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小盒子的旅程:显影(1)

我从汶川带回9个胶卷,艾媚带回7个。

取到冲出来的照片之后,我乐得合不拢嘴,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又看了两遍,还是在笑。
艾媚拿到胶片之后,给我发短信,说自己超级开心。(艾媚的快乐,点这里)

也许我们都有些自恋,因为这些照片是我们的工作成果——不,你应该看看这些照片,兴许你会明白。这台小相机真的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不是仅仅成为家庭合影的工具;他们的拍摄没有任何技艺的追求,却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观看方式——

喻师傅是司机,他很多照片的前景是自己面包车的前挡风,
蔓瑜是个小孩子,她照片里拍到的人都是仰拍,很高大,
小双胆怯,她的照片全是远远的观看,而与她差不多同年龄的小男孩陈泽超,据说是成都一个摄影师的徒弟,则很大胆直接地拍周围人的生活。
帐篷小学的娃娃都拼命往镜头前凑,照片里人头都很大

真的难以形容看这些照片的感觉,就好像有人在给你讲故事,就是他自己的生活,就是他自己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也许是这些照片的无目的性打动了我,没有追求画面光影效果的目的,没有追求摄影题材独特能够得国际大奖的目的。在他们的照片里,生活如同往常一样继续,但是转过头来就能看到布满裂缝的建筑。

亲爱的摄影师们,请原谅我这么说,地震以来我看过很多作品,新闻、专题、深度报道,但是都没有这些照片来劲,可以一遍又一遍地看个没够。

另一个值得琢磨的事儿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个小盒子。有两台相机收回了,一台是街边小吃店的老板娘,她的生意太红火了,没有时间拍照;一台是流动警务站的警察,你能知道他不能拍摄的原因。

我不希望成为小吃店老板娘,因为谋生而失去了看生活的乐趣,我也不愿意成为那个片儿警,被制度束缚,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我愿意成为这些身揣小相机,自在地走在路上的人,看见好东西,就按下快门。

喻安福的照片儿(茂县司机)

———————————————————————————-

阿美的照片儿(威州师专学生)

阿美的故事点这里

———————————————————————-

陈金铭的照片儿(牛老寨帐篷小学志愿者)

陈金铭的故事,点这里

贴累了,明天继续。此外请注意:转载这些照片需要征得我的同意。(marchren#gmail.com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蔓瑜是个小孩子,她照片里拍到的人都是仰拍,很高大”单单看文字,就觉得那些照片一定很好看,很期待。

    Reply

  2. 帖上来的这些 真得很好看

    确实如逆光所说,他们拍的有劲多了

    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本来就置身其中,而很多摄影师无非只能做一个匆匆的过客。拍照本来就不是艺术,是生活。无法将自己置身与生活里,是很难懂得那些不能被错过的瞬间,往往都会被形式的画面所淹没。

    期待看到完整版,呵呵

    Reply

  3. 看这些照片真棒!拍照很多时候不是技术的问题,是发自心灵。未经雕琢的东西往往更美! [:Yeah:]

    Reply

  4. 我在两种世界里分裂着
    摄影是生活
    摄影是工作

    我经常会分不清我们存在于哪个世界里 [:Cry:]

    Reply

  5. “不过,后期的编辑、选择不是拍摄者自己做的……”要像看胶卷似的一张张看才好,看的是时间的过程,空间的过程,心里的过程

    Reply

  6. 楼上朱墨说的很好.

    这些照片一旦从这些”作者”生活中剥离出来就不再有什么意义了.
    那些时刻是属于他们的眼睛和心灵的,最后应该回到他们来的地方去,再次被他们凝视和记起,而不是被我们看来看去,评论来评论去.

    向大家推荐中国画家龚贤的画儿,很牛比.

    Reply

  7. 也许那小吃店老板娘成为被摄体更合适。有时我觉得,只要没错过她自己的生活,拿没拿起相机也许并不重要。

    Reply

  8. Pingback: 奇遇花园» Blog Archive » 奇遇花园咖啡馆的特别客人:Patrick Zachmann

Leave a Reply to 李达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