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

最近接待一个摄影旅游团,一些美国学摄影的学生每人花一万九美金来中国参观游览。

前一阵去大连,医科大学摄影艺术学院有一个和英国合作的摄影硕士项目,英国学生可以来中国完成他们的学业,据说颇受外国学生欢迎,因为这种“驻外”经历可以让他们的个人作品集增添不少精彩的好照片。

早上起来看到一个面向年轻摄影师的基金颁奖的消息,英国年轻摄影师Sean Gallagher获得了5000美元的资金支持来完成关于中国西部土地沙漠化的报道。这组作品比起他作品集里其他关于中国的报道更加深入,最打动评委的是他在用图片讲故事,进行了很扎实的采访和调研。事实上,1416以前介绍过另外一个同样拍摄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摄影师James Whitlow Delano,他的作品更为成熟。

抛开具体的摄影报道的技巧不谈,我觉得Sean Gallagher的成功多少是因为他的报道主题是当下全球话题中的热点——中国以及环境。但是,值得深思的是,能够同样在中国热的潮流中把握机会的中国摄影师却不多——我这里主要指的是报道摄影师。我们的学生和美国学生前几天一起拍了一次鸟巢,晚上放片会结束之后,观片的小荷特别要求对中国学生讲了几句话,他说连老外都不拍中国的“可怜的民工”你们的照片里怎么还是这个。

我们真的应该认真思考“中国热”的内涵,伴随着中国的变化,那不再是一些哼唱多年老掉牙的曲调,在我们这个急剧发展的社会里,恐怕故事更多、更为复杂。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摄影师James Whitlow Delano的照片非常好,至今印象深刻.
    似乎我就是从那篇文章开始,天天上1416…… [:Admire:]

    Reply

  2. 任老师新年好!
    才从山上下来,马上进来充电。
    祝大家在2008年多出好照片。

    Reply

  3. 因为教育的灌输和媒体的控制,会试图左右个人在社会题材的思考上定义很多“条件反射”。一说祖国美好首先是江河湖泊建设四化,一说苦难辛劳就是民工盲流弱势群体;沙化题材,拍个体也是大方向个案写真的视角。如果真像Akash那样捏两张民工倒也没什么,麻烦的可能不光是去拍什么,而是照片里流露的那种自觉不自觉的,在向某处谄媚的味道。
    [:^^2:]

    Reply

  4. 老外應該也不拍他們自家城市的「民工」的。
    大概像巴黎爆動時除外。
    話說某年我到羅馬純觀光,見到天使堡外,
    有深膚色的移民勞工在天使橋柱旁留連,
    心想,這個精采,我怎都沒看人拍過?

    可見要視而不見,古今中外或到月球上都可做到。

    Reply

  5.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民工拍成中国的“可怜的民工”,我想摄影师也许需要深入他们的生活,把他们拍成中国的“建设者”。

    Reply

  6. ~先举手赞成小荷~
    ~但觉得问题不在"可怜的民工",("民工可怜"提法本身就有问题),我想如果我是民工(我的确是民工),仍旧会选择拍民工的生活,但我确实深入不了他们,也就是除了一些玩花样的老调,我唱不出感人的新调.那么考虑一下身边的生活,也许更好.
    ~补课中~

    Reply

  7. 估计把鸟巢就拍成鸟巢的人,也有,但遗憾的是,并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

    Reply

  8. Pingback: 1416教室 » 周日摄影沙龙预告(北京)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