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觉实验室初体验

早几个月发布了一个“创新视觉实验室计划”,这个计划一方面是对教室以前做的专题“杂志摄影双周记”的呼应,希望能够和摄影师一起共同探讨杂志摄影的发展,另一方面,正如当时的招募启事所提到的,希望能够借助《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平台,帮助青年摄影师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记录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们的计划究竟执行得怎样?现在就和大家汇报一下。 首先,因为报名的学员大都同时选择了“肖像”和“图片故事”两个项目,所以我们将其合并变成一个综合的孵化期,为期为六个月: 1,针对学员现有作品逐一点评 实验室学员 李英武作品 点评: 用我和一个年轻摄影师聊天时,他提到的一个词儿来形容李英武非常合适:野蛮生长。 我所理解的“野蛮生长”是对在一种混乱的没有法则的现实中,年轻人仍然迸发自己一切创造力去工作的精神状态的描述。 看得出,李英武很少对自己的拍摄任务妥协,每一张照片都和上一张有所不同。摄影师控场能力很强,这对拍摄人像是一种重要的天赋。 不过,英武颇有些85后的“自恋”心态,所有的照片都要打上自己的logo,而且有的很夸张的放在照片正中,嘿嘿,这正如作者的照片风格一样,照片非常张扬,每一张都在跳跃。我是很喜欢,但也有些怀疑,这些用画面的特殊技巧制造的“视觉冲击力”,会不会有一天被用尽了呢?也许我是多虑的,因为到了形式用尽的时候,年龄和阅历带来的沉稳自然也会体现在摄影师的照片中。 2,指定阅读: 请顾问老师提供图书,画册,摄影师作品的阅读清单,请大家阅读。 作业: 摄影师要完成指定阅读清单中的十项。 提供一份阅读报告。 (因为我们的实验室还处于初期实验性运作阶段,目前我们动用的导师资源还主要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内部的力量) 书单之一: 直接看各种摄影集是最直接的吧。看多了好片子,嗅觉与品味格调就会自我建立。 一系列大师访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背后的观念,寻求理性共鸣、观念建立。 多读人文历史书。可以建立对人类的常识与视野。 ——《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主编 李岷 3,顾问出题 帮助摄影师建立经济视角,同时提高摄影表达能力。 作业: 1,尝试经济话题的视觉化:用报选题的方式,寻找经济话题,制定拍摄计划。 2,人像:更广义地理解人物肖像。 3,小型图片故事,学习视觉语言的组织结构方法。 题目之一: (…) Read more

杂志摄影双周记:财经纪实是突破

大家没有把这个栏目遗忘吧。我希望我能够坚持做下去。这期双周记请来的是《中国企业家》的图片编辑姚彬,虽然也是谈财经人像,姚彬却希望打破“灯光”就是一切的人像拍摄方法,希望能够在杂志人像摄影中引入朴素的纪实风格。 可能这些图片是模糊的,可能主角都没有眼神光,可能图片中都是些普通民众,这些摄影师没有布朗外拍灯,没有1平方米的柔光箱,他们只有一个用纪实手段解读商业社会的目标。在《FORTUNE》上翻到这些出自VII、MAGNUM摄影师的作品,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爱不释手,反复欣赏琢磨。财经肖像是主流,财经纪实是突破。 我绝不否认财经肖像的重要性,简而言之就是所谓的层次和品位,让人赏心悦目,私下揣摩这一个主灯那一个侧灯,色彩多么饱和,皮肤多么有质感,人物多么有立体感。但是,财经图片不该止步于光鲜的表面。财经纪实的力量在于发现了每个人在商业社会中的价值。我相信纪实专题不是新闻媒体的专利,在《时尚》、《名利场》上也有纪实专题,看来这是所有读者都感兴趣的,因为这是最打动人心的。3月21日出版的《BUSINESSWEEK》封面文章是MAGNUM拍的黑白照片,期待着更多国内外的财经杂志出现更多财经纪实专题。我们杂志正在实践中,但阻力很大,来自于编辑对这类图片的不认同,有时遇到可发挥的选题又不想扩成6-8P;实际拍摄中困难也不小。事在人为啊!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