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的作文史(二)

文章的抒情功能第一次对我显得特别重要是高中的时候,暗恋学校里的一个男生,高我几个年纪,他毕业的时候,我心情非常失落,感觉只有用文字的方式才能宣泄,于是又撰文一篇,并将之发表在报纸上,希望他能够看到。实在想不起来那篇文章的题目和中心思想了,依稀记得文章中有“浪漫”这样的字眼。这种情调或许现在会觉得好笑,但是年轻时发生的很多难以用现实世界价值观衡量的故事,其实都是非常干净和纯粹的。当然,这些梦和现实的较量往往不堪一击。我非常喜欢《梵高传》,里面梵高追求一个女子,但是她却嫁给了别人,当婚礼的场面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温森特觉得心中有一样很细、很细的东西折断了,断得干净利落。魔力消失了。出乎他的意料,这竟然如此简单。”这段话让我唏嘘不已,自我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关系大概就是这样吧。

上了大学以后,我很少写东西,班里都是来自祖国各地的才子佳人。那时候我经常去图书馆,看的书特别杂,没有任何体系,在一个本子上摘抄了一些东西,现在翻翻觉得大抵都是在寻找“我”存在的意义。大学应该是一个人最为彷徨的时期,人生多了很多选择,职业上的、情感上的、财富上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种定义自我的努力。我当时很喜欢台湾作家许达然的散文,本子上记有这样一句话:“我也许笨,但是我不迷失。”

我念的是新闻,新闻报道的写作和我以前那些哼哼唧唧的文章完全不同,这种文风很影响我的写作方式,那就是写东西一定要朴实。一个非常棒的教写作的老师讲过,新闻里的事实其实都是观点,这句话很精辟。从对事实的选择到对事实的叙述,无一不是观点的作用。我进而发现,那些聪明的人都选择用事实说话。

新闻写作最要命的就是采访,逮住一个陌生人和人家瞎扯,让我练就了很厚的脸皮。文章中引用了一堆张三说,李四说,似乎就能够达到客观、真实,但是我在看这些文章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出张三和李四那些小人物的形象,然后想象也许读报的人会把他们当作“英雄”。厨师一般都很少吃自己做的菜,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才开始接触网络。我和班里的同学在网吧里如同傻瓜一样根本无法应付眼前这个复杂的系统。我很快发现数字化写作具有很多优势。我写东西很慢,总要不断修改,用纸张写作的时候,就会浪费很多纸,而且我的字写得不好看,也很影响情绪,因此常常面对一张白纸楞很久。数字写作则不然,你可以不断地敲出你头脑里的任何一段思绪,可以保存也可以删减,因此即使一丝灵光都能捕捉下来。我忘了谁告诉我的,文章中有太多的语气词会显得很拖沓,我现在写完一篇文章会把所有不必要的“了”都删掉,还会把文章放置两天,产生一定心理距离之后再修改。

说到这里想起我当年在报社做摄影实习的时候,觉得摄影记者比文字记者最大的优势在于回来之后特省事,他们都熬夜改稿子,我则睡大觉。灿国老师前个晚上给我们略微秀了一下ps修改照片的强大力量,我突然发现摄影记者睡大觉的日子可能要结束了。文字记者不会把采访的现场录音直接扔出来,摄影记者打磨自己的照片也将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当然,控制你修改程度的会有一个道德准则和职业准则,这和文字报道完全一样。

写作是一件艰辛的工作,当我们没得可说的时候,不会写东西,却常常会拍照。我们不会要求一个小学生写出高深的文章,却总觉得一拿起相机,就可以拍出比“我今天吃了一根冰棒”更高深的作品。我一直以为自己在从事一项边缘学科的工作,但是似乎一夜之间,我发现图像成了一门人人都需要使用的“语言”,是的,“语言”。可以用来表达痛苦,可以用来骂人。那么既然把它当作语言,就应该有更缜密的语法,而所谓“语法”则意味着它是被操控的。

图像的“真实”这个问题当下不断被各种假照片困扰着,也有人认为作为证据的图像将走向死亡。在我的感觉里,这也许是图像作为语言的一种新生,新的视觉文化中出生的一代人,也许不会再追问图像的真实性,就如同从来不追问文字的真实一样,每个人都会对这个真实有自己的答案。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温森特觉得心中有一样很细、很细的东西折断了,断得干净利落。魔力消失了。出乎他的意料,这竟然如此简单

    好精致的描述,而且正说在点子上…

    Reply

  2. 認同任老師的結語。

    ps.現在修片的時間越來越長,
    而修片時技術能力不足的感覺也越來越強。 [:Cry:]

    Reply

  3. 凡高传那个时候几乎是班里人手一本,因为是绘画专业,所以很追凡高。。这本书也算是不懂事的时候的一种朦胧的启迪之类的什么的,感觉意义重大的。我大概书里好像有段描写他跟那些矿工 一同下井,他心里非常害怕,浑身发抖,而他旁边若无其事的矿工却对他说其实我们也害怕,只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克制。。。大概是这个意思吧,毕竟看了好久好久了,都忘了。那书挺不错的,只是那个时候感觉非常悲惨,他弟弟对他那是真好!

    另外还有一本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写的,里面的主人公叫斯特里克蓝德,其实原型是跟凡高同时代也是一同生活过的现代绘画重要奠基人之一的画家高更。另外一位是塞尚,他们三个改变了整个西方绘画史。

    Reply

  4. 我记得OPPS大大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更新,好像叫《毛头小伙BUSONI的文学史》~~ [:^^2:]

    Reply

  5. 每天都读到如此内容丰富的好故事,可以让原本空虚的一天变得充实起来,并保持思维高度。
    顺便发点小感慨:失败的爱情似乎的确跟文学有很多必然联系;我总以为,我现在仍旧以为的是:作家写字往往都是细水长流顺其自然的,所谓对语法的控制也许都是潜意识级别的惯性所致吧,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叙事的确比单纯的抒情和宣泄更有力量和效用;“我也许笨,但是我不迷失。”——我真希望我也能这样。

    Reply

  6. “……在摄影中没有错误,所有的照片都是准确的,但没有一张是真相……”——Richard Avedon

    Reply

  7. [:Orz:] 对最后的那几段感同身受….
    看着别的摄影记者修片子跟上课差不多,他们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片子的缺点,很快很对路地把片子调整到自我满意的状态….
    有时候觉得眼前就是一群自恋的人
    不过,作为一名图片编辑,我更希望拿到手上的是素颜的片子,毕竟我才是化妆师…. [:^^2:]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