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伎俩与大智慧

我翻了翻很久没看的lensculture,添了不少东西。

这个Michael Itkoff ,Lensculture上来就说他曾经当过Annie Leibovitz的徒弟。不过,就作品而言,他们之间可没有太多联系,Michael Itkoff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街头肖像》(street portraits),是他从2002年就开始操作的一个选题,现在的摄影师难做呀,做一个题目动不动就要环游世界,Michael也是这样,他在世界各地拍摄街头肖像,但是方法略有不同,秘诀就在一块小白板上面。

他和助手会寻找一个环境很有典型意义的街角,有一些符号化的东西,比如霓虹灯、涂鸦什么的,然后等待一个合适的人走过,随后就把他按住,征得同意后就在现场拍摄肖像,而助手则站在这个人身后把一块能遮住对方脑袋的白板举起来。通常你会在照片中看到助理的手,有的时候还能看到他的脚。

Michael Itkoff摄

评论家认为,这让读者的视线更集中于被摄对象面部,同时也会环顾四周环境。这种方法借用了时尚摄影的手法,但是同时又颠覆了使用无缝白背景的矫饰和伪装。

不过我觉得,这种做法似乎只能让他的作品呈现一种商品包装一样的统一风格,因为背后举白板的人的行为的意义,其实并没有体现出来。

Lensculture紧接着介绍的另一位摄影师,很凑巧,也在使用白背景,但我认为他更有着大智慧。韩国年轻摄影师Myoung Ho Lee的作品“树系列”,用白色背景将自然中的树木分隔出来,这照片我每一次看都觉得心旷神怡,仿佛能够被带到画中,可以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吐故纳新,安静地欣赏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Myoung Ho Lee已经被著名的Yossi millo画廊代理,明年春天将有一个个展,翻看他的简历,在韩国中央大学一直读到了博士,是韩国地道的本土摄影师,所获奖项什么的也都是在国内,完全凭出色的作品打入了西方艺术圈。

嗯,今天又在家宅了一天,这篇博客我在纽约的早上就写好了,不过网站坏了,好在你们都在酣睡,我就一直等到horse睡醒,看着ofpix的网站一个个地复活起来,迅速地贴上了这篇博客。明天要出洞了。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韩国人的连接打不开
    助手的意义要说也有,那就是隔离背景。。。不过拉到全世界去这么搞就显得单薄了些,要是在一个城市里弄着玩玩那还是可以的

    Reply

  2. 拿块白板拍街头肖像实在不是什么新鲜玩法,我记得几年前就看过刘博智或者是其他的另一位香港摄影师这样干过,是在香港人头涌涌的街头,用一块半身大小的白布将被摄者和繁忙的街道隔离开。
    国内的则有陈春林同学的《相·一日之鉴》,一块白色背景布,从成都街头拍到三亚海滩。
    相比之下,我倒觉得Michael Itkoff这组作品是这类作品里最平庸的,而且无聊,那些评论家的说辞显得很勉强。
    而最强白色背景照,我也认同是Myoung Ho Lee的作品“树系列”,我似乎记得在连州摄影节和休斯顿摄影节见过Myoung Ho Lee同学,好像很谦和腼腆状。韩国摄影师近年来在国际上飙升得很厉害,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多学习的。
    对了,如果理查德·爱威顿的白色背景肖像也能归入此类作品的话,最强的就莫过于他了。

    Reply

  3. 在我们睡觉地时候,任老师在地球另一边已经把东西写好了等着给我们看~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啊~ [:Cry:]
    我们要努力才行 [:Yeah:]

    Reply

  4. 白背景还可以改进、挖掘一下嘛,比如换成中国味的空白卷轴、扇面;换成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换成杂志封面…

    你们想吧~ [:Automan:]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