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话题:和我一样的想法

索尼PS3的新广告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风波,或者说,一个关于拍摄创意的人肉搜索。 这个名叫“游戏面庞”(playface)的广告,记录了名人玩游戏时候的各种表情,玩家投入的表情,充分显示了电子游戏拟态环境的强大。 广告的摄影师是Timothy Saccenti。 这种拍摄方法仿佛似曾相识?——先别着急下结论,尽管你可能会联想到1416之前介绍的摄影师Robbie Copper的作品,但是,首先感到愤怒的却是另外一个家伙:Phil Toledano,他在2002年就拍过类似的照片,叫做《电子游戏肖像》(video game portrait) 但是Phil Toledano或许也不应该感到愤怒,因为他也并非是这个主意的专利所有者,一个名叫 Shauna Frischkorn也做过同样的事情,他的作品叫做《玩游戏的男孩》(game boys) Robbie Copper认为,探讨这种所谓创意上的唯一性是一个令人厌烦的话题,他甚至把这些类似的创意都收集起来,比如,还有一个澳大利亚的广告,叫做《所见所感》(see something feel something),也是在说同样的事情。 事实上,这些同一思路,同一表现形式的作品,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别和表现能力的高下。排除讨厌的抄袭,创意也可看作是人与人的头脑之间相互启发,激荡,升华的成果。只要忠于自己的思想,遇到撞衫的现象,有的时候不妨也可看作遇到同类。只是,还有很多时候,这种“撞衫”也是粗浅的人云亦云和缺乏想象力的结果。再说呢,街上流行红裙子,但未必所有人都能穿得适合与好看。

周一消息树

有关阅读 伦敦的摄影画廊正在展出Andre Kertész的作品《有关阅读》(On Reading)。读书似乎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Kertész的照片却让我唏嘘。照片中人读书时神情都是那么的安静和专注,这让我想到摄影师Robbie Copper拍摄的现代人打电子游戏的表情,那则完全是一种魂魄都没有了的样子。 Kertész走到哪里都关注人们读书时的状态,拍下他们的照片,他所留下的作品真令人感慨,看人们读书的样子就会发现,读书不仅仅是“读”书,那也是一种冥思,是思想的漂移,与另一个世界的对话。只是,这种感觉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我们的阅读大都转移到了网络,它是免费的,这也给传统媒体的商业运作带来了麻烦。《纽约时报》正在试图将之从经济危机中拯救出来,他们在筹备一项新的收费计划,为读者提供一个金卡和银卡的服务,读者一年交150或者50美元的费用就可以参观时报编辑部,了解新闻幕后的制作,调阅时报资料库的信息,提前获知一些新闻故事。 但是,有人认为,这种试图以《纽约时报》的品牌来吸引读者的商业模式,不过是在重复它们过去的错误。因为《纽约时报》的主要信息,最重要的产品仍然是免费的,它可能会高估了读者对这些所谓新闻附加值的渴望。 一本名为《一千二百万的大鲨鱼》(The $12 million stuffed shark)的新书最近发布,作者是Don Thompson ,描述了当代艺术市场上天价作品的形成机制。 所谓一千二百万大鲨鱼,指的是 Damien Hirst的作品:生者头脑里所无法理解的物理死亡的不可能性( 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这件作品2004年以高价出售,使得Damien Hirst成为当时在世艺术家身价排名第二的人物,原作已经腐化变质,它的复制品如今在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如果你无法理解一个巨大的鲨鱼模型如何就能价值连城,以及它如何与那句充满“哲思”的话语联系在一起, (…) Read more

虚拟的你我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象我在电脑屏幕面前的样子。我的眼睛红肿,最近几天在做一项艰难的翻译工作,每天在电脑前耗费十个小时的时间。有的时候,翻译出一句莫名其妙的句子,我会偷笑,我的休息是看肥皂剧,那个时候我应该有些百无聊赖的眼神。 下面你看到的照片——说实话,很像是这些孩子坐在马桶上拍的照片。 事实上,这些或者痛苦且投入的样子,皆是儿童玩游戏的瞬间。摄影师时常期待被摄对象忘记相机的存在,那很难,但是Robbie Copper拍摄的这个immersion系列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Robbie Copper和他的摄像师朋友一起,用照片和视频记录儿童打游戏时候的表情,那个时候他们似乎魂都没了,变成另一个人。除了拍摄玩游戏,Robbie还计划拍摄人们上网、看电影时候的面部表情。他对在屏幕介入情况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很感兴趣。正在计划弄一个专门的网站。以下这段视频是用最新的RED相机拍摄的。 而最有意义的是,Robbie将在2009年和大学的学术机构合作,针对“war and Leisure”这个主题,记录儿童玩战争类电子游戏,看战争电影和纪录片的样子,随后用科学手段展开这些面部表情分析,并且配合访谈和心理调研,试图描绘出不同的媒介对儿童的影响。 而Robbie Copper的另一部作品《Alter Ego》1416以前介绍过,他花了三年时间,在世界各地拍摄网民和他们在虚幻的网游世界中的身份对照影像。 看来,Robbie Copper已经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于虚拟世界的摄影师。而有意味的是,他作品介绍的第一句话就是:“在韩国和中国遍布各处的网吧里,一排排的屏幕前都是孩子的面庞。”很遗憾,这个主题似乎很少有中国摄影师涉及。 我忽然想到,小时候对未来的畅想通常体现在命题为《奔向2000年》这样的作文里,想象到了2000年就可以和机器人一起生活,随时都可以探访月球。但这一晃,马上就要进入2009年了,我才发现,其实每天我都和机器人生活在一起,和它对话,虽然我没有去月球,但是早就进入了更高深莫测的虚拟时空。 Robbie Copper的博客也是一个好去处:点这里

对·照

摄影大师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遇到摄影大师李•弗里兰德(Lee Friedlander),事情本身并不稀奇,但如果这次相遇发生在照相机前,结果就会大大不同。 最新的《光圈》杂志报道了两个人在2002年的一次见面,文章题目叫做《五月的一天》,当时阿维顿正在举办自己的作品回顾展,同时他也想拍摄一些新的肖像作品,于是便邀请Helen Levitt和Lee Friedlander给自己当模特摆姿,前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而后者则出乎意料地答应了,但是Lee Friedlander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允许他拍摄阿维顿的工作肖像。 最终,两个人的照片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那正是他们各自的风格。“就在几秒钟,就这么短短几米的距离,他们的照片看起来似乎来自完全不同的星球。”这是一个画廊经营者的评论。 照相机两端发生的事情如此耐人寻味,位于真实世界和虚幻世界两端的故事又会是怎样呢?这正是摄影师Robbie Copper关注的,他在世界各地拍摄了电玩爱好者的个人肖像,并且将之和他们在虚幻的网游世界中的身份对照起来,结果令人吃惊。他的作品已经出版,画册名为《Alter Ego:Avatars and their Creators》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