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故事

A picture needs memories to be an image

这句话怎么翻译呢?“一张饱含记忆的照片才能成为一帧时光的影像”。

2011 John and Teenuh Foster

这句话来自收藏老照片的网站“时间的故事”(time tales)。我想着,前面的这个“picture”指的应该是物理介质的照片,而后面的“image”则是照片充盈了精神,气质之后的样子,充满了神秘主义味道。

来到“时间的故事”这个网站,是从另一个网站“偶发的神秘主义”(accidental mysteries)链接过来的。有一段时间,我喜欢在网上这样挖宝,漫无目的从一个地方漂流到另一个地方,但令人吃惊的是,许多看似碰巧遇到的东西,却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但随着压缩时间的需要,我的网际穿越逐渐从无目的变成有目的,这种“碰巧”的快乐就越来越少了。

2011 John and Teenuh Foster

“偶发的神秘主义”的两位创始人(John and Teenuh Foster),不像我这般三心二意。对于他们,探讨偶然间的化学反应,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他们热衷于收集来自民间业余爱好者的照片,在他们看来,这些照片一直在“民间艺术”领域内被忽略,但这些“民间艺人”却总是在无意中,抓住了历史,社会,以及当时人们的心态。

当我们把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与家庭相册摄影师连接起来,这就变成了一幅很有趣的图景。在喧嚣的摄影领域,除去那些非要变成什么“家”的摄影师,你们各自“家里”的摄影师,都在怎么拍,拍些什么?这让我想起了在一堂摄影课上,我们一同分享家庭相册,一个同学拿出了她妈妈把她放在洗衣机里拍下的照片。这个瞬间一直停留在我的记忆里:原来妈妈们是如此风趣。

2011 John and Teenuh Foster

请允许我把话题扯回周六就要开始的camp11。以前的camp做过一个叫做“业余主义”的专场,当时我不在北京,据说业余引起了大家很多的困惑。其实我要说什么呢?那个时候,我对专业摄影领域的定式和范式充满了厌倦,为什么就不能来一些胡说八道呢?不过,我后来发现,对于摄影这一如同花蝴蝶一样的媒介,做到专业难,做到业余更难。于是,我就特别恶俗地想到,甭管它们了,时间会沉淀一切,时间会让照片中的故事留下,让照片的身体消失。这个时候,我又特别恶俗地想到,肯定会有人突然冒出来说:啊,你就知道“纪实”,难道摄影就不能“艺术”了么?

嗯,故事就等于纪实,这是我们摄影领域的黑话?故事为什么就不能成为讲给自己的孩子听的“从前有座山”呢?

不说啦。到这里去看很好看的老照片,到这里去链接更多的老照片网站。来camp11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带你的自拍照片,因为没准他们会成为某个人的收藏,留给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看新鲜。

John and Teenuh Foster

Comments (7) Write a comment

  1. 作为媒介的一种,能说的清楚,让观者感受的清楚,我就觉得就是好的。
    如油画,电影,音乐等等都是一样,好的作品总能感动大多数人。分类与界定,应该属于技术范畴,而不是在情与感上。我做作品是要诉说一种东西或者说是表达,我有了这个欲望之后,我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媒介和方式,只要能够非常贴切的表达出我的感受,我觉得就OK。
    技术范畴上的区分与界定是评论者与理论作者做的事情。
    创作者只需要考量自己的内心是否说出了那些隐隐的情感与强烈的观点。
    只不过现在更加流行较 个人化 的表达,和表达是否新鲜,不管你的内容是否新鲜。而相对的对于社会的表达已经不再引起人们的兴趣了,也许是看烦了,也许是大家越来越猥琐了。
    弄清楚什么是什么,什么属于什么,编撰一个系统,造一个完美的框架与结构。只是为了后人更好的去学习与了解,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它跟真正的创作者无关。
    我想没有谁会在做作品的时候,想着我这是 艺术的 纪实的 我不能这样拍因为它不纪实或者不艺术。这是个群魔乱舞的时代,放那一根杠杆,谁都想去试试能否撬动地球。
    好好做,历史会给你一个交代。只不过是死之前或者牺牲后。

    Reply

  2. 我他妈的最烦所谓“故事”,哪里有什么故事?哪里又不是故事?
    一年多没来,今天一看,博主一点也没有长进:入行进阶,取媚青年,自我怀疑,东扒西扒汇成每日反复的恬噪,活似一个洗衣工式的老妈子。和我见过的所有学校一样,是在从根本上误导年轻人,潜移默化的诱导他们认同和屈从商业,行业和职业,最后除了少数人能搞到钱以外,剩下的人对摄影都会像你一样的百无聊赖,却对空虚励志的嘉年华抱着期待。

    Reply

  3. 谢谢你的批评。我觉得说的挺好的,把脏字去掉就更好了。

    今天还有人说我把博客变成网站了云云,看到你这里提到“博主”,蛮好。

    博客就是个人的,第一目的是说我自己想说的(也充满了个人的缺陷),其“教化年轻人”的功能都是他人赋予的。

    “诱导他们认同和屈从商业,行业和职业”,这个实在是不敢当,如果我能“诱导”现在的年轻人把“商业,行业,和职业”的东西做好,那我还算是做了一些事情。换句话说,在这方面,我不诱导,而是明说。

    借你的这个留言感慨一下,这回国一年,我的确没有什么长进。 [:Cry:]

    Reply

    • 老师,对于我们这些求知若渴的青年来说,在1416的确是可以开阔眼界和收获知识的。而至于1416是网站还是博客已经不重要了~ [:Admire:]

      关于博客以及微博虽说是个人的,但只要它们还拥有一个读者,它们就具备一定的传播性。在这个过程中,传播的信息健康有益并且起到了“教化年轻人”的功能的话,那是很棒的啊!

      Reply

  4. 这时代容易让人焦虑。我也是焦虑者。
    焦虑的原因大概是有所恐惧,有所担心,有所放不下吧。
    因为人总有期待,还有人总觉得“进步”是应该的。
    问题是路总没有一帆风顺的。
    所以有时候该放慢脚步。
    其实这道理谁都懂。
    ——————-
    说正经的,感慨于“幽明”的留言,和逆光的反馈。
    我觉得今天还有年轻人对这里保持一定的热情,是因为这里至少还具有提供信息的功能,而且毕竟对这里有感情,不管网站变成什么样,毕竟名字还没变,敲字的人还没变。
    我以为所谓艺术是无法学习的,技术可以学,所以其实所谓学校多数都是技校,至少国内如此吧,教一点基础知识,教一点操作技巧和行业门道,最后把毕业的学生推入一行一业圈子的门口。
    但凡事也不能太较真,尤其是国内的大环境,改变起来何其难。关于这点无需赘言吧。
    反思起来,热情是没问题的,因为有爱。态度可能有点问题,需要做些小的调整。剩下的就是能做多少算多少的事了。
    也许我们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牧师,可以在小房间里向他吐槽。
    或者我们还需要一些权力和权利,但目前来看不敢奢望。
    所以还是圣经上说的好:把明天的忧虑留给明天吧。
    今天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做点具体的事,别多想。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