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图来了……

这个古怪的标题来自美国一个选秀活动:Hey hot shot! 是Jen Bekman女士创办的,05年创办之时一年要搞个三四次,到了08年一年是两次,从今年开始似乎变成一年只有一次了——不知道是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还是因为创办者想把比赛做得更精致。 选秀当然是面对新人,他们的作品被形容成热乎乎上场的样子(hot shot),每次评选都有五人中选,他们将获得奖金(不是一笔大钱)以及在Jen Bekman的画廊展出的机会。那个画廊我去过,在Soho的春天街上(spring),虽然场子很小,但地点很好。热图+春天+年轻人,一幅很美好的样子。 2010年获奖者  Laura Bell作品 《风中来客》 目前已经有三位中国摄影师在这个比赛中胜出,正巧还都认识。一个是沈玮(2006年秋),还有一个是廖逸君(网名Pixy,2008年第二季获奖),最后一位则是在前两日刚刚宣布结果的2010年度比赛中胜出的隋志杰(网名Taca,就是“我在国外学摄影”系列里那个退学的家伙)。 比赛就是个比赛,结果并非绝对正确,都带着评委的观点和各式各样的考虑,但Hey Hot shot里的这些热图作品还是挺给劲儿的,内容也很多元,比如2007年获奖的Nina Berman,是个纪实摄影师,她拍摄战争给士兵的生活带来的阴影,作品会专门选择在征兵季节去年轻人中放映。 Homeland ©Nina Berman Hey Hot shot让我有些异议的是,所有的作品似乎都经过了某种抛光工艺,显得非常工整,又因为展示方式都相同,搞得都像是洗干净泥的萝卜,整整齐齐地摆在货架上,却失去了野性。 说到货架,其实Jen Bekman最出名的还是她搞的一个叫做20×200的活动,她曾经提到:“2007年1月的一个晚上,我忽然想到一个公式:限量版本×低价格+互联网=每个人的艺术”。 20×200就是这么诞生了,出售的都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每个作品限量200张(尺幅很小),价格仅仅是20美元。此外,每个作品都又三四个尺寸,大约是这样一个排列:11″x14″寸的500张,每张50美金, 16″x20″ 寸的 20张,每张200美金, 20″x24″寸的50张,每张500美金,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亚洲新势力 1,吴哥摄影节最近评出了“巴黎竞赛画报奖”,此奖专门针对参加吴哥摄影节培训班的30名亚洲年轻学员,要求他们的参赛作品必须在摄影节期间完成。来自泰国的女摄影师Dolruethai Tongwiboon最终拔得头魁,她的这组图片故事名叫《Chicken Bang Bang》,报道了集市上即将成为他人美食的鸡的命运,照片的色彩和叙事风格和她作品的题目一样——Bang Bang! 另外,天空(李伟)也参加了此次吴哥摄影节,作品《大地》在幻灯放映会上放映。 2,美国摄影杂志年赛最近落幕,获得学生作品大奖的是韩国摄影师Chang Kyun Kim,他目前在Parsons艺术设计学院进行MFA课程学习,之前的职业是一名市场经理,整日和各种广告、产品设计打交道,使得他自己也对此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轨迹,专门到美国求学摄影。 Chang Kyun Kim获奖的作品叫做《Their Dialogues》(他们的对话),他这样阐释自己的理念: “在纽约的一天,我抬头朝上看,忽然感觉到一种非常特殊的力量扑入我眼帘,就这样不停地朝上看了一周之后,我发现,其实所有的建筑都在互相说话,大笑、低语,有的时候发出尖叫,或者争论。我决定捕捉下这些给我带来惊奇感受的瞬间” 3,旅美中国摄影师Yijun liao(pixy)获得了美国致力于推广新兴摄影师的Hey Hot shot比赛的奖励。 Pixy在她的博客里贴出了自己这组名为《剧照》的作品的阐释:“在这个项目中,我搭制了我愿意在电影中看到的场景。我给它们起各式各样的名字,假装它们来自真的电影。很多照片中描述在某些环境中的单个的人。他们都好像陷入了沉思。那么他们在想什么呢?事实上,他们在想我想让他们想的内容。他们也在想你以为他们在想的内容。这些照片过去是出自我的脑海里的电影。现在它们也变成了你们脑海里的电影。通过这种方式,这些电影完成了从我的思想到你的思想的传递。” 4,之前在1416介绍过的,同样是推介新摄影师的photolucida,最近也决选出了五十强,旅美摄影师周密名列其中(只有拼音,希望我没有搞错)。目前还在网上看不到参赛作品。 在周密的网站上看到他最新展开的一个长期摄影项目是《the mission》,对美国旧金山一条名为mission的最长且最古老的大街,这条街上所富含的多元的民族、种族,经济、文化生活予以记录。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