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为媒体供稿稿费几何?美国一个名叫“谁给摄影师付费”的网站来了个稿费大起底——通常都是三两百美元的样子,当然也有这样的:稿费为零,除了有姑娘拍。今天的周一消息树在这里,除了这个还有其他一些消息。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今天的消息树上的消息都来自悲惨世界,时尚摄影师David LaChapelle给一个画廊商一顿老拳——价值三百万美元,Alec Soth在纽约时报的报道遭到读者讥讽,自由撰稿人被要求给大西洋月刊网络版免费供稿,怒火中烧,公布来往信件,引发关于优质内容付费问题的大讨论。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Paolo Pellegrin没有因文字说明的瑕疵取消荷赛奖,一位华盛顿邮报的摄影记者因为PS照片背景被取消WHNPA摄影奖,法国摄影记者Olivier Voisin上周日在叙利亚罹难,法新社的twitter被叙利亚政府支持者黑了……今天的《周一消息树》主要关注新闻摄影圈。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今天的消息树关注战争摄影, 上周,一些新闻业内人士在这一天发起了一个活动:“没有新闻的一天”,希望借助这个活动让人们关注记者为他们的职业所做的牺牲。在近些年的战争冲突中,有越来越多的目标专门针对记者的袭击。Marie Colvin和Remi Ochlik在叙利亚就因此殉职。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1. 豪华阵容 能够把William Eggleston、Nan Goldin,、Ryan McGinley,、Martin Parr、Terry Richardson、Stephen Shore,这些名字串起来的,是怎样一个展览? 以上诸位,每人都挎着富士X系列相机拍了一些照片,所以,答案是,这是一个由富士公司赞助的商业推广活动。 摄影 William Eggleston 文艺中老青年们使用文艺的Fuji相机拍摄照片,据说每个人都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原有风格,Stephen Shore深入的观察、快照式样的表达,Martin Parr对现代生活入木三分的讽刺,Nan Goldin诗意的自我的展现,以及Ryan McGinley,依然关注美貌青年。 展览由Ken Miller为东京的Target画廊策展,这月初巡展到了光圈,作品不多,一共25张。 2.一场官司 VU图片社摄影师Christian Lutz的新书《因基督之名》(In Jesus’ Name )惹上了麻烦,他的21名被摄对象联手起诉,要禁止他出版这本书,据说指控已得到法官的支持。目前摄影师和出版商也在寻求舆论支持。 该书是这位瑞士摄影师的三部曲之一,另外两本分别是探讨政治力量的Protokoll(2007)探讨经济力量的Tropical Gift (2010),这本书则关于宗教力量,内容有关瑞士最大的一个基督教组织International Christian (…) Read more

指头说了算

鬼魅的科技之花再度在沙漠之城盛开,最近刚刚结束的拉斯维加斯的国际消费性电子科技展(CES)上,不少令人咂舌的科技产品纷纷登台,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照相机(嗯,我们还能称它们是照相机么?)不管怎样,一个新的摄影王国以及一套新的摄影话语正逐级显现,机械时代那帘幕开合之间捕捉光线的摄影法则正在逝去。 All Things Digital总结了这次CES上最为引人瞩目的三款相机,它们代表了消费性相机的未来。文章中提到,近些年来,数字相机厂商努力与智能手机抗衡,新式的卡片机上开始使用尺寸更大的感光元件,高端的镜头甚至应用移动的操作系统。这些努力消费者是否会为之买单,形势还不明朗,但每次CES都有不少这种夺人眼球的相机出现。 1.Polaroid “iM1836” 宝丽来?不是死了么?是的,那颇具文艺范儿的拍立得相机,那套系统已经“死了”,拍立得出售了它们的传统摄影业务,这款新宝丽来相机则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评论家称这种相机是“smartphamera“(智能照相机),它有卡片机的功能,但是所有的功能都触屏操作,在 Android系统上运作,其实它和你的智能手机差不多,就是不能打电话而已。 相机有一个10-30mm的镜头,特别之处在于感光元件不在机身上而是在镜头上,像素是1800万。这台相机今年第二季度就会上市,售价是349美元。 2. Canon PowerShot N 它还是佳能么?这款相机是佳能家族的异类,接近正方形的设计,小巧地可以挂在脖子上,液晶屏幕可以反转,整台相机只有一个开关按钮,剩下的都在液晶屏上操作,内置有58种不同的拍摄模式,一切选择都用指头划来划去,有Wi-Fi 功能以及可以和你的ios以及Android设备共享照片的app 这台相机4月份上市,售价是300美金。 3. Fujifilm X100S 最后,终于来了一个像是相机的,这就是诸位非常熟悉的富士复古相机X100的升级版,它显然和以上两款相机不是一个档次,这台相机是来革单反相机的命的,RAW,CMOS,1600万像素,高清摄像…… Fujifilm X100S今年三月将在美国上市,售价1300美金。 无论怎样,这些相机都预示了一个未来,摄影者的食指决定一切,拍摄不再是各种复杂的选择和算计,一切都尽在“掌”握。不知道数码相机厂商门的后知后觉会不会让instagram们的气焰受到打击,正好插播一条消息,这家公司上个月出台了新的条款意图用用户的照片赚钱,仅仅一个月,它就失去了一半的活跃用户。这不知道算不算是“用指头投票”。 最后,再分享一个链接,也是跟指头有关,英国摄影杂志BJP总结了去年最佳的ipad摄影应用,有技术的也有作品类的,值得去看看。

周一消息树

1 . 流言 据Poynter报道,上周发生的美国校园枪击案,一些新闻机构再度摆了乌龙。 事件发生之后,媒体迅即在社交网站上展开疯狂搜索,试图在这里挖出凶手的私人信息,他们在facebook上找到一个各方面特征都相符的年轻人,消息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被发了出去。 但事实是,这个可怜的年轻人是凶手的哥哥,据说是因为当时警官拼错了凶手的名字,才导致记者们犯了这个错误。 但他们是否有纠正这个错误的可能呢?如果稍加注意,这个男生的facebook在凶手自杀之后还在更新,这也是他的朋友极力为他辩护的理由。而其本人也不堪其扰发了这样的消息:这是我!我还在工作!我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 专业新闻工作者此次在社交媒体上学到的是,他们应学会如何面对社交媒体上的“流言”——流动的言语,要联系前后,观察左右,从中去伪存真。 BuzzFeed 声称他们发现了疑似凶手的首张照片。很多媒体包括Fox新闻也都用了这张所谓凶手的个人照片,有一些媒体则稍微谨慎一些,在标题中加上了问号:这是凶手的照片么? 2. 读图 还是关于校园枪击案,BagNews指出,如果存在一张关于这个事件的标志性照片,就是这张反映儿童从校园紧急疏散的照片。他的解读如下: photo: Newtown Bee, Shannon Hicks/AP 首先最吸引人的是照片中间穿天蓝色衣服孩子那令人心痛的表情,其他小朋友还都正在手拉手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而这个女孩则显然情感深受伤害不能自已 此外,照片甚至给人感觉是一连串囚徒在行走的样子,不仅是因为前面站着一个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同时也因为为首的那个孩子被反剪手拉着的样子。这给人一种感觉——联想这一年这一季的那些枪支案受害者——仿佛整个美国都成为枪支暴力的人质。 3. 如果只要一样东西 下周就是传说中的末世之日,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逃荒,那是什么?——不要嫌这个问题老套,因为它虽然简单但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 2009年,Martin Paar和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联合做了一个项目,先是询问一些名人这样的问题:水灾中,你会带走哪样物件。然后到越南问那些真正遭受水灾的当地人到底救出了什么。 名人的回答是:老照片、手制玩偶、普鲁斯特的全套著作、宠物狗、自己的速写本子…… 灾民的保护的财产是:电饭锅、钟表、教科书、书包、身份证、胡志明的照片、土地财产证明…… 抱着土地证明的老妇人 抱着苹果笔记本的音乐人

Hey, 这儿有两个好学生

1416教室从来没有广告,今天破天荒发一个,为我的两个学生大喇叭使劲儿广播一下: Hey!这儿有两个好学生,你有一个工作机会么? 这个广告却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推销,尽管她们都有些焦虑,但作为人大新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以她们的能力和素养,找一份工作并不困难。我要在这里吆喝,是带着那么一点点愤慨甚至是想要揭竿起义的心态。 张乾琦《越南新娘》这个多媒体短片,其中一名被访对象,那个越南姑娘说自己找老公的标准是:不抽烟、不喝酒、对方没有父母为负担。这有点儿让人辛酸的最低要求,当张重复给我们听的时候,同时也显得非常荒诞。 而我的学生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那些用人单位的要求就和这个姑娘找对象一样荒诞:男性、研究生学历、英语若干级。 所以,本科生都开始读研了,整个大学生活都在准备各种英语考试,就差变性——这难度有点儿太高。 关于这个标准,用人单位可以列出一大堆现实问题,但那位男性研究生就是一个万全之策?为了追求某种稳定,这些乏味的标准、简历初选的方法,让本该充满活力的新闻界错失一个个好人才。 另一个让我一定要为这两位小姑娘做广告的原因是,她们都对摄影记者这个职业充满兴趣,想去探寻一下究竟。但在其步子还没有迈出的时候,恐怕就有很多奶妈会跳出来说:女孩子干摄影记者不行。我很惭愧地说,我以前也是奶妈之一,有点儿怕她们吃不消劳累,但我却越发觉得,自己的种种经验判断其实是对个体的束缚乃至不尊重。 近两年和一些NGO组织打交道,我多了一个口头禅:“你愿意吗?” 事情可能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一个人自己觉得可以,为什么就不能去试呢?当我们拿自己的标准去强加给他人,说难听点儿就是没把人当人看,各种偏见在还没有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就来了。 当然,一份工作不可能凭着一句“我愿意”就可以鲁莽去做。这两个学生都在新闻学院接受了系统和专业的新闻训练,对各种报道工具:文字、静态摄影以及视频,运用自如。她们的身上都有一股劲儿,坚韧而又柔和。 我们能不能别只是“爱财”,而更多去“爱才”?我猜你一定不想看到几十年后到处都是灰蒙蒙的面孔以及——全部都是男性研究生。 下面就让我来为这两个姑娘撰写一份新的简历: 1. 洪彧 人大新闻学院本科应届毕业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交换学习期间,就曾作为自由摄影师为中国新闻社图片网供稿,她的实习经历包括文字编辑、摄影记者以及影视编导。洪彧的摄影专题《北京城的美丽姑娘》、《地下室里的单身公寓》讲述了一群礼仪小姐的北漂故事,她们的美丽被用来装点仪式,而同为女性的摄影者则希望让人们看到这些女孩的真实存在。 洪彧希望找寻北京、西安和江苏三地的摄影记者、图片编辑以及记者的工作 联系方法: hongyu0928 # yeah.net 以下这组专题的文字、摄影以及版式设计都由洪彧自己独立完成: 2, 陈忧子 人大新闻学院本科应届毕业生,曾作为中国青年报全国十个大学生摄影记者之一参与第二十六届深圳大运会报道,后又在《工人日报》文化版实习,撰写多篇稿件。她善于以及乐于与人打交道,沟通能力强。陈忧子拍摄了两位大学生毕业第一年的经历,《工作第一年》是对那些仍然心怀梦想地工作着和寻找着的年轻人生活的素描,也是忧子对自己未来的探寻。 陈忧子希望寻找摄影记者、图片编辑以及记者的工作,地点不限。 联系方式:  youyou3709#sina.com 以下这组专题的文字、摄影以及版式设计都由陈忧子自己独立完成: 你们也可以联系我了解更多学生的信息:marchren #gmail.com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每年这个时候,年度图书的评选就会热闹登场,各家网站都在列榜单;如果各位不怕眼花缭乱的话,就去以下几个超级链接里去浏览(解馋): 1.  Photo-eye的Best Books of 2012:作为一个专卖摄影画册的铺子,Photo-eye每年的年度图书自然更让人期待。邀请摄影人、策展人、评论人以及图书出版商推举他们心目中的好书,已经成为这家网站每年的重头戏。特别爱书的人——Martin Parr、Alec Soth都位列其中。一共有150-200本图书被推荐出来。 西班牙女摄影师 Cristina De Middel的独立出版物“The Afronauts”总共获得了7票,在所有的图书中名列第一。基于1964年赞比亚政府一个失败的宇航计划,这位摄影师虚构和重现了一个非洲大陆的登月故事,场景和人物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场景充满了异域情调和西方人对非洲的刻板印象,也让这本书引来了一些批评。   我的学生朱岚清的手工书《 ?×?:关于信任的肖像试验》,也受到推荐人之一Pierre Bessard 的推荐,这本书恐怕是唯一一本没有量产的书,关于此书的编织过程,大家可以查阅教室的旧帖:印刷帮的故事:一本手工编织书。   2.《 美国摄影》杂志的Books Of the Year: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礼包,里面分类列举了今年的各种摄影出版物,从文化到纪实,从时尚到肖像,另外还有年度重要的摄影展览,最为特别的是,这里还列举了今年一些重要的eBook图书和电子出版物。 3. ICP 国际摄影中心图书馆的年度图书:图书管理员的推荐,那还能有错么? 4. 摄影师Shane Lavalette的个人书单:这位年轻摄影师也是独立出版的践行者,他的书单还给大家一个福利——Adam Broomberg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1. 我们都需要一双鞋 纽约时代广场,一位警察送给流浪汉一双鞋,并俯下身子帮他穿上,这张照片在纽约警署的facebook上贴出之后,火爆一时,吸引了上千万的点击。 《纽约时报》报道了整个故事,采访了故事里的各方人物。年轻的警察25岁,刚刚工作两年,他说自己脚上穿两双袜子仍觉得冷,而那位流浪汉却还赤着脚,这触动了他,简单交流之后便到旁边的商店去买鞋。店员很吃惊,因为他们早已对之熟视无睹,被警官感动,鞋打了折扣;就在警官帮流浪汉穿鞋的时候,一位路过的女士用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她说眼前的场景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也是一位警官,他当年就这样给流浪汉送饭吃。 一张照片以病毒的方式传播,它有无标准配方?博客BagNews针对这一事件撰写了评论,文章中提到,当人们被这张照片感动,是因为这个寒冷的季节,抑或是当下这糟糕的经济,还是因为这是纽约——而在不久前的占领运动中,纽约警察是那么残酷。也许,这种伤痛还可以追溯到911,追溯到布什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以及经济崩溃和桑迪飓风。这张照片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如此被需要,观者发现自己也需要被确认和支持——需要从机构和政府那里得到帮助。 换言之,当人们看到这照片而唏嘘的时候,他们同时发现,其实自己也需要这样一双鞋。而在中国国内,那些感动照片得以病毒传播的原因恐怕也是同一个道理。 2. 我们还需要一个好梦 2005-2008年,摄影师Eric Leleu花了三年的时间在中国拍摄各种睡姿,他没有什么坏心眼儿,并非“揭露”我国的丑陋,他说自己试图打破某些刻板印象,让西方人看到一个和新闻里不同的中国人的形象。而具体是什么形象,他并未指明。但从他的照片里,我读出的是,在勤劳勇敢咄咄逼人财大气粗的形象之外,一个有点儿让人心疼的中国人的样貌。   这组摄影师在2008年已经完成的照片并非是新鲜事,之前在教室里也介绍过另一个拍摄中国人睡的项目“睡中国”。但是,当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这些辛酸的睡眠在时下恐怕会引起更强烈的共鸣吧。《美国摄影》的博客在近日介绍了这部作品,文章里还提到马丁帕尔拍摄的“日本人在地铁通勤路上的睡”,这位大叔的视角可没有这么温和。 3. 我们需要一份体面的工作 一个坏消息,1973年建立的法国老牌报道摄影图片社Sipa近日开始申请破产保护,这是前两年收购其的德国传媒集团Dapd经济垮台而引起的连锁反应,法院已经接受了申请,过两日就会出结果,毫无疑问,这家公司将被清算,它没有任何资产和利润,公司的一百多名员工目前只拿一半薪水,他们的工作岌岌可危。 随着Sipa濒临倒闭,法国上个世纪风靡一时的三家报道摄影图片社,sygma(被corbis收购),gamma(先是被法国一个图片社收购,现在隶属于 Eyedea财团,都已经血统不在。 这也就难怪你会看到报道摄影师Steve McCurry 会去给汽车轮胎倍耐力拍挂历女郎。这个拍摄了阿富汗女孩惊恐的面庞的马格南摄影师,该如何和美女打成一片呢?尽管厂家声称此次雇佣Steve McCurry是因为今年的主题是人道主义精神,但一群世界名模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区搔首弄姿恐怕还是离人道主义精神有点儿远。 这家公司每年都会有这么一个挂历女郎的大手笔拍摄,之前的摄影师都来自时尚领域,今年则改变口味请来一位报道摄影师。尽管我们都期待商业能够和艺术与人文结合,但真正实践起来还是有点儿难。况且这个轮胎女郎和车展女郎一样,从根子上,就不那么人文。 不过,好的事情是,报道摄影师Steve McCurry做自己的项目有资金支持了。      

咔嚓一声我就说话了

喂,请讲。 喂,请看。 早上起来,某个软件又有了新应用,嚓嚓嚓,是和拍照有关的。你有无发现——照片已经成了一种新语言。 摄影当然一点儿也不新,但它成为一种日常说话所使用的语词或者是工具,却是最近的潮流。昨天有点儿时间陪着朋友在颐和园踱步,天色正好,小风刮走了阴霾,植物黄绿相间,昆明湖的水碧蓝。三位摄影师都没有携带任何专业家伙事儿,而是用手机拍来拍去,留下更多时间去沉浸在这难得清爽的气氛中,照片则已经自己溜到网络上。 光线刺眼,沿着桥走下的朋友,她说,你瞧你——逆光同学,总是会制造这样的光线。手机冲上去晃晃,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拍下了什么,但这有一团光线的照片却再好不过地浓缩了当时的场景和气氛。 这都很好。尽管我之前也哀怨地说过——看到彩虹并不一定要拍下来才真正拥有——我现在要给这句话修改一下,那张照片仍然不重要,但拍摄的过程却也可以让你对人、事、物有更多体验,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团视觉在你身边人之中激发出的涟漪。比如,激发他们和你一起再逛颐和园。这种看到的感觉,语言难以替代,独一无二。 早上有几个博客写作的list,但最终还是想写这篇,不是什么深奥的思想,就是一点小小感触。 刚还看到一个应用:Snapchat,也是一个社交工具,据说在年轻人中间很流行,这里已经出现了十亿照片,但没有一张能够保存下来,因为它的游戏规则是拍下一张照片,传给聊天对象,但其存在的时间却只有十秒钟,之后就会永远消失。 摄影评论人 Paul Melcher 对之的点评是: “这个app是百分之百反摄影和反社交媒体的,因为这里没有留下任何记忆,也不可能生发任何分享。它的流行——把摄影的核心:记忆,收集和分享都颠覆了,却让我们再次思考,我们为何拍照片? 更进一步讲,摄影在这里变成了一种一对一的交流工具,就好像口语,话说完之后,就不见了。就是讲话给一个人听。摄影在这之前却从未有过这样强有力的声明。” 我们为何要拍照呢?手机让摄影变得极其简单,这是我喜欢的,因为这将有助于我们回答前面这个问题。  

周一消息树

上周对于各家新闻媒体的图片编辑们来说,都是手忙脚乱的一周,关键问题在于所有的东西都要准备双份,一份给奥巴马胜出这个答案,另一份则是留给罗姆尼。最后的答案已经揭晓,各位在报摊上看到的《Bloomberg商业周刊》的封面就是第一个啦。不过,有人根据四年前的奥巴马的相貌衰老程度推断,他四年之后应该不会这么老。 上面这张奥巴马获胜之后,在其twitter帐户上发出的照片,成为有史以来被转发次数最多的照片,几个小时就被转发了四十万次。 英国卫报的艺术评论人Jonathan Jones对这张照片大加赞誉,认为它大受追捧说明奥巴马的胜利是年轻的美国的胜利,他说:“乔布斯的美国打败了唐纳德·特朗普的美国。” 一位普通读者是这么看这张照片的:“照片颇为激动人心,奥巴马可能在安抚自己的夫人,因为接下来的四年,她还要继续作为一位政治家的伴侣出现,他们像普罗大众一样,满是真诚,这和他的竞争对手完全不同。我觉得还有一点是他脸上有一种释然和放松,这大概也是感动其它人,让大家转发这张照片的原因。” 这么看来,政治家利用这张照片所要达到的传播效果,实现得颇为顺利。 摄影太厉害了,它没准还能化干戈为玉帛——是的,在现实世界里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儿。加拿大政府出台了一项措施:火枪换相机,人们将手中的火枪上缴,就能换到一台松下Lumix DMC-FH8数码相机。活动这个月初出台,到目前为止,已经换了几百台相机,颇受欢迎。 想到这个点子的人真是智慧,因为shoot在英文里又有枪击又有按快门拍摄的意思,这样一个交换,也置换了现实存在的危险。不过,你也不能小看相机的shoot,有的时候它可是比枪支的shoot更危险呢。 前面提到乔布斯,乔老爷留下的遗产还在熠熠发光,比如,很多照片在新世纪找到了栖身之处。之前我就曾看到新闻,说是Gamma图片社开始挖掘他们宝贵的资料库——两千五百万张照片,让这些照片重新和读者见面的方法就是app,Gamma制作了专门的报道摄影杂志app,内含大量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 今天又看到另一个摄影的app应用,是图书出版社Contrasto做的,他们这个集纳叫做“摄影大师”(Great Photographers),第一个集子是Mario Giacomelli,最近新出的是William Klein。app售价9.99欧元,里面有393张照片,每张照片克莱因都写好图片说明,集子里还有克莱因拍摄的电影节选以及他自己的绘画作品。 这个app设计得真漂亮,搞得我也蠢蠢欲动想买一个翻翻,我这才想起自己的ipad都快要落上灰了,对它的新鲜劲儿已经过去了?有人指出,这是因为我用的仍然是一代ipad的原因。唉,这些数字产品,老是要更新换代,这也是个麻烦事儿。                      

没有Instagram会怎样

最近一个热点是,《时代》周刊用了一张“Instagram”照片当封面。福布斯的一篇报道声称:“这意味着对手机+滤镜app能否用来做新闻报道这个问题已经终结。” 我对此其实从未有过任何疑虑,不就一新式照相机么,能用就用呗。 况且,《时代》封面未必就是一个风向标,它能每期都用Instagram?媒体不就天天想着怎么弄噱头,若干年前廉价图库盛行的时候,该杂志还用过1块钱的照片当封面。(写到这儿我突然想到,大家都在免费使用手机照片,1美金廉价图库该倒闭了。) 我最讨厌的就是拿这个话题质疑摄影记者的存在的那些人。当时代周刊的图片编辑就手机拍照可能被随意更改带来的信度问题接受采访,她的回答是:“你得选对摄影师。” (就是这个理儿) 同样是报道飓风给美国带来的影响,《纽约》(The New York)杂志选对了摄影师,封面是一张只有专业摄影师才能拍出的照片。画面清晰地显示出纽约的一角——下城停电,一片漆黑的惨状。照片是在五千公尺的高空中坐着直升飞机拍摄的,这是唯一能够让人们看到纽约如何被暴风撕裂成两半的角度。摄影师相机的感光度是25000。   浪花击打海岸,这样的照片还是适合在社交网站分享,媒体拥有资源,可以动用比普通人更多的人力物力,我看最好还是做一些普通人不能做的事儿,为我们带来专业且深度的报道。 现实是,社交网站们都在Instagram化,照片要是不能给滤镜处理一下,你就别在外面混。这不,twitter很快也要推出自己的照片滤镜。纽约时报在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说:“twitter从facebook上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你要是不能买一个(instagram),你就得自个儿做一个。” 哼哼,让instagram来得更让人腻歪一点吧……我听说已经出了一种软件,专门把你弄成黄的、绿的、让你有点儿恶心的照片颜色再给调回去。 好吧,我保证本周之内再也不说Instagram这个话题。

周一消息树

上来先给大家来点儿数字: 一家新闻调研机构(Pew Research Center’s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最近对美国成年人在移动设备上阅读新闻的习惯做了调查,样本将近一万人,部分结论如下: 美国成年人有22%拥有平板电脑,其中有64%的人会从平板电脑上阅读新闻。 美国成年人有44%拥有智能手机,其中有62%的人会从智能手机上获知新闻。 2012年,平板电脑市场的品牌占有依次是:52%是iPad,48%是Android(其中21%是Kindle Fire) 2012年,68%的平板电脑拥有者每天都会使用设备,平均时长是一小时四十九分钟。 31%的新闻用户提到自从有了平板电脑,阅读新闻的时间更多了。 在平板电脑上,69%的使用者在阅读完标题之后,还会阅读完全文。 看样子,移动终端并非完全是新闻的敌人,反而让受众对新闻的接触频度更高。以上这些数字是不是太枯燥呢?去这里可以看到视觉化之后的图表,另外这家调查机构还发起了一个活动,征募高手把调查报告用图表展示,胜者有奖。 下面再说一件糗事。 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在Nevada做竞选演说的时候,在图片社交网站Instagram上贴出一张现场照片,很快,就被高明的网友辨认出,它不是一张普通的全景拼贴照片,而是一张被photoshop篡改过,错误百出的照片: 原图 PS痕迹分析 对这张竞选现场图片的修饰,最为核心的就是通过拷贝和黏贴的方式让整个画面显得人更多,气势更加壮阔。 关于这件糗事,读者的评论很有看点,有的说,这要是新闻机构发的图相关人员就要开除,那么这事儿该怨谁?有的说,看吧,最后肯定赖到苹果头上说是手机功能出现bug,拼图合成有问题,有的说,我的photoshop技术比这个强多了,要是我来做,肯定没有这么多漏洞。 说到Instagram,我最近正在试着玩这个,今天看到美国摄影杂志有个栏目,叫做instagram观察,专门在上面寻找达人,刚刚被星探们发现的是个消防员(Gabriel Angemi),因其总会站在消防车的梯子上一路疾驰而去,所以他的视角会有一点点谷歌街景车的感觉,却又是一种有人味儿的表达。 这个insagram达人秀栏目忽然让我想起了flickr,这个网站当年也是达人倍出,现在却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王国里的过眼云烟喽。 最后是一个讨论题,说来还有些复杂。纯背景肖像,这种手法可以追溯到桑德以及阿维顿,最近摄影评论人David Campbell对这种拍法提出了他自己的思考。他文章中所列举的例子可能让中国读者感到亲近,摄影师Lucas Schifre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