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周

变 1, 著名的Corbis图片社在更换了总裁之后,经过若干年的动荡不安,似乎真的开始要发力。Corbis先是创建了一个微利图片社:Snapvillage,力图与新媒体时代新的图片销售模式接轨。紧接着在上周又传出大规模裁员消息,大约有16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15%的人失业。其中一些业务部门,比如“指派任务”部门(完成媒体、广告公司的派遣任务)则被连根拔除,Corbsi准备全心全意经营在线图片库。 数字: 全球第一图片社Gettyimages 员工总数1750人,2006年收入8亿美元 全球第二图片社Corbis 员工总数950人左右,2006年收入2.51亿美元 2, 一直与新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今日美国》,培养出的图片编辑也非常了得,它的图片编辑Coburn Dukehart近日离职,成为美国公共广播网站(NPR)历史上第一位图片(多媒体)编辑。 借着新媒体技术,广播——这种似乎已经被挤压到边缘的传播形式在今天开始重新焕发活力。Coburn Dukehart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要将广播节目视觉化,她会在NPR的网站上增加更多的影廊,加强带声音的幻灯片故事的播放。 Coburn Dukehart的工作变化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媒介融合的案例。广播已经不再是广播,影像也被融合其中。 3,墨西哥艺术家Pedro Meyer发表言论,他指出哪些认为纪实摄影在今天已经走投无路的人,是一些忽视变化,思想僵硬人的悲观想法。在他看来,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各种职业都在变革,为什么纪实摄影工作就要永远都是那种老一套的样子呢?他给当下仍然从事纪实摄影工作的人支了一些招儿: A- 关注本地新闻,走到社区中去听听大家都在讨论什么,从中找到有视觉感的故事进行挖掘,但是一定要注意,要同时站在国际视角看到本地新闻,这两者的充分结合将有利于你开拓国际市场。 B-给你拍摄的照片增加附加值,比如当你给图片编辑或者出版商展示照片的时候,你还可以给他们看一些打印出来的照片,或者把照片用PDF的形式展示。总之要帮助你的客户,教会他们使用你的照片。你还可以自己打印图书给客户看,这种方式在婚纱摄影师那里已经非常常见了。 C-将自己视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而不是一个单纯意义的摄影师,这会使你眼界大开,还可以发掘很多潜在的客户。 D- 假如你的暗房技术非常好,你仍然可以在新媒体市场分的一杯羹,因为用打印机打印照片仍然需要这样一些经验丰富的人,甚至你可以完全通过扫描照片工作谋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而且非常有价值。 E- 给你的照片加入声音,很多网站都需要这种传播形式。 F- 不晓得为什么摄影师总是挖掘一些老少边穷的题材,其实都市里也有很多可以报道的故事,我认为VII图片社的 Lauren Greenfield的工作很有启发,她拍摄的女生文化以及中国的首富阶层都非常有意思。 J- (…) Read more

一周一周,数字狂潮

1. 数字击中《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上周爆出改照片的“丑闻”。时报在星期三向读者致歉,他们前一天报纸上刊登的一张六栏照片被证实经过了修改。照片是时报的员工但并不是摄影记者拍摄的,其内容是表现水灾中被淹没的一所房子,由于摄影者是透过火车玻璃往外拍摄的,因此在画面上留下了闪光灯的刺眼的反光,作者就自作主张的将之除去了。事件的进一步处理结果还未公布。(Pdn的报道) 除去画面上的光斑就是作假?估计照此估算,中国的摄影记者就无法混了。非常巧合,也在上周,许林老师在其博客上率先发出“华赛照片造假的质疑”(点击这里),指出一张去年获得金奖的照片有克隆画面的嫌疑,但时过一周,当事人仍然也未现身,此类事件是否又会不了了之呢? 2. 数字击中“历史” 在数字时代仍然保持与时俱进的摄影专业人士中,我认为墨西哥摄影师佩德罗•梅耶尔(Pedro Meyer)是其中最为睿智的一个。近日在其创办的摄影杂志Zonezero中,梅耶尔发表了一篇关于数字技术与当下摄影史的论说。(点这里) 梅耶尔用两张照片说明数字给摄影领域带来的变化远远要比我们想像的要快:一张是便利店原来出售胶卷的货架现在全部挂满了电池,另一张照片显示黑白相纸与胶卷生产商依尔福现在已经转向生产打印用的相纸。 Pedro Meyer摄 这种急剧变化的历史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发生,而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背后的寓意却浑然不觉。梅耶尔发现,目前银盐相纸制作的作品成为收藏家追捧的对象,而它们在几年前是不能称之为艺术的,只是随着打印代替冲洗,银盐照片变得稀有,才出现这样的变化。不过,目前很多人仍然不会收藏普通的打印照片,因为如果不使用专业的墨水和相纸,照片将很容易褪色。而梅耶尔却指出,只看到当下数字技术缺陷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会褪色的照片将和摄影术诞生之时的达盖尔、尼普斯的作品一样,虽然模糊不清,但是在未来会成为历史的见证而变得珍贵。也就是说,历史就在眼前,今天的人们正目睹一个又一个数字时代的尼普斯现象的诞生,这些发明改变了摄影史,我们正巧站在历史转变的节点。 3. 数字击中VII图片社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VII(www.viiphoto.com)图片社的消息了,最近他们在伦敦召开了首届欧洲年会,会议的主题是多媒体以及视频技术与摄影的发展。10位图片社的成员轮番上阵,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全文在这里) 以下摘录几段发言人的语录: “今天,摄影的发展丢失了很多传统,也吸收了很多新的内容。由于动态影像的介入,摄影领域发生了剧变。而在未来,为大众传媒工作的摄影记者将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他们的作品,这绝对是发展趋势” ——詹姆斯纳切特威 “假如你的网站能够让读者停留五分钟就是胜利。” ———尤金理查兹(Eugene Richards) “报纸的生存将有赖于网站。越来越多的报纸摄影记者开始只拍摄视频,然后从中找一些截屏照片放在印刷版上,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约翰莫瑞斯(John G Morris) 4,数字击中你我他 近日,数字铁路(http://www.digitalrailroad.net)的商业运营越来越红火。这家公司从给摄影师提供服务器,帮助其建立自己的图片销售渠道起家,吸引了大批优质客户。目前又将原本独立的摄影师的个人服务器联网,实现在线检索和下载,已经变身为一家新型的图片代理机构。其创始人Nisselson在一次访谈中指出,全球目前的图片市场是两百五十亿美元,而排名靠前的两个大图片社corbis和getty只占了其中40%的市场份额。Nisselson认为这就是像数字铁路这样的另类图片社存在的意义,而摄影师们未必一定要屈服大图片社的欺压,凭借自己的智慧也会在当下的图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你看到了什么之解析

上午的那幅作品有三重解释: 1, 最前面的三个中国人,他们的姿势是以一种为照相机摆姿的状态出现的。绘画作品常常是对照片的模拟和发挥。 2, 三个中国人后面墙上的有一幅绘画,仍然是这三个人,但是他们前面可以看到一个拍照的摄影师。这是一幅表现摄影题材的绘画作品。 3, 你所看到这幅作品本来是挂在墙上的一幅绘画作品,而你看到它的时候则是以照片为媒介出现的。 这三重解释是佩德罗•梅耶尔(Pedro Meyer )在他网站上的发布新的文章《绘画从哪里开始,摄影在哪里结束》里分析的,他指出,自己这幅绘画作品的主题就是在探讨绘画和摄影的关系。我看到很多探讨绘画和摄影的文章,但是无非都是一些老调重弹的说法,而这篇以数字时代为谈话背景的文章却颇有启发意义,当然无疑也存在巨大的争议。下面是对文章的编译 “很多现代艺术都在其中引用了摄影,甚至以此为基础展开创作,已故画家佛朗西斯-贝肯(Francis Bacon)曾经说过,摄影是如何彻底改变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面貌,这个问题似乎我们从来也没有将之认真解答。”(我喜欢“引用”这个比喻,想一想我们写一篇文章时如何引用他人的话语) 摄影对绘画的影响已经很清楚了,但是绘画对摄影有怎样的反作用却并不十分清晰。但是无论如何,借助数字技术的帮助,摄影师面对图片有着更加自由发挥的空间,摄影其实也可以“引用”绘画。 你要看到的先是我在印度拍摄的一张照片,然后我把它修改成类似绘画作品的样子。当然很多人都在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最终的结果不是一幅照片也不是一幅真正的绘画作品。我觉得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的世界,在技术和艺术的层面上都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我认为在现今这个时代,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摄影和绘画之间的界限。 原始照片 绘画效果 当然,我们都知道摄影表现现实是其非常神圣的功能,而事实上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具有多种可能的时代,用主观的方法表现我们周遭的世界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方式,而且同样也能反映出周围的环境。 我希望我们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舞台上,可以将摄影解放,释放摄影的巨大的潜力,创造出伟大的作品,用新的方式阐释周遭的世界。” 原文链接:http://www.zonezero.com/editorial/editorial.html 注:我想佩德罗有几重意思,第一,摄影对绘画一直以来都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其创作风格,第二,摄影自身也可以产生绘画效果,这是古老的摄影画意派的思路,但是借用了数字技术,手段有所不同。第三,摄影和绘画之间的疆界在今天可以有所突破,我觉得第三个观点最为重要。不过要特别指出的,佩只是提出了一种摄影的可能,而不是说摄影必定要变成这个样子,请不要误会意思。

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墨西哥艺术家佩德罗•梅耶尔(Pedro Meyer )去年曾经在上海展出过的作品,最近他写了一篇关于这个作品的文章。 我们先不来说佩德罗自己是怎么解释的,我想请大家先想想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下午我再贴出佩先生的文章。此外想多了解一些关于佩先生的背景知识,影响杂志曾有介绍,请点击这里 我更新了一个链接——黑星图片社的博客(右边友情链接的地方可以找到)。成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黑星也是鼎鼎大名的图片社,但是近来似乎已经慢慢从我们视野中消失,不过,比起被corbis,getty收购的那些图片社比如西格玛、西帕,它还算是幸运,一直保持独立。黑星的博客挺精致的。速度稍微慢一些,如果没有出现可以再刷新一次。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