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左。。。

你是左脑人还是右脑人? 最近在网上流行这样一个测试:点击这里,你就可以看到一个动画。请你判断画面中的女孩是在顺时针转圈还是逆时针转圈。 顺时针:右脑人, 逆时针:左脑人。 右脑人是图像思维主导,感性,左脑人是文字思维主导,理性。 有一个摄影师,她测试了周围的朋友,发现有些人只能看到一种旋转方向,而另外一些人则开始认为是顺时针旋转,随后又能发觉逆时针旋转。她继而推论出,摄影师更容易成为全脑人。因为摄影师不仅仅需要使用感性的思维去捕捉画面,同时也要运用理性思维去操控机器。 在最大的摄影师社区photo net 上有更加有意思的讨论,有人将摄影师分成左脑型和右脑型两种,左脑型倾向于运用理性思维来构图拍摄,而右脑型则完全凭借直觉来拍摄。 Albert Smith 摄,左脑型 Sal Ortega摄 右脑型 我的测试结果是:右脑型+全脑型。哈哈,我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798归来

周三下午,带孩儿们去798游览。要说明的是,他们并非全都是学习摄影的学生,而是来自不同院系,有日语、哲学、劳人,广播电视、新闻学等等。其中还有三个国防生帅哥。 参观完毕回到教室,我希望大家把自己的感受用视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于是,便有了下面这块黑板。 最左边的问号是一个学生的感受,我在上面画了一个叉,有些粗暴,呵呵,不过这是我的感受。他们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当代艺术,整个参观过程充满困惑,困惑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太多的问号,疑问集中于要在作品中寻找一个答案,一个类似给文章总结中心思想这样的思维方式局限了他们从个人的心绪出发去感受艺术品。当然,我还想告诉他们,不是所有挂在墙上的作品都是好的。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感受: 没有封闭的圆圈:模拟展览的路线,你从门口的一端出发,从另一端出来,出发点和原点似乎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圆圈并不是闭合的,观者已经发生了改变。 水滴:艺术创作的思维如同滴落的水滴,无法预测其发散的方向 1=∞:创作理念是1,而解读的方式则是无限的 颠倒的文字“水晶”:来源于曾经看到的一个艺术品的启发 画面左上是他们印象深刻的画廊的M型屋顶,最右边是学生描述自己这一下午的经历——经过漫长的路途,目的是一个未知的空间。

钱包里装的谁?

昨天的摄影课是和学生分享他们的家庭相册里最珍贵的影像,整节课甚为开心。 小欧和我们分享的是自己钱包里的照片,这个大二男生钱包里是妈妈的照片。他说中学的时候,里面是美女象棋手诸宸的照片,后来大一的时候是几个兄弟的照片,然后该放女朋友的照片了——但是没有得到授权,而且既然身边的人天天可以看到,就放了一张不在身边的妈妈的照片。 我也打开了自己的钱包,里面是和妹妹的合影以及家里狗狗的照片。我老妹今年当妈妈了,想起在钱包里放这样一张照片是觉得我们的人生都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应该纪念一下。而狗狗的照片是当初想给他在郊区上个户口时拍的证件照,每看到狗狗的照片我都开心得不得了。 你的钱包里装的是谁?考虑把谁放到这个贴身的包包里,时常是一个很慎重的选择,姑且把钱包照片也看作一个文化现象,在这个小小的摄影展厅里,你我都是策展人,不断策划着不同主题的展览,反映着不同的心绪。

为Martin Parr“编“照片

今天心血来潮,搞一个小练习,目标对象是Martin Parr。 我会贴一些Martin Parr的fashion magazine的照片,然后 诸位可以想一想如果将这些照片编辑成画册,以及布置 一个影展应该是什么风格。因为照片也无法贴太多,所以 应该是一个整体上的考虑。呵呵,明天公布答案。

学习观看——我的用心并不险恶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不禁担心我公布答案以后带来的后果,所以呵呵,首先要声明 我并没有太多险恶的用心,谜面的形成也很简单,就在我看到的那50位摄影师的作品中, 选择了两位同样是拍孩子的摄影师的作品。 正确答案是1。(小荷的直感是对的,然后他的理 性分析导致他选择了错误答案) 还要道歉的是,关于专题主题的阐释可能限制了大家的思考,他的作品实际上有很多, 这段阐释不是对下面几幅作品逐个照片的解说,而是一个整体的概括,有一些话误导了各位。 有兴趣的可以在这里——看到摄影师的全部作品。 http://www.nicholasprior.com/ 我唯一的险恶用心就是把答案放到了第一个,因为一般来说,第一张照片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 而且大家的思考都会从上面的文字说明出发,对照第一张照片,觉得是这么回事,然后接着按照 这个标准去分辨其他的,将其默认为正确答案。 01号照片是摄影师Anoush Abrar的作品,可以在这个链接里找到—— http://www.anoush.ch/sommaire/-2006/art-work/art-work.htm#,这张照片的主题是“仿画家巴尔蒂斯”, 作品原型是巴尔蒂斯的画作“living room”,巴尔蒂斯的这些作品表现的是处于青春期小女孩的懵懂心态。 巴尔蒂斯的原作 living room 01号照片不仅主题和其他不同,表现手法也不一样,其他的照片基本都是采取自然光线, 被摄对象也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而01号照片使用了闪光灯,影室肖像的拍摄方法让光线非常戏剧化, 被摄对象也处于摄影师的控制中。如果细心体会01号照片中似乎可以看到摄影师的存在,而在其他照片中, 完全是孩子的世界。 这个游戏也可以看作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游戏,这也许有些奇怪,因为本来就是两个摄影师的作品。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照片如果脱离了自己原来的语境(context),读者对其可以有多种理解, 它存在的价值也有多种解说,所以01号作品或许也是可以被认为是和其他照片构成一个整体的。 因此,对照片的孤立的解读是很危险的,也许只有站在纯粹摄影技术的角度上才能够对照片一张张的分析。 zy69问了一个问题,关于 http://www.magnumphotos.com/cf/htm/FramerT.aspx?V=CDocT&E=2TYRYDMSME0N&DT=ALB,这组作品的评价,明天回答你。

学习观看

昨天出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没有答案,可能是“看”的局限,但同时 也是“看”的乐趣。 保罗马丁赖斯特在他的《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这本书里,把对视觉 形象的分析分为六个视角:个人视角、历史视角、技术视角、道德视角、文化视角。 当大家依照自己的直觉发表感受的时候,其中都暗含了这几个方面的体会。 或者说沿着以上任何一个视角,都可能将观看的直觉,转化成为一种理性的分析, 进而将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 下面公布策展人对这组作品的评价: 拉斐尔·德拉波塔 Raphael Dallaporta 沿着纪实摄影风格,拉斐尔·德拉波塔拍摄各式各样他感兴趣的人造之物, 其中每一个系列他都花费了大量时间。1988年他完成了地雷系列,这些作品在展出 的时候被放到和主体等大的模样。 拉斐尔·德拉波塔使用影室拍摄的手法,地雷被安置在一块黑背景前,它们的轮廓、 色彩和质感都清晰可见。这些物体似乎成为很可爱的一些物件,但是当我们得知这是地雷, 并且仔细阅读照片的图片说明,关于它们的名称、来源、和用途的时候,感觉突然发生了变化。 照片以广告摄影的风格诱惑我们去观看照片,但是却挑起我们的感情变化——从吸引到厌恶。 今天的游戏换一个玩法,下面是一个摄影师的作品和简介,但是 我贴的作品中有一张不是这个摄影师的作品,请挑出来。 作品阐释: 摄影师将孩子看做社会的一个阶层,而不是从生理年龄上对其进行区分。他的照片中有意将 成年人的痕迹消除,孩子都被单独留在一个看似不错的环境里。尽管没有大人的存在, 但是却无处不见他们的痕迹,他们的时尚、他们的用品、他们的科技、他们的宗教已经被 强行注入了孩子的世界。摄影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恐惧和安宁同时并存。 01 02 03 04 05

学习观看

最近我正在从一些年轻的摄影师身上学习观看。这本来是一件极其乏味的工作——我被马丽亚拖下水, 帮她翻译今年平遥一个展览50名摄影师的全部作品阐释。 我得承认,我是被一些蝇头小利吸引的,因为她送给我一本书,是这个展览的作品集, 叫做《Regeneration》(重新定位的一代),这很有意思,荷赛大师班的画册叫做 《Xgeneration》(不确定的一代),前者基本都是艺术摄影,而后者则是以报道摄影为主。 看在这本书的面子上,我也不得不开工。 《Regeneration》是由瑞士爱丽舍博物馆的几位策展人策划,从全世界各地的年轻摄影师中 选择了50位他们认为在未来50年即将成为巨星的年轻摄影师,其中唯一一位中国摄影师是宋朝。 为什么说我在学习观看,因为在翻译摄影师作品阐释的时候,我对作品的阅读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解读, 一些原本很乏味的照片变得有意思起来,这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看方式,观看能力。 我愿意把我的这种感受和诸位分享,因为其中可能还会生出更多的讨论。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今天我会贴一位摄影师的作品,但是不会有他的作品阐释,明天再公布答案,大家可以发表 自己观看的感受,然后对照自己看到了什么,没有看到什么。 希望这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视觉猜谜游戏,大家踊跃参加啊。 下面是用来解读的摄影师作品,(注:画面中的物体皆为地雷)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