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amp16在线展厅(1)

1. 杨文洁 《一间她自己的房间》 “一 间她自己的房间”这个主题脱胎于伍尔夫的同名著作。在书中,伍尔夫表示:如果一个女人想创作小说,那她必须要有钱和一间属于她的房间。在该书创作的年代, 女性生活维系在与之共同生活的男性身上。女人能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取决于她的丈夫或父亲“赐予”她怎样的生活。在这之后,女人们在争取掌握自己的生活以 及塑造理想生活的道路上,一路跋涉。我的摄影主题以各种方式展现了这些女性们凭一己之力为自己创造的这种生活,或者说:这样的一间房间。 小 时候,我家三代人在同一间陋室中生活,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房间,对我来说简直如同天方夜谭。直到我二十三岁那年,才有了真正为我所有的房间。然而,尽管 缺乏隐私,但在成长的那些岁月中,我依旧拥有过“独处”的时光。我记得,自己曾在内心创造出一方天地,我可以隐遁在那里,思绪万千。我意识到,如今拥有的 这间具象的房间, 正脱胎于自己多年前那间建造于内心的房间。 “一 间她自己的房间”意在表现一位独立女性所拥有的复杂生活:她生命中的那些时刻:沉思、快乐、悲伤、满足、愤怒,以及在自己空间内的自由自在。拥有自己的房 间,就如同是拥有了自己的天地,在那里一切各就各位,有条不紊。这个项目就是想探索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度,并去探求个体身份的意义。 为了完成这个专题,我拍摄了单身女性在她们寓所中的肖像,旨在表现女性在属于她们的空间中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邀请每一位被拍摄的对象写下她们独居时的感受,我 在拍摄中记录下她们的居住环境,她们在独处时的穿着打扮以及肌肤的裸露。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这样的相逢,无形之间也发达了我自身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空间的探索。 2.  刘张铂泷 《我的同学》 最开始我只是想给我们班的同学每人拍一张,目的很简单,做个留影,毕业的时候有个纪念。开始的原因也很偶然,去重庆玩的时候把相机落在出租车上丢在了那里,回到学校没有相机使,借了一个朋友的海鸥,看看视角刚刚好,于是就这样开始了。 拍了一年多了,拍了不下100个人,每个人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样子,堆得乱七八糟的书,摆的整整齐齐的化妆品,一架子的鞋,一桌子的零食,女朋友 的照片,自 己的相框,足球,吉他,手风琴,毛绒玩具。有的人大笑,有的人迷茫,有的人自信,有的人羞怯。情,写在脸上,欲,摆在桌上。自己不善于和陌生的人打交道拍 照片,于是就转向身边的朋友。其实拍了这么多,目的也还是像当初那样,做个留影,尤其是在电脑被偷,丢了很多照片后,越发觉得拍些底片能让我更好的保存下 想留下的东西。 3.   朱岚清 《关于信任的肖像实验》 (…) Read more

欠茫症的冬天,小酒,和睦的party

好吧,昨晚是十六个camp以来,结束之后俺最开心的一次。 詹老师的咖啡馆儿越来越暖和了,记得新店还没正式开张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在里面camp,冷得跺脚。 “人气”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人的气息可以带来温度,由外及内。昨晚,我们很多人挤在一起,看片,拍摄奇怪的不知道为什么而拍的“陌生人”初见时候的信任,不排除也是为了“脱光”的愿望,气氛一直美好而温暖。 其实照片还是一如往常,背后似乎隐藏着各种流派,但作者同样也在努力发声,试图让其有自己独有的味道。喜欢的,不喜欢的,看片的人都很直接,会说出来,也会包容别人的观点。 我最喜欢的环节是在“难忘今宵”的主旋律中,大家一人一句的发言,真后悔没能录下来。 最后一组照片是非常平凡的纪念照——一群人毕业20年之后的聚会,雷佳同学很俗气地配上了罗大佑的恋曲1980。我知道你们好多人都被感动了,当时我想的是,20年后,我就变成老太婆了,可你们很多人还是那么的青春…… 正因为这样,你们应该有比我更多的选择和尝试。 欠茫症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绽放你的笑容吧! 都是陌生人么? (谢谢你们所有人,特别感谢party背后忙碌的人:雷佳,朱朱,月月,钱莉,奇遇的工作人员,horse,朱岚清,吴育琛,谢谢所有参展的摄影师和到场的摄影师。我记得有个去香山喝茶的邀请,但愿不会作废,据说可以接待六个人,想去的人赶紧来报团。) 对了,欠茫症是怎么回事儿,你有欠茫症么?你需要脱茫么?请联系google诊断。

Photo Camp 16倒计时:第三回公告

一共11组,呵呵,不是故意的,貌似有不可抗拒的力将之拽向11。 这次开场,我们将特别放映彩虹村民工作坊学员作品,这也是今年暑假的“让影像发声活动”的一个成果。我们和酷儿影像合作,为性少数身份(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或无性恋),以及尊重不同性别、性取向的朋友举办摄影工作坊。活动召集比较匆忙,一共就四位学员参加,张帆,徐阳,我们几个人每周一次给大家授课,还留了两个作业:“身体”和“爱”。 现场将放映学员的作业,正如这个工作坊的题目,我们希望你能看到爱的多种颜色,爱的多种可能;先要懂得爱自己,认同自我,才有能量去爱他人。 释放七情六欲,就在今晚。 photo camp 16 彩虹村民工作坊作品   摄影:sue Photo Camp16 “七情六欲” 放映名单 第一部分 1.     开场:  《爱是什么》                          喜乐 2. 《发现自我: 彩虹村民工作坊作品》  张帆策展 第二部分 1.  《一间她自己的房间》  杨文洁 2.    《我的同学》     (…) Read more

Photo Camp 16倒计时:第二回公告

photo camp16 庄周杨  《平常的景观》 虽然每次camp都让大家会患上密集信息恐惧症,但这次仍然有四个单元,十一组作品要放映。不过,因为不少作者本人会到场,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更直接一些,更私人一些。 camp不是大片儿放映会,很多照片甚至还有缺陷,看片儿这个事儿,大家自己在家里也能看。一个真实存在的聚会现场,更为珍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真切的交流。我知道不少人通过camp以及ofpix的其他活动结识,成了朋友,甚至是情侣,嘿嘿,那感觉真的要多好有多好。 明儿见,没准有奇遇! camp人手册: 1,入场一定记得拿好门票——我们专门为camp制作的明信片,每套两张,一张是对之前camp的回顾。这次是photo camp16 +photo camp2 2,带一张你自己的照片做名片吧,它是最厉害的社交工具。 3,   时间你应该不会记错。地点在奇遇花园咖啡馆(地图这里,电话:88320741) 4,门票30元(可乐,红茶,柠檬水畅饮)(门票费用用来租用场地和投影仪等服务,谢谢各位的支持)

Photo Camp 16倒计时:11.11.11见

Photo Camp 16 朱岚清 《关于信任的肖像试验》 Photo Camp16倒计时1号公告 时间:2011年11月11日,晚6:11分开始,11.11分正式结束 注意:照片放映结束的时间会比这个早,随后是恳谈会时间 地点:奇遇花园咖啡馆 活动日程: 1.   Photo Camp16的放映作品已经整理完毕(噢耶!),将分成四部分,有十一组照片展示。 2. 互动环节——信任肖像试验,摄影师朱岚清将为随机抽取的两位观众拍摄信任肖像(双方的信任尺度将由模特自己把握) 3.  更多活动内容将在之后的公告中陆续发布。

七情六欲:Photo Camp16征稿

陶辉摄影  photocamp4 为何不能活得像个人? 有一段时间,我写文章总是喜欢用“人肉味儿”这个词,我用这个有些粗俗的字眼表达我想见到有血肉,有性情的人的愿望。很多时候,这个博客在我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就在此,它让我找到一些我喜欢的人,他们是粗犷的汉子,也可能是柔弱的小女生,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缺乏处世的圆滑,不善隐藏自己的感情,这可能会让他们在一些场合显得尴尬,却也让其没有成为一种无感情的微生物(就是培养皿里你看到的那些)。 这个主题很早就想好了,却正好应和了昨天的女兵的故事。因为制度不认同女兵也是有情感的人类,这种照片就得到不到认可。但正如昨天留言中sjt所提到的,人要先有人味,才能有人情,才会有勇敢,坚韧,热情等各种有益社会发展的情绪,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怜悯、同情,相互关爱之心。 拍照片也一样,如果你当对方是个人,甚至认可对方在情感上的缺陷,那就有的拍了,而不是把活人拍得像塑料模特一样。 关于具体是哪七情六欲,说法很多,比较容易理解的是这样的: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 这都可以是你的主题,表达方式没有限制。 photo camp16将在11月11日举办,这一连串的1,可以是孤单,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人聚在一起。希望我们能够有情有义地相聚。 ———————————————————————————————————— Photo Camp是: 一个不定期举办的摄影幻灯放映会,地点在北京奇遇花园咖啡馆,已经举办了15次,不仅看片,也有讨论,同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过来看人:图片编辑看摄影师,摄影师看图片编辑,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你可以在1416教室通过检索camp这个关键字获得对camp更多的印象。 申请参加的步骤是这样的: 1,发来你的照片(20张左右的小图)或者你的作品链接,以及作品和作者介绍 2,初选结束后会通知入选的朋友发大图,必要的时候还要把照片根据放映的需要做简单编辑 3,photo camp16将在11月11日举行,投稿信箱是ofpixcamp@gmail.com,截止日期:10月31日

Photo Camp15在线展厅(4)

Photo Camp15的最后一组照片是袁洁的《克拉美丽》。 最初看到这组照片非常偶然,电影学院做讲座结束后,朱炯老师给自己的研究生看片子,我在一旁,瞥见屏幕上是头像,心里想着:又是对Thomas Ruff的模仿?但这组头像却让我有些迷惑,分不清他们是谁,不知道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更无法简单判定他们是什么民族。 得知这组照片拍摄的是克拉玛依的维吾尔族人之后,突然有了很多理解,我想我应该放弃Thomas Ruff来审视他们。 克拉美丽是克拉玛依当地一座气田的名字,在新疆还有克拉美丽山,克拉美丽龙,仅仅在网络上考证,我无法找到“克拉美丽”这个词的真正出处,但“美丽”这个词儿吸引了我——它隐喻着新疆这一特殊地区的资源,财富,地理和历史,而其赞美的直接性,也体现了当地人的热情和直率的个性。 作为一个生活在克拉玛依当地的汉族人,因为拍摄这组照片的机会,袁洁踏入了克拉玛依一些维吾尔族人的家里,他们对传统生活的维系,与现代生活的接驳,都吸引了摄影师的关注。拍下这些看上去并不像新疆人的维吾尔族人的面貌和生活,她希望能够给人们心目中的新疆人的形象增加一些厚度,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化的异族风情。 大概仍会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片面性——片面的美丽,在摄影中作为一种陈词滥调的“美丽”这个形容词,在我们当下对新疆少数民族的各种想象中,却是一个新词,美丽是作者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是对其他关于新疆少数民族问题的对峙和反驳,我想正因为这个“片面”的存在,才会让新疆的故事的复杂性呈现出多个层面,变得立体。 关于这组照片我说了这么多话,还有一个私心,因为从photocamp15开始,每期camp都选择一位参加放映的摄影师的照片制作成小册子,袁洁是这次的入选者,以上权当是我喜欢并且选择她的一个解释,尽管她的头像拍摄仍然需要更为精到和统一的用光,环境肖像部分对画面的控制仍然显得有些松散,也许在之后的拍摄中,她会越来越成熟。关于这本小册子的更多介绍,下一个帖子我会详谈。 摄影师阐释: 我走访了三十多家克拉玛依维吾尔族的家庭,他们都住在高楼中,说标准的汉话,在企业上有正式的工作,有的是单位的领导,还有的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家里的装饰欧式而现代,舒适而奢华的家庭氛围,远超出我的想象。我对维吾尔族的认识也被长期的固化和概念化了。选择拍摄家庭,是因为“家”是一个很汉化却又很国际化的词汇。这些影像展现出的这并不是简单的关于有钱或者没钱的概念,而是关于“家”的认知。他们或许并不能代表所有新疆的维吾尔族人,但他们可以代表生活在新疆的中产阶层的维吾尔族人们。 这些克拉玛依的中产水平的维吾尔族人们,是克拉玛依这座新兴城市的建设者和主人,同样,他们也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受益者。2009年,克拉玛依市政府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概念,“世界”是一个庞大而硬性的词汇,但在这个词汇背后有着软性的标准。我想,打破人们对维吾尔族的固化认识,是这组摄影作品最大的拍摄初衷。而揭示一个群体平等而美好的一面,不光是对维族人的尊重,更是对汉族人的尊重。 更多克拉美丽的照片请点击在线影廊以及袁洁的个人网站观看。

Photo Camp15在线展厅(3)

Photo Camp15的最后两组照片,我将之单独放出来。今天要看的是刘磊的《我的村子》。 这组照片的时间跨度是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摄影师拍摄的就是自己成长的村子——潘庄。事实上,这组照片还可以追溯到更远,因为从学摄影开始,刘磊就以自己的村子作为拍摄对象,但那时候却更多只是光影上的把握,不过是一些风光糖水照片。从本科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刘磊的照片逐渐从虚到实,他关注潘庄的变化,记录传统农村生活,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最近,频频在各类媒体上看到刘磊的这组照片,从专业摄影媒体比如《中国摄影报》到视觉杂志《Lens》,乃至经济类杂志《全球商业经典》,它们打动了很多图片编辑,我最初接到这组照片的时候,也非常欣喜,难得看到年轻摄影师对中国乡土生活持续而深入的记录。 但在camp上,大家听到更多却是刘磊的困惑。其实在刘磊第二次发给我照片的时候,我已经感到他对这组照片的犹豫——他竟然发给我十几张黑白照片。 刘磊认为自己的困惑在于,村庄的一年四季,春耕秋种,婚丧嫁娶,所有的故事都拍摄了好几轮,似乎失去了新鲜感,而另一方面,自己对农村在情感上似乎也逐渐疏远,再次回到村子,竟然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了,就想着赶快离开。这种生疏的感觉让他有些沮丧。 我看了好几遍他的照片之后,也开始产生一些怀疑,这些照片是不是因其所带来的“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而让我“眼前一亮”?就好像我们对异域风情的吃惊和好奇。这些拍摄精良,分类细密,又有时间跨度的照片,它们究竟应该属于哪一个语境——是个人的还是公共的? 对于这些问题,我有疑问,作者也在徘徊。 千万别提“纪实摄影”,别说——他做的是纪实摄影,请不要用这种所谓的“摄影类型”来解决问题。我不愿意从摄影的角度来看这组照片,并非是摄影或者纪实摄影很糟糕,而是人们把它想得、看得很糟糕,比如,刘磊为什么会把这样一组色彩丰富,而且是富含语意的色彩全部抛弃,将照片变成黑白的,并且还能在自己这么大规模的照片库里挑出十几张,这大概就是站在摄影角度的选择。如果就这个话题我们来谈谈,那大概可能要几天几夜。 也许我想说的是,方法不能是对事实的肢解,骨头和肉,它们不是那么容易就分离,不确定,无结论,这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不能按婚丧嫁娶,甚至是四季来分类。 刘磊还会把这组照片拍摄下去,当这组照片赢得了不少叫好声之后,这个家伙还在困惑,这比什么都好。问题有了,答案就会有。 2009年1月28日,村口的站牌,一位老人走在村子里“最宽阔”的道路上 2009年1月7日,酒席上喝酒、让酒的人们。潘庄村盛行酒文化 2010年2月11日,爷爷喂养的一只母羊半夜产羔,早晨发现时几近冻死。着急的爷爷奶奶忙着抢救羊羔,最终羊羔活了过来. 2010年2月18日,过年穿新衣,武生嫂子对绪茂大娘新衣的布料产生了好奇 2009年2月27日,睡在麦子地里的村民 2010年7月7日,农历五月二十六,小暑,收土豆的顾猛汗流浃背。几年前收土豆全靠人力用锄头刨,现在虽然有了机器代替人工,但是依然很辛苦。 2011年1月31日,村子里的刘宗强。刘宗强在济南油漆厂工作,每逢过年才会回家。 2010年5月2日,半身不遂的王文堂正坐在床上,他的三个儿子在县城工作 2009年1月22日,刘爱新一次性买了够全家吃好几天的馒头。面食是潘庄村的主食,现在年轻的村民很少自己磨面,蒸馒头。 2010年2月13日,潘庄村的除夕夜。 刘磊  《我的村子》,更多照片请点击在线影廊。(不能每张照片加说明,抱歉) 作者说明: 潘庄村隶属山东省肥城市(县级市)桃园镇,地处平原,距离肥城县城20多公里路程。潘庄村既不是一个落后的传统村庄,也不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村,正处于发展转型期的潘庄村是鲁西南大地上的一座平凡村落。潘庄是桃园镇42个村落之一,村民人口1100人左右,东北临靠镇中心屯头村3公里距离,南邻伏庄1公里距离,西靠里留村1公里距离,多年前金线河从村子中心穿过,因为水涝,村民将其改道在村北,当年每逢雨季水涝成灾的金线河如今却常年干涸,两边河坝的承包植树也成为一些村民承包户的重要收入。桃园镇按照经济发展情况将辖区村子分为三类,有250省道穿过的屯头、伏庄位列一类村,潘庄村属于二类。 潘庄村虽然叫“潘庄”,但是今天的村子里并没有潘姓人家,村碑上记载:“潘氏首迁于此建村,以姓氏命名潘庄。明洪武年间,刘氏奉迁发令来肥邑卜居,仍沿袭原名潘庄”。至今刘姓依然是村子里的大姓,外姓人家寥寥可数。在修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的《刘氏族谱》上有一篇写于光绪十四年的序记载:“我劉氏之先派出洪同隸民籍 際明時有遣發之令 天佑祖始遣於肥邑 愛肥河鄉民風醇穆土地肥饒 (…) Read more

Photo Camp15在线展厅(2)

8.郭锐&石昕航《城事》 两位摄影师的日常生活记录,咸阳和西安 石昕航  西安 郭锐 咸阳 9.郑川《文殊殿》 文殊殿是宁波市中心一座寺庙内新建的供奉文殊菩萨的木结构建筑,历时一年,手工建造这座建筑的都是来自沿海农村地区的中老年工匠。他们身怀绝技却地位低下,劳作辛苦却收入微薄,年事已高却后继乏人。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傲又自卑的情结之中。 每次谈到施工技术,他们无不眉飞色舞,但聊起将来,却情绪低落,现在已经没有年轻人吃得起这个苦,认他们做师傅,和他们一起干活了,最可惜的是祖传的手工技艺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而失传…… 每次拍摄完走出工地,转身置身于繁华的街道中,却有种穿越的错觉。在闪亮的城市背后,在光鲜的潮流阴影下,总有那么多有深厚的沉淀值得去触摸,去保留。 10.  刘飞越《娶媳妇回门子》 曾经拍过许多的婚礼图片,都是为身边的朋友、亲戚拍摄,由于受人之托,所以每个婚礼的环节、程序都会拍的很全面。 这次则不同,自己家人的婚礼,除了拍摄必要的婚礼程序之外,也拍了些自己喜欢的画面,整体拍摄都比较放松。 通过两地的拍摄,可以看出相距1300多公里地域风俗的不同。山东比较热闹,内蒙比较安静;山东吃饭菜多,内蒙则吃肉多;山东干活的都是女的,内蒙则男的干活多。 “娶媳妇与回门子”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每一对新人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能走到一起,新郎官和新娘子他们双方的父母,又都是怎样的心情,也许每一对新人他们背后都会有自己的故事。 11.  玖號&廖旭&王勇《小村纪事》 三位摄影师的乡愁 玖號  摄 还有两组照片,下周播放~

Photo Camp15在线展厅(1)

1.  樊竟成     《我们》 摄影师对中国几座城市年轻人生存状态的视觉观察。地点涉及西安,深圳,长沙,珠海,厦门,郴州,祁阳。 2. 闵志念《night,my friends》 这些片可以是以前自己生活的一些记忆,全是小DC拍摄,整理出来献给我那些黑夜当作白天的朋友们。谢谢!谢谢他们允许我在他们面前胡乱地按快门并毫无厌言。 深圳,这是一座缺睡的城市 这也是这座年轻城市的普通生活 呈现,我逼视本质性的存在去寻找感性与理性 物理与意念、情欲与精神 我要做的就是在触动我想要拍的那刻,按下我的快门 不是质疑,也不是探讨,更不是答案,而是现状 3. 吴凌锋  《温州。104国道》 国道在90年代给沿线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促进,现在它是怎样的呢? 104国道始于北京,止于福州,其中温州境内215公里。它的建成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途径的几个城镇包括现在已经成为县级市的乐清、瑞安等已经成了全国知名的经济强镇。但这段国道现在的状况是,经济模式还停留在市集阶段,一些上了规模的企业已经开始搬离,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我希望通过对国道的拍摄,用一个典型案例探讨国道线交通、经济、人居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这个拍摄才刚刚开始。 4. 周仰 《Grandparents》 2009年夏,出国前闲在家里的时光,对我外公外婆的观察让我萌生了拍摄的念头。经过一年的分离,当我再次回到他们身边,却发现一些让我措手不及的变化:外婆的思维正在离开她,她常常把我拉到一边,却又忘记了要说什么。为此我颇为沮丧,感觉语言上很难与他们沟通,只能镜头对准他们,日复一日。这似乎是奏效的一招,并不需要说什么,他们自然而然,除了有些时候外公会特意停顿下来,笑着说“你又拍啊”。我曾经迫切地想把他们过去的荣光记录在案,现在却发现,更应该珍视的其实是每天的团聚。 5. 张乐怡《重复的片刻》 我还是喜欢人。 喜欢看不同的人, 认识的,不认识的。 独处的时刻孤寂吗? 置身于喧闹吵杂的聚会时孤寂吗? (…) Read more

Photo Camp15关键词

camp15结束之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发个帖子,唧唧歪歪地再说些感动。 当然,都camp15了,做这个活动也应该越来越趋于理性,但camp15让我特别晕——很吃力,因为现场发言不是很积极,大家的评价似乎无从下手,总之,场面有些冷。我忽然发现,群众的眼光都变高了,但摄影者还处于一个中间水平。 在贴出photocamp15参与放映的全部照片之前,我先以关键词的方法梳理一下camp现场观众对这些照片的反馈。 1.中间派 摄影师的拍摄立场暧昧不清,骑在墙上,左顾右盼。照片仿佛温吞水一样,看起来很不过瘾。一组照片似乎不是拍给自己的,但也不是拍给别人的。 这种中间派的感觉不仅体现在照片的拍摄立场上,比如,对所面对的人或者事没有清晰的观点,也体现在拍摄的情感上,比如拍自己家人,摄影师却没有任何情感,但又身处其中。 2.一日游 仅凭感性去捏照片,这样的拍摄兴许会是死路一条,所拍摄的结果只能是一日游式样的照片。在感性的触发下,选题拍到一定程度,如果要深入下去,就需要一定的理性指导,这种指引包括对选题的研究,到被摄事物内部去看看(对人物的访谈),以及视觉语言的再度提炼——现场有技术派一直在观看照片的技术细节,并认为技术也是内容的一个层面。 3 .时间定律 对于业余摄影师,我指的是那些喜欢摄影,但又不可能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拍照,拍摄方式都是平日里随身携带相机,有感觉就拍,所涉及的拍摄题目主要集中于地铁,抓拍上下班途中的生活;对于这类摄影师,大家的选题没有太多稀缺性,甚至是重复度很高,这样的题目要拍出深度来,可能只能遵循时间定律—— 年龄: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摄影者看到的现实会出现更多的层面,并非只是年轻人眼中的荒诞和视觉构成上的戏剧性。现场做了一个测试,仅仅凭借照片判断两位摄影师的年龄,大家都能准确读出哪个是年龄大的摄影师的照片。 历史感:照片如同一坛酒,时间会让它的价值升值,这大概也是最笨的拍摄方法,对你的生活环境拍摄十年,随着时间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照片的历史感会弥补照片表现力的不足。但这些都不是摄影者在当下能够看到的,这个漫长的等待可能不是任何人都能忍耐的。 我最近听到的——不要期待35岁以下的男性摄影师拍出好照片,他们有太多的野心,开拓世界的愿望不可能让他们安定和安静下来去观察和思考。这个有道理么?现场观众都很认同,这恐怕和酿酒也是一样。 4. 报告文学体 现场有观众对一些作品提出的观后感是,感觉似乎在读报告文学。 这个感受还挺有意思,报告文学应该是上世纪国内比较流行的文学体例,虽然是纪实文学,但非常注重修辞,如果讲述的是人,其修辞的方法总是以一种“仰视”和“赞美”的态度,这种刻意的赞美,会让所表述的现实脱离实际,造成一种滥情的感觉。 在Stephen Shore谈拍摄感受的时候,提到自己喜欢Walker Evans,其原因是面对拍摄主题,他们都试图“保持一定的情感上的距离”。 情感距离不是无情,我认为它是在摄影者具有一个独立的个体感之后,对自我和世界关系的一种处理方式,距离感是一种平等个体彼此的尊重,这种尊重包括对对方缺点,不完美,甚至是痛苦的尊重,而不是把对方奉若神灵。 4.学院派 大家的整体感受是觉得我放照片太多了,题材都比较单一,表现方法没有新鲜感。我觉得这也和camp来稿的主体是业余摄影师有一定关系。这并非是贬低业余摄影师的能力以及试图把摄影变得复杂,主要是因为在camp这样一个大家渴望观片和研讨照片的语境中,业余摄影师没有传播目的的照片,使得其难以有太多讨论的可能。自我的东西是没有标准的,有公共目的的照片才有可能被讨论。在这方面,又能看出国内职业摄影发展的尴尬,因为专业摄影师在做职业化系统化表达方面,似乎拿不出太多东西。 好了,闲话少说,下面就放片,我会把照片分成四个帖子。其中袁洁的《克拉美丽》和刘磊的《我的村子》都是现场讨论比较多的,下周我会单独拿出来供网络读者讨论。今天回放其他的所有照片。 另外,感谢所有到场的观众,你们很多人的观点都让我很受用,也对摄影师有帮助;说实话,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耐下心来看一组照片呢?感谢所有参与放映的摄影师,我认为你们每个人的照片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或许依然不完美,但里面都有一些我欣赏的气质,这也是我选择你们参与放映的原因。感谢所有投稿的摄影师,我没能一一回复你们,这很失礼,落选并非是对你们作品的否定,在其他维度上它们也自有其意义。如果你们愿意和我进一步交流,请再写信给我。

Photo Camp15放映名单

公布一下今天的放映名单吧! 温州/104国道    吴凌峰 刘磊              《我的村子》 郑川               《文殊庙》 1. 樊竟成        《我们》 2.闵志念        《night,my friends》 3.吴凌峰     《温州。104国道》 4. 周仰           《Grandparents》 5.leryee           《重复的片刻》 6.夏尊伟          《人间关系》 7.smellysheep  《地铁》 8. 郭锐,石昕航  《城事》 9. 袁洁               《克拉美丽》 (…) Read more

Photo Camp15,明天!

《克拉美丽》袁洁  摄影   photocamp15 Photo Camp15的主题是“日常生活”,但明天要放映的作品,却并非只是琐碎的日常生活的直白记录。 经过再三挑选,我还是留下了16组照片,它们的风格相差很大,将之放在一起并无任何逻辑,但这也许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现状。在这些气味不同的摄影师那里,我希望能够让大家看到日常生活的肌理。 带有小情绪的话就不多说了,今天的倒计时要说一些实在的,明天的camp15对诸位有一下一些提醒: 1.  明信片。  从photocamp14开始,我们在camp上“发行”明信片,照片来自放映作品,购买门票的观众都可以获得。此外,在发布每次新的camp明信片的时候,还会陆续补发过往的camp明信片。它应该是一套有趣的卡片。 明信片照片来自photocamp1   《二十一克》梁毅摄影  明信片设计 杨宇辰 明信片照片来自photocamp15   《人间关系》夏尊伟摄影  明信片设计 杨宇辰 2. 无限制畅所欲言。 参加活动没有任何限制,欢迎不请自来。不要害羞,大家都很亲切。虽然评点照片可能语出不敬,但那只针对照片,从不针对作者本人。 3.要交流。 camp15作品比较多,这次不分组讨论,会分成三段,中间有两次休息。希望你不要太安静,千万不要坐在原地不动。如果有自己的名片,不要吝啬,要四处散发;如果没有名片,凡是手写的都是限量版的,更加珍贵。camp不是静态的观片会,是大家结识同好的交流平台。 4. 可以来早一些。下午三点,让影像发声工作营的展览开始,是摄影师和公益组织合作的短期成果——将自己的照片为公益组织制作成宣传海报。 摄影师刘飞越用自己的照片为新公民计划公益组织制作的海报 最后,我们现场还有一个特别的事件要发布,至于它是什么——你来了才会知道! photo camp15  (…) Read more

Photo Camp 15倒计时(1)

樊竟成  《我们,年轻人的故事之厦门》 樊竟成 《我们,年轻人的故事之深圳》 樊竟成 《我们,年轻人的故事之祁阳》 来喽! Photo Camp15,8月27日(周六),晚七点,北京,奇遇花园。 本次camp的主题是“日常生活”,大概是因为题目亲切,来稿很多,让我很难割舍。 放映名单现在基本已经确定,我还在做一些细节的调整。最终大概会有十二组照片参与放映。 如果你想多一些奇遇,可以早些来。因为从下午三点开始,现场我们还有两个汇报展: 手工印社的摄影书作品展——书不多,但欢迎来和我讨论和分享做书的经验 让影像发声工作坊的海报展——每位参与活动的摄影师都用自己的作品为公益组织制作了一张海报 此外,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特别的活动,我这周的倒计时会陆续介绍。

在日常之中:Photo Camp15征稿

老G摄   photo camp1作品 傍晚的时候,坐在奇遇门口,对面是几栋老式住宅,六层的红砖楼:新兴中巷1号。 牵着狗的大妈走过,指着咖啡馆门口的花盆说,你看看,这盆里竟然种草,浪费啊。 日常生活,是实用的。 如果爬到树上,看我们自己的日子,每个人都会变小一些,爬到山上,又会小一些,到了外太空,我们都会变成蚂蚁。 这就是平凡世界里的日常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小小的,忙来忙去,没有永恒,只有一个过程。 这样看来,那些荣耀财富,又都算得上什么? 回头,这个咖啡馆门口有句话: 每个人,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假如我们能够跳出生活来看自己,也许就能够发现这些平日里看不到光芒,其实这个时代的好处并非是新技术带来的“穿越”,而是那种梦境般的感觉——你可以一下子蹿到云霄之上,看自己。 王楠摄   回龙观   photo camp3作品 今天,我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来注解自己,而且这种注解其实就在日常之中,是你随意拍下的照片,无心写下的话,它让我们发觉自己的存在。 Photo Camp15的主题是日常生活。其实你应该发现了,每次camp所谓的主题都并非是一个限制,只是让你转换一个角度看自己的照片,也给读者以一个新的语境来解读你的照片。就拿这个“日常生活”来说,它是看自己的生活,也可能是看别人的生活,是严肃的,也是随性的,请不要限制自己以现有的那些门类去套自己的照片,比如日常生活不等于私密生活,日常生活也未必一定是碎片,总之,关于这个主题,仍然有很多诠释的方法。 photo camp15的将在8月27日举行。 欢迎投稿:与往常一样,我们的投稿信箱是ofpixcamp@gmail.com Photo Camp是: 一个不定期举办的摄影幻灯放映会,地点在北京,已经举办了14次,不仅看片,也有讨论,同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过来看人:图片编辑看摄影师,摄影师看图片编辑,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你可以在1416教室通过检索camp这个关键字获得对camp更多的印象。 申请参加的步骤是这样的: 1,发来你的照片(20张左右的小图)或者你的作品链接,以及作品和作者介绍 2,初选结束后会通知入选的朋友发大图,必要的时候还要把照片根据放映的需要做简单编辑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