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小盒子的旅程:显影(2)

没有完整版

我不想把他们的照片“神化”,我的喜悦在这里:他们的摄影不存在表演欲望,照片也因此更真诚。

有人质疑这些照片是经过编辑的,已经脱离了他们生活,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对于所谓的“完整版”以及“真实生活”的追求,我还是有我的想法。

我想起很久以前看过一本邓晓芒的《灵之舞》,书里有一个水仙花茎的故事:

孩子捡到一个晶莹的水仙花球,“那冰凉宜人的感觉,那蕴含某种生命力的神秘色泽,诱使他用柔嫩的指甲剥开球茎的外层,窥探其中的奥秘。他惊喜地发现,在他的指甲底下,显露出了一个更加晶莹,更洁白无暇的层次”,“但是,过了几分钟,他又发现他心爱的宝物的缺陷了,表面有一些几乎看不出来的污迹,也许是他的脏手带给它的”,他继续剥下去“那珍珠色的球茎还是逐渐失去了它的润泽,因空气的氧化和水分的蒸发而变得晦暗。于是他只好不断地剥,一直剥下去。”。。最终,孩子失去了他的宝物。

我们现在似乎也在剥水仙花茎:我选出来的照片已经不真实了——应该让他们自己选择——他们自己的选择也会带有取悦观看者的愿望——应该看他们所有的照片——他们所有的照片也不能代表什么,因为照片拍出来就脱离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摄影就是对其生活的介入,改变了他们原本的轨迹。。。。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合理的推断,但中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你自己——为什么只是要通过这些照片获得“他们”生活的完整版,而不是为“你自己”的生活拼图增加一小块遗失的拼版呢?这些照片应该带来一种交流,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索取。别把这些照片当作玻璃——它们也是镜子。

不过,有机会还是一起来看看更多的照片,这里的空间有限。

杨利的照片儿(理发店老板娘)

杨利的故事,点

————————————————————————-

小双的照片儿

———————————————————————

陈宗先的照片儿(社区书记)

陈的故事点这里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照片本就是抽刀断水的,本也不存在完整,拍照本身就是有些单向的剥夺。这些照片可能拍照者本人还没有看到,我们就先看到了部分或更多。我一点也不介意会很尊重拍照的人挑出几张照片给我看,因那是他的世界,就像我们自己的照片一样,也会有所选择地拿给别人看,每个人选照片都会有他各自的动机,这无可非议。非拍照者挑选而是他人的借入挑选,所挑选的照片的语境必然是应合了他的情感和动机。如果说我自己想多看些照片,就像我看自己冲洗的照片一样,都会没有挑选的看,只是喜欢看的这个没有经过再次加工的这个过程。至于我们从照片中看到的读到的自然是不完全一样的,这其中的有关他人观看是什么样的的意图我觉得都很正常。只是我们都不用强加于照片上就好了。我就是这么想的写下来吧。 [:Admire:]

    Reply

  2. 即使是全部 而没有挑选 就真的是全部了么
    本来拍照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随机性 如果那时拍照的人刚好在那儿了 就拍到了 如果不在 即使事情发生了 也没展示出来
    所以编辑的再次选择无可厚非 哪怕被落选的 退一万步 就当作作者恰巧没照到那个而已
    唯一的顾虑是或许一个没水准的编辑会把原来的好东西埋没 让照相者的思想变得片面而不完整
    但照相者不是神 好的编辑挑选也可以把照相者的思想整理集中 使之精华更加突出
    任何职业摄影大师发表的图片尚且需要图片编辑这一关 更何况我们的照相者只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平民
    这些东西确实意义重大 但是也不要把他们神化了 从摄影的角度 从通过影像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角度 除了经历过地震 这些照相者和我们出门在街上抓的人一样 不必神化 编辑挑选的过程只会让他们想表达的东西更加明晰
    更何况是由博主这一批优秀的青年来完成这个过程 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

    Reply

  3. Pingback: 奇遇花园» Blog Archive » 奇遇花园咖啡馆的特别客人:Patrick Zachmann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