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中国停留在想象

几年以前,我参加学校的英语培训班,讲课的是一个耶鲁大学研究清史的博士, 也不知道怎么把他给弄到我们这个英语写作班当老师来了,不过,他对我的影响 还是蛮大的。我记得当时的一个话题是聊东方和西方的不同,然后我们说到沟通、 说到误解,他说美国确实有很多人一点儿也不了解中国,但是,问题是他们并不需 要了解,因为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是有目的的,从事纺织品工业的美国人可能需要了 解中国,因为这关乎生计,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中国确实只停留在一个遥远的 想象,而且这种想象与一种难以改变的刻板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刚刚买了一本《新闻周刊》,在这本杂志里我又看到了既熟悉但是又陌生的中国。 这本9月25日出版的新闻周刊,封面故事讨论中国形象,导语里的一句话是这样的: “在中国对自己的认知和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之间,存在着很大并且危险的差距。” 我们不讨论政治话题,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说,这句话的含义在这篇文章的图片 编辑中非常清晰的显示出来。 这一系列照片,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比,图片选择意图明确, 传统的政治符号反复出现——天安门、解放军。而西方生活的代表则是麦当劳、朋客。 更重要的一点是,表现现代中国人生活的照片,充满了危机、迷惑。这种表达可能 和我们自己的感受相差甚远,但至少是一种观点,在探讨中国的变化。然后回到封面, 却似乎回到了几十年以前,国旗、毛的雕像。 这些符号的选择从实践角度来说,是图片编辑的偷懒,因为 延需传统的视觉形象对于读者辨析度高,从心理因素来说,似乎他们更愿意停留在传统 的对中国的认知。看来,在外国人对中国现在和过去的之间的认知之间, 也存在 “很大很危险”的差距。

Concerned for what?

在当下这个消费社会如何做报道摄影,如何继续秉承“关心人”的精神?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作者Edward Rozzo 逆光编译 我景仰那些仍然继承了传统报道摄影的精髓的摄影师,他们以见证历史为己任,在世界各地忙碌,这种伟大的精神可以追溯到雅克布里斯、路易斯海因以及萨罗蒙那个时代。但是所谓的”关心”也许不应该仅仅是对社会和政治事件中的不公的关注,同时还要将这些不公正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关心”的内涵在今天虽然仍然没有改变,今天的我们应该关心什么呢? 作为一个摄影师,我没有生活在生活画报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电视时代。电视减弱了摄影的影响力,使影像变得司空见惯,让影像在西方工业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50年代和60年代,平面媒体上的专题摄影和图片故事为我们展示了周遭世界的模样,生动的版面编排,与广告截然区分开的板块,它们是支撑着整个媒体的运转的支柱报道。摄影不仅仅是具有魔力的激动人心的讲故事的 方式,同时这些故事也成为告知我们发生了什么,指导我们生活的重要工具。但是电视打乱了这一切,后现代文化改变了事物的意义,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变成了同样大小同样规格,我们看到的人物都是被精心选择出来的漂亮的对象,买汽车、消费品、小零食以及最新的CD、DVD等是不时闪现出来的场面。现实被放进一个小盒子里,这个盒子同时装满了明星、巴格达的炸弹和孩子的哭泣。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哪里呢? 我的回答是:任何一个地方。我并不是否认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我们见识到灾难危机。这些摄影师,他们仍然是伟大的摄影师,但是这些戏剧性的场面,这些本来应该让我们颤栗的画面,我却不认为这些影像的作用和50以及60年代媒体上的影像具有着相同的作用,恐怕它们的影响已经因为当下这个超真实(hyper-reality)的社会而抵消了。 我再重复一遍,我不是诋毁前人的功绩以及那些影像的力量,我只是质疑人们对传统报道摄影的反应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所以问题是,我们”关心”的方式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呢? 所以在回头看过”关心”的历史,再看一下社会文化的变迁,在当下我们这个超真实的社会中,一些站在传统意义上并非”关心”人的报道实际上也有着同样的影响力,难道马丁帕尔关于全球观光业的报道和一个死亡士兵的尸体的照片相比,就不关心人了吗?迪柯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街头拍摄的男男女女与一个躺在父亲怀里的死去的男孩相比就不关心人了吗?1973年在以色列举办第二届关心人的展览时,康耐尔卡帕和密歇尔埃德森都承认,新闻摄影的危机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对人内心世界进行挖掘。 Philip-Lorca diCorcia “关心人”在今天变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话题,而思考在当下这个消费社会应该如何关心人,是摆在摄影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美国读者关心什么?

很多摄影业内人士都被最近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吸引,下面这四个封面,是新闻周刊 欧洲版、亚洲版、拉美版和美国版的封面,有一个是不同的,你认为是哪个国家呢? 我们不能等到明天再揭晓答案,除了美国版的封面是一个女人和孩子,其他的封面故事 全部是关于美军入侵阿富汗五周年以后,塔利班重新又卷土重来的故事。 新闻周刊做出这样的选择,大概是因为他们认为911后的美国人,更渴望平静的生活, 或者正如他们的编辑在文章中做出的结论:当世界上其他地方考虑重返阿富汗的时候, 我们还是在一边儿吃蛋糕吧。 扯这些事情似乎离摄影远了一些,但是问题在于封面那个女子不是别人,就是著名摄影师 安妮列伯维兹Annie Liebovitz,以拍摄人像为主,为名利场等杂志工作。一个著名的新闻 周刊能够刊登关于一个当代摄影师的封面故事,确实非常罕见。安妮确实为当代摄影师中 的佼佼者,不过有读者是这样评论的:在讨论摄影师和他们的镜头的故事的时候,被看重 的不是反映社会问题的尤金里查兹,也不是出生入死的詹姆斯纳赫特威,而是一个以拍摄 名人肖像为主的摄影师,这本身就很耐人寻味。 更多相关故事: http://www.thenation.com/blogs/notion?pid=124430 http://stateoftheart.popphoto.com/blog/2006/09/annie_or_afghan.html#more

周末话题——关于一个封面的两种看法

这个封面你觉得咋样?美国杂志纪念911的。看起来这是一个不错的理念, 在美国摄影的博客里,Jay DeFoore却发表了他的批评。 如果你知道这照片幕后的新闻,可能也会和他有同样的看法,这张照片也是 一张经过修饰的照片,关键在于画面中人手持的明信片中的画面被换掉了, 下面就是原作和更改后的照片的比较。 原作 改后刊登于内页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作者David Butow在他的博客里表达了对于这一事件的不满,原来的照片 是他在911事件过后两周,自己手里拿着一张明信片拍摄的,但是后来杂志的编辑将 明信片中的照片改变了,换成了一张美联社的双子座的照片,原因是原来的明信片放 大后不清楚。David Butow和Jay DeFoore都很厌恶这种做法,在他们看来经过更改 后的照片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有照片的感觉,失去了原来照片中的语境。 但是另一位美国摄影的博客作者Russell Hart明确表示自己对这个封面的看法不同。 他认为从根本上讲,这本杂志不是一本新闻类杂志,因此对封面的评判标准应该有 所不同。杂志的封面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第一, 杂志的封面有着很苛刻的要求,首先需要是竖片,这就很难找,此外封面上还要 加杂志的名称,标题导读等文字,因此很难一下子找到特别合适的照片。 第二, 杂志的封面一般要体现其内页封面故事的主题,一般都通过插图摄影表现一个概念, 且封面要和内页呼应。 第三, 杂志的封面往往是一本杂志的脸面,同时还要受到市场销售因素的制约,挑选照片 需要十分谨慎,同时人们往往把杂志封面看作杂志的广告,因此对于封面的标准就更高。 基于这样一些原因,很多杂志的封面都在使用合成照片,就这个案例来讲,编辑所作的改动 (…) Read more

VII下月也要多媒体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艺术摄影多媒体的文章,晚上打开pdn的首页,发现VII下月也 要推出多媒体报道的消息。 说起报道摄影的多媒体化,1416教室开播后不久,已经写过不少这方面的内容, 比如,鼻祖人物Brian Storm和他的media storm,传奇马格南令人目眩的 magnum in motion,以及MSNBC的尝试。我把与多媒体相关的文章都收录到网站 日志分类的“小宇宙”栏目里,大家可以一网打尽。 5年前的9月9日,七位报道摄影界的顶级人物组成了VII图片社,两天以后,震惊全 球的911事件爆发,这让VII图片社一诞生就具有传奇色彩。这个新生儿很快成为图片 社中的明星,在当今图片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集中,垄断趋势越来越严重的时刻, 制造了一个奇迹。 VII的目标不仅仅是销售图片,成为一个简单的图片供应商,他们希望在最大限度发挥 图片的传播作用。出版、展览以及举办培训班都是他们积极从事的工作。与网络时代 接轨,就成了他的下一个目标。 已经有不少VII的客户希望他们能够提供这种多媒体产品,但是他们一直在考虑如何 才能够制造出更加有效的多媒体展示形式,因为今天的读者都是薄情寡义,他们的多变 实在难以捉摸。在VII年会上有一些成员也对这种形式表示怀疑,因为高质量的多媒体 展示更加耗时耗精力。Christopher Morris.说:“今天让我们录声音,明天我们要做 录像,可能下一步会要求我们写文章” James Nachtwey的发言则带来掌声:“假如 你们需要很好的声音,那么就应该有一些人专门来录制声音,必需有一些人是专门 做这个的。” 反对的声音是难以阻挡VII实验的脚步,实际上图片社里已经有人这样开始工作了。 Lauren Greenfield在创作他的专题“瘦”(Thin)的同时还录制了一部电影即将在 (…) Read more

从不自由到自由

自由摄影师之五 今天打开博客,看到下面几行字: 本站正按照主管部门对于互联网的相关管理法规和要求对本网站内容进行检查. 约5日中午结束.在此期间暂时停止发表Blog. 为了避免您的思路受到打断或者灵感消失, 建议您赶快打开记事本或者Word开始书写. 你以为博客是个人的,自由的,其实还是不自由。当然,绝对的自由本来就不存在。 当年我去实习的时候,听到的最令我心惊肉跳的一句话就是——要学会用照片来谋生。 这让抱着崇高梦想去参与社会实践的年轻女大学生,琢磨了好几天。当然,这句话并 没有颠覆我的梦想,将金钱至上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反而为我指出了一条 从不自由到自由的明路,我想,这就是老师的本意。 在《新闻、图片和公关摄影》这本书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学摄影专业的学生总是喜欢 拍摄乞丐或者无家可归者,出现这种现象,摄影学院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因为他们总是 给学生看唐麦卡琳的经典作品。伦敦现在变化很大,但摄影师拿不出反映这种风貌的照片。 我并不是说摄影师不应该去拍摄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照片,但对年轻摄影师来说, 只拍这类题材是难以谋生的” 假如你决定将摄影当作一份职业,考虑如何用照片来赚钱,不是可耻的,反而是负责任的。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往往对这个行业倾注了过多的艺术理想,因此缺乏了脚踏实地的精神, 虽然摄影仍然是富于创作力以及带有冒险精神的行业,但是它仍然不是一门完全以“我”为中心的职业, 仍然要时常考虑“我”和周围世界的关系。 下面就是答复Wayne,推荐几本不错的关于自由摄影师的书: 新闻图片和公关摄影(professional press,editorial&pr photography)浙江摄影出版社: 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职业摄影师入门,包含了三个赚钱照片的主要门类——新闻照片, 为媒体拍摄的编辑类照片以及公关照片,这本书很基础也很实在,比较适合初学者阅读 把照片卖个好价钱——摄影作品的版权、报价、转让及谈判技巧 浙江摄影出版社:全书用访谈的形式, 涉及版权、定价、图书策划、婚纱影楼、美术作品的销售等多个领域,涉及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处理的技术技巧。 缺点是稍微老了一些,全书的体系仍然是基于胶片时代。 (…) Read more

插播一条新闻:照片侦探们是否走得太远

今天本应该继续聊聊自由摄影师,因为看到美国摄影杂志David Schonauer写的一篇博客, 决定插播这条新闻。下面是我翻译的他的文章 “每个人都憎恨在新闻照片中的作假行为,但是我觉得有些博客作者在寻找数字更改照片案例的 时候,走得太远了。最近TVNewser的Brian发现CBS最近要走马上任的女主播Katie Couric瘦身有术。 见下图: 左图:cbs最早发布的katie couric的公关照片,刊登在5月的Tvnewser上, 右图:9月份新出版的cbs主办的watch杂志上使用的照片 这是另外一个可能终结新闻摄影地位的案例吗?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这是一个公关照片。 作为一个被CBS以千万美金挖来的风云人物,我相信9月份很多打开电视的观众,关注这位女主播的兴趣 超出了关注新闻内容本身。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有理由以她自己的意愿化妆。 这个案例和以前的路透记者Adnan Hajj造假的新闻完全不同,哈吉是歪曲了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 所以我奉劝那些博客们,如果你们不能找到和哈吉的性质一样的案例,你们还是暂时休息一下吧。” 这又是一个颇好玩的案例,照片侦探们真的走太远了吗?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原文地址:http://stateoftheart.popphoto.com/blog/2006/08/katie_couric_ph.html#more

进入新闻摄影领域:如何成为自由职业摄影师

2012年获得荷赛肖像报道奖的摄影师Ton Koene就是一名自由职业摄影师,从上面他个人网站所展示的作品集中,可以看到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认真地谈如何经营自己不是一件可耻的事。美国快门迷杂志的主编George Schaub讲过这样一句话:“拍摄伟大的照片只是一个开始,将你的照片展示给别人,把照片卖出去,最终得到报酬,这才是你的目标。” 得到报酬,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说,是理所应当的事,而自由摄影师则要艰难很多,尤其是在国内,事实上就新闻摄影这一行业来说,我见到的真正的自由摄影师屈指可数。1997年我在中国青年报实习的时候,干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拆信封,里面是来自全国各地摄影师的投稿,他们也被称作通讯员,现在想来他们其中一些人就可以被称之为自由摄影师,只是那个时候,他们对发稿所带来的荣誉超出了对金钱的期待。 对于一位自由职业摄影师来说,创作作品是重要的一方面,如何把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应成为更重要的话题,这和商业领域面临的问题一样,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以后,营销的工作占据主要地位,因此也出现了渠道为王的概念。那么自由摄影师的渠道又应该在哪里呢? 网络是摄影师可以迅速窜红的一个舞台,它已经成为报道摄影师的进入市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作为一个自由摄影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个人网站,这样客户可以很容易浏览你的作品,并且了解你的风格,事实上,国外有些图片编辑也是通过这些个人网站寻找合适的摄影师,如果暂时无法建立网站,也可以通过博客推销自己,在这方面也有成功的先例,大家可以学习一下那些被广泛链接的个人博客的经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勤于更新。在线的图片库也是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这些可以称作摄影师图片银行的图片库,一个好处就是先期存储,随后慢慢支取利息。 对于拍摄杂志时尚和肖像报道,从摄影助理开始工作,也是一个拓展职业生涯的手段,当然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渡,不禁让人想起学徒工的苦难生涯。但这个无奈的开始却是最便捷的,如果遇到优秀的摄影师则可以大大丰富你的经验,这里有一篇关于摄影助理的文章,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为杂志工作应该成为自由摄影师努力的目标,杂志的报酬比报纸高,并且可以让你认真经营自己的作品,当然,杂志对图片的拍摄要求也相对更加严格。 此外,很多摄影师为了谋生为企业拍摄公关照片,但能和公关公司建立联系的都是他们通过采访认识的摄影记者,自由摄影师很难获得他们接近他们的机会,这也提醒自由摄影师应该抓住自己在完成工作时遇到的机会,获取更大的附加价值。 可能这些列出的途径,很多人不以为然,感觉都是一些众所周知的道理,事实可能就是这样,但是有些人就是从这些简单的途径中拓展出自己的天地,他们的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因为他们将其作为一份自己的职业,苦心经营,全身心地投入。

进入新闻摄影领域:如何为杂志工作

英国摄影师Zed Nelson对美国枪支问题的报道 “Gun Nation”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很少能够看到招聘杂志摄影师的广告。相对于报纸摄影师和报社之间的紧密关系,杂志摄影师和杂志之间更多呈现的是松散的关系。 以前也曾经提到过,杂志很少有自己的雇佣摄影师,在英文里叫做staff photographer,也就是摄影师是杂志社的正式雇员,享有杂志社员工的福利。杂志社的摄影师可能采用签约摄影师(contract photographer)的方法吸引摄影师,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形成比较紧密的联系。还有很多时候杂志会寻找自由摄影师(freelancer)为自己工作。 杂志社摄影的这种运作方式,是和杂志对摄影的要求相关的。杂志并没有时效方面的要求,所以可以不必要和某个摄影师有紧密联系,而报纸则有很强的依赖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杂志需要有独特的影像风格,较高的影像质量,因此也需要和各种不同风格的摄影师合作。从节省成本的角度来看,不用雇佣摄影师,可以节约大量开支,当然,杂志的报酬也应该合理,因为他们节省了器材、保险等本应支付给雇佣摄影师的费用,也应该将这部分资金回馈给自由摄影师。同时,图片编辑对于一本杂志也比较重要,因为他的摄影师队伍不稳定,因此更加难以管理。当然,如果摄影师想获得杂志社的工作,讨好图片编辑也因此很重要。 在美国有两个全国性的比赛POY,(picture of year)年度摄影摄影比赛,和BOP(best of photojournalism),最佳新闻摄影比赛,里面都有年度杂志摄影师的评选,一些为杂志社工作的自由摄影师和图片社的摄影师都曾获得这个称号。比赛要求作者选送单幅和图片故事参赛, 这两个链接是绝对值的去看的, 这是BOP获奖作品的网站 ,这是POY的网站,可以浏览很多很多获奖作品,简直是阿里巴巴的宝藏。 表面看来,杂志摄影师和报纸摄影师的分野是杂志对于题材的报道更加深入,画面更加精美,他们可能会使用大画幅相机,花费十天半个月去报道一个故事,他们在拍摄人物肖像的时候会动用各种灯光设备,拍摄环境肖像。但是,这种看法也不完全正确,摄影师James Colburn在为digitaljournalist撰写专栏的时候就有一篇很精彩的文章: “一张照片就是一张照片,好照片就是好照片,何必再把报纸摄影记者和杂志摄影记者分得那么清楚呢? 我年轻的时候参加一家报社的应聘,他们看了我的作品集说,照片好是好,但是过于杂志化,我当时真恨不得和他说,我把照片全转成黑白你就觉得合适了吧。不久前参加一次摄影比赛又听到了这样的评论,照片不错,但是我们这是报纸摄影比赛。我就想也反问,难道因为照片是方的,就是杂志风格,不适合在报纸上刊登了吗?假如一个报社记者被巴黎竞赛画报的风格打动拍摄出的照片,不能在报纸上刊登,假如在为国家地理杂志完成任务的时候,你总是因为感觉那画面过于报纸话而不去拍摄,最终,是谁受害了呢?拜托!拜托!如果照片好,就给予它应有的肯定,如果照片不好,就把它扔到一边,但是,千万不要用杂志摄影和报纸摄影来区分。” 上面这段话,我甚为喜欢,也颇有嚼头。对照片的评价有很多标准,究竟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是一个值得思量的问题,以报纸和杂志这样的标准生硬衡量,可能会埋没一些摄影师的创新能力,是的,最终受害的是谁呢?是我们这个行业,是媒体的老板们,因为陈词滥调的风格将会不得不这样一直维持下去。

进入新闻摄影领域:如何成为一名报社摄影记者

这是1416开博做第一个工作坊“小石板”时,写的一系列关于新闻摄影行业梗概的文章,借鉴的多是西方媒体的经验。现在对之进行重新编辑,希望能够对即将以及或者刚刚进入新闻摄影领域的朋友有所启发。 洛杉矶时报摄影师Don Bartletti 所做的关于中美洲年轻人冒生命危险扒火车偷渡的报道,获得2003年普利策特写新闻摄影奖 美国纽约时报图片总监对年轻人的建议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停止拍摄。不要停止拍摄,有足够好的作品,这是最重要的。在摄影这个行业,最公平的事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一夜成名。 怎样成为一个报社的摄影记者?准备好一份自己的个人作品集是首要任务。一个报社摄影记者的作品集应该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这些都是摄影记者最常见的拍摄任务: 肖像 新闻照片(一般新闻和突发新闻) 体育新闻照片 特写新闻照片 创意摄影作品 一个图片故事 照片应该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不要放太多照片在里面,有10-20张足矣。入选照片的标准有两点: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作品要简洁,对于读者是易读的;从内容层面上来讲,画面应该包含信息,是能够讲故事的照片。 个人作品集的展示方式并没有一定之规,因为报社和报社之间的要求差别很大,有的仍然需要制作出来的照片,但是大多数则需要数字照片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纽约时报》招聘摄影记者的启事: 我们需要一个有热情勇敢果断的人选,必须有熟练的摄影技术,对于新闻摄影领域所有类型的拍摄项目,从新闻到体育以及特写新闻都拥有创作激情与想象力。他必须对所有的拍摄任务不管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还是一个国外报道都有着同样的热情,他要易于相处,可能在晚上和周末还要坚持工作。如果对网络、多媒体和视频报道有专长更好,此外还要熟悉苹果电脑的操作。符合以上要求的人请寄简历和个人作品集。

小石板——我是谁,开启我们的职业生涯

按照进度,我在以前断断续续和大家讨论过两个问题,一个是观看的方法,另外一个是荷赛大师班的研究系列。 现在大家都进入拍摄状态了吧 我们也应该进入第三个话题——我是谁?关于拍摄主体的研究的探讨。 今天的年轻摄影师面临很多的机遇,有更多走上国际化舞台的可能。作为这个系列的开篇,我选择了两位国外图片编辑关于本土化摄影师需求的一些观点。 时代周刊图片编辑 玛丽安戈龙  发言地点:2004年大师班讲座 十年以前没有人会想到在拍摄波兰的时候,找一个波兰摄影师,或者到中国找一个中国本土的摄影师,但是现在大家会这么办, 关于这些国家一些陈旧的观点已经不存在了,媒体对本土摄影师的期待更高,这也同时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在传媒市场维持生计,你必须先扎根于本土。 德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 露丝  发言地点:2004年亚欧青年摄影师研讨班 中国题材是GEO近年的报道重点,我们主要通过中国的通讯社和摄影师本人购买照片,但是我们通过网络看到的专题,许多 已经被其他媒体采用过,有些较为新颖的,只有部分图片符合用稿标准,当通过通讯社和这些作者取得联系,讨论补充拍摄和与 他们派出的文字作者配合的问题时,大多数中国摄影师因为语言交流的障碍而不能胜任。派遣一名摄影师到中国拍摄需要极 大的费用,同时存在语言和环境等问题。(引自周邓燕 《河内之行》) 德国国家地理图片编辑 露丝  发言地点:2006年青海摄影节 逆光提问;阻碍中国年轻摄影获得为国外传媒任务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回答:语言问题。 平面媒体这几年受到资金的困扰,不断压缩开支,摄影师也不能无所顾忌地全世界乱跑,这的确带给本土摄影师更多出头的机会。关于露丝的回答,我有不同看法,十年前语言可能真的是中国摄影师最大的问题,但是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已经大不相同, 之所以还给国外图片编辑这样的印象,一方面她们对中国摄影师仍然抱有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中国摄影师也缺乏推销自己的能力和渠道。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你真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问题,那就狠下心来,赶紧解决掉,不要让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再成为问题

娱乐——秋季时装发布

咱这里很少和娱乐沾边儿,利用周末的时间也八卦一下,毕竟这也是现今摄影行业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画面里的这位绅士是一位非常敬业的“帕帕拉齐” Carl Brooks,工作时间为2005年5月,他正在拍摄西雅图女教师蕾托诺(Mary Kay Letourneau)与男学生富雅罗(Vili Fualaau)的婚礼,这两位的婚礼绝对是所有小报为之狂热的新闻。因为前者在1996年43岁时和后者12岁的小男生忘年恋,被控强奸入狱七年。9年后的这场婚礼简直是爱情神话。 帕帕拉齐Carl Brooks先生显然没有得到邀请函,为了得到这张照片,他也动足了脑筋,他身上穿的是美国士兵在野外作战时为了隐蔽需要而特制的伪装,上面横七竖八地挂了一些叶子和枝条,当然白色的大镜头也能染绿了就好了,否则简直天衣无缝。 挺不容易的。不过,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现在特别婚礼上的另一位女摄影师colby katz也另有所图,她的工作哲学是拍摄不为人知的世界,这位先生是多么好的对象。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感慨这世界如此神奇,严谨而富有秩序,因为这是一条何等完美的生物链。 我还有一个比较关心的问题,不知道 Carl Brooks拍到了没有。如果对八卦新闻很感兴趣,请探访这个图片库,是 Carl Brooks的东家。http://splashnews.com 本条新闻来自:http://www.popphoto.com/photographynewswire/2733/camo-camera.html

侦探社最近工作繁忙

现在有一个商机有待大家挖掘,那就是开一家假照片侦探社,网上有一些人已经先行工作开来。 让路透社狼狈不堪的假照片,是在博客里揭露出来的,http://littlegreenfootballs.com/weblog/ 这个被称作“政治博客” 的个人空间,博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揪出假照片,而是抗议西方媒体对待中东问题存在主观偏见,他们发布的信息都值得怀疑。 随着路透社假照片真相大白,当初参与辨假行动的博主们最近更加繁忙,他们需要处理的案子越来越多。 http://mypetjawa.mu.nu/archives/184247.php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纽约时报的案子,侦探们发现一个被宣告在战争中死亡的 男子,在另外两张照片中还跳上跳下的忙来忙去,而他“死亡”时的姿势好似好莱坞大片“飘”中的情节。对这个案件侦探的结果是纽约时报后来更正说,原来的图片说明错了,画面中的男人第一没有死只是受伤,第二,不是在战争中受伤的是参与救援行动时受伤的。 被宣告在爆炸中死亡的年轻人,戏剧化的死亡姿势 画面右下是同一个人,正参与救援 http://littlegreenfootballs.com/weblog/?entry=22017_Down_the_Rabbit_Hole&only 这个案子也是纽约时报,侦探们正在仔细研究画面右下角的男人是否是通过photoshop后添加上去的。 博主们还发起了一个比赛,叫做你也可以做路透的摄影记者,http://mypetjawa.mu.nu/archives/184234.php。大家争相将自己的ps作品上传。 乱了套是吧,一个博主在博客商匆匆写道:我太忙了,又有人发来照片需要我鉴别。 呵呵,瞧人家这生意

今天讨论的问题有些让人头大——答复戴同学

戴同学昨天发了一个帖子 讨论一条新闻 http://news.sina.com.cn/w/2006-08-07/07339676833s.shtml 这样的照片究竟算不算篡改呢? 摄影师怎么可以没有调整自己照片的权利呢?原始的照片就是真实的吗?那只不过是一台机器对现场的还原而已,而之后的ps,是另一种机器对现场的还原,这两者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吗?摄影师有权利调整曝光、选择胶片,为什么就没有权利ps呢?我们不会真的愚蠢到了宁愿刻板的相信一个日本产的黑匣子而不相信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地步吧? 人的眼睛才是权威,亲临现场的摄影师有权利利用任何技术手段再现他看到的一切! 就算真的加了一些黑云又怎样呢?气氛算不算是客观要素之一?若是的话那黑白照片又怎样?图片编辑可以选用黑白照片来降低血腥的感觉,为什么摄影师不可以ps浓一点的黑烟增加战场的气氛?闪光灯又怎样呢?将人的肤色拍得更黑或更白也可以充满主观的暗示,人的背后有没有阴影?在被定格一千分之一秒钟人的极其怪异的表情,你说这是真实的还是需假的呢?人本来就是主观的。 我的回答 在《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这本书里 ,有这样一个小节,叫做视觉欺骗。其中列举了视觉欺骗普遍存在的五种形式: 第一,发生在照相机镜头前的事件可以是有意安排的 第二,在照片制作完成之后,可以通过诸如剪辑、粘贴等传统手段,以及现代的电脑技术加以修改 第三,当对若干摄影图像依照某种次序加以编辑时,其排列顺序可用来造成这些图像所记录的真实事件之间的一种错误印象 第四,在摄影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选择拍摄、取景、对拍摄的形象进行剪裁,对图像进行整体编辑,仅仅靠选择的手段就可以使一张照片作为客观现实证据而具有的价值发生戏剧的变化。 第五,最简单的方法,一幅照片可以通过错误的说明来误导受众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五种方法里,使用电脑技术修改其实是最愚蠢的一种方法,因为其他几种欺骗方式都是杀人不见血的,或者说是只有江湖内部人士才会明了的秘籍。在我的课堂上,一谈到数字技术修改照片的尺度,总会有同学反驳——剪裁不也会 改变真实性吗?镜头取舍不也会改变真实性吗?他们都是聪明人,不会轻易被糊弄。就是逻辑上出了一些问题,因为所有以上五点视觉欺骗的手法我们都需要禁止,可能我们对数字修改技术讨论的热闹,忽略了对其他几种更隐性欺骗方式的杜绝和监督,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人摆拍造假,就得出可以随意拼贴制作照片的结论,这个逻辑显然是说不通的。 戴同学的想法也挺有趣,我觉得他的观点是,能不能把因为电脑合成而造成的视觉欺骗效果转化成视觉说服的效果呢?或者说,他在质疑,为什么不能用积极的电脑合成方法,传递信息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出的好。我觉得假设我们可以这样做的话必须基于两个前提: 第一,维持传播者的公信力。受众也不是傻瓜,在《视觉说服》这本书里提到这样的观点,“照片从来就是被操纵的对象,我们不应认定过去的受众对于这一可能性的认识不如当今的公众。公众对照片的认知时常持怀疑态度。虽然摄影作为证据的价值源于其介质的技术本质,最终决定任何一张特定照片的可信度的是这张照片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如果我们对把照片当作证据来使用 的那个人不信任,不论照片看上去如何真实,我们都可以说它是经过摆布的,没有代表性,标错了说明等等。反过来,如果我们相信使用照片的人不会求助于这种偷梁换柱的手段,及时我们充分意识到存在着被利用的可能,还是会相信照片作为证据的价值。” 我想这大概就是路透社在发现摄影记者修改照片之后,立即撤销这张照片,并将之公之于众的根本原因。维持传播者自身的信誉是非常重要的。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来,如果要让受众相信这些修改后的照片是“积极的”“正确的”,那么传播者的公信力很重要,而要维持传播者的公信力,它必须确保任何修改都必须是“积极的”、“正确的”。但是他能确保吗?!如果路透社对自己的 摄影记者说,你们可以根据你们看到的事实修改照片,他使用怎样的尺度进行衡量呢?不要太多,只要一次的疏漏就足以让他丧失自己的说服力。 第二,突破视觉结构不确定性的影响。视觉结构与文字相比较,它不能成为一套表示因果关系、相似关系,以及除时空关系之外的其他任何关系的明确手段。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通过形象本身明确表达自己的论点。这种模糊性往往需要借助文字说明来界定。因此如果要让受众理解摄影者试图通过修改过的照片表达观点,必须要明示所做的修改,否则无法发挥视觉说服的作用。比如戴同学提出的这个例子,文字说明里可能需要这样的文字“注:修改过的照片,作者添加了一些浓烟,现场本应如此恐怖。。。”其实我在之前的博客里提到过这种做法。见“两个小符号的智慧”,但是显然,实施过程并非如此简单。 戴同学的反传统思维我赞同,但是我觉得你的思考方式仍然是从文字传播的特性入手,对于视觉传播来说,是一个不同的体系,有些方面可能会更复杂。

青海录播(结束)——哪里都有fans

本次讲座有个哥们,本身也不是坏人,只是因为身份定位的问题,让大家小小的迷惑了一下。虽然他自我介绍是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 师,但是在讲课过程中,我们才发现,他不是为杂志工作,而是为美国国家地理图片库工作,而且已经离开了,他放映的作品是为美 国国家地理科考队拍摄的随行资料片。 我们的结论是,他也和我们一样也是美国国家地理的超级Fans.得到为科考队拍摄资料照片的任务,也是由于他天天到编辑部去泡, 才得到的机会。 Fans也没有什么不好,作为摄影发烧友,也值得骄傲。我是一个比较善于学习的人,我从他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总结为,美国摄 影爱好者如何经营自己。 1,努力寻找机会为大的媒体工作,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宣传自己。他把自己为美国国家地理拍摄的资料照片制作成小册子,并且和 承印方商量,说自己是为美国国家地理工作的,如果对方免费,自己可以在册子上打上对方公司的名字。 2,注意和被摄对象签署肖像权使用合同。他的合同要求对方同意授权“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摄影师”使用这些照片。这个文字游戏 也很巧妙。因为美国国家地理信誉良好,那摄影师跟在后面也粘了光。 3,将自己的图片委托图片库代理。他的照片放在美国国家地理图片库(http://www.ngsimages.com/)和getty创意图片库里 4,将自己的图片委托一些出售打印照片的图片库代理(比较大众化的艺术品,顾客可以买回挂在家里)比如www.art.com 此外我还得到了一个附加信息,2004年开始,美国国家地理开始利用自己的品牌经营家具,动机是他们的摄影师周游世界各个角落, 那些地区的文化都颇具特色,哪个摄影师家里没有一些从这些地方带回来的瓶瓶罐罐呢,花纹,色彩,都可以成为设计师的创作来源 。将异域风格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无疑是很好的卖点,于是他们开始造家具。 我还建议大家去ng的网站上溜溜。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摄影频道内容很丰富 在下面这个链接里还可以看到美国国家地理对一些读者问题的回答,比如他们使用什么相机,什么胶卷,每次拍摄多少个胶卷,怎么 运回来等等。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photography/qanda/index.html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