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眼

接着昨天的话题,在全美杂志奖中,“摄影专题奖”颁给了摄影师Horacio Salinas,他为《城市》(City Magazine)拍摄了一组令人叹为观止的时尚作品:“White Heat”。 这组很养眼的照片绝对值得一看,请点这儿,链接的指向是城市杂志的电子版,作品在第86页,你只要在上面页码的位置输入86,然后再回车就可以看到照片了。 再啰嗦几句,城市杂志的电子版是由一个叫做nxtbook的公司制作的,他们专门为杂志等平面媒体提供网络解决方案,完全改变了我对电子杂志的印象。也许是因为我太强调逻辑,或者守旧,我一直都讨厌国内一些电子杂志那种唧唧歪歪的感觉,看着看着就绕进迷宫里了。而Nxtbook制作的电子杂志非常简单,即电子又杂志,没有乱七八糟的链接和回转,却可以随意调整自己的阅读节奏,唯一不方便的是文字阅读,除此以外实在是完美透顶。 提醒一下,你还可以点击页面上的保存键(save)把杂志下载下来仔细看。这要花一些时间,不过绝对物超所值,因为城市杂志的页面设计、图片运用太漂亮了!

世界顶级摄影记者PDF下载

节日即将来临,同时为了庆祝本教室成立一周年,特举办节日酬宾活动,给各位奉上一个大礼包。 有一本很不错的画册:《the world’s top photographers and the stories behind their greatimages》(世界顶级摄影记者照片背后的故事) 但是别想得太美,没有画册送给各位,有一个22个页码的可下载的PDF版本,包含7位摄影师的作品,仍然很具有收藏价值。请点这里 另外,最新消息,这书的中文版已经有咧。唉!白白想给大家一个惊喜。 《世界顶级摄影大师巅峰作品诞生记——摄影报道》 定价:¥68.00  页数:176 开本:12开 出版日期:2007年4月 卓越上58块一本。不过我没有看到内页,不知道具体内容咋样。

超级搞笑的漫画

今天早晨连发三帖,了不起啊!但是觉得这个漫画实在有意思,又和Photoshop这个帖子有关联。就忍不住想和各位分享。 “这只鸭子!”(what the duck)是一个漫画网站,漫画的主人公是一个爱好摄影的鸭子,通过鸭子的摄影故事,描述各种摄影文化现象。有的可能有些晦涩,我搞不太明白,但是有些实在让人笑疼了肚子。 对话翻译(修改版,感谢网友zhen以及fi): 1,编辑说:为了阻止更改照片的行为,我们决定用一个机器人代替你。 2,机器人给鸭子咔嚓拍照片一张,编辑洋洋得意::这下就不会有更改的照片了! 3,美国著名的小报《Daily Press》在头版刊登鸭子的照片,但是标题却是——巨大的小鸡袭击城市。(寓意深刻啊!) 对话翻译: 1,黑鸭子说,照片不错哦,你花了多长时间做photoshop? 2,白鸭子说,哼,难道一个人不用photoshop就不能拍出精彩的照片么? 3,黑鸭子说,是的,不能。白鸭子只好低头说,我花了3个小时做photoshop.

Mochila的生意经

Mochila是一家出售图片、视频、文章等媒介信息的网站,这是对这个网站最简单的描述。但是Mochila的生意经并不是如此简单。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网站的消息是从阿里克西亚研讨班上,实际上,这是我那一天的最大收获。美联社前摄影部主任文阿尔比索是这个网站的顾问。 Mochila的用户主要由三部分人构成:广告商、内容提供者、内容使用者,和传统的信息提供商比如通讯社或者图片社不同的地方是,它引入了广告商的参与,从而在这三者之间搭建起了一个有趣的交易平台。 Mochila的盈利模式有两种,一个是传统的,即内容使用者付费购买内容,Mochila和内容提供者共同分享利益,此外Mochila还有一种独特的交易方式,下面就以一张图片的销售过程为例进行分析: 1,照片提供者将照片上传到网站 2,广告商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照片在其中附加上广告 3,照片使用者如果愿意同时刊登广告,则可以免费使用照片 4,广告商付费 5,照片提供者、照片使用者以及Mochila网站共同分享广告费 这两天和网友Mar谈及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Mars认为“其实网络并不是不具备更进一步深度报道的能力,只不过当它承担这种能力后支出与收益不能持平,利益的驱使或许是阻碍网络媒体往深度报道发展的重要原因。”我认同这个观点。而今天介绍的Mochila,它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搭建营销模式,不管它是否能够成功,却为网络媒体的内容营销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网址: http://www.mochila.com/

明信片里的秘密

看美国摄影杂志的博客久了,就会发现这群人作为美国摄影界的舆论领袖,是摄影师们尤其是年轻摄影师渴望引起注意的一群重要人物。这些编辑大人们不断收到各种摄影师作自我推销用的CD、明信片(据说每天每人收到的明信片有10张),但不幸的是恐怕这些个人推销产品中的大多数都被这些人丢进了垃圾桶里,不过,最近杂志编辑Jack Crager却破天荒地为自己收到的一些独特的明信片专门撰写了一篇博文。 编辑先是收到一些画面非常模糊的明信片,没有任何文字,这引起了他的好奇,等了几天,又收到另外一张稍微清楚的,但是还是不知所云,又过了几天,这次清楚一点了隐约可见一些灯光,最后,清晰版终于来了,是两个骑着摩托的人,是一个商业摄影工作室在推销自己。这让一个编辑大失所望,他用尖刻的话语评价说:多么僵硬的照片。不过Jack Crager倒觉得这种创新的手法至少在吸引注意力上获得了成功。 由于摄影师们对明信片的需求如此强烈,美国专门有这种设计公司,现代明信片公司(Modern Postcard)就是其中一家,他们最近搞了一个摄影明信片大赛,参加方法是在4月30号之前登陆他们的网站,上传三张你的个人作品,比赛一共分三类:艺术、摄影、设计。他们会在每类中选出前五名,然后让读者投票,获得第一名的可以拿到1000美元的奖金。上传作品是不收费的。——本来还想推荐大家去玩一下的,刚刚看到一行小字——参赛者仅限美国本土,呵呵 网站地址点这里:http://www.modernpostcard.com/spotlight/

看纳切特威,听阿勃丝

纳切特威的语调似乎永远是超乎寻常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些寒意,TED(科技娱乐与设计会议)2007年大奖颁奖典礼上,再次看到纳切特威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 演讲刚刚开始,视频文件下方就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以下内容可能会带有恐怖画面请慎重选择。 整个演讲贯穿着那切特威25年来所拍摄的战乱、灾难、贫穷、死亡等各种影像,如果你觉得站在眼前的这个人过于冷酷,你可以竖耳朵听,他是这样说的:你能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愤怒呢?你只有把这一切拍下来。 演讲结束后,全体听众起立鼓掌。 这是一个20分钟的视频,还有高精度文件下载,赶快去弄一个瞅瞅吧,而且TED这个网站也绝对值得一看。 http://tedblog.typepad.com/tedblog/2007/04/2007_ted_prize_.html 1970年,就在戴安阿勃丝自杀前一年,她在一所学校演讲,她如同一个孩子,不时的咯咯笑起来。 “摄影是一件混杂着各种下流玩意儿的工作,这是它吸引我的原因。它是不正当的,它是肮脏的,借助它我干了很多我被告知不能干的事儿。”这是她的开场白。 这场演讲的录音效果相当不错,就是在线收听速度很慢。 电影皮毛里为我们呈现的阿勃丝一定没有这么够劲。去听听她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http://www.almanacmagazine.com/arbus.html P.S 这一段时间没有精力在网上挖宝,老天,今天早晨就遇到了信息爆炸。

艺术家怎样“看”——答案

首先不说答案,我本来以为大家在回答的时候都会用“左”或者“右”来指称这两幅图片,但是却没有想到诸位都使用了“第一张”和“第二张”这种说法,我并没有标序号啊? 其实这也是科学家的实验曾经证实过的一种现象——人眼的阅读视线习惯于从左至右移动,因此在平面媒体的图片编排中是“以左为尊”的。(今天早上起来,觉得这个说法不妥,因为视线虽然是左起的,但是常常落脚点在右方,大家觉得呢?) 回到我们的答案上来,叮叮叮叮,答案是第二张,我看大家基本都是这个看法,这里是另外一个测试用的照片,也有同样的现象发生。 猜错的也没有关系啦,我把实验的过程介绍一下大家就清楚了。每组人员都会看照片两次,第一次,不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骗他们说是测试瞳孔。实验的结果表明,艺术家强调看画面的整体和细节;而普通人则关注画面的主要人物。第二次,告诉他们希望被测人员努力记住画面内容。结果,艺术家改变了观看策略,开始关注画面里人物的样子。但是关注度仍然没有普通人高。而普通人的观看方法基本没有改变。 研究人员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艺术家更擅长记忆画面的细节,但是有一类图片例外,在观看抽象的没有人物的作品时,普通人反而比艺术家更容易记住画面内容,因为艺术家遇到这种找不到画面主体的图片在记忆的时候就比较迷茫,而普通人仍然可以就一点展开记忆。 大家可以去看原文,点这里: http://scienceblogs.com/cognitivedaily/2007/03/artists_look_different.php 这个论坛真叫那一个火,因为留言都老长老长的,我发现其中有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意见。比如有人提出,如果参加测试的是亚洲人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曾经有实验表明,亚洲人倾向于从整体上看图,而白种人则关注主要焦点景物。还有人提出,参加测试的是画抽象画的艺术家,如果是写实主义者大概又有所不同。哈,视觉真奇妙。 我觉得这个实验说明很多问题:读图与看图之间的不同,艺术家在读,而普通人在看/经过训练的眼睛和没有经过训练的眼睛不同,有视觉素养的人,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老师们可以拿这个结果教学生,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他们拍出的照片里有一大堆他们声称拍摄时并没有看到的东西。

一周一周

群星璀璨 群星璀璨 ★ Andreas Gursky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奇迹,德国的艺术杂志对其进行了专门的介绍,尽管文章是德语,但是好在全都是照片,而且是Andreas Gursky的一些新作,可以点击这里(pdf file)下载 ★ 国际摄影中心近日宣布了今年ICP Infinity奖的名单: 终身成就奖 William Klein 获奖原因:克莱因在时尚摄影、电影领域内的特殊贡献,以及他经典的街头摄影作品集< 纽约> ( 全名是:”Life is Good and Good For You in New York: Trance Witness Revels.” 康耐尔卡帕奖 Milton (…) Read more

献给爹妈级的摄影师

周末给大家贡献一个连环画网站,都是摄影师的故事,只可惜这是一个法文网站,要不就更加有趣,好在视觉语言无国界,尤其是对于那些略了解摄影史的摄影师来说,这些连环画里的主角一定都不陌生。作为对儿童的早期摄影教育(除去情色内容,哈哈),我觉得不赖。 更多内容(http://www.pinoantonelli.com/storie_a_strisce/personaggi.htm)

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墨西哥艺术家佩德罗•梅耶尔(Pedro Meyer )去年曾经在上海展出过的作品,最近他写了一篇关于这个作品的文章。 我们先不来说佩德罗自己是怎么解释的,我想请大家先想想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下午我再贴出佩先生的文章。此外想多了解一些关于佩先生的背景知识,影响杂志曾有介绍,请点击这里 我更新了一个链接——黑星图片社的博客(右边友情链接的地方可以找到)。成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黑星也是鼎鼎大名的图片社,但是近来似乎已经慢慢从我们视野中消失,不过,比起被corbis,getty收购的那些图片社比如西格玛、西帕,它还算是幸运,一直保持独立。黑星的博客挺精致的。速度稍微慢一些,如果没有出现可以再刷新一次。

一周一周

一周发现 发现本博读者性别比例失调 昨天的“终结DVD聚会”,恕不能直播啦,因为期间只有一位弟兄“波拉”了一下还只给大家整出半张脸,大家都聊地很开心,一共来了十人左右,哇哇,我才发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只来了一位mm! 聚会期间大家对本博客赞赏有加,哈哈,不过陈仓客指出,本博文笔过于男性,文章过于晦涩,英文过于卖弄,这让我基本找到了本博失去大量女性读者的原因。我决定不定期尝试读者文摘式的写作,突然想起本博曾经发过一篇叫做 慢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大概就是这个路数。 闲话少说,陈仓客带来了他收集的记录片中的1/3,摊了一桌子,大家唯恐工商进来检查。我们观看了《天地玄黄》这部片子,我觉得看了这个记录片很多搞摄影的都可以歇歇了。这种不动生色,但是又处处充满杀机的记录,这种用平静得让人难以忍受的画面,表现强烈的矛盾冲突,比起现在大多数摄影师浮躁的画面,不知强过多少倍。这部片子可以用电驴下载。 除了这部天地玄黄,还向大家推荐一部可以在正规渠道买到的碟叫做《捕捉爵士》,讲一位爵士摄影师,在卓越网就能买到,因为有朋友想购买昨天交流的碟,但是因为大部分都太难找到了,所以非常抱歉,建议去找上面这部碟来看看。另外,我们决定下一次的聚会主题定为——终结原版画册——每人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画册交流。 发现一本好书。在一个网站上看到的,关于纪实摄影,不是画册,是摄影师访谈《见证时代witness in our time》,18位纪实摄影师5位图片编辑和策展人讲述他们工作的故事,其中包括萨尔加多、玛丽艾伦马克,尤金理查兹等名家。我去亚马逊看了,价格不贵,估计是文字为主。希望那家国内出版社引进一下哦。 发现一个“发现”的网站,这个网站巨酷,简单说就是大家把自己“拣到”的各种各样的小纸条上传。说到小纸条咱们70年代以前的人都不陌生,上学时男女生之间写的那些东西,嘿嘿,现在都已经改短信息了。读者们上传的那些各色纸上涂鸦,互相传递信息的手绘文件,让我突然特别怀念过去的那个时代。 发现杂志地址:http://www.foundmagazine.com/(上午忘记写上啦,大家应该去瞅瞅,很好玩的) 发现又一门新生意,以前我介绍过一个给摄影师的图片CD设计封面的宝盒网站,今天又发现了一个给摄影师提供音乐的网站,因为现在大家都在制作带音乐的图片播放文件,那么音乐从哪里来呢?尤其是带版权的音乐。这个网站就专门向摄影师出售这种音乐,适合夹杂在音乐幻灯片里,不过价格也不便宜呢!129美元一套。 http://www.musicforphotography.com/

终结DVD

以前发的DVD的帖子,有朋友说我气人,因为我发的明显都是不能拥有的碟嘛! 其实拥有了未必我们就能认真看,而未拥有的状态其实是最佳的。今天发最后一个dvd的帖子,全都是摄影师传记的碟。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我只要看看这些碟的封面,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布列松      斯蒂格利茨史密斯 Harry Callahan 杜安麦可斯                  斯泰肯 阿勃斯             荒木          安妮列伯维茨 阿伦·西斯坎德 Jan Groover  安迪.高兹沃斯 科特兹      比利•苏立文   Keith Carter 曼瑞                   鲁迪.伯克哈  理查德艾夫登 相关阅读:眼馋心也馋——你必须拥有的DVD(1) 垮掉的一代——你必须拥有的DVD(2) 威廉﹒克莱因——你必须拥有的DVD(3)

巴黎味道的摄影

今天早上收到了一封vu图片社的newsletter,介绍了他们摄影师的最新作品,典型的巴黎味道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巴黎Hotels Réunis ,一个即将消失的旅店,一个贫民家庭居住的寓所。 作品链接(http://www.agencevu.com/news/HOTELSREUNIS/index.html)

一周一周

猜一周 猜——荷赛花落谁家? 17号开始荷赛进入评审阶段,PDN摄影社区邀请读者竞猜今年的新闻类获奖照片是什么题材,伊拉克?苏丹?泰国政变还是索马里战争?PDN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认为每年的获奖作品实际都是暗含一些可以预测的规律——评委们总是会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照片来代表这一年人类面临的重大灾难和危机,一般总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在对历届年度大奖统计之后结果是这样的: 灾难中的儿童(处于危难或者死亡)获奖11次 母亲和儿童 获奖7次 悲伤的妇女 获奖6次 父亲和孩子 获奖2次 这样看来,要在荷赛的新闻类比赛中获得奖项说容易也不容易,说容易,那就是如果你所拍摄的新闻是西方主流社会里议程设置里的重大新闻,然后你拍摄的内容具有象征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技巧),这个象征还要符合西方的价值观,那么你就很容易得奖。而说不容易,那就是如果你不幸处于一个“没有新闻”(在西方视野)的国家,那你要得奖可就比登天还难。 猜——这是玛格南摄影师的作品么? 光圈杂志新出版了一本马格南年轻摄影师Jonas Bendiksen的作品集《Satellites》这本书让美国摄影杂志的编辑大跌眼镜,不是不喜欢,是因为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玛格南摄影师的作品。显然对于美国摄影杂志的编辑来说玛格南已经可以接近遗忘了,因为他在文章中是这样讲的,“那似乎有二十个摄影师的图片社。。。。”这和我们动辄就将这个图片社的所有人都奉为大师的看法显然不同。 言归正传,Jonas Bendiksen在这本书里表现出了接近当代艺术风格的照片,是美国摄影的编辑吃惊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图片社里的摄影师都是使用一些成熟的经典的拍摄方法,张张照片都要是经典。但是Jonas Bendiksen的这本集子却显现出一种散漫不经意的拍摄方式。这些照片是破碎的、模糊的、灰暗的,粗暴随意的被框取下来,摄影师展示自己被摄对象的方式就好像是从裂缝里拍摄,照片呈现出陈旧的颜色,似乎白平衡没有弄好。影像甚至给人的感觉是合成的,但是却没有。 这就是一位出生在1977年的玛格南摄影师的作品,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这本画册的内容反映前苏联分裂后的景象,摄影师拍摄历时7年——也许一些形态改变了,但是其实内核并未改变。 猜——老照片能干啥? 最近有两个摄影项目很是让人瞩目,荷兰的FOAM摄影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叫做犯罪现场的摄影展,照片都是1960-1986年荷兰当地警察局的照片档案。那影像真叫一个当代!我保证,即使当代摄影师也绝没有如此想象力,艺术家一定要看一看。 美国报纸Rocky Mountain News也在追忆60年代,最近在它的网站上发布了一个多媒体纪录片,回忆了1960年的一次夺走20个孩子生命的校车车祸,片子中间使用了照片(过去和现在的)、录像、旁白,一共计划制作33期,现在已经发布到第5期。我觉得赶上好莱坞的大手笔了,报社的同志们应该看一看。 猜——这些作品是怎么拍摄的? 古巴出生的摄影师Abelardo Morell近日携自己的一批新作,在艺术世界又卷起了一股风暴。最后这个猜谜留给大家,你们瞧瞧这照片是怎么拍摄的?

1416访谈:对话美国年轻商业摄影师

曾经给《中国商业摄影杂志》写一篇关于摄影助理的稿子,当时通过电子邮件访问了曾经入选全美最佳摄影助理的几位商业摄影师。这些摄影师都是一些刚刚开始他们职业生涯的年轻人,并没有太大的名气,我们设置了一个问卷让他们回答,这些答案可以看到美国年轻商业摄影师的思想状态和工作状态,因此摘录在下面给大家做参考: 马克·麦哈尼(Mark Mahaney) 你的摄影风格? 我喜欢干净、简洁和诚实的风格。我通常都利用自然光线拍摄,并且非常喜欢拍摄环境肖像,因为这样可以展示被摄对象的真实生活状况。 为什么选择了摄影这个职业? 我父亲是一个飞行员,他选择这个职业的理由就是可以将工作和自己的爱好统一起来,他的这种观点影响了我。我选择摄影也因为这本身就是我所热爱的工作,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绝对是值得的。 你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 约瑟夫·鲍依斯(Joseph Beuys)是我最喜欢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涉及多个艺术领域,并且创造性地使用多种媒介。他以一种非常科学、逻辑谨严的态度从事艺术创作。他的很多作品关乎人们的生活,是从政治/文化视角出发的评论。我赞赏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包含美同时包含深度,这要比创作仅仅具有美感的作品要困难许多。 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 我没有一个特别喜欢的摄影师,但是那些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彩色照片的先驱者,这个群体对我影响很大。Joel Sternfeld和Roe Ethridge都是我喜欢的 你为哪些杂志拍照片,最喜欢哪一本,最希望和那一本杂志合作 SEED, RES, TOKION, NYLON. 这些是我最近为之工作的杂志,其中我最喜欢Tokion,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选题我总是很喜欢,另外他们的设计很大方,照片质量都很高。我希望能够为 Colors杂志,纽约时报杂志,Good杂志以及Big杂志等媒体工作。 从摄影工作中你得到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我的经验是,诚实可以让你走得更远,除此以外我还知道了有的时候你可能要接受一些报酬并不是很高的拍摄任务,因为如果这个任务可以让你拍摄到很好的照片来充实自己的作品集,那么也是值得的。 布卓·奥斯 (Bjorn  Iooss) 你的摄影风格? 我觉得我的照片是传统的但是同时又是试验性的。在我看来摄影表现的外在形式(构图、永光)和摄影表现的内在形式(主题)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反差。最近我正在尝试将戏剧性的、经典的光线用于纪实摄影,照片形式很漂亮但同时又不是摆拍的。在新闻摄影和经典人像之间完全可以互相借鉴,并且非常有趣。 为什么选择了摄影这个职业? 摄影对我的影响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我对摄影的选择不存在一个精确的时间。我父亲也是一个摄影师,我记得他时常周游世界各地,带回他的作品。所以对摄影师的生活我非常熟悉。当我上6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一门选修课,我的一个好朋友,他的父亲也是摄影师,我们觉得有趣因此选修了这门课。在摄影领域我似乎一直都有着艺术感觉和天赋,这门课到我高中毕业,我一直都在上。然后我去了罗德岛设计艺术学院,在那里拿到了摄影本科学位。我热爱摄影并且充满了创作激情。很多人认为那是因为我父亲是一个摄影师,我才选择了这个职业,因为父亲已经铺平了路,我会走得更容易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自我创业并非如此简单。虽然存在一些便利条件,但是最终还要靠自己的智慧。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