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周

年轻一代 1, 一百个美国年轻人     《一百个美国年轻人》这本画册,记录了来自美国50个州的100个年轻人的生活,试图勾画当代美国年轻人的整体形象。在我看来,值得称道的并不是画册里的照片,事实上,这些照片也许并不比《城市画报》当年制作的“生于70年代”以及“生于80年代”更加精彩,值得关注的是照片以外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 营销方式: 出版商建立了同名网站,试图与这本书的目标受众进行互动。网站设计得非常时髦但是却又很简洁,在这里你可以欣赏照片、视频、浏览画册页面,同时还能够在blog上留言。不过,如果你不是象我这样在早上五点钟上网,恐怕会失去阅读的耐心,因为照片都很大,速度会受到影响。 摄影师: Michael Franzini已然是新一代商业摄影师的代表,打开他的网页,你会看到两个分类“动态影像”和“静态影像”,这位摄影师的动态作品似乎更加出名,他是艾美奖获得者,拍摄的电视广告作品得到了纽约时报评论家的赞赏。因此,你在上面那个网站里看到的视频都并非是摄影师拍照片的副产品,非常职业。 作品诞生与传播方式:   摄影师Michael Franzini持续关注年轻人的文化,他已经出版过一部相关的图书《美国年轻人》,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获得了一个基金的支持拍摄这部规模更加宏大的一百个年轻人的肖像。最终的作品除了一本图书,还会在画廊里展出,而且没准还会出版DVD。 2, 我们最爱的人 这个摄影项目起初非常吸引我,创办者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年轻人拍摄他们最爱的人,要求是在户外拍摄六张肖像,目的是用影像的方式定格我们珍爱的人的影像,同时也试图发现不同地域年轻人在表达自己情感方面的共同与不同。 怀着强烈的好奇,我去浏览了目前已经上传的作品,结果非常失望,因为所有年轻人的爱人似乎都是同样的人,他们的恋人或者朋友,没有父母,爷爷奶奶,所有年轻人的拍摄方式也是出奇地相似,无目的的扭捏造作。 3, 封面女孩   其实年轻人有以上的表现多少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尤其受到商业文化的影响,下面这则elle girl为辣妹拍摄封面的全部过程,则是这种氛围的一个缩影。 (点击照片可以看到视频)

超级糗的一天/对做与不做的进一步解释

早上6点写好了博客,开始贴,贴,贴不上 早上9点到了学校咖啡馆,又开始贴,越弄越糟 中午12点到了办公室,似乎可以了,发现一条留言,翻译错了?于是改 下午5点钟,忽然醒过味了,改错了,于是又改。 晚上9点钟,找了各地方上网,觉得终于活过来了,于是开始啰嗦 我知道一定很多人对那个“ 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很迷惑,这个我早有体会。几年前台湾的吴嘉宝老师来讲座,他也提出了年轻摄影师的几个不要拍: 庙会不要拍 乞丐不要拍 老人不要拍 孩子不要拍 记得好像还有,但记忆有些模糊。这也让学生们很不满,因为这些不让他们拍摄的相反就是他们非常想拍的。吴老师的解释是,这样的东西并非不能拍,而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你会被题材俘获,并非是你在拍东西,而是题材俘虏了你。 所以这个做与不做是和吴老师的理念相通的,这些禁止做的东西对于刚刚起步的学生来说,就好像一匹难以驾驭的奔马,你即使做了,也很难从中悟出真我,因为题材太强烈了,形式太强烈了,原本就很稚嫩的你,就因此完全消失了。 busoni也是诲人不倦,看看他的做与不做吧,这两个“老师“啊,哈。。。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