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幽谷里的谜团

这个题目够劲吧,是否像街头小报的头条新闻,哈哈。不过,我要说的还是挺严肃的一件事儿,这是最近在写文章的时候无意中翻出的一笔旧账: 著名的纪实摄影先驱,英国摄影师罗杰•芬顿(Roger Fenton),1855年对克里米亚战争展开记录。雇佣芬顿的是《伦敦图报》和英国战争局,他们给这位一直从事风光摄影的摄影师签署了通行证,将他派往了战场,要求其必须拍摄一些积极的画面回来安抚国内的不安情绪。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笨重且落后的摄影器材的限制,这使得芬顿的照片里没有真正的战争,士兵们都在镜头前摆出英雄一样的姿势,战场也被拍成了优美的风景画。一位军官看到发表在《伦敦图报》上芬顿的作品,发出感慨:“与现实完全不一样,一切都很平静,很温和的态度,没有烟,没有尘。” 不过,我猜想芬顿对待“战地摄影”的态度和现代人完全不一样,他本身就是拍风光摄影出身,那时候的人也没有那种要“目击大事”的历史责任感,他对战争的摄影记录其实目的很单纯,他给家人的书信里多次提到腐烂的尸体等恐怖的场面,记述非常详尽,但是看样子,似乎他把文字和摄影的功能区分得很清楚,文字用以描述现实,照片则来表达情感。 下面就是所谓的死亡幽谷谜团,罗杰•芬顿最为著名的一幅作品是《死亡的幽谷》(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也是他作品中为数不多能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的照片。 但是除去我们通常所见的那张,《死亡的幽谷》实际共有两张照片,作者站在同一个角度在不同时间内拍摄的。 这是人们常见的那张,在山谷中到处散落着炮弹 这张却空荡荡的,炮弹堆积在沟里而不是路面上。 当后一张照片被披露出来之后,估计大家都有一种发现了假照片的兴奋感,因为连苏珊桑塔格都这么认为,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一书中,她指出,芬顿将炮弹置于路上,那张有炮弹的照片是摆拍的。这种推断似乎合情合理,因为,努力突出战争的残酷,是很多战地摄影师的目的,也滋生了很多不良行为。 但是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却不认同,他对这个问题穷追不舍,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很长的一篇名叫《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文章,他发出质疑:“桑塔格如何能够对一百多年前的拍摄行为进行判断呢?”,莫里斯翻阅了芬顿当时的给妻子写的信,他在信中曾谈到了这个场景,如果芬顿没有给妻子撒谎那就不是摆拍的。莫里斯访问的专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当时炮弹都是要回收的,因此路面有炮弹的是先拍的,不是摆拍,后面一张则是炮弹被回收到了路边。此外还有一个可能,路总是最终要让人通过的,总要清理一下战场好让马车通过吧。 这个故事,这个谜团,挺深的。是的,我们凭什么对罗杰芬顿的行为进行推断呢?我们对战争摄影的态度恐怕早就模式化了吧?如果芬顿没有把无炮弹的山谷那张照片藏起来,为什么广为流传的只是那张有炮弹的呢? 埃罗尔•莫里斯博客的开头引用了一首艾略特的诗,挺不错的: 在观点与现实之间/在动机与行为之间/是阴影。。 我翻的不好,原文是: 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 Between the motion And (…) Read more

跟国家地理杂志学摄影史

美国国家地理最近发布了一个特别棒的专题,摄影发展史(history of photography time line),循着NG摄影的发展线索,梳理了摄影技术进步史。这个在线的小课件非常直观易懂。 第一张照片,第一张有人的照片,第一张全彩色照片。。。。 美国国家地理发表的第一张照片,第一个图片故事,第一个封面。。。。 最近一个历史是,2006年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首次使用自动感应照相系统。

周一消息树

一个展览 MOMA的“色谱——色彩的再造”(Color Chart: Reinventing Color 1950 to Today)这个展览很值得一看。尤其是在色彩极度缺乏的北京,敲开展览的网址,突然看到一个五色斑斓的世界,你就会觉得很开心——我忽然想到,大家都在做“彩色摄影”,每一个城市大概都有这个城市自己的色谱,每一个人也会有每个人自己的色谱,你是如何拍“彩色照片”的呢?或者说在北京怎么拍彩色? 展览审视了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色彩内涵的变化,色彩所代表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力量逐渐被消费社会的色彩观代替,色彩所蕴含的美学观念渐渐演变成消费社会的一种物质符号。展览汇聚了44位艺术家的作品,作品都围绕色彩展开评论,讨论了各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色彩现象”。 展览在网上观看起来非常贴心,可以按照时间表从1950年逐年看作品,可以按照艺术家的名字观看,也可以根据作品的媒介分类来看,其中包括摄影、绘画、雕塑、装置、媒介艺术等等各种类别。点击开作品后可以看到图片说明和作品阐释。阐释非常重要,很多作品不阅读解说恐怕很难理解。 Christopher Williams的柯达、富士、爱克发彩色系列作品很有趣。他将一些黄色、绿色以及橙色的碗碟,放进洗碗机里,根据以上三种胶卷所声称的其最擅长的颜色,将之对应起来拍摄,比如用柯达拍摄黄色碗碟,并且后期处理也同样用柯达系列。有意思的是,柯达和富士还原黄色和绿色都没有问题,而用爱克发拍橙色可是费了很大劲,一直都只能出来偏红的颜色,最终在加了柯达的滤色片之后才将色彩校正过来。 Christopher Williams在做胶卷的色彩还原测试?当然不是,他的作品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些问题,柯达黄和富士绿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黄要和柯达联系在一起?从什么时候开始,黄色成了柯达这一消费产品的符号以及它如何变成这样?我们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二手世界”,”二手世界”替代了我们真实的感官刺激,但这些用柯达、富士和爱克发转换出来的世界靠谱吗? 又:昨天看到了RD和Antonis,一个从武汉过来,一个从莫斯科返乡,聊了很多有意思的话题。

摄影秀

最近,有关照片的故事很多,情节离奇,过程曲折,众人皆知,就不用我在这里赘述。而这些事儿倒让我想起早年摄影史中一些姑且称之为“摄影表演”或者“摄影秀”的故事: 16世纪末的那不勒斯,科学家以及诗人乔瓦尼•巴蒂斯特•德拉•波塔(Giovanni Battista Della Porta)将一个镜头嵌在他暗箱的墙洞中。发现镜头在对面墙上投射出了一个倒立的影像,而且非常清晰明亮。他对这一发现激动不已,于是邀请朋友来到他的暗室中参观这一神奇的景色。当人们在黑暗的房间中坐好后,他把遮住镜头的布拿开,并指令一队演员在外面的阳光下表演。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当墙上出现了一群缩小的人形在头朝下跳舞时,一群客人非但不大欣赏,反而很不知趣地四处逃散。倒霉的德拉•波塔也被带上了罗马教皇的法庭,以施展巫术的名义接受审判。值得庆幸的是他最终解释清楚了事情的原委而得以逃脱。 画家在利用暗箱作画 19世纪,在和尼普斯研究摄影术的同时,达盖尔先生在巴黎经营“西洋景”(diorama)业务,这种玩意儿有些类似中国的拉洋片,但是那个现场更加令人吃惊,达盖尔利用幻灯投影,立体布景和声效,为观众创造出叹为观止的太阳东升西落,以及伴随着雷电效果的暴风雨等各种自然景象,使人身临其境。 1897年,人们被Burton Holmes先生的旅游见闻脱口秀(travelogue)倾倒,这个爱好旅游的家伙把自己的旅游见闻与照片结合起来开发出了这项产业, Burton Holmes并不是第一个靠讲旅游故事赚钱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做神奇的照片幻灯秀(这种表演在1850年代就开始了)的人,但是他把这两者集合起来,大获成功。Burton把自己在日本拍摄的黑白照片制作成幻灯片,并且通过手工上色将其制作成彩色的,伴随着照片的变幻,Burton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异域见闻,观者如痴如醉。随后他还在讲演中加入了动态的电影画面。 Burton在整理照片 脱口秀的宣传单 现场放映的手工上色的幻灯照片 从1854年开始,伦敦立体影像公司开始生产立体镜和立体照片,销路极佳,到了1858年提供了十万种不同的立体景象,所谓立体镜就是一个双目镜,透过其观看里面并列的两张照片可以形成立体的景观。 人们通过这个装置观看各种好玩的,恐怖的,美丽的,感伤的,甚至色情的照片。有的立体镜还甚为贴心地配备一个上锁的抽屉,好让男人放他们收集的淫猥照片,并且避免家人看到。(呼呼——上锁的!) 立体镜的商品广告 立体镜 立体照片 眼睛一直都是贪婪的,因此也就造就了贪婪的影像。

彩色一周(4)

彩色的Blog 作为彩色一周的结束,介绍一个关于彩色摄影的blog:speak see remember 这个blog的作者是摄影师Christian Patterson,他自己拍彩色,同时也对彩色摄影史感兴趣,一直在断断续续介绍一些彩色摄影师和彩色摄影史,比如以下链接: 早期彩色摄影师1(James Clerk Maxwell) 早期彩色摄影师2(Louis Ducos du Hauron) 早期彩色摄影师3(Hermann Wilhelm Voge) 早期彩色摄影师4(Lumière Brothers) 早期彩色摄影师5(Sergei Prokudin-Gorsky) 柯达克罗姆1(Kodachrome)(Leopold Godowsky, Jr. 和Leopold Mannes) 柯达克罗姆2 (农场安全管理委员会纪实项目和彩色摄影) 柯达克罗姆3(链接) 柯达克罗姆4(克罗姆里的美国) 柯达克罗姆5(克罗姆的消亡)

彩色一周(3)

彩色之前的彩色 William Eggleston的彩色摄影风格多少让人想到马丁﹒帕尔(Maritn Parr),马格南的怪才,脑袋顶上罩着几个光环:摄影师、图书策划人以及策展人。 是的,策展人。就在这两日,马丁﹒帕尔在Hastedhunt画廊策划了一个颇受关注的影展,这就是“彩色之前的彩色,20世纪七十年代欧洲彩色摄影展”。(Colour before colour) 帕尔试图在这个美国画廊里为观者展示一些美国人视线以外的历史。正如他自己谈到的,摄影史常常是主观的历史,一些重要的史实被人们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了。William Eggleston这些美国人在彩色摄影运动中的作用不断被提及,而与他们同时代的欧洲其实并非冷冷清清。 Carlos Perez Siquier 摄 影展之所以冠名为彩色之前,是因为帕尔选择的8位摄影师都是在1970年代末期William Eggleston展览将彩色摄影的地位提升之前,就已经开始彩色摄影的创作了。其中摄影师Keld Helmer-Petersen早在1947年就出版彩色摄影画册:122张彩色照片(122 Colour Photographs),其他几位摄影师也都各有特色,分别是Luigi Ghirri, John Hinde, Peter Mitchell, Carlos Perez Siquier and Ed van der (…) Read more

柯达克罗姆的瞬间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从slate电子杂志中翻译而来的,柯达克罗姆(Kodachrome)是柯达公司专业反转片系列,特殊的K-14冲洗工艺使其必须寄回公司才能冲洗,色彩浓郁,正是这款彩色胶片带动了彩色摄影的狂潮。作者: Jim Lewis  原文点这里 柯达克罗姆的瞬间:William Eggleston的革命性展览如何改变了一切 2002年,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纪念活动,那是一场革命的第一声枪响——随之一切都被改变了。这个活动就是10月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重印了一个展览的目录册,这个目录册的原版早就销售一空,消失了很多年,作为稀有书籍,它的价格早就被炒到500-600美元,是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人无缘见到的。 这本书就叫做《William Eggleston向导》(William Eggleston’s Guide),书的作者是一个有些怪癖的35岁上下的青年,当年他找到MoMA,带着一箱子幻灯片,试图说服这个严肃谨慎的艺术机构为他举办一个彩色摄影个展。 展览具有里程碑意义,宣布了彩色摄影时代的到来,在这以后,黑白影像变得有些古老而珍贵,给人的感觉是过去时代的产物。当代艺术摄影很多都是彩色的:南戈丁、米奇•爱博斯坦(Mitch Epstein)、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都随之接受了以彩色的方式创作他们的作品。 现在,假如我让你猜一猜,这个展览是哪一年举办的——背景资料是彩色电影在30年代流行,彩色电视在1955年试播,所以,第一个彩色摄影个展的时间是。。。。。? 1976年. 这有些让人觉得震惊,1976年的时候彩色摄影到处都是,几乎所有的杂志封面,电影电视都是彩色的。沃霍尔(Warhol)著名的Campbell汤罐头作品出现在1965年,丹﹒佛雷文( Dan Flavin )的荧光灯雕塑展是1966年在画廊出现。但是摄影却一直是黑白的世界,一些前辈比如沃克﹒埃文思声称彩色是“丑陋”的,而罗伯特﹒弗兰克坚持认为“黑白的就是彩色的”。 回顾过去,实在难以想象,70年代中期那时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彩色影像地位如此卑微。我猜测,部分原因是因为摄影从诞生之时起就不被当作一种艺术形式,而是某种科技手段,而黑白摄影则是超现实的,它通过把现实世界中的色彩去掉从而具有了艺术感觉。另外一些原因是彩色影像看起来更加商业,总是出现在杂志、广告牌和人们的家庭快照中。 同样,彩色摄影让摄影师失去了很多掌控能力,因为很少有人能够有冲洗制作自己的彩色摄影作品的技能(或者是买不起设备),艺术家的工作多少完全有赖于快门。 另外一个原因是彩色胶片的工艺还没有达到黑白胶片的水平,对于光线的敏感度、锐度都不够,这样就只能在室外或者利用强烈的人造光源才能拍照。 面对这种混乱一团的现状——敌视、技术的缺陷,Eggleston却走出了自己的路,他成为了彩色摄影之父。其实给他这种名号要稍微往前追溯一下历史:Paul Outerbridge 和 Eliot Porter早就开始拍摄彩色,和Eggleston同时代的Stephen Shore也拍彩色。但是Eggleston却做出了他们没有做到的事情,他让这种媒介合法化,把人们印象中的彩色摄影的缺陷却充分利用,变为优势,从而解放了这种语言,使其具有自己的逻辑。 (…) Read more

彩色一周

以前在博客上曾经做过一个“彩色一周”的专题,正巧最近又编译了一篇关于彩色摄影的文章,于是想着把博客里关于彩色摄影的旧文章都折腾出来,再次集纳一个彩色一周的专题供大家参考: 彩色摄影之父的一段野史 时间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拍摄彩色照片是不入流的,业余或者是商业的,但是有两个人多少改变了这种现状:现代艺术馆的摄影部主任John Szarkowski 和彩色摄影的先驱人物William Eggleston。前者在1976年为后者策划了一个在当时颇具争议,但是在历史上却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彩色摄影作品展,从此以后,彩色照片才能在艺术馆中登堂入室。William Eggleston也因此被喻为彩色摄影之父。前两天的文章纪念John Szarkowski对这个展览有所提及。 另一位较早开始展开彩色摄影创作的Joel Meyerowitz却揭开了William Eggleston成名前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当然这只是来自他个人的口述,因此将之称为一段野史。 大约在1969或者1970年间Eggleston被其他人推荐来见我。他给我看了一盒子他拍摄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很普通,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张力,也没有活力。我就给他看了我拍摄的将近500张彩色照片。我们促膝而谈,一直聊到凌晨。当他离开的时候,嘴里念念有词“彩色摄影,就是它了。”然后他开始延续以前的风格,但是全部的照片都变成了彩色。因为他是一个百万富翁,他有足够的钱来支付打印输出的费用。当时John Szarkowski也非常喜欢我的作品,但是他不停的说:“我需要打印的照片,我需要有一些东西挂到墙上。”但是很不幸我没有钱。这就是为什么William Eggleston成为彩色摄影先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 Joel Meyerowitz后来的经历也不可小觑,以下便是他的简历: Joel Meyerowitz把自己看作是继承了亨利·卡蒂埃–布雷松和罗伯特·弗兰克传统的“街头摄影家”,不过他只从事彩色摄影。作为彩色摄影的早期(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倡导人,他对转变人们对彩色摄影的态度 – 由拒绝到认识 – 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第一本影集《岬角灯塔》(Cape Light) 被认为是彩色摄影的经典作品,出版 20 年来销售了 10 (…) Read more

改变,其实很困难

昨天的视频抓图文章,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文章后的评论。推荐看“张笙”的发言。 翻译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想起上课的时候常和学生念叨的两段历史。很多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实,在它们到来的时候其实都经历了艰难的过渡。 A  35毫米相机的应用 小巧便携的35毫米相机在1920年代诞生之后,并没有立即取代摄影记者惯常使用的超级大相机。新派和旧派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一次,美国摄影记者协会当时的主席被逼问:“什么是你现在使用的巨大的相机能做,而35毫米相机不能做的事情呢?”这位主席二话没说就坐到了他的大相机上。 还会有人钟情于使用这样的相机拍摄体育、突发新闻么? B 照相印刷术的应用 虽然摄影记者可以拍到还原现场的画面,但是由于印刷技术的滞后,照片只能经过报社的雕版工人的制版,然后才能印刷,雕版工人们会对照片进行合理想象,加上很多原始照片上没有的东西。1880年,当可以不经过雕版工,可以直接将照片印刷在报纸上的新技术诞生之后,并没有让出版者们欢呼雀跃。这项技术在各家报社里都得到了冷遇,出版者担心用机器制作的照片替代手工制作会让读者认为照片的艺术性降低,同时,他们还在头疼大批的雕版工人如何安置。 原始照片(左)经过雕版工人加工后出现在媒体上的照片(右图) 对于视频抓图的出现,我没有使用过这项技术,因此我也没有发言权。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下结论不能太早。但是,毫无疑问,我们这一代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将会面临很多重大的变革,而且有些变革已经毫无争议地发生了,比如数字替代传统胶片。

永别了,《生活》?

打开美国摄影的博客,吓了一跳——life is over, again.《生活》画报又停刊了。 不知道这一次是否真的就是和《生活》的永别,不过想必这一次的停刊可能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唏嘘,因为2004年复刊后的生活,大走时尚和流行的路线,夹在周末花花绿绿的广告中,已经如同行尸走肉,尽管我没有读过复刊后新的《生活》,但是询问一些美国同行,他们的回答则是一耸肩:“生活已经不再是生活了。” 再也没有一本杂志在传媒史上比生活更加值得研究,自从1972年被电视击倒,它几次死而复生,但是却元气大伤,一蹶不振,2000年它的倒闭被认为是网络媒体的袭击,而这一次呢? 或许可以说,以视觉起家的《生活》反而被当下的视觉文化击垮,杨小彦在分析2000年《生活》的倒闭原因时就指出:《生活》的图像观念成了普通的视觉存在。当《生活》上的图像风格成了几代人的观察方式之后,人们对图像的惊讶感渐次消失了。 在图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图像的生活节奏中,谁还会郑重其事地去看一本画报呢?为生活默哀,为图像默哀,也许《生活》还会卷土重来,但是这已经无关紧要了。 生活倒闭史: l 1936年诞生。创刊号就卖了46万份 l 1972年第一次关张。专门为《生活》拍照片的费列浦•约翰•格列夫斯,完成任务回到美国的家里,他的信箱里有一封《生活》的来信,告诉他杂志停刊了,格列夫斯曾精心计划的,在今后5年内的拍摄计划也随之落空了。 l 1978年复刊。前任助理总编辑菲利普提出复刊的计划。他认为画报要彩色化,印刷要高质量,缩小读者群,并且提高价格。 l 2000年停刊。内部人士谈及生活甚为苦恼,因为重新复刊后的《生活》是完全没有希望的,它不仅赔钱,而且犯下大忌,人们不重视它的内容,有无都无所谓,编辑发行不断的调换,也没有把它医好,各种方法都试过,改周刊,变更设计,甚至还异想天开的要把它和《时代》合并。 l 2004年再度复刊。在一个报纸生存都岌岌可危的年代,依附于报纸生活,结果可想而知。 l 2007年生活停刊 l ????还会有《生活》么?

摄影史书(2)

3,摄影批评史 Photography in Print: Writings from 1816 to the Present(摄影文论选) Vicki Goldberg编辑(薇姬戈德堡) 我们前面提到的摄影史都是以摄影为主线,是对摄影发展的介绍,而这本书则是一部摄影评论文章的合集,不要简单的认为这是一本攒出来的书,这本书的编辑是文化评论人薇姬戈德堡,全书从摄影宣布诞生之前的1816年开始一直梳理到1978年,整合了大约75篇文章,其中不但有我们熟知的罗兰巴特,苏珊桑塔格的摄影评论,还有一些摄影师的访谈斯蒂格利茨,尤金史密斯,而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其中竟然还有大法官奥利佛·文德尔·荷默斯(Oliver Wendell Holmes)、文学家乔治·萨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以及诗人波特莱尔对摄影的看法。 l 中文书籍参考:《西方摄影文论选》(浙江摄影出版社,顾铮编辑),这本书与上面提到的类似,虽然不是那么全面,但是一些重点文章都涵盖在内,也是一本可以参考的图书。 Photography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摄影批评导读)作者Liz Wells 这本书我也要隆重推荐一下,我最近才在学校图书馆发现的,当时就复印了一本。这本书涵盖纪实摄影、大众摄影、时尚、商业、艺术等多个领域,每一章都有案例描述,是国外很多高校的摄影教材,从对摄影的批评分析入手让我们更深入了解这一媒介的特点。 4,摄影文化史 Photography: A Cultural (…) Read more

摄影史书(1)

前两天Antonis询问是否可以推荐一些关于摄影史方面的图书,正好昨天谈到了摄影史上的一些流派,趁机赶快解答他的问题。摄影史方面的图书很多,在这个链接里你可以找到十几本。http://art-support.com/photohistory.htm,不过都是英文的,因为国内有些号称摄影史的图书其实并不合格。 下面是我推荐的一些,当然是从我自己的角度来选择的,也许并不全面 1,摄影史全书 A World History of Photography(世界摄影史) 作者Naomi Rosenblum 这是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被普遍认可的一本摄影史书,内容全面丰富,有学术价值。人民大学图书馆有这本书。Naomi Rosenblum和她的丈夫著名报道摄影师华特‧罗森布鲁姆(Walter Rosenblum)是将路易斯海因推上历史舞台的人,1980年夫妇俩还来中国举办了路易斯海因的摄影展,据说这是中国首次从美国租借摄影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作者Naomi Rosenblum不但专注研究摄影史,还对女性摄影尤其感兴趣,出版了不少相关图书,比如《女性摄影师历史》,以及《女性看女性》。 History of Photography: From 1839 to the Present(摄影史,1839至今) 作者Beaumont Newhall 这本书也是和上面那本一样都是出版了几十年,历经考验的摄影史书,作者是美国现代艺术馆的首任摄影部主任,哈佛学艺术史的,是圈子里的名人。 2,摄影史别册 The New History of (…) Read more

摄影谱系图

想了解摄影史?用科学量表的方法研究摄影历史和流派? Alec Soth曾在他的博客里对摄影流派的划分做了一个谱系图,将之分为科学性的摄影和诗意的摄影,每一种类型都列举了一些代表人物。表格如下: 这种量表,也出现在Busoni的博客里 因为Alec Soth谱系表里提到的人物有的只有姓,以下对其稍加介绍。 偏于摄影的科学性 1组 哈罗德•埃杰顿(Dr. Harold Edgerton) 电子闪光灯的先驱(相关文章)子弹穿过纸牌,牛奶滴落的瞬间 爱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ard Muybridge) 被称作电影诞生的先驱人物(相关文章)奔跑中的马 卡尔•布劳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 植物摄影(相关文章)(相关文章2) 威尔逊•本特利(Wilson A. Bentley) 专门拍摄雪花的摄影师(相关文章) 本篇博客题图就是这位“雪花摄影师‘ 贝歇夫妇(Becher)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2) 2组 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参考文章) 托马斯·施特鲁斯(Thomas Struth (…) Read more

读一本书

昨天的讨论让我突然很想把一本书好好再读一遍: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 这是一本绝对值得一读的摄影书,着重探讨了摄影术诞生之后一段时期的 社会思潮,书中有大量并非我们在常见的摄影史著作中看到的史实,充满 趣味,但是富有哲理,而且依然能够引起我们对今天的摄影现实的反思。 我再发起一个活动,感兴趣的朋友都来读一读这本书,两周以后,找个 机会一起来侃侃这本书。 图书总介绍: 本书对19世纪美国和欧洲的摄影发展进行了概述,从艺术理论、社会改革 和生理学等完全不同的领域切入论述。早期关于摄影术的评论从传统的 角度对摄影的客观性、外在形式和复制功能等进行论述。另外中性视觉、 直觉天赋和艺术进步等也成为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与摄影术本身技术进步一起构成 了人们对摄影的理解。玛丽·沃纳·玛利亚认为,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 符号,它对艺术和社会进步都起了重要作用。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