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荷赛新一轮开始了,据说为了应对“修片危机”,会有新参赛规则出台。本届评委主席来自VII。马格南CEO很得意地说,这个VII图片社,粉丝没有M社的多。六个月之后,马格南将要推出会员制,每年最多四十美金,你也可以成为大家庭的一员。福利包括各种消费推荐,以及一个来自马格南大师的电话…… Read more

周末话题:摄影不再是一张照片,而是一种体验

在前不久荷兰的一次摄影研讨会上,博物馆的策展人、艺术家、媒体图片编辑齐聚一堂,圆桌会议的话题从摄影的未来而展开。他们的观点是:“摄影当下有着超强的能力,使得更多非同一般的照片不断涌现。艺术家将不再站在安全区创作,他们敢于冒险,边界被打破了。” 阿尔勒摄影节主席Francois Hébel则指出:“摄影将获得自由,它不是一种形态、一种工具、其能力不再被局限。” 自由,成了这次研讨会专家们对摄影的未来的畅想。 而另一位摄影业内人士、VII图片社的经理Stephen Mayes则从手机摄影,这个更为微观的角度观察摄影的变革。以下我就摘录连线杂志对他的访谈片断。我把他的这个观点:“摄影不再是某种东西,而是一种体验”,作为本文的标题,因为这句话是对摄影的未来发展的一个凝练的总结;而这篇文章也就算作1416年度盘点的一部分吧,关键词是:手机摄影。 Photographs Are No Longer Things, They’re Experiences   Wired: 我们为何要探讨手机摄影? Stephen Mayes: 我认为手机摄影标志着一种变化的到来。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是一个关键点,但这个节点在过去我们用单反相机模拟胶片时代的时候却并未真正呈现。而手机摄影则是一种纯粹的数字化的产物。 Wired: 那这又意味着如何? Mayes: 胶片时代的模拟信号和数字影像有很多学理上的差别,但核心是一个要凝固影像,而另一个要将影像液化变成流动的。(fluid)对于胶片摄影来说,照片在凝固之前是部存在的,它也可以被复制、修改以及放到另外一个语境中,但它仍然是一个固定下来的影像。 数字摄影则完全不同,它是流动的。你在相机上调整白平衡,其实是没有要把影像固定下来的节点。更重要的是,照片现在在一个数字化语境中存在,它所处的语境也从来都不是固定的。影像可以变身、移形到不同的地点,在同时产生不同的意义。纽约大学的教授Fred Ritchin将数字影像称为“量子影像”。数字摄影可以是在任何一个瞬间是任何一切,它可以集各种矛盾的意义为一身。 而手机摄影则充分体现了数字技术的各种特质,并且还将之放大。 Wired: 你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 Mayes: VII的摄影师每年聚会一次,讨论图片社的业务和发展。去年开会的时候,大伙儿开始互相用手机拍照并将其放到Facebbook上。他们用照片开玩笑,让对方显得愚蠢,而外面的人也能看到这些照片从而分享他们的感受。 (…) Read more

让影像发声(七):呼号,从虚拟到现实

“让影像发声”是1416教室的一个长期主题活动,除了让影像发声工作坊,还会介绍各种摄影师和公益组织合作以帮助被摄对象为目的的摄影活动。今天,我们把视线转向纽约。 美国纽约市中心的联合广场(Union Square),每逢节假日,总有各种集市——小摊主、穿梭的人流,物质丰富,一副热闹的景象。但最近,这里出现的一个特别的影展,却将公众的视线引向饥饿。 展览由无国界医生和VII图片社联合举办,现场支起一个帐篷,这是无国界医生在一些食物匮乏国家工作的场所,如今,这个帐篷成了展厅。 帐篷里专门为营养不良婴儿称重的秤,显示了这个场所的特别,无国界医生在现场向观众讲解营养不良给两岁以下孩子成长带来的灾难。四周悬挂的大照片的摄影者也来到了现场,他们就是VII图片社的Jessica Dimmock和Ron Haviv,两位摄影师在现场解答观众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拍摄经历。Ron Haviv认为这个展览不是给观众灌输一个已经成为刻板印象的饥荒的场面,而是把问题带到实处——关注儿童的成长。展览现场还邀请观众签名督促美国政府为饥荒国家提供足够的营养食品。 这个展览还将在美国一些城市巡回展览。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现实的展览,VII还和无国界医生合作制作了一个虚拟的展厅——一个多媒体报道项目。 点击Starved for Attention(急需关注),就可以看到一个架构清晰的网站,里面是项目的总介绍,以及来自非洲布基纳法索,印度,刚果,孟加拉这些国家的有关儿童营养不良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静态照片影廊和视频报道。 这种报道摄影图片社和公益组织合作,联合制作大型在线多媒体报道项目,除了VII图片社,马格南,Noor也都曾操作过。这种合作使得这些有着理想主义精神的报道摄影师们,在传统媒体江河日下,严肃新闻报道缺乏经济支持的当下,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此篇文章部分内容编译自 PDN)

James Nachtwey离开VII图片社

正好是整整十年。 “冷酷无情”的战地摄影师James Nachtwey选择在自己亲手创办的图片社十岁生日的时候离开。 在这个时间点告别,是不舍?还是一个情绪化的暗示?但这些猜测,你可能无法从他始终如一的镇定的面部表情中解读。 Mark Wallace摄影 2001年9月,James Nachtwey伙同其他几位摄影师一起创办了VII图片社,紧接着就是911事件,图片社成员的出色报道,使得其名声大震。 VII图片社摄影师合影 VII继承了马格南图片社的理念,希望做一个由摄影师自治的图片社。于是,“第二个马格南”在21世纪诞生了,一伙儿摄影师帅帅地走到一起,他们是图片社的创始人,供稿人,也是拥有者。创始人一共有7个,都专注报道冲突和灾难,Alexandra Boulat, Ron Haviv, Christopher Morris, Gary Knight, Antonin Kratochvil, John Stanmeyer,再加上James Nachtwey,七剑客给自己的图片社起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名字——VII(罗马数字七) 很快,VII就成为业内的焦点。与马格南不同的是,VII更侧重时事新闻的报道。 但是,在当下这个年景,经营一个以新闻摄影为主的图片社并非易事。VII经历了女摄影师Alexandra Boulat因为患脑瘤突发疾病去世的悲痛(2007年),Lauren Greenfield的单飞(2009年)Eugene Richards的加入和离开(2006—2008年)。为了解决图片社的经营问题,VII雇佣了职业经理人Stephen Mayes,另外还增加了VII网络(VII network)和VII导师(VII mentor)两种制度,试图吸引更多年轻人。但在经济危机的年代,新闻摄影的转型时期,VII图片社的发展形势仍然很不明朗。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本拉登 对于中国人来说,拉登活在段子里。所以,拉登死了,仍然活在段子里。这样说话,似乎对待国际大事,态度实在轻浮,但是看纽约时报网站上的黑体大字:奥巴马宣布,本拉登已死,再配着一张总统先生发言的呆照,我实在不觉得震惊,只感到荒诞。如果再加上奥巴马的另外一句话:拉登死了,世界变得更安全。那更觉得这只是一场小孩子的游戏。 纽约时报网站 截屏 纽约时报网站截屏 博客作者Michael Butterworth观察了拉登死亡的消息在 ESPN的棒球赛的球场上散播开后人们的反应: “当消息开始在人们的移动设备——ipod,blackberry上传播开之后,现场的人们开始高呼:美国,美国,ESPN的转播人员迅速开始捕捉这个被称作‘国家娱乐’的棒球比赛中的这个爱国的瞬间,在宣布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同时,展示了球迷的骄傲。” “在上面这张照片里,我们看到了体育和国家精神的融合,作为‘粉丝’的民众庆祝他们的球队‘美国队’的胜利。一个美国敌人的死亡,恰似一场比赛的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全球的政治也无非可以最终简化为:胜者和输者。”这是Michael Butterworth对本拉登死亡事件的观点。 世贸遗址,人们也在欢庆美国的胜利——场景的确如同球迷庆祝球队胜利,但比赛总是无休无止,这个庆祝也许只是意味着新的赛季的开始。 威廉的婚礼 《时代》周刊如何调遣摄影师拍摄英国王子的大婚? A. 马丁叔叔: Martin Parr 为时代周刊拍摄 是的,这样的场合如何能够缺省马丁帕尔,这位一直冷眼观看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火星大叔,遇到这场世纪婚礼当然不能错过。但他并没有出现在热闹的婚礼现场的核心地带,而是选择了有十七万人口的英格兰中部城市沃尔索耳,拍摄普通居民的庆祝——油腻的蛋糕,色彩斑斓的小旗子,这些照片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喜剧(悲剧?)色彩。 Martin Parr 为时代周刊拍摄 Martin Parr 为时代周刊拍摄 B. Christopher Morris Christopher (…) Read more

荷兰的那个赛

世界上最大的新闻摄影轮盘赌——荷赛,已经封盘了。评委们将在1月29日到2月10日摇奖,中奖者名单2月11日公布。今年的年度大奖会去哪里呢?海地地震和美国漏油题材会得几个奖呢?这都是一些待解的“谜团”。 2010年荷赛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假照片事件 今年的评委会主席是大卫伯耐特(David Burnett)他受邀担任评委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我有些吃惊,但又有些犹豫,因为作为一个自由摄影师,几个星期没有收入可不行……” 我也很吃惊!“收入”——这是一个工作将近四十年,囊括世界报道摄影所有著名奖项的著名摄影师还要考虑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梦想着哪一天可以躺在自己的名望里睡大觉(这不知道是多少人参加荷赛的动机),但殊不知,无论是谁都得和生活斗争一辈子。 今年的荷赛还有两个新媒体特色,一个是比赛的过程将通过twitter直播,他们的帐号是@WorldPressPhoto 另一个新消息是今年荷赛试验性地增设了“多媒体类别”,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放开投稿,而是在全球通过推荐制的方法做初选,在传统类别的比赛结束之后再进行多媒体评选。 多媒体类分成两个子类别:线性多媒体报道和互动多媒体报道(linear and interactive multimedia),并且将之更为明确地称为“多媒体报道摄影”(Photojournalistic multimedia)。 这个新的比赛,荷赛非常谨慎,事先没有声张,评选也很低调。对于荷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甚至对整个新闻摄影行业也会产生一些影响,因为评选标准的制定,也是对多媒体报道的行业生产法则的规范,这对报道摄影职业化进程影响重大。 多媒体评选的主席是美国报道摄影师,VII图片社的成员Ed Kashi。

与水有关

1) 翻开VII图片社James Nachtwey的作品集,翻到最后一个故事。标题是《中国的水》(water in china)。 图片说明是这样的:“水对中国人有着多重含义,美学,政治以及历史。James Nachtwey从三峡大坝一路旅行到漓江,随后回到北京,记录了他对中国水的印象。” 找一下拍摄时间,见鬼,竟然没有。难道Nachtwey认为这组照片所记录的水之景象是“永恒的”?我盯着他拍摄的漓江,如果前几个月他到这里又会怎样? James Nachtwey摄 2) 4年前,参加一个培训班,来自马格南的老爷子Ian Berry说他的一个长期项目是“水”,在他看来,人类未来的战争也许因为水而起。 我去检索Ian Berry最新的作品,吃惊地发现,四年了,他依然在履行自己的“承诺”,印度,西班牙,韩国,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持续记录各种人和水的关系。 印度 Ian Berry摄 西班牙 Ian Berry摄 另一位马格南摄影师Paolo Pellegrin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首次合作,也以“水”为姻缘,他为《美国国家地理》的水特刊拍摄了“约旦河”的故事,这条以色列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河流,可能是引起争端的导火索,但也许是激发人们相互合作,求同存异的可能。 《美国国家地理》这期水特刊值得一看,从多种角度探讨了水与人类的关联。《时代》周刊也曾以《全球水危机》的标题集纳了一组水的照片。 3) 我的一个学生访问一家都市报的图片总监,他提到,1998年的抗洪报道,是促使中国新闻摄影记者认知新闻摄影工作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如果你去cfp,入门处有一幅巨大的照片,“沾满泥浆的牛仔裤,手里紧握相机”。 1998年,摄影记者于文国拍下了洪水进入九江城的时刻。“洪水冲进西城区是什么时间呢?于文国说:“当时我看了表,是3∶12分。” 于文国摄  <洪水来了> 1998年,摄影记者贺延光在九江决口的现场,用手机口述现场目击的情景,发来8条消息,这就是《长江九江段4号闸决堤30米》,全文如下: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新人集合 1,三大图片社迎娶新人 三家由摄影师做主的报道摄影图片社:Magnum,Vii,Noor,近日都添加了新的人手。 Magnum图片社一年一度的年会在纽约结束,两名摄影师被提名进入了待定会员的行列,Moises Saman ,Dominic Nahr——如果他们能够经受考验就能够如同今年的Chris Anderson一样,成为正式会员,从提名到正式入会,Chris花了五年的时间。 Pdn在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特别指出,由于今年这两位新人叱咤在阿富汗,海地等纯报道摄影领域,这似乎预示着Magnum图片社里两个派别之一——传统报道摄影阵营的胜利。另一派是靠卖照片和画廊谋生的“艺术派” 不过,在这条新闻下面,有一个名为Alec Soth的网友发言:他说他加入Magnum就是因为这里面有着多元文化,这使得所谓“艺术”和“新闻摄影”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他很肯定地说,Magnum没有所谓“传统报道摄影阵营”。 追溯起来,大概怪老头Martin Parr加入应该是这家图片社多元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摄影师Ed Kashi加入了Vii图片社 英国女摄影师Alixandra Fazzina加入了Noor图片社 Alixandra Fazzina摄影  《祈祷他们永远不要回来》 2,新中国摄影师 率先关注驻扎在互联网的中国青年一代摄影师的刘灿国(Busoni),最近更新了他的个人项目:“中国有人在摄影”的摄影师名单。 这里是他的项目说明: 对中国视觉一代的观察 关键词:原发的敏感,自觉,变化的风格 马天天摄 Busoni是1416发言最为沉甸甸的网友。当年借助他的这个项目,我得以了解不少年轻摄影师朋友。他对受到互联网的艺术资讯影响,又借助互联网传播自己的作品的新一代摄影师的观察,使得这些散落在网络各处的摄影师作为一个群体的形象变得明晰并且引起关注。 3,新老摄影师 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并不吝啬给“无名氏”做展览。Leon Levinstein这位才被我们认知的新的“老摄影师”,他的作品透露出他游走纽约街头的好奇目光。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60 中国国庆60周年之际,PBS顺势推介纪录片《年轻,不停息的中国》,(Young&Restless in China),报道了九个生活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存经历,梦想,困惑和尴尬。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片花中一位主人公的发言:“这栋楼,每周造一层,这代表了中国速度”。说这话的小伙子,每周不停息地工作七天,为别人打工,自己也在创业,他还说:“我这是在透支自己的未来”。 不停息(restless)——提炼出这个关键词的导演一定很了解中国。 纪录片的音乐也都很好听,点这里 延伸阅读:卫报供稿人Dan Chung的中国国庆报道,点这里 延伸阅读:《纽约时报》:崛起的中国 网址这里,简介这里 VII的新经理 报道摄影图片社VII最近新雇佣了一位经理,这个家伙的职业背景和摄影毫无关联,他在音乐领域里打拼了十多年,在Sony等娱乐公司工作过。VII聘请这位新经理人的目的是在网络,有线电视,手机和其他新媒体中拓展自己的业务。 荷赛资料库 荷赛最近把其历年来的获奖作品整合成一个可以检索的资料库,观察新闻摄影的发展变化,这里自然是一个好去处。 卡帕 据说导演Michael Mann正在筹拍以战地摄影师卡帕为主人公的电影。他已经购买了一本名为《等待卡帕》的西班牙小说的版权。

世上再无“三剑客”

Gamma图片社这个月底要破产。这个消息在业内似乎没有引发什么动静,传统媒体死亡的新闻已经不再是新闻。 我想起2001年的时候,学校曾经举办过一个研讨班,在座的有Gamma和Sipa的图片编辑,而我正好在新华社实习,给Sygma供稿。大家笑称,这下法国图片社的三剑客就都全了。 这大概也是“三剑客”最后的聚会。 Sygma很快被corbis收购,四千万底片落入corbis手中,并未得到妥善保管。 Sipa隶属于 Pierre Fabre集团,基本上也没有了动静。 Gamma先被法国桦榭集团( Hachette Filipacchi)收购,后来又转卖给 Green Recovery公司,此家公司将收购的几个图片品牌整合成eyedea的图片公司,号称是紧随getty,corbis之后的第三大图片公司,却一直经营不善,直至今天面临破产。 而曾经在业内赫赫有名的gamma这个品牌也在倒买倒卖的过程中,渐渐被人们淡忘。 三剑客都曾经是独立图片社,以新闻报道为主, Fred Ritchin认为,它们和美国图片社完全不同,从新闻报道和摄影语言的角度来看,都更为大胆,它们的照片有着语言文字所无法形容的精彩。 三剑客的衰落,揭示了传统新闻摄影图片社所面临的困境。 看到Gamma的遭遇,我很好奇,VII这样的图片社日子究竟是否依然好过?不少国内摄影人都试图借鉴VII的模式组建自己的报道摄影图片社,VII是否真的是一个成功的模式? 这篇文章的信息来自这里,由于是法文的,我通过google翻译了一下,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烦请懂法文的朋友帮助校正,以及提供更多的信息。

周末话题:马格南和VII

我们的汶川项目还邀请了马格南摄影师Patrick参与,所以最近一直和马格南不停打交道,有个图片社就是好,Patrick的一切都交给伦敦办公室,由他们和我讨价还价,他自己则度假去了。 福利说,某些老外提起马格南是这种态度:“哦,就是那个小图片社。”嘿嘿,虽然未必将马格南捧得至高无上,但是这个“小”图片社的存在,平衡着全球的纪实摄影的发展,要是马格南举步维艰,那大概就是真正讨论纪实摄影死亡的时候了。 马格南不断更新纪实摄影的概念,这不仅仅在于他们吸纳了很多根本就不像马格南成员的成员加入(这个分水岭应该是从马丁帕尔开始),“动感马格南”的出现则是他们最时髦的一次革新,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给予纪实摄影新的力量,这让马格南再次站到了潮头。 介绍一部马格南最新的多媒体作品:Alaska:An Unveiled Secret,作者是Alex Majoli,重新追溯了一段悲惨历史:1961-1987年,110个阿拉斯加Eskimo孩子遭到教堂传教士和志愿者的性骚扰。 摄影师的拍摄线索是回访当年的受害者,但是在后期制作方面,这部片子已经不是马格南早期简单的声音+照片的模式。 彩色+黑白的拍摄方法非常难以操作,但是在这部片子里,有几个片段是从彩色过渡到黑白,然后黑白过渡到黑白视频,然后再回到静态黑白照片,回到彩色——这种方式太棒了,对于一个追忆过去的故事来说,再恰当不过。  此外,同期声音的运用,风声、歌声等等,都特贴切。 现在的这种后期效果和前期的视频、音频和静态照片有计划的采集有密切关系。这似乎预示着,多媒体作品不是马格南摄影师的副产品。 另一家支撑纪实摄影发展的重要图片社就是VII。我非常喜欢vii的lauren Greenfield,她也是在纪实照片、纪录片等各个领域都展开工作的多面手,不过,我最欣赏的是她对都市体裁的开拓。 VII的Gary Knight最近拍了一些在他看来,是拍得最为开心的一部作品,《刚果肖像》。从总体上来看,受到James Nachtwey的影响,Vii的风格还是比较传统的,甚至比马格南还要遵守传统经典纪实的拍摄套路。不过,这一次Gary Knight打破了套路。他在刚果拍摄一个摄影项目的时候,做了一个副产品,把宾馆的床单拿出来,挂在街头,布置了简单的影室,邀请当地人前来拍照,可以和自己的朋友拍合影,也可以就是和自己身边的东西一起拍照。这种做法在艺术领域已经不新鲜,但VII的变化是他们自己的一种突破,也体现了摄影实践领域里的一种融合趋势:艺术、纪实、时尚甚至和商业都在产生各种交集。 另外,在成都遇到我的两个救星,杨怡和陈春林,他们给我找来了手机充电器,春林的作品(相,一日之鉴)的操作方法从表面看和Gary Knight相似,但有着他自己的内涵,且规模更为庞大,我很喜欢。再找个机会单独介绍吧。

线索

有一些零星的消息 VII开始代理非成员作品,这个从“7”开始的图片社事业蒸蒸日上, 也让从事纪实摄影工作的摄影师在当下这个纷乱的市场中仍旧看到一些希望。此次他们代理的摄影师就有我们以前介绍过的Jessica Dimmock 说到纪实摄影,最近台湾摄影界比较受关注的一部作品是沈昭良的摄影作品集《玉兰》: 《玉蘭》攝影集為首次針對堪稱台灣特有社會現象與文化型態的玉蘭花產業,深入而完整的影像記錄,同時也是台湾自製第一本600線3色印刷黑白攝影集。內容除了藉由對於玉蘭花特殊產業結構的脈絡式疏理,實踐紀實攝影的社會性與時代性意涵,亦透過攝影作品,嘗試紀實攝影在視覺表現、美學轉化與攝影集編輯、印刷作業上的諸多可能。 但是除了封面之外,很遗憾没有搜到更多的《玉兰》的作品。 今早让我比较感慨的是美国一个地方报社摄影师的多媒体作品《无法忘记,2007年家庭悲剧中的遇害者》 ,追忆了当地一年以来50位在家庭悲剧中遇害的人,通过对他们家庭成员、朋友的访谈配以家人的照片以及死者的生活照,充满哀思,也引人深思。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些悲剧本来是都市类报纸用来作噱头吸引眼球的卖点,大多数摄影记者都在为之疲于奔命,以至于麻木,但是在这部作品里却充满了对死者及其家人的尊敬,充满了人性关怀的色彩。

消息树

VII又添新成员 前段时间1416曾经发布了VII公开招募新成员的消息,近日,两名摄影师从100多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Marcus Bleasdale 和Franco Pagetti,前者花了八年的时间报道刚果复杂的政局,后者则出没于伊拉克等战乱地区,两个人都是世界各大著名媒体的御用摄影师,同时也囊括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奖项和基金。 又有大腕加入,图片社的现任主席Gary Knight 发出如下感慨:“他们竟然乐于加入VII,我们感到十分震惊。”著名摄影师的加入让VII成为报道摄影界的名人堂,明确亮出“精英”旗帜是VII窜红的招牌。当然,人们都希望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否则VII就会成为报道摄影师们最后的避难所。 VII目前有11名摄影师(创始人之一Alexandra Boulat刚刚去世),他们会将成员稳定在14人以内。

一周一周

昨天很从容地将我喜欢的网站都浏览了一遍,囤积了可供1416吃一周的粮食,此外还有几条消息要趁新鲜享用: 小世界,杂七杂八,尤金史密斯奖 纪实摄影的重头奖项“尤金史密斯”奖于上周揭晓。澳大利亚摄影师Stephen Dupont金榜题名,三万美金的经济支持将帮助他继续拍摄阿富汗的瘾君子——生活在动荡边缘的边缘人物,这位摄影师已经持续关注阿富汗地区15年了。 在尤金史密斯基金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Stephen Dupont的部分作品,这组作品编辑得很特别,不同画幅的作品被整合在一组作品中,其中还有一张是摄影师拍摄瘾君子吸毒过程中表情变化的小样——对于主题的表达恰到好处。 如果要为展示小样这个主意寻找一个鼻祖,我提名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这不仅仅因为他在平遥策划的联系图片摄影师展,大规模地使用小样,提供另一个背景信息——Stephen Dupont本人就是联系图片社的摄影师。 如果要为展示瘾君子吸毒时的表情变化寻找一个鼻祖,那起码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活》画报的一个专题使用了同样的手法。 世界是小的。王瑶是此次评选的三位评委之一,普雷基大人则是尤金史密斯基金的顾问。 Lauren Greenfield  新都市题材报道摄影 并不是全世界的优秀纪实摄影工作者都集中在阿富汗、伊拉克,起码有一个例外——VII图片社的Lauren Greenfield将自己紧紧地钉在了城市里,继《女生文化》、《瘦》之后,她继续关注大都市里的年轻人,浏览VII的视频专区,你可以看到她的几部新作。强力推荐《孩子和钱》这部分,讲述浮华背后的虚伪,我觉得接受采访的那几个孩子实在令人讨厌,但是想一想,这不就是我们自己么?这片子看得人心惊肉跳。 办图片社越来越像炒菜 上一则消息说到VII,这种由几位志同道合的摄影战友组建自己的图片社,已经成为一种成功模式不断被复制,并且在模仿中产生了变异。上周新成立了一家图片社:twentytweny(2020),六位英国摄影师共同组建。VII完全由报道摄影师构成,摄影产品是单一品种的,而2020的摄影师则来自不同领域:商业广告、杂志肖像、时尚、报道:一本杂志的全部摄影都包给这家图片社就足够了。 来点儿葱,来点儿蒜,办图片社越来越像炒菜。还有一家叫做Mslogan的也是这样。 再说一句,这两家图片社的网页设计都非常不错。 最后,建议去曾璜那里去看看他的一个有趣的帖子(悄悄说,他很久没有发这么有意思的文章了),内容关于翻译。看过之后,我觉得我以前所做的翻译都,呵呵,不是翻译。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