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BOOK!

朴日权的手工书 《祥物》 上周六,印刷帮们又在印社折腾了一把,连男人们也拿起了针线,好在最终“缝纫”的结果还算令人满意。 这个以书为名义的聚会其实在上周三晚上就开始了。每一次工作坊做下来,我都惊叹,高密度的工作总能在短时间内激发众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每个人的解决方案都会让你出乎意料。这就是我喜欢工作坊的地方,充满智慧和灵光。 两次摄影书工作坊做下来,愈发觉得书是照片最好的归宿。现今,高科技让影像的摄取都趋于动态,在我看来,书却也是影像的一种“动态”展示,一页一页翻阅下来,照片切换,时间流动。 不多说啦。今天是workcamp5 微型印社的成果展示,book!这就来了: 印前决策环节,正在讨论用纸和装订 如果要给图片编辑工作规定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它是一万年 还是图片编辑 第二天转战到ofpix工作室做进一步的图片编辑工作 进入排版环节 手工线装是大家普遍选择的装订方式——其实就是为了享受手工的乐趣 封面照片是粘上去的,某人下不了手,但旁边有个厉害的(不是自己的不心疼啊,就要这么心狠手辣) 宾冰的书是当天的最后一本 周满  《是时候了》 朴日权  《祥物》 司徒素俭 《suisse》 缪立鹤  《幸福多多》 程新皓  《滇池东岸》 侯俊丽 《对眼》 最后,还有三个男青年……

周一消息树

高科技 1. 一大早起来,就看了奇幻相机——lytro的视频,现场试拍时候的欢乐场面让我也很想拥有一个。 几个月之前,Lytro似乎还只是一个概念,但2012年第一季度,这款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新式相机就要正式上市了。最近召开的AsiaD会议上,Lytro的CEO和摄影总监现场展示了这些神奇的盒子。 神奇的盒子只有两个按键,开关和快门,变焦是触控的。 CEO,Charles Chi(左)在现场演示Lytro的使用。 Lytro被翻译为“光场相机”,它收录的是相机镜头所框取画面中,前后左右所有的光线数据——整个像场的光,这使得后期你可以通过电脑重新计算和设置焦点位置,以及将其转换为3D影像。相机拍摄下的都是RAW格式的照片,经过软件处理之后,不但可以转换为人们常见的Jpg格式,还有HTML / Flash格式的文件,可以分享至 Facebook、Twitter,观看者点击照片随即会改变对焦位置,一片欢乐。 Lytro是一体机,不能更换镜头,八倍光学变焦,8G容量的售价399美元,16G则是499美元。 2. 佳能在推出EOS C300之后,又宣布将很快推出另一款新概念的EOS单反相机,全画幅,高清摄像,似乎这才是无敌兔的升级版。 EOSC300带来的热度仍未散去。大家可以去欣赏佳能动态影像的超级试机员Vincent Laforet用EOS C300拍摄的短片Mobius 3. 高科技世界,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穿梭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两个世界要用一套法则去规范,那就更乱了。 美联社最近对其记者发布了一条新规定,规范大家的Retweet行为,其核心就是在Retweet的时候也要加几句话,不能让follwer认为这是记者自己的观点。 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因为只要跟随记者的发言,就很容易理解他的上下文发言和转发的意思。纽约时报的媒介批评家认为:美联的这规定就相当于告诉记者——不要retweet任何带有观点的言论。但同样还有很多人认为在碎片化的信息中,始终要植入语境,这是记者保持自己言论可靠性的一个要点。 4. 新媒体发展迅速,印刷媒体王国却正逐步走向坍塌,救命稻草也似乎不管用,最近,由Pew Research Center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ipad等平板电脑上销售媒体的app其效果非常有限。这项调查跟踪了大约1200名平板电脑使用者,其中只有14%的人购买了付费的新闻媒体app。

图游记征稿:一个摄影师

新一季的图游记开始征稿啦。 本期的主题是《一个摄影师》,诚征各种摄影师的自拍照,以及一段有关自己的故事。 本次征稿对照片的“艺术风格”不限,具体参与方式是: 1. 必须是摄影师本人的自拍照。(传记自拍个人史不限数量,其他则以一张为宜) 2. 写一段吐槽的文字。 3.发邮件至 ofpixcamp@gmail.com  ,邮件主题:图游记

周一消息树

当我们还年轻 1. 一位摄影人看到这则海报,评价只有一个字眼儿:“疯了!”(crazy!) 这是1951年《生活》画报举办的首届“年轻摄影师”比赛获奖者的通告,60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它最近在摄影师社区里引起大家一通感慨。 比赛只面对31岁以下的摄影师,获奖者彼时都是初出茅庐的新人,Robert Frank, Dennis Stock, Elliot Erwitt,他们随后的职业生涯都非常精彩。评委给获得单幅比赛二等奖的Robert Frank的评语是,“他的照片像诗一样。” 获奖者里还有三位女性摄影师, Regina Fisher ,Ruth Orkin and Esther Bubley,其中Regina Fisher的工作照还成了当时《生活》画报介绍这次比赛的特刊的封面。 《生活》画报的年轻摄影师比赛特刊。(在线浏览,点这里) Feininger摄影 The Photojournalist Dinnes Stock 的朋友Andreas Feininger在其获奖之后,专门为他拍摄了一张肖像,这张肖像被命名为《摄影记者》,成为一些摄影教科书的封面。Dinnes在去年已经去世。 2. 本月,光圈出版了阿勃丝的新书“Diane (…) Read more

捡来的照片

David Campbell先生最近正在和马格南图片社较劲。后者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一组翻拍的利比亚秘密警察局档案的照片,Campbell认为这些“捡来的照片”不管是从道德角度还是法律角度,马格南都在是否有权发布这组照片的问题上存有疑问。 马格南图片库的照片销售网页 了解事情的原委,可以先阅读英国卫报今年7月的一份报道:《照片档案里的卡扎菲执政生涯》(Gaddafi’s Libyan rule exposed in lost picture archive),文章中的视频也描述了这些资料照片发现的始末,但一大早起来看这样的东西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暴君,体育馆里的公开审判,一个面临绞刑架的年轻人,冷血和狂躁交织在一起,整个现场令人不寒而栗。这些画面来自一段视频,是1984年卡扎菲主持的一场审判,现场绞死了几位反对派。其中一位被绞死的年轻人的哥哥将四盘磁带交给了人权观察组织的研究员Peter Bouckaert。尽管当时也有电视直播,但保留下来的视频素材仍然不多见。 视频中遭到公开审判和绞刑处死的反对派 Peter同时得到了另外一堆资料,是一个商人从政府的秘密警察局大楼里搬运出来的资料,有大量的底片,照片和其他文献资料,他也将这些照片交给人权组织处理,大楼随后被焚毁使得这些照片更为珍贵,它们记录了卡扎菲执政时期尤其是年轻时的生活, 商人搬运出来的资料包括很多卷宗。 Peter将这些资料托付给了两位摄影师帮忙翻拍,整理数字档案,他们就是稍后不幸罹难的战地摄影师Tim Hetherington和马格南摄影师Thomas Dworzak。如今,这些翻拍的视频和照片在马格南图片社上都可以获得高清大图,署名是“T. Dworzak Collection”。 事情引起了英国新闻摄影研究者David Campbell的兴趣。他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场讨论,并提出了三个问题: 1.这些署名是T. Dworzak Collection的照片,是否也同时来自Peter Bouckaert和Tim Hetherington。 2.从道德上讲,马格南是否可以将来自利比亚秘密警察局的照片和图片库其他照片放在一起售卖。 3.从法律上讲,马格南图片社是否拥有来自利比亚秘密警局的照片的版权,从而可以售卖这些照片。 对于一个以人道主义关怀为宗旨的著名图片社来说,这的确是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马格南在twitter上的官方帐户一直没有回应这个问题。只有几位工作人员以私人身份进行了回应。他们提出在处理这些照片上,马格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Read more

克拉美丽——如此美丽

印刷中的克拉美丽 《克拉美丽》这本小册子今天就会从北京发往各地。待会儿我要去奇遇花园给这本册子做邮寄前最后的准备——签名。当然不是在书上,而是一封给读者的信,我和詹老师都会签名(你看到不要嫌我的字丑)。 当你收到《克拉美丽》,打开牛皮卡纸,除了小书,里面会躺着这封来自出版人的信件,我们对支持这个“众帮”活动的每一位读者都表示感谢。 这个小册子其实质是一本年轻摄影师的作品集,作品来自Photo Camp15,借助这个项目,我们和读者一起帮助摄影师梳理作品,推广作品,在纸面上重新认识自己的作品。不少朋友都发现,在纸面上的照片和现场看幻灯展示感受完全不同。 书已经剩下不多(呵呵,本来就不多),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来获得这本书: 1.  苏菲独立书店,有十本《克拉美丽》。 2. 奇遇花园咖啡馆,有样本可以翻阅,也可以购买。 3. 从网上通过邮件订书。写信到ofpixcamp@gmail.com 留下你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感谢这本书背后的参与者和支持者:詹老师,钱莉,朱朱,RD,雷佳,苏菲,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袁洁给我们以信任。

今天的消息树

有几天没有露面了,似乎也没有什么人想念我。呵呵~ 刚从平遥回来,又是一次新的策展经历,之后会和大家聊聊。 今天这里是一个真正的消息树: 明天(本周三)晚上在我们学校(中国人民大学)有一个讲座,讲座人是美国摄影师Joe McNally,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参加。因为座位有限,请发邮件至ofpixcamp@gmail.com预订一下座位,讲明参加人数,我会把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发给你。先到先得。 Joe McNally这个名字,不知道会让你想起什么,对我而言是超炫的闪光灯使用,是超大的宝丽来肖像,同时也是超级幽默的摄影教程作者。 Joe是美国一流的杂志摄影师,我不知道“杂志摄影师”这个定义是否准确,他是一个媒体摄影师,但主要拍摄人物肖像,对闪光灯——尤其是小型闪光灯的精妙运用,是他的招牌,这使得他的照片总会让读者有大饱眼福的感觉。他合作的媒体包括《体育画报》、ESPN杂志、美国《国家地理》、《生活》、《时代周刊》、《财富》杂志、《纽约时报杂志》、《商业周刊》、《滚石》,另外也和其他摄影师一样,也接拍不少广告。 Joe的工作经历已经有三十多年,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报道摄影黄金年代留给我们的传奇,这位身怀绝技的摄影师将自己的经验化为两本秘笈: the moment of it clicks(瞬间的背后) ,  hot shoe diaries (热靴日记),都是亚马逊上摄影类排名前十的畅销书,国内也有中文版本的翻译。 尽管这位职业摄影师在摄影的技术表现上有着高超的技能,我仍然愿意将他看做是媒体摄影师,而并非是广告摄影师,因为他关注的是照片的讯息传达以及照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味追求照片表层的精美,这才会促成 《零点肖像》(Faces of Ground Zero)这组照片的诞生。 《零点肖像》使用了现存最大的宝丽来机器,拍摄参与911相关者的肖像,每张照片都是真人大小。这些巨大的照片募集了将近两百万的善款。《零点肖像》当下正在时代华纳大厦的大堂展出,Joe在博客上记叙了布展的经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参与布展的都是消防队员,他们有的是Joe书的封面,有的内页的主角,照片里的人穿梭在自己的照片之间…… 《零点肖像》出版的画册 《零点肖像》的画册封面人物在帮助Joe布展。(照片来自Joe的博客) 关于《零点肖像》拍摄前后的故事,之前教室有一篇帖子《Joe McNally的大宝丽来照片》推荐大家再去看看。 嗯,这篇文章似乎在给Joe (…) Read more

911全链接(2)

今天从两个ipad版本的911视觉报道开始接着说。 《美国摄影》杂志的制作的“9.11.01 the photographer’s story”是对911灾难的视觉回顾,依赖其所拥有的摄影师资源,杂志整合了不同摄影师的作品,形成了这份视觉档案: 整个报道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四个分章节的综述,另外则是七位摄影师单独的影廊,文字部分则是摄影师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美国摄影》的这个app是免费的。不过它在首页列出了一个慈善组织的名单,鼓励读者点击链接为这些组织募捐。 默多克新闻集团出品的专门针对ipad用户的The Daily在线杂志,在年初发行的时候的确火了一阵,但似乎随后就销声匿迹了。 由于其是一份全ipad版的杂志,The Daily在新的报道方式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有不少有益的探索。体现在这次911报道上,是其对新媒体技术的使用: The Daily的报道侧重将新闻视觉化并使之在新的平台上有更好的呈现,除了图表,还有音频,视频,另外还有在建新的纪念大厦的360度全景。(via:Garcia博客) 把视线从ipad上转移到网页上,在这个链接里你能看到911当天美国各个新闻媒体的网站首页截屏,一共大概有45家媒体,大部分都为纪念911策划了特别的专题报道。(via:10000words博客) 视频网站hulu 今日美国 下面,让我们再从虚拟到现实,从纸面再到墙面,美国摄影界新闻博客集纳了主题是911的画廊摄影展览的信息,展览一共有八个,有群展也有个展,其中较为值得关注的是Joel Meyerowitz的展览“Aftermath”。 这位美国彩色摄影的先锋人物,是一个地道的纽约人,他是911事件后,唯一一个被授权进入灾难核心地带(Ground Zero)拍摄的摄影师,在这里工作了9个月,见证了清场和重建的过程。 其他展览还有国际摄影中心(ICP)的“Remembering 9/11”也值得关注。 最后一个链接!这里面是Magnum,VII 和Life制作的911图片报道,都是这几家媒体里高手的报道,不过,估计看到这里,你恐怕已经撑得不行了吧。

第四届ofpix基金开放申请

只凭一时的热情,2008年,这个小小的ofpix基金开始颁奖。我并没有想到它能持续到今天。 年初,一位朋友写信来,说要给这个基金再捐5000元。后来,我有些故意把他忘记,因为不想成为他的负担,但他竟然追过来,说我不能忘记他的承诺。 我很感谢这位朋友。他带给我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 关于ofpix基金,我想它应该一直是这样小小的,在我的感觉里,它就是宴请知己好友的一顿家常便饭。但在时下年景里,在家里吃饭已经不再简单,我们的时间被更多的大场面所占据,随便迈进一个饭店,无不都是金碧辉煌。 我想了,我们做得肯定不是一个多大的事情,“第四届ofpix基金开放申请”这个话说得有些严肃,它其实就是一个邀请,请你来家里吃顿饭。 这顿饭,没有昂贵的食材,也不是巴菲特的午餐,若干年后,它能让你记起的,是几个朋友一起,志趣相投,聊天,说话,可能一下子就谈到天亮。接下来,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而这顿简单的家常便饭应该让你有力气,并感到温暖。 ofpix基金的宗旨 从2009年开始,ofpix基金开始把奖励目标放在关注社会问题的摄影项目。我们资助有公共性的摄影报道,而不是摄影者私人的情绪。这并非是说前者更有意义,而是因为关注社会问题的摄影师的工作更为艰难,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更需要支持。 我们鼓励摄影师“用摄影的方式关注现实问题”。这个意思是,你未必一定要用传统经典的方式拍摄路易斯海因式样的社会纪实报道,只要你的目光是聚焦于现实问题,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关注,甚至提醒大家要改正这个错误,你可以采用任何摄影表达方法。 2011年ofpix基金申请办法 1,这笔基金分总额为10000元,奖励给两位摄影师,每位5000元,支持其完成所申请项目的拍摄。(如果没有合格的申请人将空缺) 2,申请时间从即日起截止到2011年10月30日 3,申请者将以下申请材料发到ofpixcamp@gmail.com这个邮箱里 a, 个人简历 b, 一个你意图用这笔基金完成的拍摄项目的介绍和拍摄计划(不少于800字) c, 一组不少于20张的摄影师作品集。(也可以发作品链接,如果直接发送照片,请保持每张照片的长边1000像素,并且放到一个压缩文件包里发送) 4,申请时间截止之后,与往年一样,将邀请摄影师和图片编辑浏览参评作品,推荐候选人。最终结果将在年底揭晓。 ofpix基金的历史 1,Ofpix基金是一笔小额资助,由个人出资,每年帮助一位年轻摄影师完成一个摄影项目。 2,ofpix基金成立于2008年,由任悦和詹膑创建。 3,目前已经有王楠,工人摄影队和樊竟成获得这个基金的奖励。 4,从2009年开始,这个小额资助更侧重于奖励“关注社会问题”的摄影项目 ofpix基金的创立初衷 1,希望对摄影师创作予以精神支持 2,希望对摄影的创作予以“技术”支持 3,希望申请这个基金的过程可以成为摄影师申请其他基金项目的路演 2011年ofpix基金申请变化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昨晚结束了夏天的最后一个工作坊。开始准备开学的一系列工作,这个繁忙的夏季就这样过去了。 关于camp15的情况,还要让我的脑子停下来想想。这次有些不一样,比如,在开始之前,我发现自己忽然缺乏对这些照片再看一遍的耐心和兴趣,与此同时,观看照片的人也开始不再满足摄影师那种“摄影式样”、语焉不详的表达。 这些都可以说很多话,留待这周慢慢说吧。 今天的树种出来的时间晚了一些,有一些疲惫,不过,还好,我仍然对新知充满兴趣。今天要说的,都是一些关于“业余摄影师”的事儿。 1. 一百个陌生人 Flickr上出现了一个跨国界学习小组100个陌生人计划,东边的西边儿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拍摄陌生人,练习拍摄人像的技巧,拓展人际交往能力。 加入这个小组的规则如下: 一,要拍一百个你不认识的陌生人。不许抓拍,不许偷拍,不许拿以前的旧照片。 二,不能是搭个影棚,一天就拍一百个。 三,每个你的被摄对象都要有采访,他们是谁?他们的生活怎样? Flckr的博客也报道了这群勤奋的摄影师的肖像计划,并且采访了其中的几位摄影师。 关于和陌生人交流,有位摄影师提到: “是啊,我很紧张,甚至也想着干脆放弃。但我总结出的经验是:大胆开始,走上去,张嘴就说,别管说什么。只要有了第一步,其他的一切都是连锁反应。” 不过,大多数人拍的照片,依然只是把对方当模特,并非是对陌生人的探寻。 摄影师drmaccon的100个陌生人flickr网页 2. 业余势力 Corbis向来都输在Getty后面,这个当年由比尔盖茨投资的图片代理公司,虽然盖茨对数字化图片的市场前景判断准确,但图片社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 近来,corbis似乎开始有一些新动作,先是和美联社合作代理其照片,最近则注资草根图片社Demotix。 后面这个消息很有意味。因为Demotix是在近几年图片社发展不是特别激动人心的时期,突然冒出来的新兴图片代理机构。Demotix抓住了公民记者的潮流,专注于为普通市民摄影师拍摄的突发新闻图片和新闻机构之间架起销售平台,现在已经聚拢了一万名摄影师。 浏览Demotix的主页,就会发现其以普通市民拍摄的突发新闻为主打 Corbis注资Demotix,将会帮助其加紧开放更便捷的图片上传网络,优化网站。另外,Corbis也会代理Demotix的九万张图片。 3. 让伊拉克摄影师自己说话 对于西方媒体来说,他们的图片来源大多数都是西方摄影师,当地摄影师似乎永远只是“业余摄影师”。 这种状况——同一的,甚至带有刻板印象的视角,似乎正在发生改变。 Metrography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伊拉克图片社,最近他们专门对图片社代理的22名摄影师集中做了一个工作坊。为什么要为伊拉克摄影记者做这样一个培训,美国摄影界新闻(PDN)对此专门做了访问。 图片社的创始人是Kamaran Najm,他曾供职于一家NGO媒体做图片编辑,其任务就是寻找伊拉克的照片,但是他发现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图片社提供来自伊拉克的照片。Metrography就这样建立了。 (…) Read more

观树

camp14的主题是自然,其中有夏祯所拍摄的古树,让我感兴趣的是,他拍这些树并非是为了拍摄,而是为了画画。 当日camp结束之后,又一起听夏祯解说古画里的古树,大家都对观树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我给奇遇花园小学堂的主持胡伟老师介绍了夏祯,希望能邀他来分享自己的读画感受,并一起来了解古树之美。 夏祯的小课堂这个周六上午就开课了,不巧的是,我却不在北京无法去听课,就把这个学堂介绍给大家: 树,一直是传统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无论从早期画作作为点景和构图分割的元素,还是到后来成为一个固定的主题,中国画从来都不缺少对于古木杂树寒林的描绘。但中国画是真实的描绘现实之树,还是写心中之树;是如素描般巨细描绘肌理,还是粗笔一挥造就树之倩影。 让我们一起结合现实中的古树与古画中的树来体会古人造物之心。 从照片到古画,这个看树的过程应该很有意思。

ofpix工作室征人

ofpix是我和horse做的一个小工作室,没有太大的野心,就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支持我们的各种活动,比如现在做的photocamp观片会,workcamp工作营,workshop工作坊,以及ofpix基金。 我们现在想招募一个能够全职在工作室工作的年轻人,可以处理以上各项活动的杂事,比如,收集整理照片,联络摄影师,现场活动拍摄等等。我们只能提供微薄的薪酬,但如果你对摄影感兴趣,并试图将之作为自己的职业,却苦于找不到路径,我们愿意为你提供一个平台,帮助你了解这个行业,我想这是我们能够回报给你的,除了金钱以外的东西。 我们对你的要求是:第一,要诚实守信;第二,要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第三,善于沟通;第四,对摄影有了解,却也要有困惑。工作地点在北京。 请把您的简历在本月底之前发至ofpixcamp@gmail.com

印刷帮的故事:微型印社,一人一本书(2)

自己做一本书的好处就是,书的读者可以只有一个——我自己。 但或许只有让自己感到愉快,获得满足,这种感觉才会继而传递给观者。 以下就是本次workcamp4微型印社所出版的书: 1.  樊文军 《看. 故乡》 这本小书是作者对自己的故乡灵寿持续几年的观察,时代轰轰烈烈朝前走,它逐渐变得陌生。 2. Fanlong  《时间的灰烬》 fanlong的照片是他对周遭世界不动声色的观看,那些场景貌似平凡,实则荒谬。略微有些遗憾的是,照片的色调因为印刷的限制无法得到最佳的呈现。 3. 王昊宸  《使劲》 这本书里有作者各式各样的照片,是昊宸同学使劲看的结果。书的第一页是“谁看过这本书”,我们都签上了大名,不知道现在这本书已经有多少人看过。 4. 黎佳能  《cross》 虽然开本不大,但是翻开后里面的照片味道浓烈。 5. 金巍娜   《蜜》 蜜有两个封面,一面是她,一面是他,从他的故事和她的故事开始,翻到中间,两个人相遇了。 6. 彭锐    《1325 I》 1325——这是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彭锐和她的朋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将一只胶卷拍两次,重复曝光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效果。为了让设计为全部出血的页面充分展开,彭锐选择了手工线装的装订方式,所以一个下午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在穿针引线。 7. (…) Read more

印刷帮的故事:微型印社,一人一本书(1)

workcamp4摄影书工作坊结束的那天,我特地观察了一下每个人的神色,尤其是他们捧到自己的书的那一刻。 很久没有见到周围人有那样开心的表情了。 尽管这依然是一个简陋的印社,但想必这个纯手工的过程,让可见却不可触摸的影像逐渐显现到纸面上的这个过程,应该让每位营员都有独特体验吧。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书的过程以及最终的成果。因为印刷条件和时间的限制,这本书可能还很粗糙,但我们努力把书做得有趣,并期待经过这次梳理,这些小书能够成为每个人下一本书的开始。 印社第一天,对摄影书发展进行梳理。 图片编辑是做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面对成堆的照片进行筛选,大家的脑袋都快不够用了。 所有的书都要自己设计,排版,还要督印——打样观看效果。 这是营员在拼版,我们联系的图文输出中心有几位师傅不太给力,耽误了制作进度。喂!要使劲~使劲哇。 这个瞬间应该很美妙。印出来喽。 单张的页面变成集子还要经过装订,裁切等琐碎的过程。(你问我那个擀面棍儿是干嘛的?嘿嘿,不告诉你) 第一本书出炉了!瞧瞧这些表情。(不过,这照片有些会让人误会,因为作者其实不是右边的姑娘,而是左边憨笑的那位。) 手工作坊的忙碌场面随着一本本小书的出炉渐渐归于平静。何时再有这种做针线活的机会? 关于大家书都长什么样?别着急,且听俺下个帖子分解……

周一消息树

图书的故事 1. 马丁帕尔的推荐 提到摄影书文化的兴起,摄影师马丁帕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手,近年来他和Gerry Badger一起出版了两大厚本的 “The Photobook: A History”(卷一2001年出版,卷二2004年出版),对摄影书的发展予以全面的回顾。这两本书在业内被津津乐道,也同时激起了不少人对摄影书的热爱。 这使得帕尔先生对摄影书的推荐,也颇有说服力。 最近,在爱尔兰都柏林举办的摄影节上,马丁帕尔的策展也和摄影书有关,他选出了过去十年最中意的三十本书做了一个展览,并同时出版了一本新书——“Martin Parr’s best books of the decade.” 这本关于摄影书的书,不仅有每本书的介绍点评,还邀请书的作者或者是编者、出版者出来现身说法。此书现在有平装版本,还有精装和限量收藏版出售。 翻了一下帕尔的最爱们,我发现,他还是以内容为上来读书的。不过,因为是他个人的推荐,也充分体现了他的口味以及个人视野的局限,对熟人的偏好等等。 2.收藏摄影书 卫报近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名为《摄影书——可负担的起的收藏与飙升的价格》(Photobooks – affordable collectibles that are soaring in value),文章指出,近些年一些版本较为稀少的摄影书,价格动辄就是上万英镑,藏家可以考虑现在就入手投资一些潜力股。 文章提到,罗伯特弗兰克的书《美国人》和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在去年的拍卖中,分别拍出了高达四万三千英镑和一万三千英镑的高价。不过,Christie拍卖行负责图书的专业人员也指出,要拍出好价钱,一方面书的品相要好,另一方面,书最好要有一些附加值,比如,作者的签名。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