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事情

Sleeping Soldiers  Tim Hetherington摄影 今天早上,在正儿八经的摄影媒体上看八卦报道,发现竟然有很多事情我不知道。 我用了“竟然”,是因为这事儿应该很著名——刚刚在利比亚牺牲的战地摄影师Tim Hetherington,现在应该算是马格南的人了。 我一直以为Tim是一位自由摄影师,看了今天的英国摄影杂志,我才知道,原来他生前是英国Panos图片社的成员。我似乎从来没有看到这家图片社认真推广过他的作品,我很不幸地和这家图片社的总裁打过一次交道,一个在我看来很霸道的人——那次合作是我摄影生涯中唯一的“阴影”。 今年七月一日,马格南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消息: “审视过由Tim Hetherington家人送来的作品集之后,马格南成员投票通过,同意由马格南管理这位摄影师晚期的作品。” 这话说的很委婉,但英国Panos那方得知这个消息很震惊,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和沟通,他们现在则需要把Tim的照片转到马格南图片社。很受伤——这是总裁的感受。 促使Tim走入马格南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生前的好友Christopher Anderson,他们两人共用一间办公室,住在同一幢公寓楼,互相有对方家门的钥匙。这使得Christopher很了解Tim的心愿,他生前一直在申请加入马格南,就在遇难之前,还在整理今年申请的作品集。但众所周知,马格南图片社成员的加入有着复杂的过程,所以尽管后来Tim的家人也希望能够达成他的愿望,仍无法使他以成员的方式加入,当时马格南只是决定代理他的作品。此时,Tim的另一个好友,专门负责马格南基金的Susan Meiselas则将事情推进了一步,使得马格南成为Tim档案照片的保管者,负责整理,发布和研究他的作品,隐含意义就是Tim也已经进入了马格南大家庭。 这一结果在国外摄影圈里引起诸多争议,因为给人的感觉有些像争抢摄影师,尤其是事件发生在Tim牺牲之后,似乎又更像炒作。 我从这则新闻里读到另一个八卦是,Tim Hetherington多次申请马格南都没有被接受。 我说“八卦”,没有任何贬义,八卦是活生生的“人事”,是在光亮体面的规范之后的人间烟火,可能让你失望,但也会让你感到豁然开朗。 Tim Hetherington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两部作品,一部是《熟睡的士兵》,另一部就是充满个人情感的记录短片《日记》。这些有人味儿的照片,使得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食人间烟火的人而存在。在我的印象里,他仿佛就是那个熟睡的士兵,至于之后的事情,那些事情,其实已无太多意义。 《日记》这部短片 八分多钟的时候出现了拍摄自东莞的画面。是一个灰色,混着机动车废气的灰色场景。

为什么是他们?

Tim Hetherington和Chris Hondros的遗体昨日运出了米斯拉塔。 在由反对派控制的城市班加西,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代表将接送他们回家。 根据PDN报道,另一位摄影师Guy Martin虽然情况暂时稳定,但仍然没有脱离危险。这位自由摄影师的腿部和腹部在迫击炮袭击中严重受伤,因为伤情严重,他还要等72小时才能被运离利比亚。 2005年,Chris Hondros和他的被摄对象,曾是利比里亚政府军的Joseph Duo在其家门之前。 英美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在播报这两位记者罹难的消息。 但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与他们相识甚至是陌生人的追思。Tim Hetherington facebook上的留言让人唏嘘,很多都来自他的被摄对象——曾在阿富汗服役的士兵: “蒂姆,这个国家以及所有军人的家庭都亏欠你。” “你用你的相机对士兵们所做的一切,都会留存在历史之中。感谢你。” “老弟,忘不了拍摄Restrepo的时候和你深夜畅聊,已经想你了。不敢相信你的离去。” 能够赢得被摄对象尊重,是了不起的摄影师。 Tim Hetherington, 背后是其荷赛获奖作品 两位战地记者离去是业内的巨大损失,他们都不是战争表象的记录者,不但有着传统战地摄影师目击战争,反对战争的使命感,还都非常注重传播策略,努力把信息以多元的方式传播。《纽约时报》的记者 Lydia Polgreen曾经在西非和 Tim Hetherington共事,她说Tim是她所见过的人中为数不多的,更像是一个记者,而并非摄影记者的人。而你现在打开 Chris在盖蒂图片社官方博客上的文章,他的文字都是长篇大论。 人们在谈论他俩的时候,时常会用诸如温文尔雅,安静来形容他们,这并不是通常意义中战地摄影师的形象。Chris Hondros 喜欢音乐,爱下象棋,他是一个象棋好手,他的朋友提到,当年他们辞去工作当自由摄影师的时候,穷的叮当响,蜗居在新泽西五年,没有钱做任何消遣,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华盛顿公园附近的一家象棋俱乐部——便宜,热闹。 Tim (…) Read more

再见,战地记者……

Tim Hetherington走了。昨夜,摄影师Andre Liohn在facebook上发出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新闻摄影领域。这位战地记者在利比亚遭袭遇难。 令人痛心的消息接踵而至,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另一位在同一场袭击中受伤的Getty图片社摄影师Chris Hondros 也因为伤情过于严重而离世。 他们被留在了前线,再也不能回来了。整个新闻摄影界都会因为失去他们而悲伤。 Tim Hetherington Chris Hondros 事故发生在利比亚以东200多公里的港口城市米斯拉塔,政府军和反对派在这里展开激战,Tim Hetherington和其他几位摄影记者遭到迫击炮的袭击。 他们并不是两位去利比亚为自己赢得勋章和名誉的记者。 严格来讲,Tim Hetherington不能被称作摄影记者。时代周刊的Paul Moakley 在怀念他的时候说,“Tim身上包含很多,他是一个记者,一个摄影师,一个电影工作者,一个艺术家,一个朋友”。Tim最近执导的纪录片“Restrepo”获得了奥斯卡奖的提名,这部反映美国驻阿富汗士兵生活的影片,就如同他2007年获得荷赛年度照片的作品一样,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与媒介中的刻板印象不同的战争。这里不是和平的花园,也不是冰冷的杀人机器在工作,在战场上都是人,而且是年轻人。 Tim Hetherington  Sleeping Soldiers Tim Hetherington  Sleeping Soldiers 战争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Tim的回答是:“我越发认识到,战争这个机器是人构成的。” 出生在英国,从牛津大学文学系毕业,随后又再度走进学校学习新闻摄影,之后为名利场工作,除了静态照片,Tim还大量从事视频报道。他的工作很多都是长线的,比如,曾在西非工作八年。他出版的“Long Story Bit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第一线 Ok,所有摄影的故事不是都应当来自第一线(现场)的么?! “不许摄影” 不许拍的往往是人们想拍的,禁止摄影或许反而会勾起人们更强烈的拍摄欲望,strictly no photography(严禁摄影)这个网站网络了各种在禁止拍照的场合下偷拍的照片——从博物馆到战争,搜索引擎上是这样的字样:我原本不应该看的照片…… 揭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第一线标签:“偷窥” 我和我的家庭 如果家里有个摄影师,是件挺麻烦的事情,因为你可能会不得不面对一种和照相机一起生活的日子。美国Smithsonian美国艺术博物馆即将开始一个展览,题目叫做:Close to home。展览的作品皆来自博物馆的馆藏,策展人从摄影师如何观照他们自己的家庭入手对一些作品做了新的诠释。 参与展览的一共有32 位摄影师,要了解美国摄影师如何站在镜头一段观看自己的家庭,此展览是一个很好的索引,参展摄影师的名录如下:Tina Barney, Virginia Beahan, Christopher Dawson, Muriel Hasbun, Martina Lopez, Elaine O’Neil,  Larry Sultan, Margaret Strickland and (…) Read more

周末话题:拓展的领地?

先来猜猜这是谁的照片: 我知道你一定不会猜错:萨尔加多,这照片从里到外都打上了他的烙印。这是萨尔加多的新作《起源》中的一个章节,这次他闯到了非洲最偏远的一个部落,探访与世隔绝的人们的生活。 下面,请猜猜这些照片发表在哪里? 我想你大概不会猜到,答案是《滚石》。 早有乐观人指出,新闻摄影移植到互联网之后,疆域拓展,会有新的领地,新的生机,早上看到滚石和萨尔加多的组合,我突然感到也许这真的是新闻摄影的一条生路。还可以参考另一个范例,就是年初为《名利场》工作的摄影师Tim Hetherington获得荷赛大奖的故事。“名利场”与“战地摄影师”原本毫不搭界,甚至可以说是一对敌人,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媒体的娱乐化,对财富,名人的追逐,导致人们惊呼:新闻摄影面临死亡!而现在,依旧是《名利场》,它却重新给予摄影报道大幅空间。就在这两天,Tim Hetherington的新作《前线》(scenes from the front line),又在名利场网络版独家发布,记录了在阿富汗的美军士兵的生活,一共十张照片,很经典的报道摄影的拍摄方法。 这里所谓网络版独家发布,在我看来是就是一个策略,印刷版有限的空间里,不可能大篇幅发表这组新闻报道,广告商也不会乐意自己的奢侈品牌和战争,阿富汗相邻,而网络则带来更多的可能。 当然,对于这些时尚潮流媒体,他们对新闻摄影的选择仍然是实验性甚至是“时尚的”,但是,至少,它们已经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网络没有边界,就要看新闻摄影记者如何拓荒。 今天早晨写文字有些生硬,但是思维却发散得很,我又想到了另一家我时不时去看一下的网站《连线》(wired),很有创意的一家媒体,他们不仅关注科技摄影,同时也关注艺术摄影,而且也把大众摄影搞得有声有色,比如这个“十张最佳’黄’色照片”(呵呵),不但调动了群众拍摄花花草草的积极性,却又不是那么的庸俗: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