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funding(2)

给中国摄影报写的一篇文章

摄影比赛杂谈
任悦/文

几年前,我就听一位前辈说过,摄影作品不是用来“比”的,摄影的比赛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应该是一个尝试在不同语境中展示、梳理自己作品的年代。我很认同他的这种说法。

最近几年,以单张照片决胜负的摄影比赛越来越少,或者说,这样的比赛形式更多存在于大众摄影领域,对于专业摄影者来说,他们面对的“比赛”往往需要提交成组作品,并同时辅以文字阐释自己的理念。

当然,无论是单幅作品还是成组作品,只要存在评比,最后的结果多少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作为一名老师,我鼓励我的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但我同时还向他们强调,不要看重比赛结果,而要注重比赛过程,并且不妨把参加比赛当作一种向媒体投稿的过程,比赛就如同给摄影师建立起一个媒介平台,得奖就是一种作品的发表,有助于摄影师展示自己。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参赛态度。

摄影师不应该抵制比赛。因为借助参赛的机会,摄影者得以有机会认真审视和梳理自己的作品。一部好的作品的诞生,拍摄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整理和编辑作品则是另一个更重要的步骤。这种整理,一方面是理念的梳理,另一方面则是作品的架构的梳理。只有通过这一步,摄影师才能了解自己作品的完整性。在我看来,国内摄影师最缺乏的就是这个过程。这使得很多摄影师的作品往往过于零散。其实,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摄影师还需要适时地停下来思考,调整方向,这样才能继续朝前走。

参加比赛,摄影师就要尝试让自己的作品“开口说话”,参赛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比赛了解自己作品的传播效果。尽管摄影师在作品中投入了很多个人情感,但是,很多作品的诞生,都带有强烈的交流目的——作者将之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情感宣泄的出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仅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看到,同时也希望它们被理解。因此,在整理参赛作品的时候,也迫使摄影师站在另一个角度考虑作品被观看的效果,当照片放置在一起的时候,它们能否正确地表白自己,以及如何通过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当然,针对摄影比赛,免不了会有人提到参赛技巧的问题——而所谓技巧,正是摄影比赛的一个弊端,在我看来这实际就是对比赛规则的一种妥协。任何一种比赛都有要求,都有不同的评委。在把自己的作品编辑得当的同时,所谓有技巧的参赛者,就是那些花时间研究规则的人。他们会检视往年获奖作品,了解评委的喜好,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强化自己作品的表达方式。 在国外,参加摄影比赛还被当作一种社交手段。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摄影师如何得到专家的认知,在业内取得影响,是年轻摄影师职业生涯中颇为关键的一步。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那么有幸能够把作品呈现给专家点评,期待得到他们的认可。因此,摄影比赛就成了一个平台,尤其是那些能够请来大腕做评委的,摄影师借助此则可以混个脸熟。这些做法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考虑传播效果的积极行为,但如果把握不当,也会过于功利主义。因为事实上,摄影师的作品并非是拍给评委看的。

在我看来,好的作品最终总会通过某种途径得到认知,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摄影师也并非一定要利用参赛来证明自己,摄影比赛始终只是一个辅助手段。

站在一种老实参赛的角度上,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我没有参与过评点单张照片的摄影比赛。而是参与了一些基金的评选,这其中包括马格南图片社针对女摄影师的基金Inge Morath,荷赛的一个文化交流项目,以及尤金史密斯基金会的霍华德查普尼克奖。

摄影基金事实也是一种摄影比赛,但是更加看重摄影师个人的能力,而不只看作品,这已经成为职业摄影师越来越青睐的“比赛”。摄影基金基本上可以分成这样几类,从层次上,有专门针对年轻摄影师有年龄要求的基金评选,还有面向所有职业摄影师的评选。从内容分类上,有关注纪实摄影,也有的侧重艺术摄影,还有的则只强调视觉,不划分任何界限。有的基金有地域要求,比如只针对某一地区的摄影师。还有的有门槛要求,比如,只接受评委会推荐的摄影师,而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投稿。

我参加的Inge Morath基金评选专门针对女性摄影师。很遗憾,两年我都进入了最后的决赛,但这是一个只有一名获胜者的比赛,我两次都是第二名。尽管我没有获得基金的支持,但却意外收到了马格南摄影师Larry Towell的来信,他表示喜欢我的照片,并且鼓励我继续拍照,看轻评选结果。这个意外的收获使得我体验到参与评选的乐趣,或者可以说,用照片来和他人交流的乐趣。

Inge Morath的评选要求摄影师准备一套50张左右的作品,一份个人简历,还要有一张不超过一页纸的作品阐释。这基本上是大多数基金的要求。由于每次获知基金评选的消息直到评选截稿时间都颇为紧张。我建议摄影师可以在平时就准备好这些资料。很多人不太了解作品阐释如何写。其实具体的写作并没有一定的规格。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清晰明了,甚至可以分成一、二、三点来写作,为什么要拍?如何拍?拍给谁看?主题是什么?把这些主旨阐述清楚就好。

荷赛的文化交流项目,是只针对参加过荷赛培训班的学员的选拔项目,要求提交一份拍摄计划,我有幸被选中,得以和英国一个老师以及一些第三世界的摄影师一起工作。但是最后的合作并不愉快。我发现英国老师有着很强烈的西方人看东方的视角。他要求我拍摄一组母女的合影,一定要体现出时代的差距。我对他的这种观点完全不认同,对这个选题毫不感兴趣。最后我没有完成他的这份“作业”。

这次失败也说明参与基金评选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基金对摄影师的拍摄没有任何限制和要求,只要摄影师被选中,就会得到支持,有时则需要摄影师最后提交几幅作品为回报。但是有的项目则对摄影师有很大的控制,如果双方理念不一致,最后可能会很不愉快。
去年,我获得了霍华德查普尼克奖,这个基金很特别,主要支持摄影人和摄影教育工作者展开各种有利于新闻摄影发展的摄影活动。这也是我第二年申请这个基金。

通过这个网址,大家可以下载一份涵盖各种摄影比赛和基金介绍的表格。希望比赛能够成为帮助摄影师在摄影道路上顺利前行的工具,但却不要为比赛所累,为了比赛而比赛。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