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鲨鱼的男子

这又是一个我们总在拍同一张照片的故事。

,索马里,你能想到什么?一无所知也没关系,用google image搜一下,这下你看到了什么?在各种废墟战乱的影像之中,你将会看到一个黑人男子扛着一条鲨鱼走在街道上——咱们今儿就来说说这条鱼。

Tristan McConnell是一位给GlobalPost、泰晤士报等媒体供稿的文字记者,驻扎在肯尼亚的内罗毕。他最近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收集一类照片: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街头扛鲨鱼的男子,如今,这个“图片库”已经颇具规模:

Shark-01

Feisal Omar,2011年荷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一等奖

Shark-02

Michelle Shephard/Toronto Star

shark-03

AFP/Getty Images

Shark-04

Jan Grarup

Tristan McConnell指出,摄影师们其实在避免一种关于非洲的陈词滥调,因为一提到非洲就是战乱瘟疫,于是,他们找到了这个更能代表此海港城市人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场景:男人捕鱼归来,身后是破败的街道。只可惜,摄影师们没有想到,在他们每个人咔刺的时候,如接力般,其他人也纷纷咔刺了这么一张几乎连构图都一模一样的照片。

别急,还有更多

somali

要我看,这些照片都可以得荷赛奖。

PDN摄影杂志在点评这个事件的时候说,哎呀,摄影人真尴尬,他们看多了同行的照片也不是,不看呢,也不成。仿佛这些相似的画面只是职业技巧的问题。而把这个话题提出来的记者,他关注的重点是,在一个影像饱和的世界里,似乎再也难看到什么新鲜事儿。

在我看来,问题可能也没有那么复杂,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少见多怪。人家街头这种扛鱼的多去了,这就是人家的日常生活。被这种场景俘获,大惊小怪,这是典型的游客视觉,记者同志们显然不该如此。不过,你要是翻翻荷赛早年得奖的那些照片,净是此类照片,一个科威特街头顶着缝纫机的妇女,一个南斯拉夫的修表匠……为什么拍一张纽约街头拎公文包男人的照片就不能得日常生活摄影奖呢?

再进一步讲,这种陈词滥调特别容易让人对影像产生一种悲观情绪,我们这些读者们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为这些同一张照片埋单,当我们在看照片的时候究竟在看什么?

Paul Melcher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博客,叫做一千个字儿的废话,文内就表达了对这种没完没了的陈词联调的深恶痛绝,他认为都说一图胜千言,但不幸的是,这一千个字却常常是毫无意义:

“照片应该展示真正的力量,或者是提出问题,或者是回答问题。这些问题会激发你去思考答案,或是提出那些我们必须却没有提出的问题。照片,那些好的照片,应该发起一段对话。它不应该是空白一片。事实是,照片更应该激发问题,而不是提供一个答案,它要引领观众通过自己所见走入一段对话。

从未,或者很罕见地,一张图库照片能够成为对话的内容,在shutterstock这类商业图库里,有成千上万的照片,但却没有一张照片是在提问或者回答。这些照片只是在没完没了地重复我们已知的内容,比如商人们交易之后握手,一对对夫妇满面红光——尤其是在海滩上或者是年轻貌美正当其时。朋友圈晒的孩子的照片,我们不看都知道应该长啥样儿,度假的照片除了激起嫉妒之心还有什么……”

噢,够了!

这让我想着,如果把这些没有任何价值的照片比作一千个字的废话,那你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照片的态度,因为我们从不会容忍一千个字儿的废话在信息传播中出现,但却对这种废话连篇的照片视而不见。这只能说明,a)我们把照片仅仅视作装饰物而已,b)我们很少有人对照片有足够好的认知和品位。

还有一种回答,Paul Melcher先生对人类的要求太高了,什么问题与答案,我们早就没脑子了。我们看到这样的照片,就只会吃惊地叫着:你看,你看,大鱼,大鱼啊。

 

 

 

 

 

Comments (4) Write a comment

  1. 这篇还是蛮有同感,游客视角、日常性的照片,因为冗余和浅显不具备重要价值。但是任老师一方面又是在鼓励照片的日常性的,这种矛盾要怎么理解才好。日常性的照片且有深度,我觉得会很难避免把照片变成个人化的表达存在。

    Reply

    • 文内这些照片可不是日常性的照片,而是新闻摄影,这是问题所在。

      Reply

  2. Pingback: >抗鲨鱼的男人 | FOTOMEN

  3. Pingback: 抗鲨鱼的男人 | 摄影学习网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