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间

最近越发觉得自己过的不是人的生活。

打开电视,HBO里面放的是地铁劫持人质的电影,打开电脑,香港的旅游巴士竟然同一时刻在菲律宾遭到劫持。于是,这边电视里是前任地铁员工与凶徒的对峙,歹徒叫嚣,英雄与其斗智斗勇,那边,网络上,街头一辆孤零零巴士,一群笨拙小心的警察与一个自大的前任警察在周旋。

电影的结局一般都不会让你太难过。但现实生活没有脚本。

我不能够接受的是,我竟然可以一边看凶案的直播,一边工作,顺便瞅几眼电视,可我就这样干了。

我也不太相信,几个小时之前,在电脑上清晰传来的那张照片里,巴士窗边,那个在卷起窗帘的一角朝外张望,神色有些慌张的女士,她可能已经遇难了。但我必须相信,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吃饭喝水的当间。

菲律宾人质事件现场

巴西纪录片BUS 174

电影 last stop174

这是个直播的过程,现场宛若在你身边,最后,惨剧以一张残暴的死尸照片为结束。“照片”,是的,一个定格成照片的镜头成为结局,此后,我们就像关掉电视一样,离开直播现场,仍然若无其事地继续工作。

为什么在四川地震之后,在那些感天泣地的故事发生之后,这世间就没有悲伤了呢?

这种非人的感觉还出现在前段时间的飞机上。手中的报纸,头版是港岛未来的面貌,环水的新港,淡绿的高科技色调;翻开内页,巴基斯坦五分之一的国土在水里,美联社记者航拍的场景也是四面环水,一户人家,几只牲畜,麻木的人面对直升飞机的造访毫无反应。两张画面相似的照片,一张来自天堂,一张来自地狱,放在一张报纸的同一叠里,每天轰炸我们的生活。

我有一些比较荒谬的想法,街头看到一些恋爱的人们,我会怀疑,他们的样子是不是来自对影视情节的模仿,而并非电影电视的情节源自他们。因为生活早就开始偷偷模仿好莱坞大片,那悬在桥中央的火车车厢,是不是因为上帝刚刚看过灾难片?

专家说,今年灾难特别多。

其实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吧,地球的资源已经被人类榨干,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但我们却都相信,那只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的“新闻”而已,只是一张“照片”罢了。看到了,痛一下,生活还要继续。于是,在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上,大家竟然可以平静地看着船底的大洞忽忽冒水。

去,去,我这个家伙实在不是一个好人。

其实我不单怀疑自己不是个好人,而且非常怀疑自己是个人,因为我头脑中的一些很简单的做人的常识都被颠覆了,比如,一张真的不能再真的照片,人们却不会在意把一个刚刚还鲜活的人如死鱼一样挂在船帮上的事实,而去争辩一个所谓的“真相”,而且还有很多人会很道德地表达对你的“人道”的愤怒,因为渔民不去“打渔”而去“打人”也是要谋生。又比如,一张假的不能再假的照片,却仍然有专家以强势态度支持,他们说山中真的有老虎,你又何必较真,此时真相又显得那么模棱两可,很不重要。

我不喜欢摄影比赛,但是我现在开始有些喜欢它了。如果评委都能这么强硬,这么有“偏见”的去批评非人性,那还真有助于我恢复人性。这年头,现实和虚幻越来越含混不清,灾难和乐事混在同一个版面,如何不变成一个机器人,真的有些困难。

今天这篇文章臭臭的,随便唠叨几句罢了。

Comments (17) Write a comment

  1. 对任老师的有感而发认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包括图片、电视画面)报道给大众,是值得反思的,这不是简单的新闻传播问题,关系到对社会发展走势的导向。现在媒体处于强势,造成大众”被舆论“是一种悲哀。

    Reply

  2. 也许我们真的是需要这样的信息,我们早已停止跳动的心就要借助别人的信息来让他继续跳动。

    Reply

  3. “人们却不会在意把一个刚刚还鲜活的人如死鱼一样挂在船帮上的事实,而去争辩一个所谓的真相”——这就像灾难发生时,电视报纸里最多的永远是救灾的场面有多么积极,真TM杯具!

    Reply

  4. 从这个角度讲blog替代媒体确实是正解,至少他们(可以选择)不用血腥来抢眼球,也不用因为读者说受不了太血腥而放弃犀利路线。世界太复杂,媒体无论是扎根于政府还是扎根于商业规律,都需要去迎合一些放弃一些

    Reply

  5. 我看这些的时候,倒是一点都不平静。只是每天这样,都要得抑郁症了。我每天都觉得这世界再这样下去要活不成了。

    Reply

    • 你的不平静,才意味着你是“活”着的……
      不过,别抑郁,因为你是活着的,你必然还能感受很多其他的东西。
      呵呵,不能再说下去喽,仿佛在布道。

      Reply

  6. 任老师写到我心里去了,我觉得我都要心里变态了,工作的时候,看到灾难报道,第一感觉不是悲伤而是兴奋,这还是人的反应么?!

    Reply

  7. Pingback: 悼 « To SJC Boys

  8. “即将沉没的大船上”……出國的第一年,因為沒有了信息封鎖,對中國的認識和對自身文化身份的反思前所未有的強烈,加上看到各種災難,心裡非常不平靜,也用過即将沉没的大船上這樣的隱喻。
    我們從一個美好的期待開始認識世界,然而不斷失望。可貴的是,人生來的純真善良,對世界的美好期待,甚至親歷親為去建設它的願望,在不斷受到挫折之後仍然還保持著,並且有力地支持著自己和周圍的人,在我看來,這才是人性的美好之處。

    Reply

  9. 看过2012的知道,谎言是要一直维持到世界末日的,事实总比电影残酷,我们最好关闭 眼睛 耳朵 嘴巴,既然在炼狱中,就等待下一个轮回吧,也可能还是托生为肉鸡,哈

    Reply

  10. 没有了资讯 看不到灾难 就没有了哀伤
    但今天的速度太快 快到让你痛的麻木
    地球这么大 肯定每时每刻发生很多事 而且很多事比电影更加刺激
    如果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一封信可以需要等待好几天 我们可能会感觉世界更幸福
    既然世界来了 我们也就得接受
    好好保持自己 做一个好人就好

    Reply

  11. 任悅老師,這是活生生的「旁觀他人的痛苦」,但當晚香港不少在電視前的旁觀者都非常傷心,那正是晚飯時間,吃不下咽。

    Reply

  12. 其实我也一直疑惑到底是观众决定媒介选择提供什么样的内容,还是媒介的选择塑造(或者是改变)了观众的品位。如果在个体层面,每个观者都可以感受到那些痛苦,为什么变成“观众”之后就成了冷漠的旁观者了呢?

    突然想到《战地摄影师》里面Nachtwey的一段“If everyone can be there to see for themselves the fear and the grief just one time, then they would understand that nothing is worth letting things get to the point without happening to even one person, let alone thousands.”

    Reply

  13.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谈起自己如何逃脱让他感到恐惧的世界,去寻找一个和友善的人在一起的机会。忽然发觉这和我狂爱写博客似乎有同样的动机,尤其是在看到你们留言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收获太多了。 [:Sao:]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