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周末的时候开始生病,虽然只是重感冒,但也非常难过,积压了不少邮件,我稍后会回复,发邮件的同志别着急。提醒大家在季节转换的时候要注意身体,在北京的要多喝水,天气太干了,不过,我这两天狂喝水,快弄成水中毒了。 长话短说,刚才在网上看了看,最近还真热闹。 先是推荐去英国网站foto8看一看,这个新闻摄影的旗帜网站最近完成了改版,有些象PDN,变成了综合性的门户网,同时很强调社区功能,可以免费注册,上传作品,添加好友。 当下,Foto8上正在热议荷赛,很有意思。评委Oliver Chanarin和他的搭档Adam Broomberg提供给foto8的独家稿件(要注册一下看),揭开了荷赛评选的内幕,也是第一次站在评委的角度谈论他们如何旁观他人的痛苦,还要在其中分出胜负。这篇文章打算在这周给大家翻译出来。有没有人和我一起工作呀?另一篇文章也值得一看,是专栏作者Leo Hsu的文章,他发现荷赛获奖作品中有不少都采取了“重复节奏”的叙事方法,这似乎预示着新闻摄影报道中传统的线性讲故事的方法在发生改变。这个也要找机会再详细说说。 接下来,可以去7号刚开幕的休斯顿摄影节上看看,今年的主题是“中国”,如何把中国摄影从1934一直梳理到2008?展览的目录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休斯顿研究中国摄影的视角,点击这里查看具体内容。 换一些轻松的话题。安妮列伯维茨继续给路易威登拍摄广告,滚石的Keith Richards已经完成,明星Sarah Jessica Parker正在拍摄中,点击这里看拍摄现场的情况。成为路易威登的御用摄影师,像安妮这样名利双收的摄影师可真不多见。 还有一篇很不错的文章,谈论的是杂志封面设计。 在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的热潮中,有几本杂志特立独行,它们并不希望以张扬取胜,而是意图让封面含蓄,意味深长,成为第二眼美女。Esquire(时尚先生),封面的文字设计完全不同,它融化在整个封面设计中,而不是单独列出。GOOD杂志的做法是让读者面对一个反传统设计的杂志封面心生疑虑,从而多看两眼,他们不会把大明星做得那么突出,而是将杂志的内容主旨在封面表达得非常鲜明。《经济学家》的封面辨识度很强,要把封面当作一个迷你海报来设计,要在报刊亭的各类杂志中夺目而出,这是他们设计的总思路。经济学家的封面通常以一个抢眼的视觉形象为主打,将杂志的观点隐含其中,每一期杂志的封面设计都新鲜有趣。

周一消息树

“连线”摄影 “wired”(连线),一本“科技”杂志——很多人都给予它这样的定位,但是在“连线”的创办人路易斯•罗塞托看来,数字文化是一场革命,自己要创办的是一本为这场革命而生的酷杂志,是的,“连线”是一本“酷”杂志。 翻开这本杂志上周的网络版,进入它的艺术板块——非常好,前四条消息都是与摄影有关。 1,    为“我们最爱的人”这个摄影项目募捐。 TheOnesWeLove.org这个网站以前介绍过,发起人邀请全世界的年轻人用六张照片表达他们对自己最爱的人的感情。其创办人起初只是尝试性地操办这个活动,但是没有想到在网上的口碑特别好,参与者以及浏览者滚雪球一样地增加,因此导致服务器什么的都要扩容,她却没有银子,一筹莫展,于是发起募捐。Wired也掺和进来,声称这是他们最喜欢的一个摄影网站之一,请求大家共同援助。有如此著名杂志的掺和,目前的资金短缺问题已经解决啦。 2,    新书上市——Hamburger Eyes: Inside Burger World Wired 介绍的图书也不是什么“正经书”,这个书名就挺难翻译的“大汉堡包之视线:进入汉堡的世界”——这哪跟哪啊。 但是别小看这本书,新青年们一定会喜欢,它是网络时代“自出版物”(英文叫做Zine-也有人将之翻译成非主流杂志),从隐形到显性,从无形到有形,从末流到主流的一个标志性产物。这么多形容词——这又是哪跟哪啊。 Hamburger Eyes是一家摄影文化公司,创办人Ray Potes原来在联邦金考复印公司工作,这份工作他迷上了“出版”(当然都是复印的)自己的杂志,随后发现最有趣的是“出版”摄影杂志,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Hamburger Eyes旗下有数字暗房,传统暗房业务,有杂志,销售体恤衫、CD,“大汉堡包之视线”是他们出版的第一本摄影书。 “大汉堡包”在情人节那天面世,首批限量版3000册一下子就卖光了,还举办了一个展览,前来看展览的小青年们都很疯,和照片一样疯。 3,    又是一本新书——Flight Attendants Brian Finke的新书“空中小姐”上市了,连线杂志对这位“新纪实”摄影师进行了采访。这说来话长了,回头这周单独说说。大家先看看照片。 4,    Holga作品征集 这样一本“酷”杂志,要配什么样的照片才够范儿呢? “连线”也有月赛,本次竞赛的主题是亮出你的holga作品。这似乎不符合连线追逐新潮的科技产品的定位,但是在他们看来,能用旧瓶装新酒那才牛。参加的方式非常简单——去上传吧。 这个周一可真够热闹的,本“老师”今天正式开学啦,写些好玩的东西,为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充充电。

一周一周

1,camp show 2007年冬至,1416第一次photo camp。气氛仍然略微有些拘谨。各位,名片发了几张?下一次不要剩下。 建立了一个专门的camp网站,会陆续把这次活动中放映的一些作品上传。请点击这里。 2,东德影像 冬季号的光圈杂志特别关注东德摄影作品,介绍了目前正在英国做巡展的九位东德摄影师的作品。你可以在网上看到部分作品以及策展人的访谈,点这里。 3,年度最佳封面 时代周刊评选出了本年度十佳封面。其实这是一系列年度盘点中的一个,还有什么十大绯闻,十大流行元素等等各种八卦,时代的网站真好看啊,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没有买杂志的必要了。 4,多媒体先锋达拉斯晨报最近上了一个新的作品《底线》,摄影记者花了三年时间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美国最穷困、最危险、最混乱的世界,在报道摄影领域里,前辈总是告诫我们,你要是选择一个城市作为你的报道对象你死定了,这个选题无疑是一个很容易迷失方向的鸿篇巨著。因为涉及的都是敏感题材,摄影记者仅就获得拍摄许可方面也做出了艰难的努力。

一周一周

年轻一代 1, 一百个美国年轻人     《一百个美国年轻人》这本画册,记录了来自美国50个州的100个年轻人的生活,试图勾画当代美国年轻人的整体形象。在我看来,值得称道的并不是画册里的照片,事实上,这些照片也许并不比《城市画报》当年制作的“生于70年代”以及“生于80年代”更加精彩,值得关注的是照片以外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 营销方式: 出版商建立了同名网站,试图与这本书的目标受众进行互动。网站设计得非常时髦但是却又很简洁,在这里你可以欣赏照片、视频、浏览画册页面,同时还能够在blog上留言。不过,如果你不是象我这样在早上五点钟上网,恐怕会失去阅读的耐心,因为照片都很大,速度会受到影响。 摄影师: Michael Franzini已然是新一代商业摄影师的代表,打开他的网页,你会看到两个分类“动态影像”和“静态影像”,这位摄影师的动态作品似乎更加出名,他是艾美奖获得者,拍摄的电视广告作品得到了纽约时报评论家的赞赏。因此,你在上面那个网站里看到的视频都并非是摄影师拍照片的副产品,非常职业。 作品诞生与传播方式:   摄影师Michael Franzini持续关注年轻人的文化,他已经出版过一部相关的图书《美国年轻人》,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获得了一个基金的支持拍摄这部规模更加宏大的一百个年轻人的肖像。最终的作品除了一本图书,还会在画廊里展出,而且没准还会出版DVD。 2, 我们最爱的人 这个摄影项目起初非常吸引我,创办者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年轻人拍摄他们最爱的人,要求是在户外拍摄六张肖像,目的是用影像的方式定格我们珍爱的人的影像,同时也试图发现不同地域年轻人在表达自己情感方面的共同与不同。 怀着强烈的好奇,我去浏览了目前已经上传的作品,结果非常失望,因为所有年轻人的爱人似乎都是同样的人,他们的恋人或者朋友,没有父母,爷爷奶奶,所有年轻人的拍摄方式也是出奇地相似,无目的的扭捏造作。 3, 封面女孩   其实年轻人有以上的表现多少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尤其受到商业文化的影响,下面这则elle girl为辣妹拍摄封面的全部过程,则是这种氛围的一个缩影。 (点击照片可以看到视频)

一周一周

1,工作坊 1416肖像工作坊最后一个阶段结束,并于鼓楼附近某四川菜馆召开晚宴。明天将上传工作坊的作品。 2,德式肖像 Martin Schoeller,这个出生在德国,在美国展开自己职业生涯的摄影师,正在用贝歇尔夫妇拍摄水塔的方式来拍摄人像。他的作品刚刚赢得了美国摄影杂志年度最佳肖像奖。 “近”是Martin Schoeller作品的标志性风格,这种超越了日常人际交往正常距离的近距离接触,让你能感到对方的呼吸,却又有些透不过气来。而这些作品的另一层意义是,摄影师好似一个面孔收集癖,当名人、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的面孔陈列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也许忽然会冒出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定义“人”这个概念呢? 这部作品应该和前天介绍的creature并列阅读。 相关链接:这里,这里 3,政治家 是巧合,还是故意?美国总统候选人 Mitt Romney在谈及自己的摩门教信仰与竞选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被定格的神情竟然和60年代肯尼迪谈论自己的天主教信仰时候的样子,如出一辙。后者则是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的。由于摄影师是谁还没有搞清楚,因此他是否有意模仿那幅绘画拍照仍旧不得而知。或者,其实政治家遇到难题的时候,原本就是一样的官方姿势。 4,圣诞节礼物 美国大众摄影杂志为肖像摄影师列了一份圣诞节礼物清单,从影室灯到反光伞一应俱全,流着口水去看看吧。

一周一周

市场 1,现象 黑星图片社的博客最近发表一篇文章,谈及新闻摄影图片登堂入室入驻纽约艺术画廊的现象,文章认为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重要原因来自两方面:年轻一代收藏者的出现以及新闻摄影作品的低廉价格。毕加索的作品令大多数人望尘莫及,与此对照,一些新闻摄影先驱人物的作品却仅仅在1000美元上下。一个例子是,Ebay网上有人在叫卖1930年代的维加的一张关于纽约车祸的黑白原作,起价只有1250美元。 另一个现象是在画廊里展出新闻摄影作品的大多是来自玛格南、VII、黑星以及Sygma图片社的摄影师们,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图片社的领先地位,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图片社的摄影师都拥有自己作品的版权,不像报社里的摄影师,在这些方面要麻烦很多。 2,潜力股 在艺术市场追捧的摄影师中,当代摄影师中排名第一的无疑是Andreas Gursky,他的作品99美分已经突破了三百万美元。但是比起追逐红人来说,挖掘潜力股对于投资者更加有吸引力。摄影收藏杂志的编辑,也是摄影市场方面的专家Stephen Perloff 最近撰文推荐了一些他看好的摄影师,其中一位是荷兰女摄影师Desire Dolron,她的作品在2004年崭露头角,现在价格已经逐步攀升,31×47英寸的照片售价已经达到三万八千美元。专家认为,其作品还有升值的潜力。Dolron的作品用传统的方法拍摄,后期在电脑里进行再加工。点击这里可以看到其作品。 3,去巴黎 巴黎摄影展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意大利摄影师的作品今年颇受瞩目,英国卫报整理了一些精彩作品,点这里可以观看。 大家可能都看出来了,我最近十分繁忙,朋友们的留言来不及仔细观看,也没有及时回复。我觉得非常抱歉。但是如果仔细看看“脆弱”这篇文章后面的留言,你们就应该发现,其实1416的魅力并不是因为我每天在这里辛勤的耕地,更重要的是有那么多的有想法的朋友在热心的除草。这让我无比感激,谢谢你们。

严肃的游戏

1, 安妮•列伯维茨(Annie Leibovitz)的照片暗语 戈尔巴乔夫为路易威登的广告做模特,摄影师是鼎鼎大名的人像摄影师安妮•列伯维茨,这个超豪华阵容足以让人瞋目结舌。照片里,戈尔巴乔夫坐在轿车后面的座位上,车窗外经过的是柏林墙,身边放着路易威登的提包。镜头本来应该停止在这里结束,但好事者认为这张照片并非如此简单,将其放大仔细观察,发现路易威登包里的那本杂志,上面的文字是有关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间谍利特维年科(Alexander Litvinenko)被谋杀的事件。这一流亡在英国的间谍神秘中毒而死被认为是普京指使的。 人们相信戈尔巴乔夫不会轻易做广告,安妮列伯维茨不会随便在自己的照片中放东西,于是,这不禁带来了更多的猜想,他们是否在借这则广告发出某种暗语? 2, 猜猜看,下面这些照片的摄影师是谁? 估计你会报出一串儿名字,贝歇尔夫妇、马丁帕尔,但是恐怕你在这些人的作品集中找不到这些照片。 摄影师Harvey Benge最近出版了一本很有趣的书《A Short History of Photography》(摄影简史)封面上四十张当代著名摄影师的作品让你有理由相信这的确是一本摄影史书,但是翻开内页的大照片,你却会发现这是一个玩笑,因为所有照片的作者都是Harvey Benge本人。 如果你在自己的底片中发现一张典型的马丁帕尔式样的图片——这种事情发生的机率应该很高,你会作何选择,恐怕一般都会弃这张照片不用,而Harvey Benge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所有和大师沾边儿的照片都挑了出来。 评论家对这本让人开怀一笑的书持这样的看法: 是的,这些照片都是Benge的原创作品,也都是好照片,而不是东拼西凑的模仿作品。这可能是一个游戏,但游戏也可以是严肃的,这本书兼具严肃和轻松两种性质,着力探讨关于影像风格的话题。 本书作者让我们思考摄影师长久以来面对的一些问题:这些所谓“模仿”的作品是否也可以称为原创?它们是下意识地受到影响还是有意的?我们是否能够给某种摄影风格“注册”上个人商标?

一周一周

昨天很从容地将我喜欢的网站都浏览了一遍,囤积了可供1416吃一周的粮食,此外还有几条消息要趁新鲜享用: 小世界,杂七杂八,尤金史密斯奖 纪实摄影的重头奖项“尤金史密斯”奖于上周揭晓。澳大利亚摄影师Stephen Dupont金榜题名,三万美金的经济支持将帮助他继续拍摄阿富汗的瘾君子——生活在动荡边缘的边缘人物,这位摄影师已经持续关注阿富汗地区15年了。 在尤金史密斯基金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Stephen Dupont的部分作品,这组作品编辑得很特别,不同画幅的作品被整合在一组作品中,其中还有一张是摄影师拍摄瘾君子吸毒过程中表情变化的小样——对于主题的表达恰到好处。 如果要为展示小样这个主意寻找一个鼻祖,我提名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这不仅仅因为他在平遥策划的联系图片摄影师展,大规模地使用小样,提供另一个背景信息——Stephen Dupont本人就是联系图片社的摄影师。 如果要为展示瘾君子吸毒时的表情变化寻找一个鼻祖,那起码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活》画报的一个专题使用了同样的手法。 世界是小的。王瑶是此次评选的三位评委之一,普雷基大人则是尤金史密斯基金的顾问。 Lauren Greenfield  新都市题材报道摄影 并不是全世界的优秀纪实摄影工作者都集中在阿富汗、伊拉克,起码有一个例外——VII图片社的Lauren Greenfield将自己紧紧地钉在了城市里,继《女生文化》、《瘦》之后,她继续关注大都市里的年轻人,浏览VII的视频专区,你可以看到她的几部新作。强力推荐《孩子和钱》这部分,讲述浮华背后的虚伪,我觉得接受采访的那几个孩子实在令人讨厌,但是想一想,这不就是我们自己么?这片子看得人心惊肉跳。 办图片社越来越像炒菜 上一则消息说到VII,这种由几位志同道合的摄影战友组建自己的图片社,已经成为一种成功模式不断被复制,并且在模仿中产生了变异。上周新成立了一家图片社:twentytweny(2020),六位英国摄影师共同组建。VII完全由报道摄影师构成,摄影产品是单一品种的,而2020的摄影师则来自不同领域:商业广告、杂志肖像、时尚、报道:一本杂志的全部摄影都包给这家图片社就足够了。 来点儿葱,来点儿蒜,办图片社越来越像炒菜。还有一家叫做Mslogan的也是这样。 再说一句,这两家图片社的网页设计都非常不错。 最后,建议去曾璜那里去看看他的一个有趣的帖子(悄悄说,他很久没有发这么有意思的文章了),内容关于翻译。看过之后,我觉得我以前所做的翻译都,呵呵,不是翻译。

James Nachtwey和他的“影子”

刚才的时代访谈里多次提到了战地摄影师James Nachtwey,那就在这里再放送一条关于他的八卦新闻。 美国摄影杂志的图片编辑觉得自己简直撞见了鬼,他发现纽约时报最近一个很不错的多媒体报道 a jihadi fighter,里面的记者Mike Moss和Nachtwey堪称孪生兄弟,同样的语调(缓慢的毫无情感色彩的)同样的花白头发,以及同样关注战争。难道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巧合?

数字

9月份的Vogue(英文版),这本厚达850页的杂志中有727页是广告。也就是说只有13%的页面是真正的新闻内容。 有趣的是,有人对此的评价是——过去五年以来,vogue的广告原比它的原创内容好看的多。 此条消息来自图片编辑blog(http://aphotoeditor.com/),作者据说是美国一时尚类杂志的图片编辑,经常介绍不少业内资讯,写作方式很个人化,值得一看。<

一周一周

七天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块呢?实在不想开工。 以下是一周新闻快递: 1, 悲伤消息,VII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女摄影师Alexandra Boulat10月4日晚在巴黎去世,终年45岁。她是在今年6月在以色列完成拍摄任务时突发脑动脉瘤,手术后便一直昏迷,再也没有醒来。Alexandra Boulat在Sipa图片社工作了10年,为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国家地理等多家媒体供稿,在她去世之前,手头还有一个没有完成的,关于中东妇女的拍摄项目。 2, 惊人消息。最近,美国密苏里新闻摄影培训班迎来了一位特殊学员——Darrell Barton,这个家伙是美国电视新闻摄影师里的资深人物,已经在这一行里摸爬滚打了30多年,两度成为全美年度电视新闻摄影师,如今却出现在了一个静态摄影的培训班里,开始学习拍新闻照片,因为他已经深切认识到这是让他能够稳占江山的一个利器。 当中国国内新闻摄影业内仍旧一片死寂的时候,美国的新闻摄影圈儿已经乱了套,摄影记者正在抱怨报社不给他们进行专业的视频报道的培训,学界正在讨论多媒体报道的质量应该如何提高,现在电视台的记者也来凑热闹了,开始学习拍摄照片! 另一则消息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切体会美国新闻界的媒介融合的加速度,美国在伊拉克的随军记者Scott Kesterson,摇身一变成为纪录片导演,自去年6月开始在伊拉克拍摄他的为期一年的作品《at war》,而他这部记录片的导演和制片人则是达拉斯晨报的前摄影记者David Leeson,目前晨报的新媒体部门的负责人。点击这里看这部片子的片花。——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片子实在是离战争太近了!此外,Scott Kesterson的照片也“拍”得不错,点击影廊(gallery),就可以看到从索尼高清摄像机拍摄的动态画面中抓图抓出来的照片。 3, 有趣消息。前段时间我们搞了一个大项目——翻译了《徕卡崇拜》这篇文章。而一家2003年成立的名叫group35M的小型图片社,他们给自己贴上了“全部使用徕卡相机拍摄”这样的标签,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图片社的宣言是这样写的: “我们都使用徕卡相机,这足以证明我们制作出来的作品质量非常优秀,超过其他任何图片社。” 最近,这家35M图片社宣布关张,它们当初证明自己的方法在摄影师社区lightstalker中引起了争论。有人是这么说的:“器材能够证明作品的质量吗?这样看来,如果要证明我拍的视频文件好,就要说我用的是索尼,这可以吗?”而另一些人则声称:“徕卡摄影,或者我们徕卡摄影师这样的称呼在徕卡迷中非常普遍,这在他人听起来奇怪,但是却是独有的文化现象。”

一周一周

摄影界新闻备忘 1, 时代周刊开设博客专门刊登白宫新闻摄影师的作品,一些照片揭秘拍摄背后的花絮。点这里 2, 著名图片库corbis为2008年的总统大选专门开设一个新的销售平台。除了有参选者及其党派相关图片以外,还有美国经济、医疗等各个方面的照片,可谓用心良苦。点这里 3, 为法新社供稿APF通讯社供稿的日本摄影记者Kenji Nagai在缅甸仰光大游行的采访中,不幸遇难。 4, 科学杂志与美国科学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科技视觉大奖近日揭晓,照片令人炫目。全部作品这里 你难以想象,这是一张鼻窦的CT图片!

一周一周

一周一周 出差在外,就不多写了。提供一条实用信息。 明年2月开始,英国将开展一项名为“时代中国”(China Now)的英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化盛典,活动将贯穿2008年上半年,直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在此期间,“时代中国”将在英国举办大约800项活动,展现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最佳风貌,讲述中国历史,向英国民众介绍一个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中国。 “时代中国”将与众多英国著名文化机构合作,在春节期间以全国性庆祝活动开幕。 目前,时代中国项目的工作人员Giulietta Verdon-Roe正在寻找计划在2008年上半年举办有关中国的展览、出版相关图书的摄影师,他们将对此予以报道,甚至有可能对其中不错的项目予以资助。Giulietta在著名的摄影社区lightstalker上发出邀请,希望对此感兴趣的摄影师将自己的作品链接发给她。她的邮件是giuliettaverdon-roe@chinanow.org.uk。

一周一周

语录 1, “我所做的很多工作也是为了谋生。”萨尔加多最近在接受英国一家杂志访谈时发出以上感言。 萨尔加多正在英国Gallery 32画廊展出他的最新作品:最初之时(In Principio)。这部作品是萨尔加多应著名的咖啡生产厂商Illy公司邀请而完成的,他前往巴西、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地拍摄咖啡豆种植基地的工人。而有趣的是,萨尔加多本人的第一份职业就是为国际咖啡组织做经济学顾问,因此这个标题一方面在暗指他自己的工作生涯的起始,另一方面则是指illy咖啡的起源。 萨尔加多夫人给他买的一架相机,完全改变了这位经济学家的一生。“当我摆弄那台相机,仔细观察它,我从中得到了无尽的乐趣”于是,在为咖啡组织工作在非洲等地工作的时候,他一直带着那台相机,直至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摄影,最终辞去了工作。 劳动者、移民、战争与贫穷中的人们是萨尔加多一贯的摄影主题,这让人们难以想象萨尔加多怎样和一个商业机构合作拍摄照片,而萨尔加多本人则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我在英国经常干一些商业摄影的工作,比如为沃尔沃拍摄广告和盛世广告公司合作。我从来也没有声称自己是一个社会摄影师,是其他人给我贴上了这个标签。我一样也为了生计拍摄广告。我不是一个政治活动家,我只是一个摄影师罢了。我生于一个贫穷的国家,我花费大量时间在贫穷的国家拍照,但并不是为了让有钱人感到内疚,因为这也是我的生活,是我愿意从事的工作。” 由于Illy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并且对于推动巴西的咖啡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萨尔加多更是没有理由拒绝这份工作。不过,他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不是来评价illy公司好或者坏,我的目标就是展示咖啡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这是纯粹的新闻摄影工作。” 访谈全文:这里 2,“几个月前我丢了工作,我开始非常好奇:到底大家是怎么谋生的?你们收入中多少是来自摄影工作。多少人是通过其他工作来养活自己的拍摄工作?当你没有任何生意的时候,你们用什么来付帐单?”一位年轻摄影师在互联网上活跃的摄影师社区lightstalker发的这个充满凄凉问题的帖子,引爆了整个论坛。这些问题本身,以及摄影师对其产生的强烈认同感,已经证明,在这一行当里打拼的年轻人都有着同样艰难的开始。 论坛热贴:这里 3,“人们自认为对图片了解很多,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冲突的时代,一方面对于评论有着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评论的撰写却陷入了泥潭。”美国视觉艺术学院新上任的艺术评论与写作项目的David Levi Strauss对摄影评论的现状给予如上描述。这个项目2005年开设,是非常少有的专门研究艺术评论的硕士课程。项目开设后第一年只有5个学生,第二年有12个,报名人数不断上升。学生的学科背景也多种多样,有学哲学、历史、写作等等。David Levi Strauss希望这些学生还能够有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者从事教育工作。因为在他看来,人们在读图的时候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既然照片是在瞬间拍摄而成的,解读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而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正是评论家的工作。 David Levi Strauss的介绍:这里

大家都爱VII

两家新的以经营图片故事为主的图片社最近刚刚上线。在报道摄影普遍不景气的今天,似乎有些逆流而上。这两家图片社同时都选择了VII的模式——名牌摄影师+深度图片报道。 摄影师Stanley Greene显然非常懂得营销,这段时间很多新闻摄影网站和博客上都传诵着他创建的图片社NOOR9月7号要开张的消息。这家图片社位于荷赛的发源地阿姆斯特丹,一共有九个成员,都是报道摄影领域的好手。(完全名单点这里) 而图片巨鳄getty最近开始重新梳理自己的资源,强化品牌效应,比如,这几年getty在编辑类(editorial)图片领域势头强劲,尤其是旗下笼络了全球很多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如何把这些记者的个性品牌价值发掘出来?getty新成立了一个子网站Reportage专门营销新闻摄影师的深度报道摄影作品。 另外,推荐大家去看今天click园地小猪的文章:给西部孩子一张自己的照片。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