竟成 《莘县》   摄影:董良 《蚌埠》   (…) Read more

Photo Camp18!

Photo Camp8的现场,那次camp的主题也是故乡。 竟然半年没有做Camp了!已经谎报过几次军情,这回是真的——下周六(6月9日)六点半,Photo Camp18来了。 一再推迟的Camp18是因为制作一个无比复杂的盒子,整整忙了两个月,从卡片到小册子,盒子里一样一样地放着春节前做“还乡计划”收到的各种关于故乡的闲言碎语;盒子在五一发往印厂之后,又是漫长的等待。上周三,盒子终于印出来了。在Camp18上将会和大家正式见面。 把盒子的发布和Camp放在一起,还有一个想法,它们一个是纸上展览,一个是幻灯放映,我希望通过不同的照片展示形式,让大家看到故乡的多个层面。 不管怎样,Camp这次真的来了。这周我会超级忙碌,也欢迎有空的同学来工作室给我们帮忙。 Camp现场我们还会以抽奖的方式送出两个盒子! Photo Camp18公告 photo camp18 周六(6月9号)晚6点30分 地点:奇遇花园咖啡馆(电话:88320741) 费用:门票30元(可乐,红茶,柠檬水畅饮)(门票费用用来租用场地和投影仪等服务,谢谢你的支持!)

WorkCamp6招募营员:让影像发声,与她同行

女工胥红佳,她在一个木门加工厂工作,正在给其它工人做饭。摄影:廖璐璐 工作营目标:与公益组织木兰社区活动中心合作,记录城市女工的生存状态,用影像帮助她们发声。 让影像发声工作营是ofpix的公益工作坊,已经举办三期,着重探索摄影师和公益组织合作的路径和方法。我们提倡这个理念是因为和NGO/公益组织以及其他一些慈善组织合作,摄影师能够更快速地切入自己的拍摄主题,理解拍摄项目的内涵,并借助公益组织的传播平台让照片传播至特定受众,使其发出更大的声音,最终使被摄对象受益。 在前几次工作营的实践中,摄影师、公益组织以及工作营这三方,缺乏一定程度的磨合,时间又非常仓促,从而影响了工作目标的实现。这次我们做了一个改革,只选择木兰社区活动中心一家作为工作营的合作对象,并以关注城市女工为主题展开拍摄。 我们将和公益组织一起讨论选题,拍摄女工的故事,初期成果会制作成公益海报。工作营结束之后,还会遴选三位摄影师,给予小额资金支持(每人一千元的交通补贴)和拍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和木兰展开长期的项目合作。 让影像发声工作营是免费的,摄影师志在帮助社会,我们也愿意为这些做公益活动的摄影师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影像真的在发声!上次让影像发声工作坊的的成果,给公益组织制作的海报,除了在奇遇花园咖啡做了小型展览,还在公益组织募捐筹款的时候派上了用场。 WorkCamp6 让影像发声3月23日开营,地点在北京,计划招募6名营员。 申请方式: 1,请将您的个人作品集和简历发送至 ofpixcamp@gmail.com,截止时间 :3月15日。 2,作品集不少于20张。如果您是空白的,没有作品,就谈谈您参加活动的动机吧。 3,WorkCamp只面对北京的学员 让影像发声工作坊的营员聚会 WorkCamp6 让影像发声工作计划: 第一次集合:时间:3月23日,晚六点半 讲座:《理解社会纪实摄影》,讲座人 任悦 讲座内容:社会纪实摄影的发展历史,脉络,拍摄方法,与NGO组织的合作,基金申请 讨论:摄影师将获得本次合作的NGO组织的相关介绍,讨论可能的拍摄方案。 摄影师一起观看之前让影像发声工作营的作品,讨论可能的作品推广方案 第二次集合:时间,3月24日,晚六点半 讲座:《城市女工的生存状态》,讲座人 木兰社区活动中心负责人 齐丽霞 讨论:与丽霞一起讨论你的选题,讨论可能的拍摄方案,以及如何推广这些照片。 第三次集合:时间:4月13日晚六点半 (…) Read more

还乡:Photo Camp 18征稿

摄影 原丽阳 Photo Camp18的主题应该毫无悬念。春节前,Ofpix发出邀请,希望寻找十个摄影师以档案的方式拍摄他们的故乡——一个二三线小城。这条微博被转发了353次,我不得不每天手忙脚乱地答复各种询问。最后,干脆把拍摄提纲公布出来,让每一个希望记录自己故乡变化的人都可以参与。 现在,回家过年的人们应该又都回到了城市。你的故乡还在么? 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还乡》描述了城里的年轻人再度回到故乡时的遭遇,其背景是乡村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人文和生态环境都遭到破坏,那些古老的风俗习惯面临消失。一百年后,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现实。 “房地产”大概是二三线小城里人们的主要话题,城市蔓延开去,土地成为新房的地基,如此这般持续推进……。其实我们这个“还乡”的题目颇有些靠不住,这种字眼太浪漫,我们都不过是从一个城回到另一个城罢了,哪里还有“乡”。 只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回到故乡小城已经只是一种一年一度的仪式,如果可能,每个人都会选择在城里居住。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去为故乡的翻新而“忧愁”呢? 接下来,我要听听你和自己故乡的故事,你对变化中的故乡的看法。photo camp 18开始征稿,要求如下: 1.  按照“还乡计划”的提纲以档案的方式拍摄的故乡的照片。一定要二三线,甚至是四五线小城,根据我们提供的提纲拍到至少80%的内容,有详细的图片说明。如果你做了这个工作,请先发邮件联络我们,然后再进一步讨论传送照片的方式。 2.  还乡故事,以任何一种方式拍摄的照片,是你对家乡的观察,私人情感,最好不要只是泛泛的“乡愁”,有具体的内容,具体的表述。照片张数在20-30张。 投稿邮箱ofpixcamp@gmail.com camp18时间另行通知。 Photo Camp是: 一个不定期举办的摄影幻灯放映会,地点在北京,已经举办了17次,不仅看片,也有讨论,同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过来看人:图片编辑看摄影师,摄影师看图片编辑,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你可以在1416教室通过检索camp这个关键字获得对camp更多的印象。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 陈晓峰

《资源大省的未来之路》  在线影廊 这里 『摄影师』 陈晓峰:2005年开始摄影,为《华夏地理》《文明》等杂志供稿,曾获得2010年度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地方类一等奖。他拍摄的图片故事《非典型矿工》,讲述了一个组建摇滚乐队,热衷长跑的年轻矿工的故事,引起了平面媒体的关注。试图做这个山西资源大省的报道,也来自这个图片故事的拍摄。 邮件:tanny.chen@gmail.com  Blog:http://tancxf.blogbus.com 『摄影项目』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大省,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经济发展加剧了山西省生态环境的恶化。可以说,煤炭资源成就了山西,也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这个曾经风景秀美的省份。 山西省的不少城市,类似大同、阳泉、晋城、临汾、吕梁等都是资源型城市,由煤炭资源行业为主,带动着电力、化工等支柱行业,支撑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大多数以煤炭或者煤炭相关行业为职业。 但是,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煤炭及其产业链的行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由于一些短视的行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山西部分城市历年来一直在中国污染最严重城市名单里名列前茅。 一旦煤炭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又遭受破坏,当地原本存有的旅游资源也将随之受损。这些靠资源而存的资源型城市的未来道路将面临极大的难题。所以,资源型省份的转型,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考虑的问题。自2005年起,关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的提议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此也做了不少调研。但是由于煤炭及相关行业的短期效益迅速,更不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同时客观上也受制于同一城市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很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举步维艰。而且,从当地人们的自身意识上来说,转型也仅停留在专家学者的呼吁中,在当地普通民众中没有被广泛宣传和接受。人们还是比较习惯安于现状,至于以后的道路,许多人觉得并不和自身息息相关。 我想通过对山西省部分城市,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的拍摄,来引起社会对山西这个资源大省在环境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关注。避免走上东北工业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而衰败的老路。 『拍摄计划』 2010年4月已经拍摄了第一个山西省资源型城市阳泉市。2011年10月,进行了第二次拍摄,拍摄了晋中市的灵石县。 计划每年拍摄3-5个山西资源型城市及其近郊县城,用5年时间,完成拍摄。 目前计划拍摄的城市有: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晋中市、临汾市、吕梁市、运城市、朔州市。 拍摄手段:胶片或者数码,彩色摄影。形式以报道摄影的方式。 『项目点评』 煤的题材,很值得拍摄,但摄影师目前还没有找准拍摄的点和角度。建议多拍,逐渐缩小拍摄的点,深挖故事。关注人物的想法不错,要保持。目前摄影师图注的描述反应出对拍摄的事物了解不够。 照片还是很节制,很多东西已经放在那里了。 像新闻报道,好干涩。 关注的话题很好,但题目太大了,而且这种转型是很难在短时期看到变化的。 能否把视线扩大到对靠资源致富的城市的关注中,比如鄂尔多斯,神木,榆林,看看这些城市里的人在财富急剧增加之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吴宏

《变革中的拉萨》    在线影廊请点击摄影师个人网站 『摄影师』 吴宏:独立报道摄影师,幼年起对海鸥双反相机开始感兴趣,作为“被拍摄者”和摄影开始了第一次亲密接触。2002年起开始游走北京街头拍摄,为国内图片社供稿。 2004年起在北京开始作为Stringer为EPA欧洲新闻图片社拍摄新闻报道图片至今,足迹遍布全国30个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亚洲周边国家。新闻图片被世界范围内的各大新闻媒体采用,包括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纽约时报、明镜周刊、卫报等。 邮件:wuhongphoto@gmail.com 『摄影项目』 从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前第一次到达西藏首府拉萨到2011年,五年间去过西藏各地十多次,尝试了徒步、单车、搭顺风车、包车、自驾、火车、飞机所有的交通方式。停留最长时间的地方就是拉萨,亲眼目睹了拉萨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发生的巨大变革,从第一次到达拉萨的2006年起就开始有目的的记录拉萨社会生活的各种景象到2011年的9月从拉萨归来,感觉这个城市因为交通的便捷变得与内地城市相差无几,它正在快速的被“同化”和“汉化”着。 从2010年开始不断地听到第一次抵达拉萨的旅行者抱怨拉萨已经不是他们脑海中想象和郑钧歌曲里唱到的那个城市。是的,这个城市伴随着青藏铁路通车后涌进了无数淘金者,从旅游个体营运到大规模化的旅游集团诞生,无数旅游者被当做货物一般装载到越野车中从清晨开始着一天的循规蹈矩的观光,我们可以听到无数人赞叹某个导游在旺季几个月赚到了几十万荣归故里,太阳岛别墅区的房价又涨了许多,身穿名牌户外服装的旅行团洪水般的涌来继而再次消散,而他们崭新的登山鞋底却不曾沾染到一块西藏的泥土。拉萨已然成为了最佳的小资和艳遇圣地,成为了最说得出口的谈资,背着lv穿着人字拖亦或是高跟鞋就可轻而易举的从大都市北上广坐火车一路“朝拜”而来。 在昌姑寺写作业的小学生写得了一手漂亮的汉字,而他的藏文却时常被老师督促。大昭寺广场“虔诚”的磕长头的妇人用手势比划着自己随身戴的各种首饰珠宝,以奇高的价格推销给好奇的旅游者,语言的障碍的确不能成为交易的难题。北京东路的夜晚诞生了像北京街头一样的烤串等小吃摊,原产地义乌的仿造藏饰不远万里来到拉萨街头,充斥着八廓街和冲赛康市场。 拉萨市区到郊区贡嘎机场的高速路已于今年秋季开通,不远处的荒野,拉日铁路(拉萨-日喀则)正修的如火如荼,后藏日喀则即将感受着拉萨的脉动循序着它的轨迹。 我曾想像无数人梦想的一样,在拉萨开一个小咖啡馆,听音乐喝茶和各路朋友聊着旅途趣闻,过着天天去大昭寺晒太阳的小日子,可现在我想不会了。全国连锁的苏荷酒吧早已开到了拉萨,伴随着太阳岛的歌舞升平灯红酒绿,这个城市俨然什么都不缺了。 『拍摄计划』 将于2012年初到拉萨拍摄一组现代化充斥的拉萨和为着梦想“漂在拉萨”的年轻人肖像。 『项目点评』 拍摄者和他的项目看上去还有一定的距离(情感,先期准备,等等)。 关于盲童的系列照片景别很有意思,不管实际距离,照片都把人拉到和拍摄对象对话的距离,使得观者的交流愿望产生,让照片传达了意义。 看到“年轻人肖像”这样的计划,脑子里就会飘出一种类型的照片,真希望你拍到的不会是这样。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崔赢

《她的三峡》   在线影廊   这里 『摄影师』 崔赢:重庆大学英语系在读,曾在798映艺术中心和平遥摄影节担任策展助理。他所拍摄的就是身边的故事。 邮件:CUITF1@163.COM 『项目介绍』 大移民十年过后,当年三峡的少年们去往何方,在城市里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又将如何审视曾经发生在家乡的故事。此次拍摄的项目专题,是跟踪拍摄三位在重庆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返回她们的家乡奉节县。记录她们再次面对的家乡,面对新城与大部分已 经淹没的老城,以及关于记忆与因上涨的江水而迁徙的故事,哀婉或是淡然。 今天在重庆的“三峡博物馆”里陈列着博物馆永久收藏的“2002年感动中国特别奖”奖状,上书:“携妻执子,远离故土,举家迁移,告别祖辈的家园。你们向故乡做最后的凝望,你们割舍个人的情感和利益,为的是成就几代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为的是造福更多的后代子孙。”时间就要过去十年了,种种情愿或强加与人上的光环也已暗淡。在她们眼前展现的是另一座陌生城市里迷惑的光芒和水泥的森林。但这不断扩张的中心大城市和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生活”是否能消解过去所留下的伤痕? 『拍摄计划』 整个项目的拍摄将以静态图片和视频短片为主要叙述方式构成。静态图片自然不用多言,摄影项目的静态图片则可提供对主题更好的静默阐释。至于照片和视频结合的多媒体方式,一方面是对纪实摄影题材利用多媒体展现的尝试,另一方面也将从一定程度上扩大在网络的传播方式和观众对作品的印象。项目所关注的主题,是从三位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始,从她们在重庆的生活,跟拍到回到奉节的老家,在故乡的所思所行,以及她们面对周遭时的肖像及访谈——照片和视频。 经费的用途主要用作食宿交通,数码存储卡和胶片的采购和冲印。 『项目点评』 拍摄思路和角度都很独特,感觉是一个很值得投入的项目,摄影师本人也有灵感。不过,目前还看不出摄影师是否有足够的经验积累支持他拍摄这个题目。就目前摄影师提供的图片及拍摄安排,有些让人不放心。 这个江这些山突然被切入了钢筋水泥和集群建筑,不再是自然生长。但人依然和必须和它发生某些关系,由不得自己。 都那么多人拍三峡了,你还敢拍?不过,也很期待看你拍得的作品。这个切入点很具体,使得这种关切也显得很真挚。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周仰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在线影廊  这里 『摄影师』 周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报道摄影研究生毕业,从那时起她开始关注老人,毕业作品是英国的老年人公寓。回国之后,周仰开始拍摄自己的外公外婆,拍照成为她从情感上再次接近两位老人的一种方式。在最近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中,她则更多和社会公益组织展开合作,除了拍摄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联系方法:  zyfotos@gmail.com 个人主页:http://www.zyfotos.com 『摄影项目』 老龄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上海,老龄化的数字在不断被刷新。人到老年,虽然经历过人生风雨的历练,看透了人生的各种暗示和隐喻,却无法排遣时光流逝的哀伤。同伴一个个离去,亲人又往往无法朝夕陪伴,老人在逐渐衰老的寂寞中,会产生期待被关注的强烈心理,需要倾诉、需要被呵护、需要被人惦记。最近一两年,上海的一些社区开办起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探索,在日间为老人提供午餐以及生活照料,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同龄的社交场所,具有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缓解他们孤独感的功能。 上海浦东潍坊二村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后称日托)创办于 2001年4月, 接纳了社区中的15位身体健康、行动又方便的老人。日托中心由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中心承办,这是社区与社会公益机构合作的一种尝试。除了普通的陪护和午餐,更增加了“艺术治疗”,让老年人在音乐和视觉的训练中保持身体活络、头脑敏捷。自这个日托开办之初,我就获得了拍摄许可,记录老人在其中的日常活动。 『拍摄计划』 从“日托”开办起的四个月时间里,我几乎周复一周的拍摄,不断调整拍摄方式,慢慢与老人们建立关系。不过,令我惊奇的是,在这个集体场合中,他们对于“被拍摄”并没有太多顾虑,我从一开始就被接纳了——他们是那么愿意与年轻人接触。 “日托”里的老人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一个群体,几个月之后,有的人被子女送到养老院,新的人到来。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继续关注这个“日托”,以它为样本探讨这个时代这个城市的养老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拍摄中,我希望慢慢脱离场景性记录,更多地拍摄肖像并进行采访,同时还将走访离开“日托”的老人,以此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的老年光景。 『项目点评』 拍摄很细腻,题材不错,但不知道为何还需要基金支持? 摄影师能够持续关注一个不太受关注的问题,难能可贵。 对于这样较为静态的故事,如何在画面中找到时间流淌的感觉很有挑战。 很平实的作品。希望看到更生动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