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话题:多和少,镜与窗

1. 暑假里听了一个讲座。英国摄影师David Clark在谈到数字技术和新闻摄影的发展变化时谈到:数字时代的图片编辑不再像从前,认真掂量手中的每一张照片,而是从满满一屏幕的图片的缩略图中进行判断,只选择那些看起来很抢眼的照片点击放大。不要抱怨图片编辑懒惰,英国卫报图片编辑一天处理的照片是六千张;而德国Stern杂志的图片编辑则一天要浏览一万张照片,摄影记者无休止的按动快门,图片库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图片,给图片编辑带来沉重的负担,而这也反作用于摄影记者的拍摄工作,为了让自己的照片从千万张照片的小小的缩略图中显得“夺目刺眼”,摄影记者不得不拍摄画面简洁、主体突出或者构图充满戏剧性的图片。 也就是说,数字技术形成的海量图片,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单张照片图片信息量的减少与质量的下降。 2, 1971年,著名策展人John Szarkowski出版了一本名叫“镜与窗”的图书。在这本书里,他将摄影师作品分成两种类型:一方面是浪漫的或者是自我表现类型的。(镜子),另一方面是现实主义或者是纯粹的展示型的作品(窗)。 这两种分类并不新鲜,但是镜和窗的比喻却带给人无限思索。当我们在做摄影的时候,有人朝里看,朝向自己看,作品如同镜子一样在反射自己的心思。而有人朝外看,朝向远处看,而这些作品则如同窗户一样,摄影师通过打开一些原本封闭的窗户而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世界。John Szarkowski的这个比喻似乎给作为艺术的摄影一个合理合法的位置,它通过镜子的比喻,将“艺术摄影”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家自我的感受,以及他们在利用摄影媒介时基于现实但又超乎现实的表达方式给了一个生动地定位。 你的作品是镜还是窗呢?你怎么看待镜与窗的关系呢?

请注意收听“敌台”

不可能有一份汉语版本的纽约时报,但是在网络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纽约时报》网络版干了一件极富想象力的举动,将其一篇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特别报道搞成普通话朗读版本供网友下载,对于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来说,这也许是他们切入研究互联网威力的一个极佳的案例。 点击这里,你兴许产生一种收听敌台的感觉,这篇名叫“As China Roars, Pollution Reaches Deadly Extremes ”的特稿,是纽约时报着手开始的关于中国的系列特稿之一,整篇文章配合有audio Slide show(带声音的幻灯片展示),video(视频)以及Interactive Graphic(互动地图),乃大手笔制作,加之这又是美国人关注的话题,所以目前在时报最受欢迎的文章中排名老三。 配合文章的照片作者是纽约时报自己的摄影师Chang W  Lee,是一个韩国人,派这样一个有着东方面孔的摄影师来中国,估计纽约时报也希望能够“鱼目混珠”更加深入的报道这个话题。

保持神秘

保持神秘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比如,新闻摄影先驱艾森斯塔特先生拍摄的时代广场上的热吻,尽管照片的真实性一直遭到质疑,但是却不断有男水兵和女护士跳出来声称自己就是画面中的主角。上一周,一位名叫Glenn McDuffie的80岁老人加入了这一行列,而这一次,经过专家通过科学仪器的测试——让他抱着大枕头以同样姿势拍照,然后分析数据——他很可能就是热吻里的真命天子。 事实果真如此,这张照片可能就不再永葆年轻,当我们的目光从原始照片中看不到面容的士兵身上游移到Glenn McDuffie身上,反复比对,仔细琢磨的时候,此照片一下子老了62岁。 把时间退回到62年以前的8月14日,艾森斯塔特本人是这么说的: “我看到一名水手在四处奔跑,并且拥抱他见到的每个女孩,我便跟着他在前面跑,并且不时回头张望,忽然我看到眼前一亮,似乎有一个白色的身影被抓住了,我停下来就拍,正好拍到他亲吻护士的那个瞬间,大概拍了4张照片,总共过程只有几秒钟。” Glenn McDuffie的解释则是下面这个版本: “我去看一个朋友,从地铁出来的时候,一个女士站在上面冲着我喊:我太为你高兴了!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战争结束了,我可以回家了。我兴奋地在街上又蹦又跳。这时候那个女护士转过身来,朝我张开双臂。我冲过去吻了她,就在这个时候我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就是那个摄影记者。” Glenn McDuffie还解释了他拥吻时扭着腰的奇怪姿势:“我是想把手躲开,尽量让摄影师拍到她的脸。”关于那个吻,他说:“是个很不错的吻。” 新闻报道的原文链接点这里

一周一周

对开页 你有多久没有在杂志上看到气势磅礴的大照片了?我指的当然不是那些名人、明星,虽然他们总是占据大多数杂志最显眼的位置。 除了追逐时尚,大多数杂志摄影师忙于给杂志的文章配图,那是一些毫无创新的乏味的工作。只有少数杂志能够实现真正的图文配合,给予摄影师发挥的空间,同时也能够将这些优秀的图片在页面设计中给予正确的位置——比如,放大到一个对开。哦,对开页——多少年轻摄影师刚刚出道时的梦想。 上周,我听到了三次对杂志中对开照片的赞扬,两次来自美国摄影杂志的编辑,另外一个则是德国摄影师Michael Wolf。 “这才是一张照片”——Michael Wolf看到《体育画报》中文版的关于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开篇照片时发出的感慨。 照片的作者是该杂志的图片编辑郑福利。这是一张每个角落都是故事的照片,比如一些细节:背景中斑驳的墙,前景画面的破椅子,这样的照片以对开页的样态出现再合适不过了。不过,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人们对于体育类杂志或者说体育摄影的刻板印象,体育不只是些伸胳膊伸腿的运动,体育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007年6月11日沈阳市体校。沈阳市体校诞生了以王楠和郭跃为代表的多名乒乓球世界冠军,是中国生产乒乓冠军最多的体校。郑福利摄 “这张男孩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很多编辑和读者都不相信,照片可以为新闻故事提供更多的信息,而这张照片就是一个明证。”美国摄影杂志编辑David Schonauer对时代周刊《男孩绝对正确》这个封面故事开篇照片的评论。 照片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大卫伯耐特(David Burnett,希望不是重名重姓啊)。没膝的水中站立的男孩暗示了他们勇于冒险的天性,引人注意的是男孩们的面孔,值得一个一个看过来。这是伯耐特一组照片中的一张,更多照片点这里。 David Burnett 摄 “在这张照片里,一只六百磅的山地猩猩的尸体被抬出来,盯着这张照片让人不禁发出感慨:一个森林之王被废黜了,臣服于比它更渺小的生物,这种事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David Schonauer继赞扬了时代周刊的大照片之后,又对新闻周刊的照片大加赞赏。 照片的作者是Brent Stirton,很棒的一个新闻摄影记者,多次获得荷赛的奖项。摄影师的主页绝对值得一看:http://www.brentstirton.com/。 Brent Stirton摄

小知识:奠定性照片和对开页

在荷赛的专题摄影教程里,有一小节讲Establishing shot ——我将之翻译成奠定性照片,这样的照片一般适合于做杂志的对开页,荷赛的老师是这样解释的: 对于任何一个专题摄影来说,奠定性的镜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告知我们行为发生在哪里,并且设定故事的基调。它包含故事里的所有元素并且很可能在杂志里用作故事的开篇。这类照片通常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比如一个村庄的广场、一幢建筑或者一个运动场,有时这张照片也可以在很近的距离拍摄。总之,这是能够用一张照片讲述整个故事的照片,它可以将后面的图片引出来。

回到原点

故事一 90年代早期,马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Bruce Davidson建议《美国国家地理》做一个关于中央公园的报道,这个选题被通过了,而且当仁不让地落到了Bruce Davidson身上,此时正是报刊彩色化进程愈演愈烈的时期,美国国家地理建议Davidaon拍摄彩色。 十几年过去了,当这位摄影师关于中央公园的个展在今年西班牙马德里的摄影节上展出的时候,全部作品都是黑白。 回忆起当初的彩色作品,Davidson说:“我是一个乖孩子,(这个主题)我拍摄了将近500个彩色反转,但是美国国家地理却恨透了这些影像。并最终把这个选题转给了另外一个摄影师。”而Davidson并未就此放弃,他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重新回到自己擅长的黑白,这一拍就是三四年。 1995年他的这些黑白作品由光圈出版,并且在光圈画廊展览,今年,作者下大功夫重新搞了这个作品回顾展,所有的照片都是他的御用暗房师John Delaney制作。 点这里看原文和作品: 故事二 1988年,Joe Elbert这个学习音乐专业出身的摄影师被任命为《华盛顿邮报》的助理图片总监,这一干就是将近20年,20年的时间他培养了无数的摄影记者,自己也获得过年度图片编辑的荣誉。 新闻摄影行业在今天看来似乎岌岌可危,而这个资深的图片编辑却坐不住了,他要求重新转回从事摄影记者的工作。Joe Elbert说这个念头在2001年就有了,因为911事件的爆发而不得不延迟,如今他再也忍不住了,如果不能如愿他将非常遗憾。 Joe Elbert已经从图片编辑岗位上辞职,这位60岁的新摄影记者会先从扫街开始做起,“我非常愿意成为一个摄影师,我并不是仍旧沉醉在摄影黄金时代的老人,视频也是一种报道手段,但是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我不能让自己成为当下这种变革时代的一个局外人。走到街上去,这是唯一一个适合我的地方。” Joe Elber不是华盛顿邮报第一个从图片编辑回到摄影记者岗位的人,在他之前两项普利策奖获得者Michel duCille在2005年也做了同样的选择。 点这里看报道

马格南的选择

以下消息来自Alec Soth的博客报道,马格南图片社在其刚刚结束的年会上,由其成员推选出了今年加入马格南的三位候选人,他们是: Alessandra Sanguinetti, 1968年出生于纽约,女性,作品曾经在纽约当代艺术馆、旧金山当代艺术馆等地展出,本教室介绍过她的作品“on the sixth day”,这本画册。请大家关注她的作品代理画廊——Yossi Milo,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摄影画廊,品味独特,代理的摄影师中包括中国的刘铮。另外,很多人超喜欢这位女摄影师的作品,有个家伙看过她的作品眼睛发潮。确实很不错,很不错。 Jacob Aue Sobol 1976年出生,定居在加拿大和格陵兰岛两地,目前在东京工作。在欧洲学习摄影和视觉艺术,获得2006年荷赛日常生活类一等奖,作品记录了危地马拉一家人的生活。 Mikhael Subotzky 1981年出生于南非,他是2006年荷赛大师班的成员,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学习艺术,2004年刚刚拿到学士学位。 另外,Trent Parke 和Mark Power成为正式会员,而Chris Anderson 和 Christina Rodero Garcia 则成为准会员。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对于这个消息的评论上,有人指出,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些马格南的成员帮助其游说。对于这种议论,马丁帕尔忍不住出来发言: 游说的确存在,当然有的时候可能反而造成相反的效果,让大家走向反对一面。大多数意图加入马格南的摄影师通常都会给一些成员展示他们的作品,这对于他们获取加分是有好处的。而对于此次成为预备成员的Sobol 和Sanguinetti来说,他们已经出版了自己的画册,这也让大家对他们比较熟悉。 一般来说每年参与投票的是从三个主要办公室推选出来的10-15个人之间进行,而每年我们收到的作品集有将近500个。 (…) Read more

争夺山头的战斗已经打响

这两日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恐怕没法看,这份报纸的全体摄影工作者从周一开始罢工,据说罢工将持续三天。 罢工的理由非常骇人:抗议新的条约允许文字记者拍摄更多的照片。 事情的起因是巴尔的摩太阳报和记者们续约的新合同里去掉了一项规定,这条规定明确报社的文字和摄影各司其职,只有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跑警察局口和户外的文字记者,以及网络版记者可以拍摄照片,其他摄影工作都要由专职的摄影记者来完成。 报社决定取消这一规定是来自于网络版的需求,照片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而人手就显得非常有限,其负责人说:“在一个理想的媒体环境里,我们应该雇佣更多的摄影记者来完成工作。但不幸的是我们并非处于这样一个理想国。”太阳报迫于盈利的压力,今年已经解雇了41位职员,因此他们希望通过让文字记者完成一些基本图片,比如头像的拍摄,从而让摄影记者解脱出来干大活儿。 但是摄影工作人员立刻从这种变化中嗅到了危机,他们在给报社写的信中明确了他们希望捍卫自己的职位,甚至要霸占新媒体山头的愿望: “新媒体的主要需求是更多的视频,而不是更多的文字报道。因此在我们看来,报社给文字记者配备更多的相机而不是给摄影记者配备‘写作装备’的行为体现了你们的偏见:你们认为教给文字记者拍摄照片要比教摄影记者写文章要更简单一些。你们难道没有想到吗,假如视频是网络上具有优势的报道方式,难道我们不应该制作更加精彩、专业的视频报道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吗?假如新的形式是通过静态照片和动态的视频报道结合来讲述故事,难道我们不应该尝试在这个领域发挥特长,增加竞争力吗?” 培训记者拍照片?还是培训摄影写文字?这是一个问题。媒介融合导致的职位融合就好比两条道上跑的车,现在开始往一条道上并线,谁率先冲进去,谁就跑得快。争夺山头的战斗已经打响,你准备好了么? 点击这里察看更详细报道

一周一周:

不管是“破”相机也好,或者“令人乏味”的职业也好,总有人一如既往地工作,或者将之变得充满创意和惊喜。 A, Nick Ut 别说你不认识Nick Ut,我们对这位美联社摄影记者的作品很熟悉,那是越战中最重要的照片——身上衣服着火了,哀号着奔跑着的小女孩。毫无疑问,这是一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让越战提早结束的历史经典影像。 35年以后,就在上周,Nick Ut以另外一张哭泣的女孩的照片重走入人们的视线——豪门女郎帕里斯希尔顿(Paris Hilton)被勒令重新回监狱服刑时在汽车里沮丧地痛哭的照片,这一次Nick Ut又拍到了独家精彩照片。 实在是太值得玩味了!这个故事里包含着几个不同层面的事实: 从技术上看,35年以前,当那个小女孩奔跑过来的时候,现场一共有3位记者,其中包括著名的战地摄影师大卫伯耐特,但是恰好其他两位都在换胶卷,Nick Ut捕捉到了独一无二的瞬间。而拍摄帕里斯希尔顿的时候,情况完全不同,争抢的武器变成了数码相机,再无更换胶卷之忧。而Nick Ut仍然能够胜出,可见他的经验如此老道。 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看,今天的年轻人,谁能想到自己在赢得了普利策奖以后,还依然在一线为一则娱乐新闻拼抢?这就是西方新闻摄影领域的职业化要求,你是摄影记者不是摄影家,不管是谁,只要在这个位置上,就必须为获得每一张好照片而积极拼抢,不管是干三年还是三十五年。 而在美国摄影杂志的编辑David Schoauer看来,这件事也具有讽刺意味,因为多年以前一个揭露战争残酷现状的摄影记者,在今天却千辛万苦的去追逐一位明星。两位同样哭泣的女孩代表完全不同的社会现状,这让这位摄影记者的人生是如此富有戏剧性。 B,Michelle Bates Michelle Bates 被称作Holga女皇。她从1991年开始使用Holga这种简易的塑料相机拍照,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和培训班。去年10月,她出版了一本专门讲述如何创造性使用Holga等各种玩具相机拍照的摄影书《塑料相机:充满创造力的游戏》(Plastic Cameras: Toying with Creativity) 这是一本特别可爱的书,我好想弄一本,其中不仅仅集纳了34位摄影师的精彩作品,同时还讲述了他们在使用塑料相机时的创作技巧。从前期对相机的使用,一直到后期如何冲印照片的技巧,非常全面。有的摄影师喜欢在拍摄的时候晃动相机,有的则使用专业闪光灯,然后过片的时候让照片只卷过去一部分再拍摄,造成一种重叠效果,拍摄出的照片分外时尚。 对于LOMO一族来说,此书无疑可以成为宝典。上周Michelle Bates接受了Lensculture的访问,你在这里可以听到她的录音访谈,并且看到她的摄影作品。

60 VS 60

此时马格南的摄影师们应该正在纽约狂欢吧,不知道时代广场的大屏幕是否已经开始闪烁马格南的瞬间。从马格南接近百万张庞大的影像资料库中选择 60个代表性的瞬间,有多困难? 60 年前,坏小子卡帕说:”照片已经在那里,你只是去把他们拍下来”,当年那些年轻气盛试图用照片诠释世界的马格南的创始人,一定不会预料到今天马格南的模样,比如怪人马丁帕尔的加入以及一些马格南摄影师的艺术化,当然,他们更不会想到马格南还会和时尚产生关联。 著名的时尚设计类杂志《wallpaper》也加入了马格南的庆典,他们的摄影总监 Claudia Donaldson选择了60 张他钟爱的照片来诠释马格南(参考网址) ,这 60张照片和马格南自己选出的 60张形成一种有意思的对比(参考网址)。“wallpaper”带给我们很多新鲜的瞬间,摄影师似乎处于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但是却会吸引你饶有兴趣地翻看下去,并且发现一个新的马格南。 Blackpool by Chris Steele-Perkins, England, 1982

小符号,大趋势

从上周开始,新浪的首页发生了变化: ——在要闻旁边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摄像机的符号,标志着这条新闻点开之后可以看到动态的视频报道。 这个形象的视频符号并非是新浪的专利,因为这已经是美国报纸网络版,或者新闻类网站中通用的符号: 上图是cnn首页的当日重要新闻栏目,可以看到它们使用的是和新浪同样的符号。首页的大照片是从图片巨头gettyimages那里购买的。 这是MSNBC网站的首页,要闻部分也有同样的符号表明这条新闻有视频辅助,同时还有一个照相机的符号注明有图片可以观看。 除了视频与文字新闻的配合,图片和声音也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同时也有相应的符号化说明: 上图是华盛顿邮报首页的一则新闻导航,配有三个图片影廊 上图是纽约时报首页的新闻,配的是带声音的图片幻灯片演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展示的都是各个不同类型的新闻类网站的首页导航,并非是它们专门的图片或者视频频道。这尤其重要,说明网络媒体已经逐渐开始将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传播,而不是分而治之。 无论是声音还是视频亦或是照片,你不能小看这些符号,它们也许将会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些通识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代表的就是媒介融合趋势。也就是说,将来你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信息将在同一个平台上给您传输,信息之间互为弥补协同运作。 再想一下,目前这种融合还只是后端上的融合,也就是通过编辑将信息整合而实现的融合。后端的编辑需要一定会推演到前端的生产者,可以预见的一个趋势就是,未来在新闻信息采集的时候也需要用媒介融合的思路去报道新闻。那么也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公式,传统的摄影记者+视频报道的学习+文字报道能力=不可替代的新闻人才。 这就是达拉斯晨报的David lesson为什么会宣称“这是我们(摄影记者)称王称霸的时候!” 我这么说都是纸上谈兵,大家未必一定会相信。因为在动员新闻学院学生参与新闻摄影方向的学习的时候我也这么说来着。昨天下午的最新消息,目前仍然只有10个人报名。如果不到15个这个方向今年就只能取消了。这个消息让我非常郁闷,很郁闷〉〉〉〉〉

改变,其实很困难

昨天的视频抓图文章,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文章后的评论。推荐看“张笙”的发言。 翻译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想起上课的时候常和学生念叨的两段历史。很多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实,在它们到来的时候其实都经历了艰难的过渡。 A  35毫米相机的应用 小巧便携的35毫米相机在1920年代诞生之后,并没有立即取代摄影记者惯常使用的超级大相机。新派和旧派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一次,美国摄影记者协会当时的主席被逼问:“什么是你现在使用的巨大的相机能做,而35毫米相机不能做的事情呢?”这位主席二话没说就坐到了他的大相机上。 还会有人钟情于使用这样的相机拍摄体育、突发新闻么? B 照相印刷术的应用 虽然摄影记者可以拍到还原现场的画面,但是由于印刷技术的滞后,照片只能经过报社的雕版工人的制版,然后才能印刷,雕版工人们会对照片进行合理想象,加上很多原始照片上没有的东西。1880年,当可以不经过雕版工,可以直接将照片印刷在报纸上的新技术诞生之后,并没有让出版者们欢呼雀跃。这项技术在各家报社里都得到了冷遇,出版者担心用机器制作的照片替代手工制作会让读者认为照片的艺术性降低,同时,他们还在头疼大批的雕版工人如何安置。 原始照片(左)经过雕版工人加工后出现在媒体上的照片(右图) 对于视频抓图的出现,我没有使用过这项技术,因此我也没有发言权。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下结论不能太早。但是,毫无疑问,我们这一代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将会面临很多重大的变革,而且有些变革已经毫无争议地发生了,比如数字替代传统胶片。

视频截图宣传员:David Leeson(2)

续前文 其实当我发现 35毫米相机逐渐淡出我们报社的编辑部的时候,也一时难以适应。事实上,我也深爱35毫米相机,前段日子我和我们达拉斯晨报的摄影部主任Leslie White有过一段激情对话,在我被要求上交我的EOS1D Mark II之后,我对Leslie说,“我不是把一台相机还给你,我已经深爱上了‘她’,我是在和我的一个恋人说再见。”5分钟之后,当我再次想表达我对这台相机的爱恋的时候,Leslie打断了我,说:“那你就留着她吧。” 因此,我非常了解大家与这个工具之间的感情,但是我更关注这个工具的用途。假如你十分在意工具,倒不如去做商业摄影,你可以赚更多的钱,同时不会受到视频对用图片讲故事这种摄影记者的主要工作的冲击。五年以来,视频报道已经在慢慢侵蚀我们的领地。而抓图是一个上好的解决方式,它融合了对静态和动态影像以及音频等几方面的需要。高清摄像机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摄影报道工具,仅仅使用一台机器,你就可以在拍摄精彩的静态图片的同时录制声音和视频。当你的图片增加了声音,是在给图片增加新的信息层,这是以前的照片无法做到的,可以说,这种操作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平台。 但是最近我变得很沮丧,因为我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在市场上叫多功能切割机的小贩。也许我该给你们免费附赠更多的刀片,可能你们才会愿意多听我说一会儿。但是这可能是一个糟糕的主意,因为我已经见到不少人听了我的言论之后变得激动不已,如果我给他们刀片,他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朝我扔过来。 所有的这一切让我回想起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个年代,当彩色图片开始入侵报社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十分痛苦的考虑究竟使用哪一台相机,我们左肩背着相机装着柯达彩色,右肩则是Tri-x黑白。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想到只拍摄彩色,然后转成黑白使用这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我觉得原因就是我们太钟爱黑白,将彩色只看作一个跌跌撞撞的婴儿。但是,我们依然逐步转向了彩色,并且试图去表现多彩的世界,我们会叫起来:“看呢,那个孩子穿的红色衣服多么好看”。而这一切的变化不是和今天视频所面临的一切很相似呢? 视频不是宣告静态图片灭亡的死神。它只是为静态图像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导致人们对抓图产生争议的不是对相机本身的争议。有些人质疑,视频的拍摄是每秒钟24-30格影像,从这里面抓出一张图片来是一种欺骗。当然,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许是这样。这种感觉就好象自动传输设备替代了人工,或者是电脑替代了打字机。你还应该知道,在莎士比亚时代墨水和鹅毛笔也花费了好大力气才替代了在岩石上绘画。 当人们在质疑我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我通常如同集市上的推销员一样微笑,我希望提醒你们想一想几十年以前的摄影记者,他们还在用闪光泡拍摄,当他们看到你们使用马达和难以置信的TTL闪光灯的时候,他们会作何反应,他们可能也会说,你在骗人吧? 真正的答案是技术永远无法替代艺术家的大脑和心灵,不会因为你一秒钟可以拍摄的照片多了,这就意味着你能拍摄到伟大的照片。视频不可能给你更好的构图或者用光。更确切的讲,高清设备和我们一直使用的照相机从本质上是相同的——对于不了解报道摄影真谛的人来说,换什么器材都没有用。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瞬间以外的东西过分关注呢?我最受到关注的一张拍摄自伊拉克的照片实际上有一些技术失误,我的焦点跑到后面了,但是这张照片记载的瞬间遮蔽了技术的瑕疵。我要伟大的瞬间而不在乎你用什么相机拍照。我关注的是那些打动我的瞬间。 总而言之,我认为视频抓图就是今天这个职业的救星。你已经看到了视觉的力量在新闻报道从印刷媒介转向网络媒介的时候变得非常强大。对视觉工作者的需要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强烈。而执著于35毫米相机,忽视抓图的重要性对于这个职业的良性发展没有帮助。是时候前进了。这是我们称王称霸的时候! (原文链接:http://www.sportsshooter.com/news/1774)

视频截图宣传员:David Leeson(1)

是前进的时候了,这是我们称王称霸的机会 我已经厌倦了和别人再谈论视频截图。 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听到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手持35毫米相机的摄影师的欢呼声,他们讨厌我支持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然后截取片断画面使用在媒体中。我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我所展示的视频和静态照片相比较的优势很容易被忽略,因为毕竟,几乎所有的人仍然在使用35毫米相机完成任务。 正因为是这样,当我拿着HDV在听众面前宣布:这就是新闻摄影的未来。不难想象,你们都会把我当作疯子。你可以对HDV嗤之以鼻,拿着你的35毫米说:静态的照片有它的魅力,我一直拍摄这样的照片,视频的东西根本不适合我。 但是不幸的是,这家伙可能不但很适合你,同时它还有可能拯救我们这个岌岌可危的行业。它可能将你从媒体大规模的裁员中拯救出来,今天,报社里到处都是这个惶恐的消息。同时在35毫米慢慢的替代大画幅相机之后,HDV替代35毫米可能是又一个重大的技术进步。使用高清晰的视频截图,无疑是适应信息传播逐渐多媒体化这个现实的。 至于我为什么厌倦了说这个话题。这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推销”一个新的理念竟然如此困难。我一直都坚信在我这个职位上的人都和我一样,大家都坚信静态影像的魅力,但是这种信任不是在于照片的生产过程,而是静态影像自身的魅力。我知道的确存在一些人,他们对影像的技术的迷恋超过所拍摄的内容本身,但是我总是认为这是一群边缘人物里的边缘。 (要出门了,下午接着翻)

一周一周

动VS静 每次说到数字技术对传统新闻摄影的冲击,1416总是很热闹。今天还是这个话题。 A 。视频来了 著名的咨询公司埃森哲近日发布了一则调查报告,此项调查针对北美和欧洲的媒体和娱乐产业的负责人,试图了解他们对当下媒体发展形势的看法。调查对象包括广告、电影、音乐、出版、广播、互联网、电子游戏和电视等110家企业的负责人, 超过57%的被调查者认为用户自己生产内容是他们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而且这种趋势来势凶猛。所谓用户生产内容包括:业余爱好者自己拍摄视频、制作播客(podcasts)手机摄影、wiki百科以及个人博客等资讯传播方式。 在这些“自媒体”中,得到着重强调的是视频的应用。大约53%的人认为视频短片在今后5年具有最大增长潜力。图片库研究专家Julia认为,这将给图片库市场也带来一场重新洗牌的运动。 要想了解更多“自媒体”的情况,请您试用一下这个搜索网站:http://www.sputtr.com/ B.达拉斯晨报可怜的David Leeson 之所以要说David Leeson可怜,是因为他最近发表了一番言论,他说自己将闭嘴,不再谈论将视频抓图应用到新闻摄影领域的话题。 他说自己之所以不再鼓吹在新闻摄影领域中应用视频报道,是因为大多数人仍然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静态画面。但是在David Leeson看来,这些人错过了最好时机——一直窝在角落的新闻摄影工作者们,错过了一跃成为媒体行业王者的机会。 David Leeson之所以不想再提视频的应用,是因为他没有想到宣扬一件新事物是如此之困难。他说自己也仍然深爱着自己的数码相机,但是他十分清楚,如果你是一个商业摄影师,自可以迷恋并且沉醉于自己的一堆设备里面,而如果你是一个新闻摄影记者,你必须正视视频报道的冲击,不改变,则意味着丢饭碗。 《达拉斯晨报》是率先抛弃数码相机应用DV设备的先锋报社,David Leeson是这家报社新媒体发展部门的主任,以前曾经介绍过这位老兄,参看顶尖摄影记者David Leeson是怎样一个牛人,以及胶片还是数码?NO。。。。下一个话题是。。。。 明天1416将翻译一篇他最近写的文章,下面这张照片就是David Leeson从视频中截取的静态画面。 Photo by David Leeson / Dallas Morning News 这是David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