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每每周一种树,都免不了唏嘘日子过得太快。两周前做的任务列表贴在墙上,一项也没有完成。去年整个夏天都在忙着“奇遇”,一转眼已经一年过去了。 生活没有变化也没有进步,又是一个夏天了。 1. 美联社的新业务 来自PDN(美国摄影界新闻)的消息,美联社最近在洛杉矶建立了一家新的图片机构:“Invision”,图片社所处地点说明了该图片社的性质——娱乐。 图片来源:PDN的网站 Invision将主要售卖各种红地毯明星照片以及接拍来自影视行业以及公关公司的专门拍摄任务。图片社的目标是在名人明星照片生意上与现在的龙头老大Getty图片展开竞争。 不得不说,几大通讯社的摄影报道从前在新闻摄影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互联网时代却越来越尴尬,其原有的优势:时效和广度,在网络时代已经变得的不值一提,但又不肯在深度上下功夫,现在则要靠进军娱乐来重振旗鼓,实在让人遗憾。 2. 令人沮丧的人生 说到娱乐,消费社会让我们处在一个非常诡异的世界中,处处都是悖论。个人博客Duckrabbit最近以一篇博文撼动著名报道摄影图片社VII的声誉,矛头直指该图片社摄影师Ron Haviv,使其不得专门发声明来应对,其结果却依然是无奈。 事情的起因是Duckrabbit的一个发现,他指出,VII向来宣称自己以反战为立场,坚持人道主义精神,但其成员Ron Haviv的个人网站上,却有两则广告: a,世界最大的武器生产商 Lockheed Martin的广告 广告宣传该公司的武器对目标攻击的准确性,更好服务美军作战需要。 b, 世界第二大武器生产商,BAE systems的广告 广告宣传BAE SYSTEMS武器可以给美军带来更为完备的支持,保证其安全。 Duckrabbit认为,战争中的武器不但用于作战还常常误伤平民,把照片用于这些企业的促销和形象宣传,他无法接受这是出于一个以反战为己任的图片社摄影师之手。 由于这篇帖子在社交网站上激起很大的反响,Ron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他首先承认自己的一个失误,广告照片的署名不应该有VII图片社的字样,这是他的个人行为,和图片社没有关系。其次,他强调,报道摄影和商业摄影之间有着明确的分野,他自己深知其中的差别,并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对此做出了清晰的区分。另外,他还声明,自己支持人道主义干涉和维和,就他个人所见,如果没有这些介入,局势将不堪设想。 关于两则广告的来由,Ron也做出了解释: a, 这则广告是客户通过Ron Haviv的商业图片代理购买的,原片只有沙漠上的坦克痕迹,因为是广告图片,用户在购买之后,人为地增加了硝烟,以及压上了字。 b,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坚 持 很抱歉,让我说几句难听的话。 弄1416两年多了,接触到不少年轻人,眼界都很开阔,而且非常有才气,但是唯独缺乏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我很少看到有人把自己的摄影项目坚持做一年甚至更久,但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太多的东西,却总是觉得成功似乎就应该在身边。 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只拍自己想拍的东西,绝对不肯屈尊于为媒体工作,也逐渐失去了这种能力,于是大家凑在一起免不了会抱怨年轻人的日子很艰难。上周末我接到了两个电话,国内很不错的两家杂志,他们在找可以拍出符合杂志要求的环境肖像的摄影师。我使劲想了很久,你们有谁觉得自己能胜任呢?你有没有自己的网站,上面能不能放几张给杂志拍的符合要求的照片来看看呢? 另一个朋友也想找一个摄影师,他们的杂志需要拍一些关于北京的吃喝玩乐的报道性图片,这也让我犯了难,有哪个摄影师可以独立完成这种采访拍摄任务,他可以不是专注于自己的小情绪,而是用图片把故事讲清楚呢? 当然,我说的是那些想拿摄影当职业的人,如果仅仅将之作为一种写日记的方法,你可以永远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 今天的周一消息树就不说大牌了,说两个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拍得可能没有你好,但是他们的职业生涯兴许能带来一些参考。 1, 从此,我不再是助理 这是摄影师clayton cubitt的自述: 16岁我从中学辍学,在一个停车场搞到一个小房间住,前面是一家小旅店,妓女和瘾君子每天在那里出出进进。 我申请了帕森艺术学院,但是我没有钱去读。 后来我和女朋友去了明尼苏达州,我把我的绘画作品集拿到明尼苏达艺术设计学院,但是翻看作品集的人嫌恶地扣上了我的画作。 我22岁开始拍照,起初就是为了拍摄一些绘画用的素材,我用一台旧nikon相机,配一个50毫米的镜头,一共花了250美金,那是我所有的钱。 对于摄影越来越着迷,我就从书里面自学,看亚当斯的书学习区域曝光法,央求其他摄影师能够好心借我他们的暗房用一用。为了更好地实践区域曝光法,我又买了一个美能达点测光表,花了500美元,又是花光了所有的钱。 我随后在一个一小时快冲店找到了工作,开始学习彩色冲印,然后我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置办暗房上面了,一共花了2500美金,比我的汽车还要贵。我后来开始在家学习彩色放大。 我的第一个工作室在一个地下室里,灯光都是那种特别便宜的照明灯,吊在天花板上,背景布是人家丢弃的黑色防水布。 我在明尼苏达的一个相机器材店又找到一份工作,开始了解一些专业器材的知识,并且准备给自己的设备更新换代。我充分利用公司在周末给员工提供的福利,可劲使用他们的器材和影棚,学习拍摄照片,最后让老板不得不取消了这项福利。我后来买了自己的第一套专业设备,一台Nikon N90s 和一台玛米亚RZ67——都是二手货,然后买了第一套影室闪灯,Norman P2000D 由于公司要求我穿制服,挂胸卡,我不听使唤,因此被开除了。 我开始为明尼苏达的摄影师做照片,然后做助理,每个冬天的时候为模特公司拍他们的模特照片,开始为一些小的广告公司拍片子。 我最后来到纽约,为一些大牌摄影师做助理,这里那里拍一些小活儿,大多数都是给杂志拍。这时候,我的人 生出现了突破,我被《17岁》(seventeen)杂志雇佣,成为他们的摄影师,从此,我不再是助理。 2, 包子,包子 包子(Boris (…) Read more

为什么是肖像?

昨天包子同学给我传来一份他的硕士论文,是对他所拍摄的大连老城这个项目的文字阐释,里面有一部分探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要拍摄肖像? 包子的作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非常传统的纪实风格(他的广角使用得够厉害的),记录了生活在老城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面临的问题;另一部分则是肖像。之所以分成这样两个线索,有包子自己的考虑: 第一,作为历史档案的肖像: 摄影师James Hill拍摄俄罗斯二战老兵的纪实摄影项目用了肖像的手法,James Hill认为 在二战中有上百万的妇女在救护站工作,但61年之后,她们很多人都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我认为我有责任凝聚下她们仍旧存在的这一刻,对于我来说,肖像可以完成这一工作,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能做到。 另一位摄影师Lori Grinker也在拍摄战争受害者,起初她试图拍摄这些人单独的故事,但是后来也改用了肖像的手法,对此,她认为: 这张肖像似乎就是他们所经历的人生的一个浓缩,我并不是想仅仅展示他们的伤痛,我想让大家看到他们是如何带着伤痛生活。 但是,这种很“当代的”用肖像的方式拍摄纪实摄影的手法开始遭到质疑,法国佩尼皮昂摄影节的负责人Jean-François Leroy发出如下尖锐的批评: 今天的摄影师已经全然忘记了如何拍摄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战争受害者、受到性虐待的孩童、远郊生活、拳击运动员、妓女、变性人、孤儿、吸毒者、移民等等其他一些有关社会、政治、宗教的话题。他们能干什么呢?他们只会拍摄肖像,这些照片已经让我感到厌倦。。。他们按照脚本拍摄故事,那些摆拍的照片,甚至更糟糕的,那些仿照证件照模式的照片实在是毫无意义。没有深度,毫无创造力。 Jean-François Leroy的这段话很精彩,请看三遍。 这个话题在当初我贴出戴世恒的作品猎德肖像的时候,在留言中就有争论。我想再稍微解释一下,对于小戴的这组作品评价我是基于他作为一个大四学生的标准来说的,同时小戴自己也只是从学步阶段开始尝试操作纪实摄影项目,我们的初衷都并非为了创作一部所谓“惊天地泣鬼神”的项目,我只是希望他能够完整地做一个项目,而他也达成了这个目标。至于这部作品中的肖像手法的运用,我觉得关键在于“最后的留影”——这是他用肖像的一个理由,我能体会到,小戴拍摄这部作品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理由,在他亲手把这些家庭留影交给离开猎德的人们之时,这个项目的意义也达到了,由于小戴的照片,他们得以保存一段记忆。 而随后我的另外一个学生在拍摄煤矿工人宿舍的时候,他也打算使用肖像的方法,但是我觉得理由就不是很充分,建议他可以再考虑一下。 为什么用肖像?看看今年的荷赛获奖作品,这样的方式太多了,太流行了,而有的时候也就显得太滥了。 第二,促进社会改革目的的社会纪实摄影 包子作品中的肖像风格的照片,其目的是为这些生活在此地,也许即将离开此地的人们留存一份档案。而包子的传统纪实风格的照片则秉承了传统纪实的理念——促进社会改革。 追溯到社会纪实摄影这个概念诞生的时期,这些摄影作品除了有佐证的功能之外,还有着强烈的促进变革的目的。在包子所拍摄的大连老城区内,人们的生活环境非常糟糕,但是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城又不能简单地以拆作为结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包子的拍摄目的。 这种拍摄方法较之上面肖像方式的纪实,在当下已经气势越来越微弱,究其原因,操作周期长、操作成本高、流通渠道少是让很多摄影师对之失去耐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是Jessica Dimmock拍摄瘾君子生活的作品:九楼。 但是,很遗憾的是,包子的这个目的却不是那么容易达到——这是让当代纪实摄影师倍感挫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大连当地的一家报社,其摄影部主任看过包子的作品之后,觉得话题太敏感,尤其是一个外国人拍摄的更敏感,他建议包子去拍摄京剧。 也早就有人谈到纪实衰败的原因,有哪个广告商愿意在自己光鲜的广告旁边陡然出现穷人的面庞呢?

Jessica Dimmock:一个纪实摄影的成功标本

近日,Jessica Dimmock的纪实摄影专题《九楼》在媒介风暴网站中被包装出台。1416之前介绍过这位女摄影师,当时她刚刚获得Fabrica艺术中心的F大奖以及马格南的Inge Morath基金。 目前在媒介风暴网站推出的是摄影师的多媒体作品,照片播放过程中可以听到被摄对象的自白,整个过程伴随着动情的音乐。片子编得非常好,十几分钟我竟然能够坚持看完。 Jessica所拍摄的故事是一群居住在曼哈顿一幢公寓第九层的瘾君子,年龄在20-30岁,她和这群人在一起厮混了三年。仍旧以这种殉道的方式从事纪实摄影的人不多,能够成功的人就更少,Jessica是一个幸运儿。她通过申请基金获得资金支持,并因此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后期又介入到多媒体报道中,让作品销售渠道拓宽。她的最终作品包括:一个多媒体作品、一部DVD以及一本画册。 Jessica是当下一个难得的纪实摄影的成功标本,三年的积淀,以及努力抓住每一次机遇,让她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振。

一周一周

昨天很从容地将我喜欢的网站都浏览了一遍,囤积了可供1416吃一周的粮食,此外还有几条消息要趁新鲜享用: 小世界,杂七杂八,尤金史密斯奖 纪实摄影的重头奖项“尤金史密斯”奖于上周揭晓。澳大利亚摄影师Stephen Dupont金榜题名,三万美金的经济支持将帮助他继续拍摄阿富汗的瘾君子——生活在动荡边缘的边缘人物,这位摄影师已经持续关注阿富汗地区15年了。 在尤金史密斯基金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Stephen Dupont的部分作品,这组作品编辑得很特别,不同画幅的作品被整合在一组作品中,其中还有一张是摄影师拍摄瘾君子吸毒过程中表情变化的小样——对于主题的表达恰到好处。 如果要为展示小样这个主意寻找一个鼻祖,我提名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这不仅仅因为他在平遥策划的联系图片摄影师展,大规模地使用小样,提供另一个背景信息——Stephen Dupont本人就是联系图片社的摄影师。 如果要为展示瘾君子吸毒时的表情变化寻找一个鼻祖,那起码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活》画报的一个专题使用了同样的手法。 世界是小的。王瑶是此次评选的三位评委之一,普雷基大人则是尤金史密斯基金的顾问。 Lauren Greenfield  新都市题材报道摄影 并不是全世界的优秀纪实摄影工作者都集中在阿富汗、伊拉克,起码有一个例外——VII图片社的Lauren Greenfield将自己紧紧地钉在了城市里,继《女生文化》、《瘦》之后,她继续关注大都市里的年轻人,浏览VII的视频专区,你可以看到她的几部新作。强力推荐《孩子和钱》这部分,讲述浮华背后的虚伪,我觉得接受采访的那几个孩子实在令人讨厌,但是想一想,这不就是我们自己么?这片子看得人心惊肉跳。 办图片社越来越像炒菜 上一则消息说到VII,这种由几位志同道合的摄影战友组建自己的图片社,已经成为一种成功模式不断被复制,并且在模仿中产生了变异。上周新成立了一家图片社:twentytweny(2020),六位英国摄影师共同组建。VII完全由报道摄影师构成,摄影产品是单一品种的,而2020的摄影师则来自不同领域:商业广告、杂志肖像、时尚、报道:一本杂志的全部摄影都包给这家图片社就足够了。 来点儿葱,来点儿蒜,办图片社越来越像炒菜。还有一家叫做Mslogan的也是这样。 再说一句,这两家图片社的网页设计都非常不错。 最后,建议去曾璜那里去看看他的一个有趣的帖子(悄悄说,他很久没有发这么有意思的文章了),内容关于翻译。看过之后,我觉得我以前所做的翻译都,呵呵,不是翻译。

两位“女性”摄影师(一)

早晨,打开美国摄影网站就看到连续两条关于女性摄影师的消息,仔细看下去,觉得更加有趣,因为这两个人分别是纪实摄影领域和艺术摄影领域,女性摄影师成功的“经典案例”。 摄影师Jessica Dimmock 在获得马格南的Inge Morath基金以后,最近又赢得了一笔两万欧元的奖金,她的作品记录了生活在曼哈顿繁华都市阴影里的吸毒者,从跟踪毒品贩子到接触吸毒者,这样一个边缘题材,这个女子怎样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另一位女摄影师Elinor Carucci的展览刚刚在Edwynn Houk画廊开幕。几年前Carucci就因为出版了反映自己私密生活的摄影作品集Closer,名噪一时,因为她的摄影作品以一种极近距离的拍摄方法展示了她和她的家庭生活。而这次影展则是两个主题——背部疾病和她与丈夫的感情生活。似乎女人总是和自拍联系在一起 ,这一个又有什么不同? (一)“我没有带相机,而是把照片送给他们” Jessica Dimmock的成功历史值得研究。美国摄影的作者有这样的话——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优秀摄影师的标志之一就是,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回答:“我愿意”。 2004年,Dimmock遇到了一个海洛因贩子,那个人问她,你是不是愿意和我一起去见各种各样的瘾君子?Dimmock回答:“我愿意”。 随后Dimmock带着自己的第一批照片去见美国ICP摄影中心的老师,老师鼓励她一定要跟着毒品贩子继续拍。在她连续跟踪这个人两个晚上之后,她发现了一个公寓——肮脏、混乱、聚集了很多瘾君子,这个公寓就成为了她随后持续拍摄的据点。 2005年Dimmock的部分作品刚出现在媒体就引起了关注,她因此受邀加入了Redux Pictures图片社,开始为著名媒体完成拍摄任务。2006年她获得了马格南女摄影师基金,然后成为冉冉升起的报道摄影明星。她的这个拍摄项目也因为得到资金支持继续下去。 Dimmock和被摄对象能够融洽相处来自于这样一个细节——在和毒品贩子拍摄过一次照片后,第二次进入公寓之,她没有带相机,而是把上次的照片送给他们,大家都非常喜欢,照片被贴到四处。随后她被接纳,可以毫无障碍的拍摄,她不断把作品给他们看,并且确认他们认同这些照片并且愿意发表,这些瘾君子这样认知这些图片,因为他们认为照片告诉别人他们是谁,照片成为其和社会的桥梁。 这样一个看似矛盾重重的选题,就这样被化解了,你是否感到吃惊呢?性别的力量决定了拍摄方式和表达方式,Dimmock的女性身份无疑是帮助她进入这个拍摄领域的护照,这样说,一部分男人可能觉得很不份儿,但是在我看来,决定她成功的不是她的外在性别特点,而是内在的性别气质,女人的天性让相机没有成为武器而是成为了彼此亲近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