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周,数字狂潮

1. 数字击中《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上周爆出改照片的“丑闻”。时报在星期三向读者致歉,他们前一天报纸上刊登的一张六栏照片被证实经过了修改。照片是时报的员工但并不是摄影记者拍摄的,其内容是表现水灾中被淹没的一所房子,由于摄影者是透过火车玻璃往外拍摄的,因此在画面上留下了闪光灯的刺眼的反光,作者就自作主张的将之除去了。事件的进一步处理结果还未公布。(Pdn的报道
除去画面上的光斑就是作假?估计照此估算,中国的摄影记者就无法混了。非常巧合,也在上周,许林老师在其博客上率先发出“华赛照片造假的质疑”点击这里),指出一张去年获得金奖的照片有克隆画面的嫌疑,但时过一周,当事人仍然也未现身,此类事件是否又会不了了之呢?
2. 数字击中“历史”
在数字时代仍然保持与时俱进的摄影专业人士中,我认为墨西哥摄影师佩德罗•梅耶尔(Pedro Meyer)是其中最为睿智的一个。近日在其创办的摄影杂志Zonezero中,梅耶尔发表了一篇关于数字技术与当下摄影史的论说。(点这里
梅耶尔用两张照片说明数字给摄影领域带来的变化远远要比我们想像的要快:一张是便利店原来出售胶卷的货架现在全部挂满了电池,另一张照片显示黑白相纸与胶卷生产商依尔福现在已经转向生产打印用的相纸。

Pedro Meyer摄
这种急剧变化的历史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发生,而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背后的寓意却浑然不觉。梅耶尔发现,目前银盐相纸制作的作品成为收藏家追捧的对象,而它们在几年前是不能称之为艺术的,只是随着打印代替冲洗,银盐照片变得稀有,才出现这样的变化。不过,目前很多人仍然不会收藏普通的打印照片,因为如果不使用专业的墨水和相纸,照片将很容易褪色。而梅耶尔却指出,只看到当下数字技术缺陷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会褪色的照片将和摄影术诞生之时的达盖尔、尼普斯的作品一样,虽然模糊不清,但是在未来会成为历史的见证而变得珍贵。也就是说,历史就在眼前,今天的人们正目睹一个又一个数字时代的尼普斯现象的诞生,这些发明改变了摄影史,我们正巧站在历史转变的节点。
3. 数字击中VII图片社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VII(www.viiphoto.com)图片社的消息了,最近他们在伦敦召开了首届欧洲年会,会议的主题是多媒体以及视频技术与摄影的发展。10位图片社的成员轮番上阵,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全文在这里
以下摘录几段发言人的语录:
“今天,摄影的发展丢失了很多传统,也吸收了很多新的内容。由于动态影像的介入,摄影领域发生了剧变。而在未来,为大众传媒工作的摄影记者将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他们的作品,这绝对是发展趋势”
——詹姆斯纳切特威
“假如你的网站能够让读者停留五分钟就是胜利。”
———尤金理查兹(Eugene Richards)
“报纸的生存将有赖于网站。越来越多的报纸摄影记者开始只拍摄视频,然后从中找一些截屏照片放在印刷版上,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约翰莫瑞斯(John G Morris)
4,数字击中你我他
近日,数字铁路(http://www.digitalrailroad.net)的商业运营越来越红火。这家公司从给摄影师提供服务器,帮助其建立自己的图片销售渠道起家,吸引了大批优质客户。目前又将原本独立的摄影师的个人服务器联网,实现在线检索和下载,已经变身为一家新型的图片代理机构。其创始人Nisselson在一次访谈中指出,全球目前的图片市场是两百五十亿美元,而排名靠前的两个大图片社corbis和getty只占了其中40%的市场份额。Nisselson认为这就是像数字铁路这样的另类图片社存在的意义,而摄影师们未必一定要屈服大图片社的欺压,凭借自己的智慧也会在当下的图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真的很担心数码技术,或者是“无所不能”的PS手段,会把记录瞬间艺术的摄影,转变成肆意创作的绘画。
    既然数码化已是趋势,我们是否可以发展出同样高效的鉴别技术,面对新闻摄影可以判定那些部分是处理过的呢?(也许不太现实)

    Reply

  2. to 小七,这种鉴别技术一定会出现的,但是你可以去看看小鸭摄影师的漫画,最可怕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PS手段。

    Reply

  3. 数字铁路这个,我们用啦,署名就是写您的!成不?吾们最近咨询奇缺。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