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80年代 专题摄影公开课

  本学期的专题摄影课作品展示定于本周四上午9点开始,地点是中国人民大学 教学三楼 3401教室,欢迎亲朋好友前来参观访问。 “专题摄影“课是面向新闻摄影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在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中全体同学围绕着一个主题拍摄,经历了前期准备,中期的看片,以及后期的相互编辑,最后将成品展示。   本学期的主题为“生于80年代” 钟雪峰    一场游戏 丁珊 宿舍

周日小广播(二)

1,星期一晚上12点以前是小石板交作业的最后期限,然后我们将更改密码,发给已经交作业的成员 2,在报纸订阅量下滑的趋势中,报纸的周末版和增刊却受到读者大大的欢迎。在世界编辑论坛上,两家报纸为我们分享了他们周末版的编辑经验。    George Brock ( UK’s Times):    分类清晰而且多样     紧跟社会变化    在线信息和线下信息的完美平衡      Berna Gonzàlez-Harbour(El Pais 西班牙)     娱乐    科学    政治人物的人性化     趋势    灵活多变    (…) Read more

周一小广播

1,德国女总理默克尔的播客已经开始广播了,第一集是关于刚刚开幕的世界杯。 2,英国卫报的摄影记者Dan Chung每天正在他的博客上(http://commentisfree.guardian.co.uk/danchung/index.html)唠唠叨叨说他拍世界杯的事情,也发了不少照片,卫报的这个名叫自由论坛的地方,是他们新设立的一个网站,自己的编辑和200名自由撰稿人,在这里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此外,对于那些既有在线网站又有印刷媒体的报刊杂志来说,新闻是等到传统媒体出版后再放到网站上,还是在新闻发生后立刻就放到网站上,一直是个麻烦的问题。近日,卫报宣布他们将采取“网络优先”的策略,国际通讯员和商业记者采访的新闻将实时放到网络上,这么干,卫报是英国第一家。 3,有免费的摄影小册子下载——这里——http://www.democraticbooks.org/德国科隆的一家设计公司出版的电子书,精美的照片,简洁大方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可以免费下载,如果你愿意还可以打印并且装订成册。

more photo more share

  打开美国摄影杂志在线网站的论坛,最热闹的是两个坛子:器材指南和读者贴图。前者,是多年以来大众一直最为关心的,而后者则随着数码相机生产力的强大而逐渐成为又一个热点话题。   小石板选择了yahoo相册作为陈列照片的场地,就照片分享网站来说,最近的排名是这样的。     Photobucket.com     Yahoo! Photos     Kodak     Webshots     Flickr (flickr刚刚得到尼康公司的广告)    其实上个星期刚刚有个学生问过我,她希望能够找个地方放她的照片,然后别人可以去浏览,还能够点评、提意见,让我推荐一个地儿。    这种状况一方面给那些寻找商机的人提了个醒,基于影像的生意越来越热闹,而另一方面这问题说明,基础庞大的摄影爱好者们,他们又奔另一个方向去了。

周日小广播

1,华盛顿邮报8名摄影记者1名图片编辑被报社一次性买断工龄,离开报社。此次华盛顿邮报一共有70名编辑人员以相同的方式离开。原本华盛顿邮报摄影部门有47名工作人员,此次精简以后,报社的摄影部规模回到了90年代改版以前。近些年来华盛顿邮报订数不断下降,广告效益不佳。详情参阅 http://www.pdnonline.com/pdn/newswire/article_display.jsp?vnu_content_id=1002612004 2,今天开幕的世界编辑大会的研讨主题是未来的报纸——电子化媒体(e-papers from tabloid to tablets)电子报纸的模式与网络互动性如何结合,传统的报纸如何在网络上发扬光大是本次研讨的核心。 3,丹麦报纸Berlingske Tidende 开始改版变小,这份报纸是欧洲最古老的日报,报纸变小是近来的一股潮流,有人评价其背后的原因——1,节约印刷成本以应对订阅下降带来的经济危机。2,版面形式更加友好,更加符合看惯了电子屏幕的读者的需求。 4,shock杂志一波三折,原来封面使用的照片竟然是一张盗版图片,shock不得不换用照片,换上的照片是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唉,说什么好呢。              原封面                                                                     新封面 更多shock 版面

《影响》预告

新一期的影响杂志就要上市了,节目单如下: 封面故事——南北报纸改版记 新京报和新快报 ,他们为什么要改版,他们如何改版 影像背后——新杂志新影像一本被称作杂志书的杂志如何做摄影 新思路——2006年创意摄影趋势 创意摄影的创意主意如何紧跟趋势 外面——奥运摄影,研究什么给你一些切入体育摄影的新想法 影廊——手机 大连医科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以手机为题共同完成的作业 重磅推出——人在江湖 最新的来自新闻摄影职场的消息 ——一切摄影,尽在影响

未来也许是这样的(结论)

作者:brian storm 也许未来会有一天,摄影记者将会花更多时间进行照片的后期制作,并且同时注重前期原始材料的采集,这个工作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团体的,最后的作品将提供给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发表。 当然获得最杰出的影像仍然是最关键的,同时最理想的状态是这些图片故事作品将会同时在平面媒体、广播媒体和新媒体上出现。这样的全方位出击不仅从新闻学的概念上将可以影响更多的受众,同时也为摄影记者进行深度报道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使用录音设备、话筒,这可能是一个摄影记者能够进入新媒体领域可能采用的最直接、最重要也是最可行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跟进媒体发展的步伐。这些技术要花时间去学习,但是绝对值的。 今天我们都面临一个转弯,媒体的变革突飞猛进,一方面,大的传媒集团对于利益的重视使他们精简开支,节约成本,希望进行流水线化的大规模操作。另一方面个人媒体空间活跃,它们观点新鲜并因此得以迅速传播。 无论对于传统媒体的节约成本提高传播效率的需要来说,还是个人媒体的独立于个性来说,将图片故事制作成有声有色,都将帮你叩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而门外的观众将是我们下一代的读者。

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拍视频

作者:brian storm 如果你已然是一位摄影师,那么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否定自己,要发挥你的优势,在你原有技能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事业。 我相信动态的影像有其魅力,但是我也坚信静态影像有其存在的理由,而把声音和影像结合起来将会使其更加有力量。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假如你从拍摄静态的图片转到视频报道,那么你可能把整个平面媒体市场全部都丢掉了,因为视频报道不能满足平面媒体的印刷要求,这对大多数摄影记者来说都是非常可惜的。 我还相信,如果使用录音采访的方法和被摄对象聊天,就可以与他们直接用眼睛交流,因此将在双方之间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但是如果躲在摄像机后面和他们谈话,无法亲近你的被摄对象。 (未完待续,周末博客休息)

敲开多媒体报道的市场

作者 brian storm 把音频和照片结合在一起的工具很简单,但是这类作品的市场前景在哪里?它们的发行渠道是什么呢? 问题的关键不是摒弃原有的印刷媒体市场,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关注互联网。 在制作的后期,你需要建立一个多媒体文件包,里面包括详细的文字说明,音频、视频以及图片,这些东西除了是你制作多媒体文件的基本素材,还会会给传统媒体的编辑有关你的专题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增加在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发表机会——它们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品发行渠道。 除了传统媒体的需要,声音给静止的画面一个明确的叙事线索,因此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可以得以传播: 互联网 电视 广播 同时以下一些传播渠道也非常需要这种有声有画的传播方式: 博客,独立的个人媒体开始发展,有很多新的广告形式可以支持他们的发展 DVD光盘,比如教育类的光盘 展览:互动式的多媒体影展 播客:个人电台可以播放音频(很快就可以发布视频),博客上可以撰写文字 无线设备:3G手机将会提供大的市场 个人移动电子媒体:ipad,ipod和Psp这类移动多媒体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需求市场 电影,把纪实摄影的范畴扩展到有情节的电影也存在可能,而且独立的电影市场正在扩大

为什么图片需要声音

这篇文章是四年前翻译的,这种在当时显得非常“激进”的想法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甚至摄影记者的步子迈得更大,很多人已经成为音频,视频,全能的专家。但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在当下似乎更为需要回顾这篇文章:究竟为什么要给图片加上声音,在作品中放置视频呢?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下一代的摄影记者一定会增添一些新的工具,需要一些新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收集声音。把声音和静态的画面结合起来,制作类似电影一样的文件,会成为一种趋势。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或者必须这样做,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将无论是在报道摄影领域或者从财富的角度来讲都会有所收获。 所有我认识的视觉工作者都渴望更加深入的报道他眼前发生的故事,资金的匮乏却是最大的困难,利用音频辅助报道也许会解决这个问题。 音频报道的优势 声音将会使被摄对象得到更加立体的展现 进行深入的音频采访,可以让摄影师更接近被摄对象、了解他,并且激发新的画面 无论这些声音是否有用,他们都会帮助你写出更详细的文字说明,丰富你的总说明, 从而获得更多的发表机会。 声音可以传达不少照片无法传达的信息,比如人们的谈话反映出的他们的个性,音乐带来的感人力量,现场声音将读者带到现场。 广播和互联网上的线性传播方式需要声音给图片提供一个主要的叙事线索,便于读者理解。 照片+声音所产生的“第四种效应” 静态的照片打破了语言的障碍,但是却会因为阅读者的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理解的歧义,过去,文字说明起了消除歧义的作用,因此文字说明和图片一起产生了第三种效应,也就说图片+文字说明=第三种效应(即产生不同于以上两种单一对信息认知的新的理解) 现在声音的加入将把对照片的认知带到更高一层次的理解,我称其为第四种效应,也就是说当图片、声音以及文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是以上几种传播方式在单一存在的状况下无法产生的。 音频将拓展你作品的发行渠道 因为以上所提到的音频报道的优势,它无疑会增加你作品发表的机会。深度报道对于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非常重要,最好的摄影师应该在长期的,个人化的深度报道上投以精力,摄影师面对的问题是这些个人的项目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支持,此时,获得更多的发行途径则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由此可以看到,质量上乘的音频介入,对于摄影师作品的传播将会起到一个促使其产生良性循环的正效应。 收集现场的声音以及被采访人的声音对于纪实摄影来说是锦上添花。当你在编辑一些照片的时候一定会回想起当时拍摄照片的时候你的被摄者给你讲的故事吧,为什么不把这一切拿来和读者一起分享呢? (作者 Brian Storm)

了不起的brian storm

Brian Storm这个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拿到硕士学位的家伙果然不同凡响。 你的链接里有没有MSNBC的每周图片?这个栏目囊括了每周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图片,更加有意思的是,最终会让读者选出他们最喜欢的一张当周最佳图片,这个结果常常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这个栏目是Brian创造的。 你的链接里有没有MSNBC的图片故事?它最早运用了幻灯片演示的方法(slide show)讲述故事,也许是第一次,你在这里看照片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声音,来自现场,来自摄影师。——这个栏目是Brian创造的。 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Brian被挖到了corbis做副总裁,自从被盖茨收购以后,这个图片社江河日下,收购sygma带来的罢工风波,底片丢失危机让这个图片社狼狈不堪。两年后Brian也很无奈的辞职。 大家都认为Brian的职业生涯已经跌到了低谷,他还能去做什么工作呢?2005年一个网站成立了,这就是Mediastorm 这个网站由华盛顿邮报支持的网站,展示了大量精彩的幻灯片演示作品,另一方面,网站的一个重要业务是向各大媒体提供制作多媒体故事的咨询,Brian组织了一支专家队伍并且结合自己的多年工作经验,风风火火地开展起多媒体业务的拓展工作。 我说Brian了不起,因为他的职业生涯给我们诸多启示,或许依照传统经验,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摄影记者抑或是图片编辑,但是Brian走了另外一条道路——在今天这个时代,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在新闻摄影领域也有诸多创新机会——影像不仅仅是力量,它也可能成为财富。

视觉文化与新技术

Dennis Dunleavy是一个我在互联网上不期而遇的家伙,他的博客的名字叫“存于心中的真实——影像并非如此伟大”,个人介绍是这样说的:关注视觉文化、报道摄影以及新技术。如果说视觉文化和报道摄影还算颇有关联的话,又和新技术能扯上什么关系呢? Dennis dunleavy 刚刚结束一个采访,他把照片压缩之后使用一种叫做“live show”的软件进行编辑,这样可以获得用静止照片制作的视频文件,之后他把一些已经混录好的声音文件添加进来,最终完成了展示。 这个作品被他上传到一个叫做我们的媒体网站,此地有大量读者上传来的视频、音频以及文本文件,网站鼓励读者分享他们的信息,学习如何建立自己的公民媒体,从而使这里成为一个独立的全球化的信息中转。 一方面是先进并且易于操作的软件使个人具备了生产“故事”的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提供了平台可以发布并且共享这些“故事”,基于这些新技术大众的变成了小众,而小众的又成为了大众,一个真正的大众时代到来了,所谓大众不再莽撞无知,游离散漫,而是鲜活的存在于你身边。 而视觉文化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如dennis所言,视觉文化通过视频文件得以更充分的传播,而这两者则在互联网这个媒体上以完美的方式结合。而各种不同的传播形式——静态的、文本的、动态的、音频文件——他们的混杂将会成为非常有力的传播媒体。 dennis的确没错,在这个时代,谁还敢说自己不懂技术?

当播客遇上“拍“客

摄影一直试图摆平自己和文字的关系,却在这个新技术时代和声音不期而遇。我的电脑里正在播放来自《美国摄影》杂志播客频道的音频,摄影师Chris Hondros在介绍他在伊拉克采访的经历。而昨天提到的动感马格南网站也提供这样的音频下载。葵葵啊,你要是想练习听力,这又是一个好去处。 被称作硅谷教父的约翰杜尔,他以网景拉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而对google的投资让他赚进了44亿美元,这家伙看准的新的投资项目中,其中有一项就是声音。 声音也可以用来赚钱?播客——这个名字来自英文podcast,而pod一词源于苹果公司生产的ipod,就是这个小家伙让苹果公司起死回生。ipod不是一个简单的mp3,它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伴随着配套软件itunes,一个可以购买音乐下载声音的软件,个人电台同时应运而生。而个人又变成了大众的,一些媒体的网络版把自己记者的采访录音也搬了上来,你要是没有时间看,或者你觉得看得不过瘾,看得太遥远,那么就听吧。《美国摄影》杂志的播客就是因此产生。 如果说《美国摄影》的播客与摄影的关系还仅仅是播放的题材是与摄影有关,动感马格南的播客则让声音和影像完美联姻,与一般的动态视频不一样,它仍然具有静态影像的一切优势,比如瞬间的魅力,光影的魅力,以及能够让人静心思考,同时自述者的声音,现场的声音,更使人身临其境。 带声音的照片播放?一定有人认为这并不新鲜,但是与前两年不同,传播渠道正在发生变化,读者可以订阅这些视频播客,然后在自己的诸如mp4一类的便携式播放器上观看,也可以在手机上观看。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正在形成。动感马格南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各位摄影师们,是时候买一只录音笔了,而哪一天我们还可以闻到来自现场的气味呢?

我爱马格南

疯掉了!你不知道这个世界变化有多快,快得让你难以想象。 我爱马格南,因为他们是如此可爱,如此超乎想象。 从卡特里娜飓风现场回来的24小时内,马格南的摄影师Thomas Dworzak仍然保持着高昂的精神,他在整理图片,同时也在整理声音——来自现场的声音,以及录制他的所见所闻,这一切将出现在“动感马格南”网站(magnuminmotion.)的幻灯片展示中。点开Thomas Dworzak关于飓风的报道“幽灵城镇”(Ghost Town),你听到了直升飞机盘旋的声音,水声以及嘈杂的人声,这些声音以及这些画面,让我肾上腺素分泌加快,激动不已。 我干嘛如此激动,首先,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这东西把我拽到了现场,其次作为一个所谓专业人士这东西让我看到了摄影的更多可能,第三,作为马格南的敬仰者,我更敬佩他们的这种与时俱进的“动感”。 不管怎样,作为一个还不算太老的人,我喜欢新鲜与变化。我曾经提到过pixlpress网站的互动式专题摄影,恕我孤陋寡闻,动感马格南里的专题全是互动式专题Interactive Essay,我感觉他们改良了pixlpress的形式,每个专题都保持一个主线发展,在页面的右下有一个菜单,从这里你可以看到相关文字、链接,反馈以及摄影师的其他作品,清晰多了。

无国界学院

昨天贴了麻省的一些课程,lily小朋友很喜欢,忽然想起我还有一个宝藏,干脆也贡献出来。 这个网址叫做新闻学院(news university)是以新闻教育为主的一个网络大学,每门课点开以后都有诸多惊喜,因为课程非常生动,大都是多媒体形式,可以自动播放,还可以进行远程的作业练习。其中与新闻摄影有关的几门课都不错。 强烈推荐 争议照片的处理方法这门课(Handling Horrible Images )(在poynter网址上也有这个课件)。很全面的介绍了争议照片处理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对策。另外,最近这里还增加了很多多媒体的课程。 其他还有: 版式设计中的色彩运用Color in News Design 多媒体报道 Multimedia Reporting: Covering Breaking News 摄影的语言 Language of the Imag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