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学摄影

在网易的“有态度的新闻”系列专题里,看到有关朱学恒的介绍,他将自己翻译《魔戒》获得的版税全部投入到一个事业里——开放式课程计划,招募志愿者翻译麻省等国外高等学府的开放式课程,借助互联网进行知识传播: “我们希望能够用开放原始码的理想、精神、社群和技术来挑战开放知识分享的这个新理念,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知识。” 而这个耗尽他全部身家的事业也曾经为我带来惊喜,翻出博客开始之初的这个帖子,一晃都快五年了,很多当时还在进行时的课程都已经翻译完成了: 又搞了一个噱头。清晨8点钟,我还坐在北京的家里头,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春季课程——Documentary Photography and PhotoJournalism: Still Images of A World In Motion这门课我却着实在读。 昨天,在我的众多收藏的链接里,我又开始了超链接之旅。先找到了一个叫做開放原始碼理念的開放式課程网站,几个著名高校开放了他们的众多课程,而且还有志愿者将其翻译成了中文!于是我尝试输入photojournalism看有否新闻摄影的课程,但是出来的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课,起初只有课程编号,并没有具体名称,我心想,一定是错了,麻省不可能有摄影课,但是好奇心让我点开看了一下,哈哈,我发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 麻省真的有摄影课以及众多的与视觉艺术相关的课程: 人类学院的記錄文化(Documenting Culture) 建筑学院的目击现场:以摄影作为探查方法(Sites in Sight: Photography as Inquiry) 建筑学院的视觉艺术概论(Introduction to the Visual Arts 建筑学院的摄影概论(Introduction (…) Read more

两个小符号的智慧

Fred Ritchin先生真的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家伙,pixelpress上有他的多篇文章,犹如宝藏。在其中我发现了这两个符号: 你能猜出它们是作何使用吗?反正这两个小东西让我颇为激动了一阵。 Ritchin先生将这两个符号分别用于标记那些经过数字技术更改的照片,和原始直接用镜头获取的照片。在他看来这就好比撰写文章的时候引用别人的话要加上注释一样,我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字技术修正自己的图片,因此也同样需要通过注释来告知读者。因为直接用镜头获取的影像和经过后期制作的照片,对于读者理解信息来说,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非镜头拍摄”这个符号可以加在那些经过数字技术改动过的照片旁边,也就是说使用了并非传统暗房里惯常使用的技法。读者看到这个符号首先会明确照片并非真实场景,随后如果他愿意,可以在文字说明里得到具体的解释,比如:照片中人物的背景是拼贴的。即使他不看说明,这个符号也可以给读者以警醒。 这个符号可以用在报纸、杂志或者纪实性的图书中,但是类似科普读物里却不应该出现。在互联网上,可以设计成如果读者点击这个符号,他就可以得到照片是如何被修改的信息。 Ritchin先生的这个设想始于1994年,到今天两个小符号也依然没有被媒体接受。你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个失败的家伙,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的观点反而刺穿了我们的虚伪。不是吗?我们也一直在热闹地讨论数字技术带来的新闻摄影真伪问题,但是我们有哪个敢保证自己没有对自己的照片作过修改?比如一根电线,比如背景上的一块杂乱。而Fred的理念不过是基于两个最简单的道理:对自己的诚实和对读者的尊重。 他下面的这段话更为精彩: “我们有必要告知读者哪些照片是摆拍的,或者是媒体操控的,尤其是当它们看起来颇为真实的时候。虽然没有一张照片是对现实的绝对真实的反映,也许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断章取义’,但是摄影记者对照片的操控程度仍然有高低之分,从对被摄对象的操控和对照片本身的操控,而这一切都有必要告诉读者,否则是不公平的,摄影记者、编辑,摄影组织应当承担起这个义务,如不然图片的信度甚至整个媒体的信度都会岌岌可危。” 是的“没有一张照片是对现实的绝对真实的反映”,我们干嘛不放下架子,我们是否应该告诉我们的读者图片的真相,如果这样做会很危险吗?

pixelpress的鼠标迷宫

pixelpress是一个纪实摄影的网站,而它存在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深度并不仅仅在于它刊登的照片都是关注人类生存的大部头报道,它对于如何在互联网上讲述纪实摄影,对叙述的表现形式也进行了探索。pixlpress用这样的名词描述自己的创新——“互动式专题摄影”(interactive photo essay)。这个词真的很让人有些浮想联翩。 我是在两年前荷塞颁奖典礼的讲座上得到这网址的,网站主持人FRED RITCHIN的讲座非常精彩,当时的讨论话题是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危机,但是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看已经跳到了未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改善我们的表达方式呢?这个网站就是Fred Ritchin的创新尝试。需要值得一提的是Fred并非等闲之辈,他的履历简直是光芒四射——纽约时报画报的图片编辑,摄影艺术杂志(camera arts)的执行主编,Icp摄影中心纪实摄影项目的始创人之一,目前是纽约大学负有盛名的艺术学院The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的教授。 两年前我第一次打开pixelpress网站观看里面的作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四处都令人好奇,但是同时也有些让人眩晕,因为我的阅读习惯似乎需要更改,或者说在鼠标的点击之下,我进入了一个影像以及各种资讯构成的迷宫。 形容为迷宫丝毫不过分,我们来解剖一个麻雀。法国摄影师Gilles Peress关于波黑的报道《波黑——远离和平之路》(uncertain paths to peace),这则报道分为图片部分,摄影师的自述部分,学者、社会学家,艺术家,人类学者的评论,此还有相关资料的链接——关键的问题是所有以上文本并不是和照片分离的,与照片混杂在一起,你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跳到任何一个文件。所以在你阅读之前可能还需要阅读“使用手册”一样的指南,比如这个故事可以分为萨拉热窝城郊以及萨拉热窝城市中心两条主线,你可以在这两条线索之间跳跃,可以单独观看照片也可以点击成小样的形式观看,每张照片之后都有故事,此外点击“论坛“可以到专家评论,点击“内容可以看到波黑的背景资料。 来试一下吧,,我肯定你会眼花缭乱,有360度的图景,有摄影师叙述的音频文件,有很多的惊喜,但是随着点来点去,你就感到有些乱了套,你找不到回到原来线索的路径,迷路了,最后故事变得支离破碎。 因为网站更新的速度并不快,我有一段时间没上这来看,最近发现情况发生了改变,互动式减弱了,有些又回归到了中规中矩的传统。 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pixelpress是失败的,因为互动式专题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因为互联网上的专题必须和平面媒体有所区别,还因为纪实摄影项目最为珍贵的不仅仅只是照片本身,在它背后摄影师的感受,甚至被摄对象的感受(pixelpress有的专题不仅仅有图片说明,还有被摄对象对这张照片的评论),故事的背景也许比照片更重要,历时几年的拍摄使纪实摄影本来就是一个立体的项目。 也许pixelpress走得快了,也许它只要再稍微精简一下叙事线索就可以成功,无论如何感谢Fred Richin,他最近在写一本新书《重视摄影》(Reinventing Photography)

庆祝博客开张

这个博客是写给自己的,但是我也希望写给我的学生,我的朋友。 2001年9月我成为一名老师,我上课的那间教室恰巧就是我当学生时常常上课的那间——教室的名称是1416 我希望以这间教室的名字命名我的博客,因为我从来没有想到会和摄影扯上这么多的关系,即使是我在大学选择了摄影方向,即使是我坐在那间教室的时候。 但是1416对我之所以仍然很重要,是因为这个选择虽然没有让我成为一名当初设定的摄影记者,但是却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有趣。 曾经我和学生们有一个论坛,名字叫爱图ipic.bbs.xilu.com,但是坛子却日渐荒废,因为时代已经从大家一起说,到每个个体自说自话,于是我也只好建造这样一个博客顺应潮流,希望能够继续和看官们分享心得。

庆祝博客开张

这个博客是写给自己的,但是我也希望写给我的学生,我的朋友。 2001年9月我成为一名老师,我上课的那间教室恰巧就是 我当学生时常常上课的那间——教室的名称是1416 我希望以这间教室的名字命名我的博客,因为我从来没有想到会和摄影 扯上这么多的关系,即使是我在大学选择了摄影方向,即使是我坐在那间教室的时候。 但是1416对我之所以仍然很重要,是因为这个选择虽然没有让我成为一名 当初设定的摄影记者,但是却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有趣。 曾经我和学生们有一个论坛,名字叫爱图ipic.bbs.xilu.com,但是坛子却日渐荒废, 因为时代已经从大家一起说,到每个个体自说自话,于是我也只好建造这样 一个博客顺应潮流,希望能够继续和看官们分享心得。 第一次上课时的教案: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