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克莱因——你必须拥有的DVD(3)

Contacts.1.2.3 在photoeye琳琅满目的DVD货架上,这套介绍摄影大师的“摄影全接触123”是我拥有的为数不多的碟片之一,还是一位好心的学生送给俺的。这套碟有幸被被盗版商看中因此我们大伙都有福了。说点儿题外话,“contacts”这个词在英文里也是摄影小样(接触印相)的意思,翻译成摄影全接触这位老哥还真给劲,不过著名的图片社contacts被翻成联系图片社,则似乎有些离谱,但也只能约定成俗。 我看到一个消息,这套产地在法国的DVD,提出制作创意的其实是威廉﹒克莱因,如果事实确实如此,这无疑是对克莱因职业生涯最好的注释,他是一个典型的一个脚踩两只船的人——著名的摄影师和著名的地下电影工作者。正好最近 wangdongwei @ 2007-01-23 14:45提问: 麻烦任老师看一下有没有克莱因拍的纪录片,如果有关于寇德卡的纪录片就更好了。 就先来说说克莱因。 评论家认为克莱因绝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因为这家伙拍照片的感觉和拍电影的感觉完全不同,他的照片紧张且一切都在朝画框外延伸,但是他的电影却松松垮垮。不过共同点却是一样的,在摄影领域克莱因反对所谓的决定性瞬间,在电影领域深受当时新浪潮主义左岸派的影响,他反对所谓“优质”但是低俗的商业片,实质上还是一个愤怒的小青年。 哈佛大学电影资料馆专门搞了克莱因的电影回顾展,他的片子一大特点就是纪实和现实的混杂,这也许是从摄影转到电影这个行当的人的特点,也值得搞图片摄影的人反思,只是他的作品很多都具有政治色彩,并且颇具实验味道,比较晦涩,翻译也很困难,我只能试着简单介绍一下,其中包括这样几个片子: 拳王阿里 这一部1974年拍摄的纪录片并非是介绍阿里本人,而是围绕着阿里的生存环境,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的角度展开叙述。 WHO ARE YOU, POLLY MAGGOO? 《你是谁,波里马高?》这部片子是一部虚构的纪录片,以纪实的手法拍摄了一个虚构中的人物模特波里马高的生活,她周旋在一个王子和一个电视导演之间,是一部黑色讽刺喜剧,揭露了所谓的上流社会生活的虚伪。 MODE IN FRANCE 《法国时尚》以半纪实的手法描述法国时尚界,中间贯穿着克莱因的时尚摄影作品。本身作为一个时尚摄影师,这种片子克莱因拍得驾轻就熟,而他本人在职业生涯后期也开始“时尚化”,有人做过这样的评价:克莱因如果不去拍音乐电视(MTV)是在可惜。我觉得这个推断挺有道理,这个领域太适合他了 MESSIAH 这戏拍于1999年,弥赛亚是一部宗教清唱剧剧本,克莱因借以表达他对人性的关照,在人类即将迈入新千年的时候,克莱因纪录了各种不同类型人构成的唱诗班,比如同性恋者、监狱囚徒、女拳击手等等,这些迥异的人唯一共同的就是他们都在共同高歌弥撒亚 Far From Vietnam 《远离越南》是克莱因参与拍摄的纪录片,一同工作的导演都是当时新浪潮派的大师阿伦·雷乃、让-吕克·戈达尔、Chris Marker(克里斯·马凯)、克劳德·勒鲁什(Claude (…) Read more

一周一周

一门生意 摄影助理——在商业摄影领域,年轻人的起步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不过从摄影助理到摄影师成功转型,有人可能一辈子都在摄助的行当里混。这里有个摄影助理网站很实用,专门从事上通下达,帮助摄影师和摄影助理牵线搭桥,我看了看他们的摄影助理资料库,如同征婚一样,一个个摄影助理都在货架待选,我对他们都拿什么吸引客户非常感兴趣,发现结果如下: 1, 助理时间——有的都干了6年了 2, 驾照、护照 3, 语言(最好会八国语言,嘿嘿) 4, 熟悉的器材种类 5, 在哪个领域内有专长 6, 是否参加过专门的数字技术培训班(国外这种班特多) 这就是一个针对摄影助理的数字技术培训班,时间是2天,收费525美元 一张报纸 传统媒体都让网站给逼成这样了——纽约时报最近出了一个专门为纽约时报网络版的软件,姑且叫做纽约时报阅读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因为它成功地实现了报纸在网络上的虚拟转型,虽然刚刚推出还没有见到更多反响,但是我自己个人觉得这个阅读器让我们保留了浏览印刷媒体的经验,同时也适应了数字化的转型,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型。 新的浏览器将给读者带来如下体验 1。阅读时只需要几个键就实现上下翻页 2。可以调整字体大小,做记号或者发给自己的朋友看 3。可以离线阅读随时观看 4。照片用幻灯片的方法展示,同时还可以通过照片链接到相关文字 5。随时可以打印输出,软件自动调整页面,让你轻松打印网络版 6。可以检索 7。软件装上之后点击就可以运行

垮掉的一代——你必须拥有的DVD(2)

Me and My Brother 这是罗伯特弗兰克的作品,拍完美国人之后,他的兴趣转向了电影,而在他的多部作品中,这张碟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这是一个纪实和虚构混杂的片子。主人公是著名的垮掉一代诗人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同性恋恋人彼得·奥洛夫斯基(Peter Orlovsky)以及金斯堡的弟弟Julius,Julius因为患精神病而被限制在医院里,片子开始以记录片的形式拍摄,拍摄弟弟在精神病院的日常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被金斯堡和他的恋人带回家,在路上的时候,一部电影中的电影开始拍摄,有演员的加入,很炫的表现手法,真人和假人都在试图和Julius交流了解他的内心。实际上,搞摄影出身的弗拉克,在他的多部电影里一直在探讨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和界限。 My Amsterdam 荷兰籍摄影师艾德·范·德·埃尔斯肯(Ed Van Der Elsken)的短片集。这个家伙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作品集《爱在左岸》,在4年流浪的生活中,埃尔斯肯以纪实的手法虚构了一个发生在巴黎左岸的爱情故事,这部反映战后年轻人心态的摄影作品集不断再版。后来埃尔斯肯和弗兰克一样也迷上了电影,他拍摄了不少反映各色荷兰人生活的短片,包括自己的家庭。而这张碟是2005年马丁帕尔作为策展人给埃尔斯肯策展的同时,出版发行的摄影师的短片作品集。

眼馋心也馋——你必须拥有的DVD(1)

这些片子都是我在photoeye的仓库里翻出来的,国内似乎也买不到,就只能眼馋咯。今天先介绍3个,还有狠多。 Memento Mori/Self-Portrait 这部片子是关于罗杰﹒拜伦(Roger Ballen),一个专注于描述在孤立荒芜环境中人和动物的心理表现的摄影师,碟里包含两个短片,一个受他作品启发而拍摄的“memento mori”,另外一部是对摄影师本人的介绍“自拍像” William Eggleston in the Real World 介绍被称作彩色摄影之父的威廉·艾格莱斯顿(William Eggleston)的纪录片,也有人称他是Snap-shot的始祖,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很火。 Rize. 这是目前当红的时尚摄影师David Lachapelle亲自操刀拍摄的纪录片作品,讲述一群跳街舞的黑人孩子的故事。片子有一个官方网站,打开之后准保让你尖叫,老天,这么靓的颜色,嘿嘿这就是David Lachapelle的风格。

大家来接龙之——俄罗斯摄影

我们了解的很多所谓“国外”的知识都来自美国,因为老美善于经营自己的文化,或者说他们靠语言殖民打开了对外倾销的大门。法国人不一样,老帕十来岁的女儿还只会蹦英语单词,分不清英文早餐、午餐和晚餐的差别,这和中国孩子的英文水平差远了,不过也难怪,因为你要是在巴黎,千万别说英文,肯定被人看不起。其实我一直以来的志向是学法文、德文或者任何什么不是英文的文。当然,决心和行动差别很远。 这个帖子不是说语言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我们对摄影史和摄影世界的了解似乎都是按照美国人的思维,我们言必称大师的人也都大多是美国人。这就是为什么那本《摄影简史》很值得一看的原因,因为这至少是一本英国人写的摄影史,思维逻辑完全和美国人不一样。我们还有多少认知上的盲区呢? 于是我想到这个集思广益的方法,一起来探寻除了美国以外的摄影世界,不妨从俄罗斯开始聊,方法是大家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摄影团体、摄影风格或者流派等等,一切你知道的知识以回帖,或者链接到你博客上的方法与大家分享。我会将这个帖子置顶。 今天我先来抛砖引玉,和大家分享我的摄影知识——俄罗斯最大的新闻图片通讯社 俄塔社(itar-tass)是俄罗斯有重要影响的新闻机构,也是世界性通讯社之一,它是由前苏联国家通讯社塔斯社和俄罗斯新闻通讯社合并而成的官方通讯社。 俄塔社的图片机构因此就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官方图片社——相当于新华社的中国图片总汇。 俄塔图片库2003年建立了在线图片网络www.tassphoto.com,这个图片库的图片来源是俄塔社遍布俄罗斯的记者网络,因此俄塔负责人也谈到,他们也存在和美联、法新的竞争但是他们的优势是有更加丰富的俄罗斯本地图片来源,因此立足于俄罗斯本地是他们的工作重点。 目前这个图片库每天增加100张左右图片,同时正在处理大量的历史照片,另外他们非常重视创意照片的经营,已经认识到这是市场销量最好的照片品种之一。 俄塔社是俄罗斯图片编辑的培训基地,很多媒体的图片编辑都是从这里出来的。他们的工作准则是——最好的照片是最快的照片。

动画书啊动画书

你一定玩过这玩意儿,在书的页角,每一页都有一个不同姿势动胳膊动腿的小人儿,快速翻动,小人儿就在你眼前开始张牙舞爪。这东西已经早就从我们生活中消失了吧! 别担心,似乎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在网络世界找到电子版本,我建议你去贝纳通的电子玩具盒子里去看看,flipbook (动画书的英文翻译)这个格子里有很多好玩的电子动画书,速度有些慢(不晓得是不是因为网络的原因啊),保持耐心。而且你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在这里学习制作你自己的动画书。 动画书的效果利用了人脑的“视觉暂留现象”(persistence of vision),这是电影电视的工作原理,法国人皮特·罗杰特(Peter Roget)提出的,他认为原因在于大脑分析影像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图像在大脑中保留的时间要比其真正显示的时间略长,如果在这极短的时间之内下一幅图像出现,因此会产生错觉,两幅图像之间的时间界限消失了,从而产生画面运动的感觉。电影和电视其实质也是由静止的画面构成的,只是这个画面是连续的,并且在播放的时候保持了一定的速度。 最近不少人通过检索“幻灯片制作”搜索到1416教室,我们已经介绍过当下一个时髦的趋势就是把静态的照片制作成连续播放的电子幻灯片,如果考虑到视觉暂留现象,你就应该明白制作这种幻灯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速度的控制,很多片子的播放速度太快了,大脑根本来不及对影像进行思考处理。 数码相机的使用让大家开始从来不考虑浪费胶片的问题,经常连拍,你在电脑上或者相机的液晶屏幕上回放的时候,有否觉得也是在看动画书呢?这似乎又激发了我们的一个主意——用照片制作动画书,拍摄连续的画面,将播放速度变快,没错,已经有不少人在这么干了,Brain Storm 做过一个 点击这儿,我们以前介绍过,感觉很不成功,这里还有几个,达拉斯晨报:The Cardstacker” by Tom Fox of the Dallas Morning News,记录一个拿纸牌拼大楼人的全部工作过程,看得眼晕,太复杂了! 然后还有玛格南的,芝加哥论坛报的,你我之间,一个小短片。 这真的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一个融合的年代,电影和电视融合,电视和网络融合,网络和摄影融合,摄影和电影融合,传统和现代融合,当下和历史融合,还有什么是不能融合的呢? 旧闻回顾: 贝纳通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我们以前介绍过它的摄影: 关于语言体系的总结——没有这个摄影那个摄影,只有摄影! 没有这个摄影那个摄影,只有摄影! 还介绍过它的纪实基金: 艺术中心 Fabrica

摄影谱系图

想了解摄影史?用科学量表的方法研究摄影历史和流派? Alec Soth曾在他的博客里对摄影流派的划分做了一个谱系图,将之分为科学性的摄影和诗意的摄影,每一种类型都列举了一些代表人物。表格如下: 这种量表,也出现在Busoni的博客里 因为Alec Soth谱系表里提到的人物有的只有姓,以下对其稍加介绍。 偏于摄影的科学性 1组 哈罗德•埃杰顿(Dr. Harold Edgerton) 电子闪光灯的先驱(相关文章)子弹穿过纸牌,牛奶滴落的瞬间 爱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ard Muybridge) 被称作电影诞生的先驱人物(相关文章)奔跑中的马 卡尔•布劳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 植物摄影(相关文章)(相关文章2) 威尔逊•本特利(Wilson A. Bentley) 专门拍摄雪花的摄影师(相关文章) 本篇博客题图就是这位“雪花摄影师‘ 贝歇夫妇(Becher)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2) 2组 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参考文章) 托马斯·施特鲁斯(Thomas Struth (…) Read more

1416教室年度扫描(二)

l 哪里的博客最带劲——摄影博客年度导航 前一段时间,美国摄影的年终盘点总结了本年度的革新者,其中有一个专栏是摄影博客,瞅了一下,发现很多都是1416曾经收录过的,心中大喜。 美国摄影评点出的本年顶级摄影博客如下: l Conscientious 丰富的当代摄影动态介绍,一线的访谈。每月点击量在一万六千(这个博主是一个天体物理研究学者,赞!) Website: www.jmcolberg.com/weblog 1416教室过往介绍当代中国摄影师红人榜 l Lightstalker 友好自由的摄影师社区 Website: lightstalkers.org 1416教室过往介绍1天以前 不过这个博文不全,而且还有传假消息的嫌疑,这个社区里我见过很多大牌摄影师,我给各位推荐一个在中国的国外摄影师在这里建的档案,另外还有点击这里你可以看到驻北京的许多摄影师的档案,点击这里你可以看到驻上海的摄影师的档案) I Stocksphototalk 专业的讨论图片市场的博客 Website: talks.blogs.com 1416教室没有介绍,不过我经常去,这里曾经发帖子给比尔盖茨,劝他好好经营一下www.corbis.com图片库 l Big picture 大学副教授的超级好博,一天更新若干回,关注新技术和视觉文化 Website: ddunleavy.typepad.com 1416教室过往介绍视觉文化与新技术 (…) Read more

1416教室年度扫描

l 新闻摄影行业趋势——静止照片视频化 尽管受电缆影响,以下链接可能速度慢,请新闻业内同行 收藏这个帖子,在网络速度可以的时候,仔细观看。 2006年到了年尾,各大传统媒体开始盘点照片,树立他们摄影部的 光辉形象,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照片的展示方法都是视频的,而且 很多还选出的不是最佳照片,而是最佳视频展示,有的摄影部主任通过视 频和读者见面。(呵呵,这个主意好,许久未见的京城各大图片总监 们,能否通过视频和大伙见个面。) l 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照片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photo/galleries/bop2006/index.html l 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多媒体作品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photo/sas06/index.html l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照片 http://www.nytimes.com/packages/khtml/2006/12/23/multimedia/20061225_YIP_FEATURE.html?8dpc l 芝加哥论坛报年度照片 http://www.chicagotribune.com/news/custom/photos/gallery/chi-123106poy-photogallery,1,5521435.photogallery?coll=chi-homepagenews-utl&ctrack=1&cset=true l 芝加哥论坛报总编谈自己的摄影记者 http://www.chicagotribune.com/news/specials/broadband/chi-yip2006-flashhtml,0,47482.htmlstory?coll=chi-photooverline-411 l 几位摄影记者建立了“多媒体拍摄者”的网站,并且评选出了2006年年度最佳多媒体展示作品 http://www.multimediashooter.com/ 1416教室本年度的相关介绍供您参考: pixelpress的鼠标迷宫 我爱玛格南 (…) Read more

圣诞快乐

今天生病了,小小的不适,不写新的东西了,贴一些我前两天收集到的现成的文章吧 Regeneration 摄影展我在之前的博客里提到过,也翻译过所有的照片文字说明,事实上,这个 影展的前言也非常精彩,我说下午要举办小小研讨会,忘记今天是举世瞩目的圣诞节 结果响应者寥寥(就一位,我们单独聊吧),下面就把这个影展前言的一些片断贴在下面, 昨天去参加了袁东平老师的纪实摄影画册《穷人》的研讨会,感慨颇多,上一代人的很多精神, 比如面对现实的勇气,在新生代中变得非常罕见,从这个展览的前言则可以看到当代年轻摄影师的变化。 背景 《继往开来》(reGeneration)-50名未来(2005年至2025年)摄影家。它是由瑞士洛桑艾丽斯 摄影博物馆(Musee de l’Elysee)馆长威廉尤英与助理策展人娜塔丽赫斯多佛和让-克里斯多佛布拉塞共同策划, 为纪念该馆在2005年成立二十周年而推出的。 策展目的 年轻摄影师目前在做什么?他们是否有意识或无意识在接受谁的影响?他们是顺从者还是叛逆者?理想主义 者还是现实主义者?逃遁者还是参与者?我们是处在新事物(新运动、新反叛和新曙光)的端倪,还是仍处在 一个旧篇章的末页?新冒尖的摄影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手法,还是倾向于当代艺术手段?他们是否仍然采用胶片 和化学药品,还是依靠像素和 Photoshop?或者他们视需要兼容并蓄采用这两种技术?当今最优秀的年轻艺术 家在何处?欧洲和北美是否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是否已经有“一代”新的摄影师出现? 策展过程 根据这些问题,策展人开始在世界60多所艺术院校征集学生作品,包括北京电影学院、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和 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每个学校可提交10名优秀学生作品。在挑选过程中,他们不看校名,不看简历,也不考 虑政治敏感的因素,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进行遴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不拘,可以是新闻报道摄影,也可以 是观念艺术作品,关键在于作品的质量和整体性。总而言之,他们寻找在未来20年里有可能成为著名摄影师的作品。 策展人发现 现在的年轻人对理论特别重视,许多人提到深受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明室》的影响 现在的年轻人对摄影史了如指掌。过去几代摄影师可能经过技术训练,但通常靠直觉拍摄, 并自学摄影历史知识。 (…) Read more

解剖城市

并不是什么大师名人在经营这个网站,城市景观就是几个有同好的摄影师组成的小组,拍摄的主题则是城市。 John Davies摄影 城市摄影是个意义不断拓展的摄影话题,究竟如何去表现?所以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小组清晰的拍摄理念。他们在自我介绍里是这样陈述的: 城市景观不仅仅是由人类组织建造的高楼大厦,它同样也是社会的和文化历史的全景写照,这些景观是我们当下生活的证据,并且影响着未来,正如一位考古学者曾经提到的,现代化的都市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考古现场,因为随着城市的不断翻新和重组,城市的内在显现出来,暴露给我们的就是一个巨大的解剖台。因此城市景观摄影不仅仅记录城市这种处于无穷变化中的外在景象,同时也要挖掘出内在的造成上述这些变化的文化动因。而照片的力量就在于,它一方面可以成为一种可信的证据,另一方面又被保留为档案,因此当下的场景和历史互相映照,提供了一种解读历史和解读当下的另外一种语境。而所谓的城市景观摄影则是这样一种行为: 1, 对一个城镇或者城市的描述 2, 试图理解或者体验我们的城市 3, 作品是通过一些列完整的照片来阐释的,而不是孤立的影像,有鲜明的主题 4, 在全景和细节上都有展示 这里的城市景观摄影和街头摄影可能有所重叠,但是街头摄影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这点和这个小组定义的城市景观摄影有所不同,后者的人总是处于城市的结构之中的。一位摄影师刚刚拍摄了一些关于中国的照片,他是这样谈自己的中国之行: “2005年我从北京到上海,在近10个城市辗转,所有的城市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变化,这个城市的外观可能在一天之内就会发生变化,你今天看到的一片老宅,明天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工地。所以于我的照片而言,它们只不过将中国城市千万变化中的一些瞬间凝固下来,成为电影画面中的一个定格。” luca tommais摄影 此网站正在对一系列主题进行拍摄,其中包括居住区、交通设施、城市内的河流、绿色城市等等。网站还有一些其它摄影师关于城市的摄影项目链接。

艺术的价值是否真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在资本的世界里,回答是肯定的,一切都可以量化,都可以计算,都可以进行 金钱的转换和交易。 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艺术家排行网站——artfacts ,这个网站以做全球 艺术家排行而闻名。网站一方面倡导在线的艺术品买卖,另一个则开展每年 一度的艺术家排行工作。做艺术家的排行是一件非常困难和复杂的工作, 大家一定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艺术家排行的理论基础是Georg Franck的注意力经济理论,Franck的观点 是注意力(或者名望)在文化世界里与资本世界里的经济动力一样也是一种 经济基础。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金钱将与注意力一起流动。资本行为是 通过对资产的运作和投资产生利润。照这样看来,策展人(美术馆的负责人、 画廊经营者)就是在扮演投资人的角色,他们把自己的固定资产(画廊的空间, 或者他们的名望)出借给艺术家,并且希望通过这些艺术家反过来吸引更多 的注意力(或者名望等等)。因此,画廊所有者和艺术家的关系实际就 是投资人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在以上的理论基础之上,artfacts展开了艺术家排行,排行的主要依据就是 艺术家的参展情况,专业人士的评价等等,他们将展览的重要性和国际性 数量化进行计分;比如今年的计分资料来自于全世界102个国家、超过6100个 美术机构(包跨非营利的美术馆及营利性的画廊)所举办的5万5千个以上的个展 或联展,共有超过9万个艺术家列入排行。他们认为,自己列入排行的是“值得” 排行的(也就是金钱资本应该关注的)因此artfacts强调这不是说没有进入排行 的就是坏艺术家,这只是因为那些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力。 这个排行并不是对艺术家的具体艺术作品的评价,而是对专业注意力对艺术家的 关注程度的评价。此外排行榜还特别关注艺术家的国际影响,只有艺术家的影响力 是在国际范围的,他才会被列入候选。之所以把国际影响力作为一个入门的标准, artfacts认为只有艺术家能够被多样的社会、 国家、 文化都接纳,那么才能证明 他的重要程度,也就是说他具有国际品牌效应。 (…) Read more

一个NGO组织对纪实摄影的独特赞助

一些NGO组织通过摄影比赛来鼓励摄影师将影像作为记录残酷现实的证据,比如 联合国儿基会等,一些组织则是在自己的一些项目中和摄影师合作,请摄影师完成 其中的影像纪录部分,比如绿色和平组织。此外也有一些NGO组织有自己单独的 纪实摄影项目,这个比较少见,我想详细介绍一个——乔治索罗( George Soros ) 创办的开放社会基金会( Open Society Institute )里的纪实摄影项目。 http://www.soros.org/initiatives/photography/focus_areas/distribution 这个纪实摄影基金很特别,它不是用来帮助摄影师启动纪实摄影项目的,而是帮助 摄影师开拓照片的传播渠道。开放社会基金认为,传统媒体给纪实摄影作品提供的 传播途径非常有限,因此这些摄影作品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很有限,并没有发挥社会 纪实摄影作品应用的功能,因此他们设立这个基金来帮助摄影师,希望摄影师能够 用更加有创新性,更加非传统的思维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取得更加有积极 作用的社会影响。 所以如果要申请这个基金的摄影师必须有一个已经联系好的合作对象,比如非政府 组织、学校、政府研究机构、在线的媒体、画廊、出版社或者博物馆,这些合作 对象已经和摄影师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将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展示摄影师的作品, 帮助摄影师完成作品,而不是就付给摄影师一笔钱了事。在这个前提下,摄影师 还可以得到开放社会基金的资助。 其实从这两天的研讨我们可以看出,纪实摄影的传播效果是摄影师必须考虑的 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纪实摄影和现实的良好互动,我觉得这里面 仍然有不少可以研究的地方。 下面是一些曾经获得过这个基金的纪实摄影项目: 1, 七位摄影记者对巴西贫民区的日常生活的纪录,与在当地一个网站合作,作品 (…) Read more

changing idea的 纪实摄影项目计划

如果能够把这里的问题全部弄清楚,你就可以开始“投资”了! 一,几个可能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好的想法 明确的目标 清晰的,充分论证过的,并且容易实施的项目计划 可靠的长期的合作者 二,目标对象 你的目标是什么?清楚吗 你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为什么现在需要拍摄这个题目? 看起来成功的把握有多大? 这个目标是不是媒体感兴趣的? 三,思路 你的操作方法清楚吗? 你的操作方法是否是现实可以操作的? 四,调研 确认你对这个主题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你所试图反映的确实是一个问题 确认你的拍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最好的方式 你是否对这个题目其他的一些观点也做过研究 是不是曾经有人已经做过同样的问题 五,时间安排 这个项目可能会花费多少时间: 总的时间多少? 拍摄照片的时间占多少? 做研究的时间多少? 寻找赞助的时间多少? 后期制作的时间多少 你对这个项目的每一个部分是不是都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在每一个时期你都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六,合作者 谁可以帮助你完成这个项目 (…) Read more

对一个纪实摄影基金的内容分析(补充版)

关于基金会的运作:项目运作严谨有序 这个基金会主要关注战争、饥荒、自然灾难、贫穷这样一些主题,希望通过 摄影师和基金的共同努力,能够给被摄对象在医疗、财政、物资、教育、 科研以及舆论方面给予支持。基金会给摄影师提供的具体帮助是这样的: l 帮助摄影师增加项目的可操作性 基金会首先评价这个项目是否可以给现实带来改变,随之和申请人以及基金会 的各种有关人员一共努力,从项目的财政运作以及影像的表达方面共同推进项 目的运行 l 媒介宣传 基金会和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帮助 摄影师推广项目增加他的知名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基金会认为新媒体不是传统 的意义上的为摄影师制作光盘,而是通过一些合适的新媒体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合 适的目标受众,这些渠道包括:播客(podcast)、电子邮件、博客、聊天室等 一些虚拟空间 l 资金支持 基金会或者直接给摄影师资金,或者帮助申请人获得其它一些慈善基金、政府基 金的支持,这要看摄影师的项目的规模 l 项目推进 基金会还会邀请摄影届人士以及商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到一些特殊项目的运作中, 以保证这些项目可以被顺利的执行。 纪实摄影基金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些人将之视为奖金,其实这个认识并不 完全正确。从“改变现实”这个基金会的基金运作可以看到,这笔钱更像一个种子 基金,帮助摄影师启动自己的想法,使其变为现实,并且对现实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实我们也从中可以看出来,纪实摄影的本质不是一种盈利的活动,因此很多纪实 项目都需要向基金、慈善机构、NGO组织申请经济上的帮助。 关于基金会的申请:摄影师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