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赛大师班研究(二)——变化2005 (续)

2004年 主题pride 经典(4) 因纽特人的生活 巴格达 生活在加沙地带 帮助戒毒的教堂 因纽特人 个人(8) 雅罗斯拉夫尔人民的生活(散点的记叙) 斯洛伐克——加入东欧以后 英国的年轻爸妈们 参加选美的孩子们 放纵的男女 同性恋游行(法国式虚焦点) 重返纳粹集中营 拉脱维亚衰败的工厂(120相机  全部空镜头) 年轻爸妈 选美 破败的工厂 2005年 主题ordinary 经典(3) 秘鲁 巴西圣保罗高级商场旁边的贫民区 非法移民 个人 (9) 阿根廷的心理诊所 (…) Read more

荷赛大师班研究(二)——变化2005 (续)

2002年,主题 ——faith 经典(6) 修女的生活 早产儿 教会 同性恋 hiv感染者 练习跆拳道的孩子 修女的生活 个人化(4) 一个叫做faith的小镇(大量空镜头的运用) 导盲犬 (街头拍摄,独特的个人表达方式——大面积黑,逆光,高反差) 塞拉利昂的盲童学校(作品用了很多虚焦的表现方法) 布拉赛的街景(距离感 疏离) faith 小镇 导盲犬 盲童 布拉塞 街景 2003年,主题——enough 经典(6) 8国高峰论坛的反对者 精神抑郁的患者 刚果共和国国内的战争 巴以冲突 居住在西玛拉雅山脉的少数民族(近些年来非常少见的国家地理风格) (…) Read more

荷赛大师班研究之二——变化2005

(这两天每天回家的时候,都发现狗把家里所有的通讯设施全部破坏,有线电视,电话,网络,所以连着休息了两天,呵呵) 新千年的的大师班学员作品,是否有一些新变化?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们对2000年以来的作品进行分析。比对的主要指标是作品表现风格。我将之分为经典的的和个人化的两种。 所谓经典,是指作品的拍摄思路与表现方法沿袭尤金史密斯时代的专题摄影风格,作者力图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主题进行以叙事为主的解剖和分析,整个专题讲究逻辑性,画面结构注重景别上的差异,叙事照片和抒情照片之间的搭配。 所谓个人化,作品在叙事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化的感受,话语方式从经典作品中的“你看,这是。。。”而转到为“我看,这是。。。”摄影者主体的感受被强调,因此专题的结构也更加多样,富于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类别的区分很粗糙,之间存在很多交叉,但是在表现样式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是我采取这种分类的一个原因,可能比较主观,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存在高下之分,只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而已。 下面,就是我们的一些统计结果 1995年,主题——patriotism 除了德国摄影师的作品“德国影像”全部可以归类为经典专题 2000年,主题——work 经典  (8) 拳击手的生活 非法移民 矿场主 两家日报的日常工作 紧急救护中心 岛上监狱 拾垃圾的人 尼加拉瓜少数民族 拳击手 非法移民 个人化(3) 婴儿的诞生(自拍) 铀污染(大量使用空镜头,非叙事性的表现手法) 两个农场的比较(原始农庄和工业化农庄,摄影师用两种画幅的相机,两种不同的光线(自然、人造))记叙自己对两个农庄的感受) 匆忙的纽约(全部是晃动的影像,体现纽约的繁忙时刻) 两个农庄 繁忙的纽约 2001年, 主题——indentify (…) Read more

大师班研究之一:变化1995

我以1995年第二届大师班的学员为样本,通过名字搜索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在干什么,同时比照他们当年的作品。这种分析是非常粗糙的,因为样本有限,同时信息也只能局限在网络报道。不过,结论不是最重要的,我的乐趣是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线索。 这届大师班的拍摄主题是patriotism爱国,也许是因为题目的限制,这届学员的作品都与战争、政局相关,唯独中国学员黄文,她从“学京剧的孩子”切入表达爱国,可谓是一个亮点。 我们要谈的是变化,但是在我的检索中,却首先发现了这些年青摄影师的坚持,因为除了一个名字无法完成检索,其他所有人都仍然继续从事与摄影相关的工作,此外,有几位摄影师十几年来都持续关注他们当初的选题,这很令人惊讶,对被摄对象,对于所拍摄题材的真情实感是让他们如此执著的根本动因。这给我很多启示,摄影师应该有一个自己长期拍摄的项目,这个长期也许是10年可能会更多,但是这种关注将远比急功近利的为了参赛和影展更有意义许多,你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下面就是我对一部分摄影师的发现: Kai Wiedenhofer,德国摄影师,大师班的作业拍摄加沙地带的战乱与冲突。 十多年以来他一直关注这个题材,对加沙地带的拍摄动因,从他15岁开始,起初是对这一地带的文化以及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后才他发现以照相机是一种最佳表达方式,因此他才走上职业摄影的道路。他长年生活在这一地区,并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字,这使他更加了解自己的拍摄内容,kai出版了画册《完美的和平——从一场暴动到另一场暴动的巴勒斯坦人》,在其中表达了自己的爱以及对战争的失望。 与他报道题材上的不变追求相比,kai的作品风格较之1995年发生了变化,看得出来他更加职业了,影像语言更加丰富,也更加纯熟。   大师班作品                                                                                                     画册封面 更个人化的报道摄影表现形式 nadia benchallal在法国出生的阿尔及利亚人,大师班的作业是战争中的穆斯林妇女,她的作品带着女性的直感去拍摄的,注重被摄人物的状态,但是在视觉表现上则似乎非常漫不经心,但是你读的越久就越有感触。               与Kai 一样Nadia在其后一直继续这个选题,她前往阿尔及利亚,波斯尼亚,伊朗,加沙地带拍摄,同时她也拍摄了一系列在巴黎生活的穆斯林妇女、孩子,以及南非血统的人们。在她的另一个专辑《frome shore to shoure》中记录了她重返阿尔及利亚的寻找自己的过去的故事,她把后来在阿尔及利亚拍到的照片放在自己和父母的照片旁边,以此表达对自我身份的体会。Nadia是联系图片社创始初期的摄影师。www.contactpressimages.com/portfolios/benchallal/benchal_bio.html 在这里可以看到她的作品。 大师班作品 发表的作品 阿尔及利亚妇女儿童     swapan parekh,印度摄影师,曾在美国icp摄影中心学习纪实摄影,后来成为黑星图片社的摄影师,swapan在大师班的作业就显示了其对影像的极佳的控制能力,以及很高的职业素养,这种扎实的影像表现力,使得他在他后来的发展道路上,一方面在报道摄影领域尽显才华,另一方面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广告摄影身上,并且也十分优秀。事实上,以广告养报道摄影,是不少摄影师的生存方法。       swapan的大师班作品 jerome (…) Read more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