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图师”VS修图师

这篇文章是关于两个修图师的故事。不过,前一个要加上引号,因为他的修图行为并不光彩。 “修图师” : Miguel Tovar 服务机构:美联社 Miguel Tovar是一位自由摄影师,美联社派遣其拍摄阿根廷美洲杯足球比赛。在其最终供稿的照片中,一张小男孩踢球的照片出了问题,摄影师将自己的影子修掉,并挪来一些烟尘遮挡修改痕迹。 画面前方“尘土”位置原本是摄影师自己的影子 根据新闻研究机构Poynter的报道,针对此事件,美联社摄影部主任Santiago Lyon发信给全体工作人员,再次重申了美联社有关图片处理的相关规范,并宣布了对Miguel Tovar的处罚: 我们已经终止所有和Tovar的关系,并且停止他的拍摄任务。他将没有任何可能再为美联社服务。此外,我们已经把他所有的照片都从美联图片,以及商业图库和网站上全部拿下。 关于这个最新的修改照片案件,美国摄影界新闻(PDN)对此似乎并不感到乐观,在报道这一事件的文章中,其在开篇就谈到: “只是把篡改照片的摄影记者开除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摄影师在不断地犯错误。” 而在文章末尾,针对美联社摄影部主任所谈到的“名誉至关重要,我们会对此类事件迅速反应并予以制止”,PDN发出如下慨叹: “这些警告和严重后果有什么用呢?摄影师还是在继续对照片做手脚。除了这些惩罚,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这个“何处惹尘埃事件”和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首个因PS而导致奖项撤销的“无影脚事事件”,以及很多摄影记者的修图行为都是一种看似“无伤大雅”的美化照片的努力,但毫无疑问,它们仍然影响了新闻摄影的信誉。 而东窗事发之后,再看这些修图行为,更显得荒谬。它们背后的一个隐喻是,摄影记者的习性似乎已经发声了改变,我想这就是PDN感到行业遇到难题的原因,因为对于新一代摄影记者来说,修图已经变成了一种忍不住,有些上瘾的行为,从而导致稍不留神就会触到底线。 站在另一个角度,生活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的人们,恐怕也要重新看待“照片真实”这个问题。比如,那些光鲜的杂志封面——那是插图,还是照片? 修图师:Alberto Milazzo 服务机构:LaBoutique 纽约专业修图机构 博客The Photography Post最近访谈了纽约一位据说是纽约顶级的专业修图师:Alberto Milazzo。 我顺势去了他所属的公司网站上去溜达了一下。这种感觉蛮有趣的。因为此时你看这些照片,都并非是看照片,而是在头脑里思考它们没有被修饰之前的样子,这家修图公司对这些照片的展示,那感觉,就好像是他们把这些照片又拍了一遍。 LaBoutique修图公司的网站,主页上有个栏目,叫做“创意修图”。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每一个光鲜的封面,都饱含美术编辑的”血泪“和杂志主编的“阴谋”——今天的消息树让我们将掀开封面往里瞅瞅。 1. 戴安娜王妃穿越之后 最新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封面,实在让人有点儿难以置信。 优雅的戴安娜王妃突然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街头,旁边是她的儿媳妇Kate,但仔细看,她却不是当年的王妃,变老了,变丑了——这是新闻周刊编辑们想象中的一个五十岁的女人的样子。杂志封面的大标题是:《如果戴安娜活着,她50岁》。 文章内页报道中,做了一个戴安娜和儿媳凯特的时尚对比,给王妃“申请”了一个Facebook主页,还用photoshop合成了一张照片——显示王妃拿着一个白色的iphone手机。 这样的报道能够出街,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不少美国媒体和我有相同的感受,The Altlantic做了一篇题为《戴安娜魂魄登上新闻周刊封面,这该有多愚蠢》的文章,对坊间的评论做了一个综合报道: 纽约客对这篇文章的撰写者,也是新闻周刊的新任主编 Tina Brown的眼光予以了尖锐的嘲讽。指出:Tina Brown自从当编辑以来,她主持的杂志,15期封面里已经有4期是新晋王妃Kate。 洛杉矶时报发起了一个调查:这封面是否愚蠢,让读者来回答。将近一半的读者认为这张照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冒犯。 Hufftington Post也做了类似的调查,有百分之六十的读者认为这有些太过分。 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Janice Turner的一条推特发言被转发了多次:“难以置信!为什么新闻周刊不干脆跑到奥尔索普,把王妃的尸体挖出来然后拍拍照片呢。“ 新闻周刊自己的网页上,一位读者留言:你们成功地模拟了一段虚假的时光,你们的高超的CGI技术让她就好像一个守墓人。你们的编辑都度假去了么?专业新闻主义变成了捏造不存在的故事,耻辱! 2. 名利场从不干这个 名利场杂志看到新闻周刊糟糕的表现,趁机出来也踩上一脚,提到:“在数字时代,更改一个在1997年去世的女人的年龄/衣着,给她”涂”指甲,甚至把她PS到一个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儿子的妻子旁边,这太愚蠢了,这如何能够成为一本新闻周刊的封面?简直是一种严重的冒犯!” 批评写到这里,话锋一转:“我们名利场从来不会干这个,提前让大家来看看我们的九月份的封面……”。 这家媒体可真够能做公关的,不过,说来也巧(还是故意的?),名利场杂志的封面也是一个穿越,英国国王JamesII和两位王子同时出现在封面,标题是《如果詹姆士二世活着,他310岁》小标题是:Harry还是Wills,谁会更像这个祖先JamesII会更喜欢谁。 这个封面因为使用了活人,以及一个和人们没有太多情感联系的古人,穿越的跨度增大,反而不会让人有所不快。 但这张数字合成的封面照片署名可挺有趣的: 数字合成: Hamish Robertson, 摄影:维基百科(詹姆士二世),Billpolo(两位王子),Sheng (…) Read more

本拉登之死——没有真的来虚的

关于那张进退两难的照片,奥巴马昨天宣布,他已经决定不将其公开,因为照片的散播不仅不会有益于事实的澄清,反而会激起更多的怒火,“反正你再也不会看到本拉登在地球上出现了”,他认为此时照片有无已经完全无所谓。 有关本拉登死亡现场照片的发布,白宫内部争论了两天。最后的结果是——终于有个大事件是光秃秃的没有照片佐证,我倒是觉得这是件好事。 时代的红叉封面,这是其继希特勒,萨达姆和基地三号首领扎卡维之后的第四个红叉。 但好事的人们并不罢休,其实大家想目睹的并非是“证据”,只是源自一种偷窥的欲望,一些伪造的照片也就因此流传开来。纽约时报的摄影博客Lens对媒体上的伪作照片做了一个总结,标题是《悬赏——活着,死了,还是被photoshop了》(Wanted — Dead, Alive or Photoshopped)。 这张假照片来自巴基斯坦电视台,随后被五家英国报纸网站引用(Mail, Times, Telegraph, Sun and Mirror),卫报最早识别出这张照片的非常可疑。 每日邮报网站上使用的假照片 该照片实际上由两张照片合成而来,最早出现是2009年,中东一家报纸发布了这张照片,但又提出警告,说不能证明该照片的真实与否,改照片随后在网络上传播,此次拉登被击毙,它又被重新出现兴风作浪,上当的媒体还真不少。 另外一张假照片出现在liveleak网站。该网站先是爆出一张照片,声称:“看呢,魔鬼死了!” 伪造拉登死亡照片 但是该网站同样在图片说明里指出不能确认照片的真实性,并且随后很快又承认这张照片是电影《黑鹰计划》里的一个画面的改造。 影片黑鹰计划 以上媒体其实多少都属于明知故犯,无非就是想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罢了。 而专门探讨新闻报道中新技术使用的博客10000words的这篇文章倒是真的值得一看,它汇集了五家严肃媒体对本拉登事件的独特报道,其中包括《纽约时报》的拉登年表,National Journal对海军海豹突击队的深度报道,《纽约客》的拉登之死笔记,《华盛顿邮报》的互动式图表以及在线媒体ProPublica对媒体报道拉登表现的纵览。 不知道以上这些略显繁复的深度解说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在对垒一张虚假的血腥照片,甚至说一张真实的现场照片的时候,不晓得这些报道是否会败下阵来。

“Photoshop”不是动词

最近网上比较热闹的一条新闻是针对photoshop公司的商标保护条例。 只要你略懂一些摄影,即使你E文再不佳,也会知道“photoshop”这个单词的意思;即使你E文再好,你也不会认为“photoshop”这个词的意思是“照片商店”;即使你再遁世,对各种暗语都一窍不通,恐怕也会对“PS”这个缩写代表的含义略知一二。 不过,伟大的Adobe公司宣布,你们对photoshop的理解都无效。 Adobe在其网站上关于“photoshop”这个商标——(注意是商标,不是单词)的使用条例中明确规定——photoshop这个词是一个LOGO而不是动词,他们还特别指出在使用photoshop这个词时的正确做法: CORRECT: The image was modified using Adobe® Photoshop® software. 正确:这张照片使用Adobe® Photoshop®的软件修改过 INCORRECT: The image was Photoshopped. 错误:这张照片被PS过。 哈哈,这实在是太后现代了。然后,有一些愤怒而无聊的网友就在Adobe的网站上搜索了一下,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原来在他们自己的网站上也在拿“photoshop”当动词玩,出现了“photoshoped”这样的说法。 其实,伟大的Adobe公司成功地在世界上生造出了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动词photoshop,还在乎什么商标保护呢。而当photoshop从商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词汇,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是不是应该研究一下此中的文化现象呢。反正,我觉得很有趣。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