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

这里是报道摄影的西点军校,还是乌托邦,抑或是最后的伊甸园?又一年的迎来送往中,荷赛大师班新一届学员毕业了,浏览过他们的作品之后,我却不禁心生疑问。 大师班学员的产生是通过各国推荐人推荐,随后又经过荷赛的评委们的评审而敲定,老师们也向来都是那几个荷赛的亲近人士。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事件,一个一穷二白的小青年不可能进入这个体系。 如同入选学员们名字后面的一串串光辉履历打造出的金字招牌一样,能够证明今年学员作品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那些照片唬人的外表。这些照片来自伊拉克、伊朗、黎巴嫩、刚果、缅甸,依然重复着古老的腔调:贫穷、边缘、种族纷扰。 进入这个班也曾经是我的梦想,当然,我已经参加了一个历时三年的中国大师班,也去荷兰参加了一个模式完全相同的亚欧青年摄影师培训班,我在1416中写了不少所谓大师班研究的文章。但是又一届学员的作品摆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却突然对它们心生厌恶,或者说,这种“精英式”的报道摄影所散发出来的腐朽气息,映衬出了一个僵硬、死板的“荷赛”体制。 这个体系在报道摄影遭遇瓶颈的今天,显得更加可疑。前两日,1416发布了VII图片社,一个“精英式的图片社”招新的消息,在那篇文章底下,李达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大师都不在本国拍出好照片呢。。。。一定要去中东,非洲这样的地方。。。。? 大家可能都会说,李达呀,这个问题太老套了。可是,这问题如同皇帝新衣里故事里那个大胆的反诘,揭示了新闻摄影发展过程中的自恋主义。50年前,荷赛的诞生让边缘化的新闻摄影工作者们找到了职业归属,而50年以来,通过刺激性的题材,以及荷赛或者某赛来证明自己,已经成为束缚新闻摄影发展的体制。 今年大师班作业的题目是“脆弱”,荷赛所建构的新闻摄影王国,在我看来也很脆弱。过于圈子化就导致封闭。写到这里,忽然想到前两日翻译的时代图片编辑访谈里的一句话——今天的摄影记者,已经比以往更需要成为一个“记者”了——这句话值得细细品读。 我觉得还有话没有说出来,请大家补充。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