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上来先给大家来点儿数字:

一家新闻调研机构(Pew Research Center’s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最近对美国成年人在移动设备上阅读新闻的习惯做了调查,样本将近一万人,部分结论如下:

  • 美国成年人有22%拥有平板电脑,其中有64%的人会从平板电脑上阅读新闻。
  • 美国成年人有44%拥有智能手机,其中有62%的人会从智能手机上获知新闻。
  • 2012年,平板电脑市场的品牌占有依次是:52%是iPad,48%是Android(其中21%是Kindle Fire)
  • 2012年,68%的平板电脑拥有者每天都会使用设备,平均时长是一小时四十九分钟。
  • 31%的新闻用户提到自从有了平板电脑,阅读新闻的时间更多了。
  • 在平板电脑上,69%的使用者在阅读完标题之后,还会阅读完全文。

看样子,移动终端并非完全是新闻的敌人,反而让受众对新闻的接触频度更高。以上这些数字是不是太枯燥呢?去这里可以看到视觉化之后的图表,另外这家调查机构还发起了一个活动,征募高手把调查报告用图表展示,胜者有奖。

下面再说一件糗事。

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在Nevada做竞选演说的时候,在图片社交网站Instagram上贴出一张现场照片,很快,就被高明的网友辨认出,它不是一张普通的全景拼贴照片,而是一张被photoshop篡改过,错误百出的照片:

原图

PS痕迹分析

对这张竞选现场图片的修饰,最为核心的就是通过拷贝和黏贴的方式让整个画面显得人更多,气势更加壮阔。

关于这件糗事,读者的评论很有看点,有的说,这要是新闻机构发的图相关人员就要开除,那么这事儿该怨谁?有的说,看吧,最后肯定赖到苹果头上说是手机功能出现bug,拼图合成有问题,有的说,我的photoshop技术比这个强多了,要是我来做,肯定没有这么多漏洞。

说到Instagram,我最近正在试着玩这个,今天看到美国摄影杂志有个栏目,叫做instagram观察,专门在上面寻找达人,刚刚被星探们发现的是个消防员(Gabriel Angemi),因其总会站在消防车的梯子上一路疾驰而去,所以他的视角会有一点点谷歌街景车的感觉,却又是一种有人味儿的表达。

这个insagram达人秀栏目忽然让我想起了flickr,这个网站当年也是达人倍出,现在却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王国里的过眼云烟喽。

最后是一个讨论题,说来还有些复杂。纯背景肖像,这种手法可以追溯到桑德以及阿维顿,最近摄影评论人David Campbell对这种拍法提出了他自己的思考。他文章中所列举的例子可能让中国读者感到亲近,摄影师Lucas Schifre 拍摄了一系列中国工人的肖像,出发点很善意,叫做《中国制造的面孔》(Faces of Made in China)试图给冰冷的中国制造概念赋以人性化的含义。

但David Cambell却认为这种拍法——他称之为一种配方——尽管摄影者试图构建一种历史感,通过堆积肖像来给这个群体定义,通过把被摄对象从其环境中割裂出 来,让读者关注个体,但却会造成另一种掩盖,被摄者会被统一的拍摄方式同化,成为某种象征,而并非他自己。

而VII图片社的经理 Stephen Mayes则提供了另一个观点,他谈到:社交媒体可能会改变这种冷冰冰的聚积态度,因为旧媒体把遥远世界的陌生人带到读者面前,而社交媒体则是里面的人看里面的人,是一种亲密的态度,每个人还都能参与到对话中,这使得我们所看到的那照片中的那些人,不再是被冠以某个人群的代表,真正变成他自己。

 

Comments (3) Write a comment

  1. 1,不抢占移动终端的媒体肯定会死的,但是能抢占到移动终端的媒体就那么几家,其他的还是得死。不过我国各种日报还是会存活的,他们可是财政饭的喉舌。 2,消防员那个挺有意思。3,第三个拍法我也经常干,有点偷懒的意思。主要是带环境拍让我有点无所适从,很难避免不跟别人雷同。4,好不容易可以正常上老师博客了,一定要痛痛快快看看。

    Reply

  2. 关于最后那个,我总觉得社交媒体反而是一种代表,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认识,聊天聊得很欢,但从没有真正见过面,对这个人的了解仅限于“数字化的信息”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