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Portfolio(2)

1,Benjamin Lowy 标准的新闻摄影记者,伊拉克,阿富汗,肯尼亚,海地…… 2, Sonja Thomsen 她的作品《空白》是日常生活中碎片的积累,展出的时候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方式,照片一张张地被撕掉,最后只留下了其曾经存在的痕迹。 《油》和《水》这两个作品也很有意思。 3,Sarah Wilson vs Rick Ashley 这两个摄影师都拍摄美国高中舞会, Sarah Wilson拍摄的是盲校, Rick ashley则拍摄了普通高校。他们都同时成为舞会的专职摄影师,为孩子们拍摄男伴和女伴的合影。 说实话,这两组照片我都感觉不好,Sarah声称她被盲人的精神感动,她的照片却有些冷酷和猎奇, Rick试图研究舞会伴侣们在影棚里面对照相机的反应,但是我觉得他将被摄对象从现实环境剥离出来很呆板,并且似乎错过了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 Sarah Wilson摄 Rick ashley摄 4,Ashley Craig 《我的世界没有你》(my world without you)是一组有着“业余精神”的照片,lomo相机,随时随地的拍摄,说话,抒情,发泄,思念。 (…) Read more

100个Portfolio(1)

摄影师如果没有一部个人作品集,就好像一位自称是小说家的人从来没有写过一个长篇,在美国尤其如此。刚出道的摄影师,其主要任务就是抱着自己的作品集到处见人。 这就催生了美国一个颇为流行的摄影活动:作品见面会(portfolio review)主办方搭建一个平台,邀请策展人,画廊主,博物馆馆长,出版商,图片编辑等行业把关人参与点评摄影师的作品,这不但是点评,同时也是一种选秀活动。摄影师参与这种活动并非没有门槛,他们要经过初选,被选中才能参加,还要交一定费用。 Santa fe就是这样一个选秀活动,据说是美国此类活动中最为优秀的。 今年的Santa fe已经结束,一共有一百个摄影师参加了见面会,看完他们的作品集之后,一直想写点儿什么,前段时间没有时间。这两天得空说一说。 想到美国一年就能“生产”至少一百个这样的摄影师,感觉他们的标准化教育,流水线生产还是挺厉害的,美国摄影师一个个都挖空心思地推销自己,也就不奇怪了。 我很耐心地看完了这一百个摄影师的作品集,很好奇他们都在拍什么,怎么拍,里面也不乏一些无病呻吟,竟然也有风光糖水。不过,我还是找到了 一些我喜欢,或者有些启发的: 1,Dana Romanoff 纪实摄影师,很勤奋。 她的照片让我有重新出发去拍照的冲动。我喜欢她报道墨西哥妇女的生存现状的《没有男人的土地》(no man’s land)。 从她的主页上也可以看到,这位屡次获奖的纪实摄影师,谋生手段之一是拍摄婚礼照片。 2,Meggan Gould 喜欢她的“照片”,是因为最近我也有收藏癖——从咖啡馆“偷”来两包糖,一张餐巾纸,旅店里的信封,手写的字条,抽屉里还有一堆的买东西收据。我比较发愁如何保存它们。Meggan扫描下的这些文本给我提供了一个“收藏”思路,但是转念想想,这样干,还是消灭了原有物体的灵光,是不是呢?这该怎么办是好。 3,Matt Kaelin Matt的修道士照片,把我拽进了照片的氛围中。他的另一组《伊朗犹太人》也不错。 4,kevin Miyazaki 平日里他是个商业摄影师,拍食物,也拍人像。我猜想他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拍照片,或者说,他本身就喜欢一种安静的表达方式,他的个人作品都是身边的故事,比如《目之所及》(with reach) ,还有《快餐文化》(fast food) 5, (…) Read more

两位老中医(2)

昨天的中医介绍了如何去“看病”,今天的中医是著名的Alec Soth,他最近在回答一次博客访问的时候,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年轻摄影师来说,首先要把作品拍完,才会有作品的推广。这个步骤看似理所当然,但在当下浮躁的气氛中,却经常被被倒置甚至被推翻。 你如何开始做摄影工作,是什么动力让你在这一行不断前行? 我小时候住在乡下,我总是花很多时间和我那些所谓的朋友在森里里玩。但是在森林之外,我是害羞的,当时正处于青春期,有些迷茫。10年级 的时候,我上了一个艺术课程,老师的名字叫Bill Hardy,他开启了新的世界。我想是他让我重新回到朋友那里。一开始我对绘画感兴趣。但是很快就发现对泥塑和室外雕塑更感兴趣。我把这些东西用相机记录下来,最后,雕塑也不了了之,但是我却将摄影工作持续下来。 我一直拍照,那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过程。实话说,这个媒介真真正正地触摸到了我的神经。它是那么的脆弱以及沉默。我要是能成为一个小说家我会更骄傲,不过,即使我能够写小说,那恐怕也是没有什么趣味的小说。 对于你来说,年轻摄影师如何评价自己是否已经到了准备好推广自己的作品,寻找作品面世机会的时候?你认为摄影师去寻找他们的读者,参加展览,获得业内的认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我喜欢你这个问题。因为你指出了年轻摄影师通常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推广他们自己的问题。我感到很困惑,很多年轻摄影师忙于作自我推广,而这个时候却本来应该是他们拍照片的时候。让我们拿年轻的小说家作类比,当你开始写第一部小说,你不会在写完第一章的时候就想把它发表。你首先要把整本书写完。太多年轻摄影师拿着未完成的作品,拼命去找画廊和出版商推销自己的作品。 第一部作品的完成总是需要很长时间,也常常导致失败。小说家不但要完成好第一部作品,他在这之前可能也已经写了两三个故事才找到目标。事实上——当你的作品是好的,你会知道,当你信任你的作品,你就可以推广。最后,好作品总会找到它们的读者。 你如何获得成功,成为一个专业摄影师,你是如何一步步达到这个成果的? 我过去没有计划以一个摄影师的身份谋生。我对商业那套很不习惯,而且也没有看到通过艺术谋生的可能。所以我找了一个不需要朝九晚五上班的工作。我在业余时间里拍照。大学毕业之后,我在十年里做了五六部作品。我把作品也给明尼苏达当地人看,但是我知道我还没有准备好。但是最终我找到了我的方向,做了一个我感到非常骄傲的作品。我开始获得奖项和基金。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我的作品最终进入了广泛的传播渠道。

两位老中医(1)

作品点评会(portfolio review)是美国很流行的帮助年轻摄影师走入职业化道路的活动。通常由某组织机构发起,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参与,参加者经过遴选,有时需要交一定费用,就可以和专家面对面交流。仿佛是拿着自己的作品去看中医。最后的效果一方面是借专家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尤为重要的则是推广自己的作品,因为这些专家中不乏图片编辑、画廊经营者、评论家、策展人。 “专家”究竟如何看病?最近Andrew Hetherington在自己的博客上采访了一位专门从事摄影咨询的专业人士Stella Kramer,他们的访谈透露出很多信息。 说说你的个人背景吧我从事了很多年图片编辑的工作,在纽约时报,新闻周刊,人物等许多媒体里都当过图片编辑。现在我专门从事摄影咨询工作。我和摄影师一起工作,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创新眼光,编辑他们的作品集和网站。我还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市场定位,制定计划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你认为摄影师从这些点评中获得了什么 作品点评的效果随着摄影师本身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他们可以得到自己作品的一种反馈,或者寻到了方向。摄影师通常在工作状态中都很孤独,这给了他们一个直面业内专家的机会,可以提供给他们集中的意见。你会在这里遇到从图书出版商到画廊主,从博物馆策展人到图片编辑各种人士,这些人对摄影师个人来说是非常难得有机会遇到的。 点评的时候,我坐在你桌子前面,摊开我的作品,然后发生了什么呢?在点评的20分钟时间里,我所问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说说你的作品”。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你要能很准确地讲出你作品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我在这里的目的是来尽我的力量帮助摄影师,但是如果摄影师的关注点越集中,我的建议和评论就会对他越有帮助。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有挑战力的,你会不会感到有些摄影师过来是希望你能够解答所有的问题,提供通往成功殿堂的金钥匙呢? 不尽然,因为大多数时候摄影师的回答都是非常具体的,比如希望出版一本书,获得拍摄任务或者在画廊里展出,等等。也有些摄影师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那时候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他们选择找我点评。每一个参与点评的专家都在网站上会贴出自己的个人简历,我希望摄影师了解我。不过有的时候并不是这样,我可能是他们的第四或者第五选择,所以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和我交流。 你在点评中能提供什么帮助我的特别之处在于编辑和创造性思维。我通常可以把摄影师的作品集变得更加强势思路更为清晰。我喜欢让摄影师离开的时候他们的作品集呈现出一种新的光芒。我总是希望能够给这些作品提供一个新的框架,我花很多时间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信息,也会与业内同行交流他们希望看到怎样的摄影作品。 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对作品集有实质性认知吗? 时间确实很短。一般情况下摄影师都会带来一定数量的作品,还准备一些备用的,时间充裕我又感兴趣的话会多看一些。而这对我来说就够了。不过,有人的作品集缺少很多元素,我就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了。但是我可以指出他的作品还需要再充实些什么内容。 摄影师特别需要注意什么么?尤其是对那些新手来说。每一个作品点评会都有一定的规则,比如你可以带多少作品以及尺寸是什么。对于点评人来说,你的作品是整理好的集子或者是一盒子照片这其实都无所谓。但是打印非常重要,我同时认为照片的尺幅也很重要。我总是会告诉摄影师,照片必须有它们应有的尺幅。我说这个的意思是,不要让你的作品和你的盒子或者书的大小相称,如果它们需要做大,就要把照片放到足够大。我还告诫摄影师不要把作品的装裱搞得太复杂,比如捆扎起来,或者做成一本书,你要让点评人看到的是作品,其他的东西反倒分散了对作品的关注,显得装腔作势。对 点评人有规定吗?如果有,每一次点评会都有什么不同?我所知道的规定只有时间上的规定。来做作品点评的都是专家,因此大家都心知肚明 你自己的特长是媒体出版类影像,但是也有些人可能会寻找画廊或者图书出版的机会,不期而至地跑到你这里,你怎么办? 我和很多媒体在很多选题上接触过,所以如果一部作品是针对出版或者展览,对我也并不陌生。当下,大多数摄影师都想出版作品或者做展览,他们为此并不关注自己的特点。事情并非往往能够让他们如愿以偿。我是对作品评价,而不管在我看来是完成还是没有完成。我同时还能够给他们的作品指出新的道路,这是他们自己没有考虑过的。我会和摄影讨论他们的作品如果加上多媒体后效果是不是好。我的主意是让他们的作品能够提供其他人无法具有的特长。 如果一部作品很差,或者你不喜欢,你会特别直接地告知么?我不是那种人,会和别人说:“你的作品很糟糕,别干了!”但我会告诉他们我对作品的感觉。假如作品我感觉不好,我会很诚实地评价。但是我仍然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比如技巧上或者构图上,或者他们的作品在哪里可能会得到接受。对我而言,创造性工作具有一种点燃人们灵魂的激情,我有什么资格告诉人家不要去做能够实现他们自我的工作呢? 对于摄影师个人有什么建议呢?穿着上或者不好的行为举止是否带来不好印象呢?摄影师个人最为妥当的表现就是要友善和表达清晰。介绍你自己,和点评人握手。离开的时候表示感谢。即使你不喜欢也仔细聆听他们的话。不要太顽固或者争辩不休。点评人都是专家,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假如你不同意,保留你的意见。记住,你花了钱就是来听这些人说什么的。这个点评也很可能就是你未来的工作。因此展现出你对自己工作的热情来! 我发现这个作品点评会越来越流行,选择什么样的点评会参加,你能否给一些意见?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定位,看看参加点评会的专家,他们是否是你的目标。然后考虑经济支出方面是否适合你。为了成功大家都愿意花钱,但是也并非是把钱花的一点儿不剩。当你遇到那些与你气质相符的人们,以及那些能够为你提出建议的人们,你总会收获不少东西。 (究竟何时才是参加点评活动的良好时机,另一位老中医随后会现身说法)

个人作品集的制作:会拍还要会写

一个只会拍照,而不会写作的摄影师,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摄影师,或者说,很有可能,他在这条路上走不远。文字写作能力反映了摄影师对事物的理性思考的能力,如果看待事物没有观点,影像就没有根基。当然,我在这里说的文字并非是所谓的“文采”,而是透过文字体现出来的逻辑甚至是一种哲学思考能力。 一个完美的个人作品集,文字说明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希望走艺术道路的摄影师来说,这种文字说明通常也称作作品阐释,英文叫做statement。作品阐释有的时候是策展人、评论家撰写的,有的时候则需要艺术家本人给自己的作品注解。 很多人在写阐释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写成了抒情散文,这样的文字其实是空洞的,观看作品集的画廊老板、策展人并不希望看到滥情的文字,而是希望能够和艺术家进行思想上的交锋。 因此,一份合格的作品阐释,文风应该是收敛的,不要用太多的形容词,不要用过于玄虚的文字,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很诚恳的进行表达。以下这个案例是虔小凡同学作品阐释的一个修改过程。 我很喜欢她的这组作品,作为一名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她的观点很犀利(小凡同学不要骄傲噢)。我觉得她还可以把这组专题继续完善。作品名叫“儿童乐园” 她起初的阐述是这样写的: 儿童乐园是所有人记忆中的一处共鸣。它们在城市里星星点点地散布着,远远地经过就会被那光鲜的颜色和阵阵笑声吸引;它们不懂城市的拥挤和路人的烦恼,只是安静地上演自己的童话。 这些文字基本表达了她的想法,但是我觉得仍然过于“浮”,并没有把她真正的想法表达清楚。于是经过进一步沟通,她的阐释最终改成了一下模样: 我被城市高楼大厦夹缝里的一些鲜亮的色彩所吸引——儿童乐园,这些散落在城市四处供孩子们挥霍他们童年的场所,虽然常常是人声鼎沸,在我看来却好似一个个孤岛,透着几分突兀和落寞的感觉。 这些有着明朗色调的小天地散落在城市的四处,社区、游乐场、公园或者就在路边。它们有时甚至是一些充气建筑,经过一个晚上便神秘地消失了,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在儿童乐园中嬉戏打闹的孩子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些被四周高大拥挤的建筑挤压的童话世界,只是一个暂时的栖息地。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鲜亮的颜色也会逐渐褪去。 我没有选择热闹的场景完成我的作品,而是悄悄地溜进寂静时刻的儿童乐园,滑梯、木马、蹦床、海洋球……这些安静的玩具是现代化社会最好的见证,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童年在钢筋水泥构建的丛林中渡过,面对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造景观。 各位也可以去看摄影师沈玮的创作声明,我觉得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创作思想。点这里。

个人作品集的制作:受众、目的、语境

几天前写了一篇关于摄影师“会拍还要会秀”的文章,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共鸣,他们希望能够继续谈谈这个话题。 一个好的个人作品集,就好比一份成功的求职简历,其内容是传递信息,而目标是要说服对方,因此研究作品集的制作,实质就是在研究信息的有效传达。 关于制作成功的个人作品集,对我最有启发的是《视觉语言设计——职业传播者策略》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此书指导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文案设计与制作,作者认为设计是非常理性的工作,并非仅仅出于美化的目的,设计工作的每一步都需要站在有效性的前提下开始。这种有效性的实现需要设计者认真分析一下三个要素: 1,受众——那些将要阅读自己作品集的人:他们是谁,关于你的作品或者创作风格他们都了解什么,他们接触类似作品的既往经验,甚至他们的文化背景是怎样的。 2,目的——你想要在你的作品集中实现什么,是试图劝说对方接纳自己;还是想帮助他们理解某些东西,或者改变他们的态度,等等。 3,语境——观者将在什么环境下阅读你的作品集:是在办公桌上,还是在酒吧里,或者围坐在会议桌前,等等。 以上是至关重要的三个方面,它们决定了你放入作品集的照片选择、照片数量以及作品集的外观设计,因此可以说,没有一部标准的个人作品集的制作方法,因为以上三个条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很少有摄影师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个人作品集,而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在这里似乎行不通。 小案例: 1,我看过一个法国摄影师给纽约时报图片编辑寄去的个人作品集光盘,考虑到图片编辑会在办公室打开这张盘,摄影师将图片设置成自动播放格式(同时也有普通格式的照片浏览),以节省图片编辑的时间,又考虑到对方有可能使用不同类型的电脑,因此还分别放置了供苹果电脑和普通PC使用的两种格式。摄影师的个人简历印制在光盘封底的位置,这样不用打开电脑就可以随时查阅。 2,给画廊推销自己的作品时要多跑两趟,对方可能会很忙,没有耐心,因此作品集中的照片不要超过10张,将首次谈话的气氛搞融洽,这样可以为下一次拜访铺平道路,一般来说在画廊的老板了解并且决定代理一个摄影师之前,这样的作品展示可能要有好几次。 3,作品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在任何时候,照片留给对方的只是一部份印象,摄影师应该和作品集作为一个整体出现。The Providence Journal 杂志的图片编辑Bill Ostendorf就抱怨:我雇用的是人而不是作品,我看中的是这个人的诚实、活力以及经验。我遇到很多摄影师,他们花费了无尽的时间在自己的作品集中埋头苦干,但是不会花五分钟去研究他们到底想对我说什么,不会去考虑如何通过作品展示他们“人”的一面。 一次成功的作品集展示,就是一次有效的人际沟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会拍还要会秀

很多摄影师拍得好,但是却没能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好,从而失去了很多重要的机会。无论是申请纪实基金,还是获得工作机会,甚至约见一个图片编辑建立联系,都要给对方展示自己的个人作品集,英文叫做portfolio—— 如果你要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可能是出现最为频繁的一个名词之一。 个人作品集,简单说就是自己最好的照片的集纳,但问题可能并非这样简单,因为“好”如何界定呢?很多摄影师在选择自己的照片时往往犹豫不决,或者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而忽略了对方的需要。 每年荷赛大师班的申请人都要递交自己的个人作品集,但是评审者对这些作品集也是抱怨多多。下面就翻译一下这些评委们给大师班申请人的建议: A 拍摄内容 我们发现有些申请人的个人作品集使用中画幅相机,颜色调成不饱和的调子,呈现一种典型的德国观念摄影风格,这种拍摄手法没有任何缺点,但是我们认为这种类型的报道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新闻摄影。 我们看到大多数摄影师的作品集中都是一些摄影师个人情绪的表达,我们很想知道那些持续经营自己的长期项目的摄影记者都到哪里去了? 能够一下子跳出来,吸引我们的作品并非是那些关注大事件的摄影报道,我们更希望看到那些软一些的,反映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之处的影像。 我们最最烦恼的就是摄影师并没有认真研究如何通过照片来叙事,这些照片有助于主题的表达还是有害,是不是放了太多的照片从而使表达过于松散。视觉讲述的质量是不能靠数量来堆砌。 我们请求摄影师在递交他们的作品集之前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去钻研,请更多的专家评价。常常看到一些摄影师把太多的照片放进来,其中好坏掺杂,这削弱了故事的表达也让评委失去了兴趣。同样的问题是一些摄影师又没有放进足够的照片,看起来是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这也让人扼腕叹息。 B 展示方法 作为一个个人作品集,所有的照片都应该有统一的风格和统一的尺寸,易于观看。如果要评委从大小不一的塑料口袋里,将大小不一的照片分拣出来观看,这是在让人恼怒。 让你的展示简单、干净、平衡 整个作品展示可以是纯新闻摄影手法的,也可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创新,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将你个人的视野和风格展示出来,要证明你对自己的信心。 个人作品集的编辑是一个大的话题,今天算是开了个头,以后有机会再仔细介绍吧。

进入新闻摄影领域:如何成为一名报社摄影记者

这是1416开博做第一个工作坊“小石板”时,写的一系列关于新闻摄影行业梗概的文章,借鉴的多是西方媒体的经验。现在对之进行重新编辑,希望能够对即将以及或者刚刚进入新闻摄影领域的朋友有所启发。 洛杉矶时报摄影师Don Bartletti 所做的关于中美洲年轻人冒生命危险扒火车偷渡的报道,获得2003年普利策特写新闻摄影奖 美国纽约时报图片总监对年轻人的建议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停止拍摄。不要停止拍摄,有足够好的作品,这是最重要的。在摄影这个行业,最公平的事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一夜成名。 怎样成为一个报社的摄影记者?准备好一份自己的个人作品集是首要任务。一个报社摄影记者的作品集应该包括这样几部分内容,这些都是摄影记者最常见的拍摄任务: 肖像 新闻照片(一般新闻和突发新闻) 体育新闻照片 特写新闻照片 创意摄影作品 一个图片故事 照片应该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不要放太多照片在里面,有10-20张足矣。入选照片的标准有两点: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作品要简洁,对于读者是易读的;从内容层面上来讲,画面应该包含信息,是能够讲故事的照片。 个人作品集的展示方式并没有一定之规,因为报社和报社之间的要求差别很大,有的仍然需要制作出来的照片,但是大多数则需要数字照片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纽约时报》招聘摄影记者的启事: 我们需要一个有热情勇敢果断的人选,必须有熟练的摄影技术,对于新闻摄影领域所有类型的拍摄项目,从新闻到体育以及特写新闻都拥有创作激情与想象力。他必须对所有的拍摄任务不管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还是一个国外报道都有着同样的热情,他要易于相处,可能在晚上和周末还要坚持工作。如果对网络、多媒体和视频报道有专长更好,此外还要熟悉苹果电脑的操作。符合以上要求的人请寄简历和个人作品集。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