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摄影双周记之 经典商业杂志图片质量要求

昨天发了预报,本期双周记的主持人是《东方企业家》的图片编辑高远。文章的配图还没等到,图片编辑嘛,给自己的文章找图片一定是精挑细选,而我迫不及待地把他的文字先发出来,这样大家上午看一篇没图片的,下午估计还会再来看图片,我的博客点击率会大大增加,呼呼。(图片已经更新)高远提到这样一个词“传统的商业杂志”,我 给改成了“经典商业杂志”,我觉得传统似乎意味着保守,其实不然,这里的传统代表着追求高质量,注重细节,版式简洁大方,受众群也是思想成熟稳重的高端人群,这和《连线》等新一代杂志的视觉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别。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大家看下面的文字吧。 一,图片栏目 《东方企业家》其模本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受到《FASTCOMPANY》的很大影响,图片栏目的设置上一个很类似的栏目就如此,《东企》中叫圆桌访问,在《FASTCOMPANY》中叫FASTTALK,都是几张风格统一的人物图片。从拍摄当中发现操作不单是摄影师的问题,还牵扯到很多环节,一个是整体风格的定调,通常是编辑部设计部摄影部一块商量而出的,根据主题做一个基础定调,如人物大小,室外或者室内,是否用灯,暗调还是明调等一系列关系风格的问题;二个就是由负责栏目的编辑敲定时间地点,并根据要求和被采访对象磋商拍摄的需求,一般栏目编辑会有一个整理好的以往各期的版面与对方沟通,这样对方就会一目了然,清楚要求,合作起来也就比较顺利了;三个就是确定一个合适的摄影师,说实话,北京目前能操作的比较好的摄影师很少,很多人都在抱怨说此类杂志稿酬太少,其实不这样,我们已经努力的提升稿费标准,象一整版的图片稿费已上升到700-1000元,同时我们倾向于由同一个摄影师操作一组拍摄,而不是打散了拍,这样一个摄影师保守来讲,拍摄四个人物会有2800元的税前收入,在国内来讲应是不错了。当然,有时因是跨地域操作,不得不安排两个摄影师。例图:(圆桌版面展示)图片1 二,图片质量 高质量的人物图片如同广告在杂志中的效果,都是非常提升档次的。一张照片不论照片本身拍的如何技艺高超,硬性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杂志用图里面很需重视的一点,当然这和印刷用纸关系很大。目前国内的杂志用纸很多还是很土的铜版,因没有如同《NEWSWEEK》那样轻便的纸张,图片印于此上,一律显的土气,灰阶很多,发暗,对比不好,所以在做后期的时候,一定要修图师处理好图片的色彩对比以适应纸张需要。不过后面的处理一定要前期有很好的料来提供,照片的选用原则上杜绝JPG文件,一般是原始RAW转8位TIFF(现在还没有使用16位的强大功效),印刷整版需要的3色文件量应不小于30M,也就是说最起码应使用10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拍摄,或者电分胶片CMYK文件40M,这个当然是越大细节越好。高感光度所拍摄照片质量与闪灯打出的照片质量放在印刷品上真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啊。如此高质量的要求,可以断定从网站上购买的低廉价格的图片用于杂志封面是完全够不上使用档次的。不过现在也有很多提供TIFF下载的图片网站,有些是JPG转的假TIFF,照样便宜,有的国外的质量不错,价格也就上去了。例图:(处理前处理后)图片2 三,图片拍摄 最重要的拍摄方面讲讲自己的方法,这个是跟时尚类的摄影师学习得来,就是外拍人物一定要准备好一个适合自己的拍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说如何根据拍摄要求携带相机,背景布,闪光灯,三角架,电源箱,各种配件等等。拍摄人物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一灯一伞走天下,例图。我的解决方法是一个高明400指的室内灯,一个灯架,一个伞,解决问题,如遇室外拍摄没有电源,就需要一个便携外拍灯来解决,通常是一个电箱加一个灯。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高一点要求,则需携带两个灯,一个作主光,一个作颊部高光,这是最基本的用法。这样就需要多带一个可调的挡光板,一个架子,一个灯。如有更高要求,则携带的东西增多,如色片,蜂巢,猪嘴,背景布等等,自己发挥。我觉得杂志用片,对比高的图片显的很好看,我一直喜欢使用单灯也是这个道理。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拍摄系统,绝对可以很好的在拍摄中灵活发挥。(这里所列举的使用如此多的灯光,是杂志人物照片所需求的商业图片的模式,其他类型拍摄不要受此限制)再补充一点,干活靠谱的闪光灯很重要,色温回电都很准确迅速,关键时候不掉链子,才能使拍摄更顺利。(几张单灯版面例图)图片3

杂志摄影双周记之 杂记

今天的杂志摄影双周记本来应该是《东方企业家》的高远主持,他刚刚出差回来,昨天连夜写好了文章,正在整理照片,我把他的文章推到明天发,今天我先来顶替一下,介绍一下国外杂志的摄影以及视觉设计的情况。好戏在明天呢。 一, 从目录开始 阅读杂志的目录对我而言向来是件很头疼的事。因为这个区域很特别,是最需要秩序的地方,但是又不能过于呆板,但是大多数杂志的目录要不就是被整的过于花哨,要不就特严肃。 估计大多数人早就放弃了读杂志目录的习惯,但是Esquire却一定会让你从目录开始阅读一本杂志,它恐怕是少数把目录都做得生动有趣的杂志。今年这本杂志又进行了重新设计,目录也改换了样子,一共四页,有两种风格,我很喜欢他们把版样放在目录上的创意: 二, 一张插图照片的诞生 杂志的图片大多数都是定制的,图片和内容契合在一起要天衣无缝,对于一些抽象主题来说,插图摄影则必不可少。摄影师Timothy Archibald将自己为一本名为“跑步”的杂志拍摄插图照片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很生动地描绘出一张插图摄影诞生的全过程。这是他第一次拍摄数字合成照片,很兴奋。 不过,我觉得这个从鞋盒子里跑出一个人的创意挺不咋地的。 三, 撕掉广告 《连线》(Wired)是一本很耀眼的杂志,设计非常新潮。但是你知道这本杂志有多少广告么? 1995年有个哥们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如何阅读连线杂志》,他手持一本当年杂志,先是数了数页数,一共206页,其中90页是整页码的广告,如果加上1/2和1/4的广告,总的广告页码达到了一半。没有一篇文章你能看完整,冷不丁就冒出一个广告。 你说这有多讨厌,怎么办呢?撕,正反面都是广告的、前后都是广告的全部扯掉,最绝的是对那些对开页广告——将之合在一起,用胶水一粘。好了。。。这下世界清爽了。 最近,另一个哥们写了新版的《如何阅读连线杂志》,如今这本杂志的广告页所占比例已经上升到53%,而且出现了广告的变种,杂志开篇就是一堆产品介绍,全是整页整页的,如果把这个也算作是广告,整本杂志有198.5页广告,占全部杂志页码的68%。 没办法,继续撕吧。 撕掉广告后的杂志 可就在正撕着高兴呢,底下有一个人回复,他说很不好意思哈,我买杂志一部分原因就是里面的广告很好看。

杂志摄影双周记之一:我要炫照片

从这周开始,1416教室将开辟一个新的栏目:“杂志摄影双周记”。 我希望在这个栏目中介绍当下国内杂志摄影发展的新动向。一方面,对于新闻摄影师来说,为杂志工作恐怕是当下一种理想的工作状态,而优秀的杂志摄影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却仍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另一方面,对于整个中国新闻摄影行业的发展来说,经过了由都市报推动的报纸新闻摄影发展的蓬勃期,现在应该迎来杂志摄影的时代了。 这个栏目为双周刊,我将邀请杂志的图片编辑,摄影师,分享他们的工作经历。 非常感谢第一财经周刊的图片编辑王唯一,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很迅速地完成了作业。唯一对于1416的朋友并不陌生,几个月前她在这里寻找用光大师,随着第一财经的创刊,唯一的工作也有了初步的成果。 我要炫照片 王唯一 从试刊以来到现在,做了8期杂志,5期试刊,3期正式刊,有惊喜也有遗憾,只是遗憾的比例可能更大一些,原因有很多,有编辑流程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图编的问题、也有摄影师自己的问题,但我们都明白,一本杂志的磨合至少需要1年多的时间,何况这是一本周刊,我们必须花更少的时间做更漂亮的事。 杂志的设计风格基本上可以用几个词概括:简洁、大气、炫。和其他财经杂志唯一的区别恐怕就在这一个”炫”字上,怎样理解并拍出”炫”的感觉来,这是我们一直在琢磨的问题。有人很直接地跟我说:”不就是拍大片吗?”可所谓大片的首要条件是什么?拍摄对象首先要养眼!要把那些个大腹便便的老板们拍得赏心悦目,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片儿行不通,那就靠摄影师的个人魅力了,让拍摄对象乐意配合你实现那些大胆的想法,这也是有学问的。这方面我最佩服的摄影师是储璨璨,每次拍摄到最后,他和拍摄对象几乎就快成哥们儿了,让他做什么都乐呵呵地答应,而且好片子几乎都是出自最后几次快门。璨璨告诉过我一个诀窍,就是别把他们当老板看,就当成第一次见面的普通人,想想你是怎么和陌生人开始谈话的?工作以外的话题或许更能拉近距离。 可惜璨璨的片子还没正式上版,回头再发,现在的这两个版面,说不上炫,但摄影师很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神韵,对光线的把握也没什么可挑的,至于”炫”,那等待下一个惊喜吧。 摄影师:郑福利 拍明星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尽管老徐已经算是比较平易近人了,拍摄时间还是因为不可预知的原因被压缩到10分20分钟。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安排好画面里的6个人和一条狗,如果不是有那么一点运气成分在里面,还真难搞定。原本摄影师带了一个大柔光箱,后来发现天花板上的那盏灯的光线效果更温暖自然,再随手利用办公桌上的一盏伸缩式台灯,打在徐静蕾一个人脸上,简直perfect! 总共下来只按了20多次快门,这张照片也是在拍完才发现,每个人的状态都那么有趣,对了,还包括那只叫”康康”的金毛大狗,它从头到尾都在屋里窜来窜去,好不容易被老徐稳住了那么几秒钟,对摄影师抓拍功力赞一个。 摄影师:马诺 这是酷讯网老板,从微软出来自己创业,典型的技术人,所以,着装上也够”技术”,换了件衬衫再和那条洗白的仔裤搭配,加上个子不高,看着还是不太像个老板的样子。我们试着拍了几组站着和坐着的,总觉得很别扭,我便提议让他坐在地板上,和旁边的同事聊天,抓拍,这样能显出创业者从头打拼的不易,也会让画面显得更有趣,身材和服装也不会那么突出。在这位腼腆的老板被我们折腾了半个小时,脸上的表情变得僵硬之前,我们终于抓到了这张照片。

周一消息树

周末的时候开始生病,虽然只是重感冒,但也非常难过,积压了不少邮件,我稍后会回复,发邮件的同志别着急。提醒大家在季节转换的时候要注意身体,在北京的要多喝水,天气太干了,不过,我这两天狂喝水,快弄成水中毒了。 长话短说,刚才在网上看了看,最近还真热闹。 先是推荐去英国网站foto8看一看,这个新闻摄影的旗帜网站最近完成了改版,有些象PDN,变成了综合性的门户网,同时很强调社区功能,可以免费注册,上传作品,添加好友。 当下,Foto8上正在热议荷赛,很有意思。评委Oliver Chanarin和他的搭档Adam Broomberg提供给foto8的独家稿件(要注册一下看),揭开了荷赛评选的内幕,也是第一次站在评委的角度谈论他们如何旁观他人的痛苦,还要在其中分出胜负。这篇文章打算在这周给大家翻译出来。有没有人和我一起工作呀?另一篇文章也值得一看,是专栏作者Leo Hsu的文章,他发现荷赛获奖作品中有不少都采取了“重复节奏”的叙事方法,这似乎预示着新闻摄影报道中传统的线性讲故事的方法在发生改变。这个也要找机会再详细说说。 接下来,可以去7号刚开幕的休斯顿摄影节上看看,今年的主题是“中国”,如何把中国摄影从1934一直梳理到2008?展览的目录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休斯顿研究中国摄影的视角,点击这里查看具体内容。 换一些轻松的话题。安妮列伯维茨继续给路易威登拍摄广告,滚石的Keith Richards已经完成,明星Sarah Jessica Parker正在拍摄中,点击这里看拍摄现场的情况。成为路易威登的御用摄影师,像安妮这样名利双收的摄影师可真不多见。 还有一篇很不错的文章,谈论的是杂志封面设计。 在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的热潮中,有几本杂志特立独行,它们并不希望以张扬取胜,而是意图让封面含蓄,意味深长,成为第二眼美女。Esquire(时尚先生),封面的文字设计完全不同,它融化在整个封面设计中,而不是单独列出。GOOD杂志的做法是让读者面对一个反传统设计的杂志封面心生疑虑,从而多看两眼,他们不会把大明星做得那么突出,而是将杂志的内容主旨在封面表达得非常鲜明。《经济学家》的封面辨识度很强,要把封面当作一个迷你海报来设计,要在报刊亭的各类杂志中夺目而出,这是他们设计的总思路。经济学家的封面通常以一个抢眼的视觉形象为主打,将杂志的观点隐含其中,每一期杂志的封面设计都新鲜有趣。

品评照片——一位图片编辑的口味

摄影师David Nicolas花了两周时间为美国旅游休闲杂志Travel + Leisure完成一个拍摄任务,拍摄主题是南美一个庄园,前后去了两次。 美国摄影界新闻杂志(PDN)采访了这本杂志的图片编辑Whitney Lawson,请她谈了谈在图片编辑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决定哪些照片该入选,哪些被剔除在外的原因。 图片好坏的评价标准本来就是动态的,旅游休闲杂志的选择只是基于他们的编辑方针做出的选择,对我来说,这个文本的有意思之处在于,你可以看到信息被加工的过程,就好像走进了饭馆的厨房。不过,厨房向来是安全重地,不是随便可以进的——你看到的光显亮丽的菜肴,其制作过程恐怕让人难以忍受。 旅游休闲杂志难得肯让读者走入编辑后台,看来他们对自己的编辑方针充满信心。 1,这张照片是“南美庄园”这个专题的打头照片,我们使用了一个对开页。这个决定是我奋力争取而来的,因为在我看来,这张照片说明了一切:你会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看到背景后面的卧室没有?)画面中这个南美人的特征非常明显,旁边的仙人掌强调了这种地域特征。我觉得摄影师这张照片的表现非常精彩,他的构图非常精心,但是感觉又是那么漫不经心,好像他只是突然介入到这个场景。这照片是对整个故事很好的总结,因此放到开篇。接受 2,这张照片看起来不错。画面里的食物就象是家里自己做的。画面的形式感很强,并且自然光运用也很好。这种照片对于读者来说可以传达更多信息。这个摄影师本身就是个拍食物的高手。这种类型的照片在我的眼里还是用胶片比用数码更为出色。如果你在自己的作品里放上数码味道的照片我觉得是最大的失误。如果画面里一切都是及其清晰的,我不会喜欢的,除非你是亚当斯。接受 3,这张照片在整卷胶片中一下子就跳出来,多么漂亮的自然光线,绿色的墙壁,小小的房间,却有非常时髦的感觉。这张照片完全把读者带到了现场,摄影师做得非常好。接受 4.我们把这张照片放进来是因为它显得很不寻常。其他杂志不会让照片中有太多白色的天空,对我来说,却是无关紧要的。这张照片让人充满畅想。接受 5,我很喜欢这照片。但是这个人的照片目前已经出现了两次,因此我们就不能再重复了。摄影师说他在拍摄的时候因为大雾而遇到了麻烦,我认为这可能会让他的航班受到影响,但是却给拍摄带来便利。他因此拍到很多不错的肖像。这张照片可以放入他的个人作品集。拒绝 6,这张照片没有选中,因为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拒绝 7,摄影师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们通过一两次电话,他说自己在这个宾馆里有些不安,觉得似乎有鬼魂出没,他无法入睡,因为觉得墙上的画像老是盯着自己看。我从这张照片里也感到了这种情绪——照片并没有入选 拒绝 8,这张照片还可以,但是我们已经有了更好的类似图片。 拒绝 9,又是同样的被摄对象,重复了。但是这个人所有的肖像都很不错,真应该给他找个模特经纪公司。拒绝 10,庄园的外景不象内景那样有着令人吃惊的美,所以这照片也没有入选。这照片本身是很不错的。摄影师还是找到了一个奇特的景观,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摄影师人为控制出来的场景,也许是吧。 拒绝 接受 (又犯错了,前面都是拒绝,到了最后一张了,给我来了个陷阱,嘿嘿,猪翅膀,你看国内和国外的图片编辑立场还是一致的)

1416访谈:寻找用光大师

第一财经周刊的图片编辑王唯一在blog上发了一个帖子,寻找她心目中的摄影记者,这篇名叫《寻找用光大师》的帖子被很多网站转载。唯一现在是否找到了合适的摄影记者,她的那些炫目的要求究竟实现起来难度有多高呢?逆光和唯一聊了聊这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代她发一个招人启事,也许你就是她正在寻找的用光大师。 1,我们就从最近你发布的那篇摄影师招募启事来谈吧。为什么想到用这种方式招摄影师。 其实这篇启事并不十分正式,只是把一些想法写在blog里。刚开始是通过圈里人介绍,而每次都会被问及具体要求,所以借blog提出来,配上一组《fortune》案例,更明确直观。 2,我看留言里有人觉得你的要求很不现实,国内难以找到这样的摄影师,目前你得到的回应如何? 是,的确不好找。商业杂志不比时尚类杂志,稿费不会太多(目前来说),但又要求高质量,而能力较好的摄影师要么每天从早到晚跑新闻,要么就做商业摄影师拍利润更高的大片,符合我们要求又愿意拍、有时间拍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们杂志的状况其实是比较尴尬的。因此除了在媒体里找人外,我们打算从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中间挑选,他们对摄影有着极大的热情,有充分的潜力可以挖掘,可塑性强,对他们来说机会比报酬更重要,会更用心去思考选题而不是能拿多少稿费。 目前有一些摄影师投来样片,但符合我们要求的很少。我们的摄影师库是遍及全国的,但还有很多城市暂时没有人选,这部分人可能通过图片库合作。 3,你对摄影师的要求似乎是按照外刊标准来设立的,目前国内杂志和国外杂志的差距在哪里? 这个要求不能完全说是按外刊标准设立,而应该说这本来就是杂志摄影师本身应该具备的,外刊只是拿来做参考范本 。国外杂志做得好,根本上是好在一个科学高效的做刊流程,图片从一开始就参与选题,和文字生产同步进行,从图片编辑、美术编辑、文字编辑、甚至记者,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缺一不可,这样通畅的协作配合,不做出好东西都难。而国内一些杂志从创刊起就不重视图片环节,框架没搭好,再怎么使劲填砖也做不出多好的东西来。 4,商业类杂志用图是否有其独特之处,你觉得国内那些给时尚杂志拍摄大片儿的人能够完成你们的人像拍摄人物吗? 商业类杂志报道的是企业, 故事通常是从一个人、一群人展开,这些人的工作状态是我们可以用图片去描画去展现给读者的。拍时尚大片的人通常有一大群人在后面为他做好准备工作,拍摄场地和光线可以人为控制,拍摄对象也比较专业并乐于配合,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拍摄,一个姿势不行再换另一个,直到拍到满意的画面为止。而我们的拍摄常常是在光线、背景条件不太好的环境里,并且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公司老板、工厂员工,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效益,不可能花上一天半天的时间给你拍摄,所以摄影师必须在拍摄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场有变故出现时能灵活应变,随时有新的想法,对现场光线的把握能力要求其实更高。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我们要展现的是人物的自然真实,而时尚大片更注重人物的美,目的不同,拍摄方法上区别就很大了。不过也不是不能尝试。 5,为什么把你的招聘启事起名为”寻找用光大师”,这么强调光线的运用,是否因为在你看来目前国内摄影师的作品的基本技术素质不过关呢? 我们杂志对图片要求之一是精致,哪怕是拍摄一个街景一个公司logo,也需要你花心思去构图去用光,而国内摄影师却很少能做到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有这个思考过程,这其实不是在找用光大师,而是在找真正用心去拍摄的人。 6,为报纸拍照片和为杂志拍照片有什么差别呢? 相较于报纸的快速阅览,杂志是捧在手里细细品来的,我们要让读者看到图片背后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依靠表面的视觉冲击力。摄影师需要对杂志的风格和报道内容有一定了解,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故事,美编会怎么样安排照片,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就更容易和杂志的感觉切合。 7,你们目前是需要寻找自由摄影师,还是想聘用一个杂志社的固定摄影师呢?谈谈你的要求吧,也许1416的读者中就有你寻找的”用光大师” 目前暂时不雇用专职摄影师,所以自由摄影师是最好不过了。要求我在那篇文章里已经说了,总结一下就是有想法、沟通能力强、技术过硬。 另外再说一点,希望每个摄影师都好好去对待自己的作品,拍完了不要扔那儿不管了,你得分类整理好他们,提炼出你的得意之作(最好是有自己个性而非为客户拍摄的作品,除非是极其著名的客户),以备随时有客户找到你叫你发样片,如果你担心版权问题,可以做成无法复制的PDF甚至flash,附上你的简单介绍、联系方式、擅长类型。让别人在最短时间了解你并且找到你,这点很重要。

时代-生活 MaryAnne Golon访谈(四)

这是时代图片编辑访谈的最后一部分,Tree早就交稿了,但是认领文章前半部分的朋友迟迟没有发来文章,我就只好自己翻了。 对你来说,现在好的摄影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了? 绝对是这样. 现在你可以在互联网上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学习摄影. 你可以在线浏览玛格南或VII图片社那些非常著名的摄影师拍摄的故事, 这种潜移默化的吸收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从技术的角度看,现在的相机令人惊叹. 我不是说任何一个人只要拿起相机就能成为摄影大师,但是由于技术的发展事情的确变得容易多了. 六七年前, Jim Nachtwey 为我们做的一个阿富汗的专题就全部数字化了. 曾几何时,只要我们采用数码相片,人们便会失望,因为当时数码相片的画质并不像胶片那么好. 现在如果还有人这么说, 我会站出来反对.除了真正的专家,没人能发现二者的区别.但是当初,数码的速度确实不够快. 我们在数字放映机上观看Jim的作品, 灯光暗下来, 编辑们屏息静气地观看着, 因为那些作品太强了.有个编辑问到: 这是数码的吗? 我说, 不,这是Nachtwey. 你们现在还用胶片吗? 目前仍然有一些特别的项目是用胶片拍摄的,但是已经少之又少了。不过我还是喜欢胶片的感觉,那种感受是很难用言语解释的。现在的很多人对于幻灯片以及透过灯箱来挑选幻灯片那种感觉已经全然不知了。这和用鼠标浏览照片,点击放大某一张照片完全不是一回事。 2001年关于911事件的特刊封面用的是反转片,我还记得当时我拿着底片冲到编辑的办公室,高声叫着:“封面有了!”那是怎样不同的一个世界啊! 你觉得这份工作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方面? 我觉得应该是认识摄影师以及和他们一起工作。摄影师们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一群人,和时代周刊合作的摄影师更是非常有个性,而且兴趣广泛,和他们合作的时候你也会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 这份工作对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还是摄影师!啊!不是说他们不好,摄影师都很棒,而我觉得最艰难的是要让这些摄影师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尊重。对我来说真是这样,这是我个人的感受不是针对时代集团。影像在今天已经变得无所不在了,但是它的作用仍然没有被充分认知。让摄影项目得到尊重,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刊登的时候有足够的版面,这将是我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没有什么对你影响非常大的人? (…) Read more

时代-生活 MaryAnne Golon访谈(三)

大家知道,《时代》和很多卓越的摄影师都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从Carl Mydans, Ralph Morse和Dirk Halstead这样的摄影师,到James Nachtwey, David Burnett, Diana Walker和Christopher Morris这些离我们更近一些的当代拍照好手。在你们看来,这种善于和摄影师们打交道的才能有多重要?另外,你们会不会更倾向于使用这些摄影师的作品? 这种能力是最重要的。这个行业完全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上。我认为你刚才提到的这些摄影师与我们的杂志间,事实上存在一种非常深厚的彼此忠实的关系。能够为摄影师们提供一个长期的“职业落脚点”是很棒的一件事。你需要让他们开心,让他们有充足饱满的工作量,但又不会太忙,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还可以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问我们是不是区别对待不同的摄影师?那当然了。如果你只是偶尔为我们干些小活儿,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已经在20年里从我们这儿接受过5000件拍摄任务,那你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肯定不会像我们与那些摄影师之间的关系一个样。 James Nachtwey摄 成为一个好的图片编辑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这是个满难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图片编辑应当是个多面手,不过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知道什么是好照片,什么是坏照片,以及为什么。如果你知道在这个行当里,如今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是多么的凤毛麟角,你一定会吃惊的。 你做事需要非常非常的有条理,而且你得同时兼顾很多不同方面,扮演很多不同角色。你得是朋友,是心理医生,也得帮忙解决麻烦,还得做销售。你需要懂得销售,这是因为你总是在向别人做推销——你需要向编辑们推荐报道和图片,同时你也得说服摄影师和代理机构们接受拍摄任务。如果有人对我说做编辑的人不懂得销售,我肯定会放声大笑,因为我80%的工作都是在做向别人兜售点子或者争取支持这样的事。Jim Nachtwey经常把我们称作他的“亲卫队”,如果你没有这么一个“亲卫队”或者保护人来帮助你,那你在这一行里就会遇到麻烦。 在给名流或者政客们拍照的时候,有没有人曾经很粗暴地试图向你们施加压力,提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条件? 那当然有了,不过我们回绝了那些试图操纵摄影师的人。我们没有任何全职摄影师,所有为我们工作的人都是自由摄影师,即使是那些少部分的签约摄影师也一样。所以在他们为杂志拍摄过程中,我们不能强迫他们同意荒唐的要求。例如,如果一个被摄对象说“我不希望这张照片出现在《时代》杂志以外的其它任何地方”,那么摄影师既可以同意,也可以说不——这由他们来决定。对于大多数在拍摄任务中完成的照片,我们往往只购买一次性的使用权,而摄影师需要考虑这些要求对于这些照片的再销售所造成的影响。 但幸运的是,这种情况毕竟还只是特例。这些要求在名人和娱乐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而对于我们来说,这些要求出现的次数少到不值一提,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还是在跟商、政两界的领袖们打交道。 数字技术有没有让你的工作更轻松一点? 噢,那是绝对的。这种轻松体现在很多方面。在新旧更替的时候我们的确经历了一段不大顺当的阶段。但是现在的技术已经很好,比起过去我们必须跟那些成箱胶片打交道,还得担心丢失东西或者遇到其它问题的情况,现在我们使用的用来对图片进行上传、命名、归档的程序要有效的多 技术会不会也让你的工作变得更困难? 有啊,除了摄影方面外,技术实际上已经把人们的周末变没了。有了Blackberry,你晚上也别想安生。你总是在不断妥协。举例来说,我就总是为那些因为工作而失去的东西哀叹。当我刚进入这个行当的时候,忙得要死。一卷又一卷未处理过的胶片,都等着我去编辑处理,我和摄影师们一起工作,最后完成一篇篇的报道。当时我得认识所有的摄影师。 在真正好的图片编辑与真正好的摄影师之间存在某种奇特的互动。当你按着顺序来连续编辑照片时,你就好像在和摄影师在一起,你会明白摄影师的所见所为,你会真正开始理解他们是如何观察的,你也会变成一个更好的编辑。 我和很多摄影师在数字时代前就有有过合作,例如Christopher Morris, Tony Suau和Jim (…) Read more

时代-生活 MaryAnne Golon访谈(二)

你工作的多大一部分是关于白宫的报道?这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们部分的新闻是来自白宫提供的杂志通稿。不得不说,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挑战,至少从商业角度来看确实如此。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说,事实总是被控制,你很难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出来。我们需要报道的人物永远是远远的被保护起来,这就是我们对于白宫的认识。不过尽管如此,这些可恶的家伙还是比我们离白宫更近,同时我们也尽可能地寻找机会亲自前往采访,对白宫的执政情况予以监督。 是否政府有时候会对你们网开一面允许你们做一些独家报道呢? 当然,每次出现这种机会你总是会在我们杂志上第一眼看到的。不过我们能有多少机会独家采访到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呢?少之又少。不过只要他们给我们机会,我们一次也没有错过。我们有两位专门负责白宫方面的摄影师,Brooks Kraft和Chris Morris,也是时刻准备着的。 伊拉克现在对于文字记者和摄影师而言变得异乎寻常的危险。这对你们的报道是否构成影响?你们现在还是一直有人在那儿吗? 我们对于伊拉克的关注从未减少过。我们在那儿有专门的办事处,就在联军总部附近的一间屋子里。我们雇用了保安人员来保证我们的记者的人生安全,以便我们继续从那儿发回第一手的新闻报道。我们的员工全部是当地人,他们有做报道的能力。其他的一些国际新闻机构,譬如路透社,美联社,盖蒂等也训练了一些当地摄影师。很显然,让一个欧洲人或者美国人在那边工作确实是很冒险的。 你们怎么可能做到明知此行诸多艰险还能放心指示别人前往的呢?就像Yuri Kozyrev他都去过好几次伊拉克了。 这不是我所愿意的。像Yuri这样的人属于那种以报道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为乐事的人。他即使去度假的时候也不忘记拍摄西伯利亚的火车监狱。他即使不为我在伊拉克工作,也会另择名主。我并非不为他担心,事实上我非常担心他的安危。他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同事那么简单,他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他有他自己的选择,他知道自己冒着很大的风险。我只能做好我能做到的一切,关注那些我们在冲突地区的同事们,关注他们在哪里,要去哪里,关注他们是否需要休息,或者干脆回来放松一下。 我们每六周轮换一次摄影师,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了。如果摄影师在那种地方工作了超过六个月,那么我们会要求他们在安逸的地方至少休息同样长的时间才能继续回到工作。不过他们真的都是疯子,不是说他们像那些杀红了眼的军人,而是说他们都是那种工作狂。他们热衷于在那样的地方工作,享受不断的刺激与心跳,或许这是他们的冒险天性。 在这样一个快速读图的年代,很多印刷杂志都在艰苦的求生。你们是怎样应对这种变化,让人们觉得周刊杂志依旧值得一看? 我们保持杂志常青的办法是让杂志与那些简短的网站新闻或者空洞的图片区别开来,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的报道,揭示故事背后的内容。互联网并不是一个进行深入式阅读的好地方。 在杂志或者报纸上,对于影像的体验也是与互联网上迥异的。印刷品可以让你捏在手中,让你随时回过头来重阅,让你觉得自己拥有视觉体验上的无限权力。 我知道,假以时日科技依旧会改变现在的一切,我们设计的版面可能会出现在轻薄小巧的液晶屏上。但是人们始终会喜欢手上把握着什么的感觉。人们始终会更像看书一样去看书。而不是对着一块液晶屏发愣。 你是怎样看待当前流行的“时尚派人像”摄影的兴起与传统报道摄影的没落? 从商业杂志编辑的角度而言,把事情做得更加有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有什么能够让我们把死板的报道和概念在读者面前显得更加鲜活,那么就是好的。财富杂志以及整个的财经杂志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对于时代周刊来说,把世界各领域内的领军人物以及政治人物拍摄得如同明星一般是对我们传统的一次背离。我想,搭建布景与灯光的拍摄方式也是对于传统的乏味政治人物报道的一些改变吧。 那么在当下来说,报道摄影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我并不想去赞同那些高呼“报道摄影已死”的人的观点,这太激进。但是我不得不说,报道摄影确实在经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互联网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接触公众的方式,如此之快,如此之迅速,我们也同样为之兴奋。它给报道摄影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空间。但是传统商业模式下的报道摄影市场——关注与多少图片被展出,关注与长期报道计划的报道摄影市场——确实是在萎缩。时代周刊依旧还在这么做,而且我们希望能够一直这么做下去。不过考虑到我们所有的空间,对于长期摄影计划的支持我想会变得越来越难 那么由图片社来完成报道,然后将照片提供你的做法是否能够带来些许改善呢? 当然是,如果人们自己去挖掘故事,然后将之包装成礼盒打包快递给我们,对我们来说,这简直是太棒了。不过我并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我认为,摄影师还是更习惯做他们自己独立的去工作,然后利用图片社进行作品的营销。报道摄影从来都不是那些妄图从中牟取利益所工作的领域,而是为了那些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的人。我们都心知肚明,如果我们想要大富大贵,我们会去做银行家、医生或者律师。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做,因为我们热爱我们所做的,讲故事,这是一种神奇的职业。 是什么使你走上摄影这条道路的呢? 和每个最终走上这条路的人理由一样。按照英国人的说法,我是“鬼迷心窍”了。摄影俘虏了我,而我爱上了摄影。这是对于报道摄影不渝的激情与笃信。尽管坚持一切都是好的,并且保持信仰,但是在今天却变得越来越难。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看遍了这一行业的风风雨雨,如果你有和我同样的经历,便会肯定我的话。江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江湖。 翻译:Revol

时代-生活 MaryAnne Golon访谈(一)

为世界顶尖新闻杂志的图片总监,MaryAnne Golon的抉择左右着这本杂志倒映出来的世界的景象。她接受了佳能(欧洲)网站的采访,对于在如何在当下这个转型时期处理时代周刊的工作予以介绍。 你是否有过发表一张令你很不舒服的照片的经历? 很多次。你必须牢记,你是一个图片编辑,一个职业人士。我已经变得非常坚强以至于可以应付任何类型的图片。这可能类似一场外科手术——其他人或许会当场晕倒,而我早已习以为常。即使是这样,也有一些照片让我仍然感到惊恐。 我记得有一张由摄影师Tony Obrien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拍摄的照片,当时他和一个生活画报的记者一起工作,画面里是一辆牵引拖车,里面全是血淋淋的死尸。同样,当你看到来自萨拉里昂的照片,砍刀落下,到处都是残肢,你不可能不感到震惊,或者是卢旺达漂着死尸的河流以及目前达尔福尔的照片,这些照片都非常残忍。 你是否认为发表那样的照片,将真实情况告知读者,是一个专业人员的职责呢? 绝对是这样。我们曾发表了一个伊拉克小男孩的照片,那是在巴格达“解放”之前。我们的摄影师Yuri Kozyrev和巴格达急救中心的一个医生成为朋友,医生告诉他这里有一个叫做Ali的小朋友,他的家被炸弹击中,全家都死了,他自己也失去了双臂。Yuri拍摄了男孩的照片,随后就这所房子被轰炸的真实背景,编辑部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在这张照片里,小男孩是被一个孤独的妇女看护着,她带着长长的头巾。女人和一个双臂皆无,严重烧伤的孩子,这是一张关于一场灾难如此精彩的影像! 我们就是否应该发表这张照片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因为时代周刊刊登的照片总是会激起巨大的反响。后来正是因为我们发表的这张照片,Ali成为了焦点人物,不时有人去给他拍照,以至于影响了他的正常治疗。我们甚至在想:“天哪!我们究竟做了什么。”不过,最终有不少人为国际组织,特别是这个孩子捐款,无数的人想帮助他,他从巴格达的医院转到了伦敦进行治疗。你可以说这个孩子获救了,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刊登一张照片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视觉的需要,其中会产生很多不期而至的后果。 什么左右着时代周刊封面照片的选择?是新闻价值,还是能够增加杂志的销售量? 封面其实就是一个杂志的广告,这是这一行业众所周知的规章。你需要封面来吸引读者。并不仅仅是新闻价值的问题。当然,有一些事件值得上封面——比如有人暗杀总统,但是这种事不可能每周都发生。如何能够在报摊销售的时候产生推动作用,这里面的压力很大。对于时代周刊来说,报摊销售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依赖订阅,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能够吸引不是我们订户的读者。并且,报摊的销售情况也是测试读者愿意购买怎样内容的杂志的试金石。 数字时代照片的真实性问题是否是你目前关注的重点。时代周刊是否有一定的规定杜绝数字篡改照片的现象发生。 我们是传媒业中的巨头,我们和其他一些大型图片机构比如路透和美联都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使用照片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这些合作机构是如何处理图片,看他们是否有着严格的标准。最近几年出的一些问题都是由于自由供稿人提供的图片被报社选中发表而引起的。如果你观察时代周刊发表的照片,你就会发现我们不会采用这类照片。很多时候,这些造假案例非常容易就可以辨别,很明显也很拙劣,任何职业人士稍加留心就能发现。不幸的是很多媒体都没有训练他们的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眼光”,从而使之能够明察秋毫。 对于一些大型的灾难事件,比如911事件和卡特里娜飓风,时代周刊如何做出反应? 面对灾难的时候,有一个事实是人们都会非常信任时代周刊。大家希望读这本杂志的报道,并且愿意将之作为一份历史资料保留起来。我希望自己永远也不要再次面对那种发生在自己家乡的灾难——比如911。我们都生活和工作在纽约,遇到了这种难以置信的灾难,大家都疯了一样的工作,甚至从个人角度来说都没有时间关心窗外的世界究竟怎样了,因为你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没有时间。这个时候,人类的天然直觉就是要去帮助别人。当时为了鼓舞士气,我曾经和眼泪汪汪的同事有过这样一段谈话:“我们都不是职业的救援工人,这不是我们份内的工作。但是我们有着自己的职责,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报道,我们有着重要的职责让人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即使我们自身也已经筋疲力尽。” 这不是说我们是冷酷无情的,事实是,我知道这期杂志有多么重要。后来我们因为在这种艰难的时刻做出了优秀的报道而得到嘉奖。我们都为自己能够在压力之下完成任务而感到骄傲。当然,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对于不在场的人们,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现场的人们,因而有了一份历史档案。 在911之后我们的报摊销售量有一个急剧上升,人们希望从时代周刊中了解事实,希望时代周刊能够帮助他们解释这一切。 (逆光译)

发起第二次协作翻译——时代周刊图片编辑访谈

Revol Drib给我发来邮件: 佳能网站上这篇采访MaryAnne Golon的文章到处挺火的,对于图片编辑来说也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不知道任老师是否有兴致再发布一次协作任务呢? MaryAnne Golon来中国担当第一次华赛的评委时,我们在北京曾经见过,她之前还在《美国新闻和国际报道》等媒体工作过,大大咧咧,快人快语。她也多次获得过美国一些图片编辑的奖项,如今已经在时代周刊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坐上了老大的位置,这篇访谈很是时机。 感谢Revol Drib提供的消息,我对之很有兴趣,这篇访谈一共四页,我承担了第一页,Revol Drib占了第二页,我们还需要两个志愿者。

周末话题:多和少,镜与窗

1. 暑假里听了一个讲座。英国摄影师David Clark在谈到数字技术和新闻摄影的发展变化时谈到:数字时代的图片编辑不再像从前,认真掂量手中的每一张照片,而是从满满一屏幕的图片的缩略图中进行判断,只选择那些看起来很抢眼的照片点击放大。不要抱怨图片编辑懒惰,英国卫报图片编辑一天处理的照片是六千张;而德国Stern杂志的图片编辑则一天要浏览一万张照片,摄影记者无休止的按动快门,图片库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图片,给图片编辑带来沉重的负担,而这也反作用于摄影记者的拍摄工作,为了让自己的照片从千万张照片的小小的缩略图中显得“夺目刺眼”,摄影记者不得不拍摄画面简洁、主体突出或者构图充满戏剧性的图片。 也就是说,数字技术形成的海量图片,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单张照片图片信息量的减少与质量的下降。 2, 1971年,著名策展人John Szarkowski出版了一本名叫“镜与窗”的图书。在这本书里,他将摄影师作品分成两种类型:一方面是浪漫的或者是自我表现类型的。(镜子),另一方面是现实主义或者是纯粹的展示型的作品(窗)。 这两种分类并不新鲜,但是镜和窗的比喻却带给人无限思索。当我们在做摄影的时候,有人朝里看,朝向自己看,作品如同镜子一样在反射自己的心思。而有人朝外看,朝向远处看,而这些作品则如同窗户一样,摄影师通过打开一些原本封闭的窗户而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世界。John Szarkowski的这个比喻似乎给作为艺术的摄影一个合理合法的位置,它通过镜子的比喻,将“艺术摄影”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家自我的感受,以及他们在利用摄影媒介时基于现实但又超乎现实的表达方式给了一个生动地定位。 你的作品是镜还是窗呢?你怎么看待镜与窗的关系呢?

一周一周

对开页 你有多久没有在杂志上看到气势磅礴的大照片了?我指的当然不是那些名人、明星,虽然他们总是占据大多数杂志最显眼的位置。 除了追逐时尚,大多数杂志摄影师忙于给杂志的文章配图,那是一些毫无创新的乏味的工作。只有少数杂志能够实现真正的图文配合,给予摄影师发挥的空间,同时也能够将这些优秀的图片在页面设计中给予正确的位置——比如,放大到一个对开。哦,对开页——多少年轻摄影师刚刚出道时的梦想。 上周,我听到了三次对杂志中对开照片的赞扬,两次来自美国摄影杂志的编辑,另外一个则是德国摄影师Michael Wolf。 “这才是一张照片”——Michael Wolf看到《体育画报》中文版的关于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开篇照片时发出的感慨。 照片的作者是该杂志的图片编辑郑福利。这是一张每个角落都是故事的照片,比如一些细节:背景中斑驳的墙,前景画面的破椅子,这样的照片以对开页的样态出现再合适不过了。不过,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人们对于体育类杂志或者说体育摄影的刻板印象,体育不只是些伸胳膊伸腿的运动,体育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007年6月11日沈阳市体校。沈阳市体校诞生了以王楠和郭跃为代表的多名乒乓球世界冠军,是中国生产乒乓冠军最多的体校。郑福利摄 “这张男孩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很多编辑和读者都不相信,照片可以为新闻故事提供更多的信息,而这张照片就是一个明证。”美国摄影杂志编辑David Schonauer对时代周刊《男孩绝对正确》这个封面故事开篇照片的评论。 照片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大卫伯耐特(David Burnett,希望不是重名重姓啊)。没膝的水中站立的男孩暗示了他们勇于冒险的天性,引人注意的是男孩们的面孔,值得一个一个看过来。这是伯耐特一组照片中的一张,更多照片点这里。 David Burnett 摄 “在这张照片里,一只六百磅的山地猩猩的尸体被抬出来,盯着这张照片让人不禁发出感慨:一个森林之王被废黜了,臣服于比它更渺小的生物,这种事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David Schonauer继赞扬了时代周刊的大照片之后,又对新闻周刊的照片大加赞赏。 照片的作者是Brent Stirton,很棒的一个新闻摄影记者,多次获得荷赛的奖项。摄影师的主页绝对值得一看:http://www.brentstirton.com/。 Brent Stirton摄

小知识:奠定性照片和对开页

在荷赛的专题摄影教程里,有一小节讲Establishing shot ——我将之翻译成奠定性照片,这样的照片一般适合于做杂志的对开页,荷赛的老师是这样解释的: 对于任何一个专题摄影来说,奠定性的镜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告知我们行为发生在哪里,并且设定故事的基调。它包含故事里的所有元素并且很可能在杂志里用作故事的开篇。这类照片通常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比如一个村庄的广场、一幢建筑或者一个运动场,有时这张照片也可以在很近的距离拍摄。总之,这是能够用一张照片讲述整个故事的照片,它可以将后面的图片引出来。

《时代》周刊重装上阵

本月3月16日的《时代》周刊将呈现新的面貌。 最新一期杂志的封面已经可以在时代的网站上看到了,封面是一张插图摄影,里根的眼里流出一滴泪,据说这个封面已经遭到一些博客作者的批评。但是封面照片的风格其实并没有变化太多,以前时代也经常采用插图摄影。时代标志性的红框被保留下来,logo稍微变小了一些。 杂志内页可能变化比较大,内部编辑人员透露,特写报道部分使用了很多黑白照片,照片的数目变少了,但是尺寸变大了,页面也出现了更多的留白。专栏部分将破天荒地出现了专栏作者的头像,以前是一直没有的。 这种变化完全是去年7月新上任的执行主编带来的,他面临一个严峻的局势,时代的经营业绩平平,新媒体却势头不减,同时老对手新闻周刊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而时代集团内部的裁员也影响了时代周刊的新闻资源的获取。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