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张计划

互联网新兴杂志File搞了一个很有趣的活动,是对数码时代无休止的狂按快门的一种反抗,并回应前些日子老同志Stephen Shore对当下年轻人的批判。 36张活动邀请摄影师使用35毫米胶片相机完成拍摄工作,有意参加的人只需要通过邮件向他们提交一个自己的拍摄计划,随后有五名摄影师被选中,File会给他们寄去一卷胶片,拍摄的时间是两周,摄影师把拍完的胶卷寄回,File会把全部36张照片都冲洗扫描出来在网上展示。 在胶片超数码转轨的最初时期,有摄影师希望数码相机拍摄的文件可以36张存成一个文件。36——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数字,给你36个机会,你会作何打算?

周末话题:重返胶片时代?

最近,一项针对职业摄影师的调查结果得以公布,2|3的摄影师认为在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胶片来完成某些任务,并且有人预言未来五年之内将有一次重返胶片时代的回潮,因为有很多使用胶片的感觉数码不可替代。 file杂志曾经做过一个意在重返胶片拍摄时代的36张计划,摄影师把他们的故事精准地装在一个胶卷里。 这项经由美联社发布,并且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调查是一个最不希望胶片消失的公司——柯达公司搞的。 职业摄影师真的仍旧钟爱胶片吗?碰巧又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片段,路透社摄影师Damir Sagolj讲述自己去伊拉克的时,如何准备自己的行李: 每当我看着我要去伊拉克所带的行李,就头疼,老天,我需要逻辑。这一大堆东西包括防弹衣、卫星设施、足够长的网线、睡袋、备用镜头以及预备在等待拍摄任务的漫漫长夜里消遣用的娱乐设备。其实我去过无数次伊拉克,我清楚地知道应该带些什么东西,而且行李要简单。我再瞅瞅我要带走的东西,Ipod的外接音箱,几张DVD,一个手电筒……,等到我准备出发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四个大包。 我这是去哪儿呢?我决定重新打包精简行李,最后只剩下两台相机,两个镜头,防弹衣,笔记本电脑以及洗漱用品。最后,我把一个小的胶片相机扔了进来,里面装着黑白胶片,这是我的一个个人摄影项目,却一直也没有完成…… 补记:这篇文章是3年之前写的,现在的摄影师还有这样的困惑么?恐怕路透这位老记的包里毫无疑问会塞进一个ipad。

第一印象

似乎到了一个缅怀胶片的年代。数码相机那种可以无休止按动快门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会让一些用惯了胶片的摄影记者感到烦躁? 怀念胶片的一种方式是怀念胶片印出的小样(contact sheet),1416曾经介绍过的华尔街投资者Bruce Silverstein的画廊Silverstein正在举办一个名为“第一印象,摄影师的写生簿”(First Contact: A Photographer’s Sketchbook)的展览。 Elliott Erwitt的小样,非常工整地探寻决定性瞬间 威廉姆克莱因的小样——没有决定性瞬间的小样 展览的题目《摄影师的写生簿》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小样里的起承转合就是摄影师在不断转换视点观察过程中绘制的一幅幅草图,接触印像里呈现出的是摄影者对世界的第一印象。 画廊的策展人希望通过小样对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予以阐述——在若干个瞬间中,究竟怎样的瞬间被摄影师挑选出来予以强调呢? 展出的小样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马格南摄影师的小样,另一部分是一些私人收藏,包括Richard Avedon,、Robert Frank,、Man Ray、Irving Penn和Diane Arbus拍摄双胞胎时的那卷底片。 随着胶片时代的落幕,收藏摄影师的小样也逐渐变成一个很有价值的投资行为。 Bruce Gilden的小样也很凶猛 点击这里,和这里可以看到展出的部分作品。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