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视知觉理论看荷赛(1)

视知觉之二——真的存在视觉冲击力
911死了多少人你记得吗?但你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从大脑中提取不少现场的画面,比如坠楼、爆炸、逃脱。。。。,我们的大脑对于记忆这样的画面似乎很在行。
这样的照片在荷赛中就太多了,从前我们一直从道德上对这些画面给予谴责,认为拍摄者是把自己的荣誉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今天,这里尝试从人类的视觉认知特点上来看一看这样的照片为何如此容易得到青睐。
在上面这幅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两条路径:
第一, 通常的做法,信息从眼睛到丘脑,然后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视觉皮层是一个高级的神经处理中枢,在这里对视觉信息进行判断综合,从而产生认知。
第二, 特殊的路径,视觉信息从眼睛到丘脑然后直接到达杏仁核。这条通路是较短的路途,不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只有当我们看到一些具有威胁、恐怖的视觉信息的时候才会启用。因为视觉信息这样的传输速度要快,虽然和前面那条路径相差数十毫秒差别,但特别是对于在危险情况下的反应速度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领先优势了。科学家将杏仁核的存在比喻成一条看门狗,给我们发出预警信号,帮助我们躲避伤害。
杏仁核对恐怖图像的反应激起的是人的情绪上的反应,而不是理智的判断,反应快而且强烈,同时容易在大脑中形成记忆。科学家进一步的试验还表明,大脑处理图像的这种方式使我们对视觉信息的认知上有如下特点:
第一, 如果出现一个因恐惧而产生扭曲的脸部照片,人的情绪反应强烈。他们用核磁设备检验发现,杏仁核受损的病人在看到脸部痛苦和平静的照片时大脑皮层的活动没有变化,但是没有受损的正常人,则反应剧烈。
第二, 恐怖的照片会提高人的视觉注意力,科学家把带有细微的倾斜条纹的图片紧接着一张脸部照片闪现出来,他们发现如果照片中的脸部是恐惧表情的话,受试者更容易区分出后一张图片中条纹的倾斜方向,如果表情一般,则受试者分不清条纹的方向。
说到这里,我希望我讲明白了。我们常常探讨“视觉冲击力”的问题,其实如果用上面这个视知觉的原理解释,就会发现冲击力的确存在。恐怖的、吓人的,让我们感到威胁的照片都具有生理意义上的视觉冲击力,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不过,这里冲击的不是人的理智,而是产生一种近乎于原始的冲动。
对于一味追求获得注意力的媒体来说,他们对耸人听闻的照片的利用可以说是这个原理的运用。而对于荷赛的评选来说,可怕的照片无疑同样也会冲击评委的杏仁核,产生强烈印象。对于大众来说,这种生理反应是普遍的,是理智无法完全控制的。
人类的这种认知特点,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恐怖照片容易激起注意力——生产者制作恐怖照片——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继续生产更多恐怖照片。我们的“恐怖”因此成了一些人的财富。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随机翻看到这里,当“恐怖,血腥”因此成了一些人的财富。真是一种悲哀。记得普利策摄影奖获得者凯文·卡特1994年曾经拍摄了一个濒死的小女孩匍匐在地,身后不远处一只秃鹰似乎在等待她的死亡,当时引起了巨大争议。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