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景观摄影的琐碎思绪

这是一篇投稿,作者是现在在美国视觉艺术学院(SVA)读摄影本科的朱喆。文章是他自己关于社会景观摄影的一些心得,正好当下在国内也有不少摄影师也选择了同样的表达方式,这篇小文或许可以帮助大家形成一些关于这个脉络分支的索引。 Social Landscape in China 朱喆/文 前几天以前的同学问起social landscape如何定义,才发现这个分支完全没有在中国普及开来。中文翻译就是"社会景观",最早是属于街头摄影的一个分支,现在算是独立开来了。 Martin Parr摄影 社会景观真正的定义很难解释明白,看到照片却能够一清二楚的和普通的风景区分开来。目前理论上对拍Social Landscape的摄影师最有帮助的书是The Life and Death of Buildings:On Photography and Time,作者是Joel Smith。 关于街头摄影,国内的爱好者流传的最多的就是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就是在某一时刻所记录下的图像可以准确的揭示整个事件的内容,所有一切都在一张照片中,对于这个我一直是深表怀疑的,这个暂且不谈。 布勒松摄影的精髓在于处理人性的主题:无论是表现战争,和平,爱,自由等。古典街拍摄影的精髓也如此,在记录某一时刻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显示情感。而当代的街头摄影就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我个人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Paul Graham,最近纽约的佩斯画廊也给他在做一个回顾展。从技术上来讲,他和Magnum的传统风格摄影师就有很大区别。在佩斯他的照片被拓展到100英尺宽,细节却依然清晰。他预先设好三脚架,用中画幅相机的清晰度来记录(以前用Mamiya 7,现在据说是H3D)。在回顾展中,都是照片并列放着,同一个角度,不同的焦点。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对他也有讨论,在我看来他的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对于街头摄影的探索,通过将熟悉的街头景观变成舞台,让镜头里的普通市民也成为了演员。他的作品也让我想起Philip-Lorca diCorcia来。 Paul Graham在佩斯画廊 Graham的新元素,对于Social Landscape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最早是Helen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今天早晨起来,心情有些烦躁。想着干脆别写了。又似乎感觉对不住订户。一个爱好要变成事儿,也是麻烦。 1,去伦敦看Philip-Lorca diCorcia的宝丽来 London的Spruth Magers画廊正在展出Philip-Lorca diCorcia的宝丽来照片,一百多张照片,都是未曾发表过的,是这位艺术家30多年来生活中的只言片语。 在英国电讯报网站上可以看更多展览照片。 我很喜欢这些照片。 Philip-Lorca diCorcia对宝丽来的钟情还体现在他2007年出版的图书“Thousand”上,这本书里里不厌其烦地收集了他的1000张宝丽来小照,堆积成厚厚的一大本书。 2.纽约摄影节 上个周末开幕的纽约摄影节,主要围绕着新闻和纪实摄影作品展开,摄影节在曼哈顿桥下投影来在世界各地的职业和业余摄影师记录的北非变局照片,以此献给刚刚在战场上殉职的两位战地摄影师。 本次摄影节的主展览有两个,一个名为《主观/客观》(Subjective/Objective)另一个是《希望:在梦想和现实之间》 (Hope: Between dream and reality),这两个展览都是对当代新闻摄影报道作品的展示。其中有中国摄影师阿音的作品展出。 你可以在纽约客杂志的博客看更多展览照片。 3,南华早报改版 经过了8个月的准备,香港南华早报改版变身。 在Garcia的博客里有详细的改版情况介绍。 改版前后变化。 改版后的报纸更贴近年轻读者。另外,针对繁忙的现代人,南华早报的设计者提出了一个“迷你报纸”的概念,将最重要的信息布局在前四个版面,读者只要快速翻看这四个页面就可以基本知道当日重要时事。

Philip-Lorca diCorcia的时尚摄影

Philip-Lorca diCorcia,这位名字非常复杂的摄影师,是产自美国的学院派艺术家,耶鲁大学毕业,70年代开始展露头角——那也是摄影作为艺术被艺术世界接纳正当时的年代。当你翻开摄影当代艺术史,很容易就会找到这位艺术家的作品。 diCorcia比较著名的作品有三个系列,一个是拍摄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日常生活,作品以抓拍的形态出现,但实际却是摆拍而成,他“制造真实”,尝试对“摄影的瞬间”的含义重新定义,这种摆拍现实的方法在当代摄影艺术中也经常出现。第二个系列是在街头用戏剧化的灯光抓拍行人,带有一些随机性的选择,却把平常人置于一个舞台之上,不过,这套作品也给他惹来了麻烦——一场肖像权官司。他的第三套作品在好莱坞拍摄,被摄对象是游荡在街头的吸毒者和男妓,他将这些街头小人物置于一种好莱坞大片舞台的氛围中,并依照对方的要求付费拍摄,将具体的数额写到图片说明中,这些行为让现实和虚幻,混沌地糅合在一张照片里。 ‘Brent Booth, 21 years old, Des Moines, Iowa   $30 这位当代艺术家最新展出的作品,却有些让人出乎意料。在纽约David Zwirner画廊展出了他的为杂志拍的时尚照片。 1997到2008年,diCorcia和W 杂志合作,完成了十一次拍摄任务,这些作品按照纽约时报专栏作家CATHY HORYN的说法是:“一个出版黄金岁月年代的产物,完全自由的精神,这在当下经济危机和互联网的双重冲击下,已经走到尽头。” 这些时尚摄影作品是艺术家和杂志的总编 Dennis Freedman通力合作的结果,在后者的主持下,diCorcia在哈瓦那,开罗和纽约拍摄杂志的时尚照片,而这些被称为时尚照片的作品,其中却很难让你一眼看上去就是服装和服饰, 你率先看到的是处于当代生活中的人们。 CATHY HORYN采访了艺术家,以下是他们的部分对话: 90年代,你的照片已经影响了一批时尚摄影师,但你自己并没有对为时尚杂志工作特别感兴趣。当时你和家人在意大利,这个时候你接到了W杂志Dennis Freedman的电话。 Philip-Lorca diCorcia:当时是1997年,我根本不知道Dennis,我也没有经纪人,我认为自己也并不真的需要经纪人。当我回到意大利,却突然有一大堆人找我,所以我找到Leslie Simitch,她当时正在做一个代理机构。如果没有她,我可能根本不会和Dennis有接触。我当时并不想做事情,可是有一种竞争的氛围让你不得不去工作。这个时候 Dennis出现了,他说:“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他能够保证你的照片不被剪裁,这种自由是从其他媒体那里不能获得的。 (…) Read more

陌生人(一)

昨天课上让学生们出去拍一些陌生人的照片,他们都显得很沮丧——为什么不能拍班里的同学呢?早上看到一些摄影师的作品,想到可以继续聊一聊这个话题。 菲利浦-洛卡•迪柯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是不是可以给他一个街头摄影师的头衔?但是他自己肯定不愿意,他是艺术家,将街头变成舞台,镜头下的人们在各自的人间悲喜剧中穿梭——似乎现在的摄影师们越来越热衷于担任“上帝”的角色,他们高高在上,窥视或者俯视芸芸众生。 Philip-Lorca diCorcia摄 当代摄影师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和20世纪初期那些街头摄影师、纪实摄影师已经完全不同,流行的无人风景式的拍摄方式甚至直接将人从画面中抹去。“我有一副90岁的身体,却装着一颗20岁的心”这是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aedt)在1995年曾说过的一句话,他代表了上一个世纪街头摄影师的风格:幽默、温情,悲天悯人。到了今天,这句话恐怕要倒着说,现在的摄影师都是“20岁的身体里装着90岁的心”。 Alfred Eisenstaedt摄 在类似“迪柯西亚”这种新街头摄影中,呈现出的皆是一些冰冷的形象,纽约摄影师Bill Sullivan继续将这种拍摄方式发扬光大,并称之为“情境摄影”。他完成了一个叫做三情境的系列作品,情境一是电梯,摄影师拍摄一个人进入电梯直到电梯门关上以后的瞬间。情境二是地铁口,拍摄人们进入这个限定空间之后的状态,情境三是时代广场,拍摄夜晚在时代广场为街头画家摆出姿势作画的人们。这三情境把日常生活陌生化、戏剧化,而画面中的这些主角,看上去都是一出戏里的配角,机械而又麻木地扮演着他们各自的人生。 Bill Sullivan拍摄这一系列作品都是采取保持与被摄对象一定距离偷拍的手法,他还为自己创造的“情境摄影”概念做了进一步的描述,这或许就是新街头摄影师的拍摄指南: 1. 照片必须是抓拍的。 2. 要对拍摄情境的意义有着清晰的定位 3. 在一个系列中,每一个被摄对象身后的背景应该是相同的。 4. 摄影师应该在总是在被摄对象可见的位置上。在照片里能够看到摄影师的存在。 5. 摄影师按下快门的那个瞬间是在拍摄前就已经预想好的。 6. 为了更好地建立一种传播语境,除了主照片还可以拍摄一张或几张附属照片来诠释意义。 7. 一般来说,除非必要,照相机在现场是隐蔽的。 挺清晰的一个手册,怎么样,咱们这就上街去拍摄“当代摄影艺术作品”吧。

消息树:迪柯西亚躲过一劫

从1999年到2001年,当代摄影师菲利浦-洛卡•迪柯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创造了一系列街头摄影作品,这些照片抓拍自街头,但是戏剧化的布光,却使之产生强烈的舞台剧照的效果。同时画面里的被摄对象对于自己已经进入摄影师镜头的事实一无所知。 2001年迪柯西亚开始在画廊展出并且销售这些作品。 2005年照片中的被摄对象,一位犹太人发现自己的照片,提起了诉讼,认为摄影师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同时这种展出和发布自己的照片的做法也违背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迪柯西亚的律师紧紧抓住一个事实,这一诉讼的追诉期应该是在照片发布后一年的时间,而不是对方发现后的一年,因此无论究竟是否侵犯隐私权,这位先生已经过了诉讼的有效期。 最近,纽约州最高法庭对这一案件宣判,法官支持了迪柯西亚律师的观点。 这结果让看热闹的人都大失所望,想必迪柯西亚大师也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这案子没过追诉期,该会怎么判呢?

Concerned for what?

在当下这个消费社会如何做报道摄影,如何继续秉承“关心人”的精神?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作者Edward Rozzo 逆光编译 我景仰那些仍然继承了传统报道摄影的精髓的摄影师,他们以见证历史为己任,在世界各地忙碌,这种伟大的精神可以追溯到雅克布里斯、路易斯海因以及萨罗蒙那个时代。但是所谓的”关心”也许不应该仅仅是对社会和政治事件中的不公的关注,同时还要将这些不公正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关心”的内涵在今天虽然仍然没有改变,今天的我们应该关心什么呢? 作为一个摄影师,我没有生活在生活画报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电视时代。电视减弱了摄影的影响力,使影像变得司空见惯,让影像在西方工业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50年代和60年代,平面媒体上的专题摄影和图片故事为我们展示了周遭世界的模样,生动的版面编排,与广告截然区分开的板块,它们是支撑着整个媒体的运转的支柱报道。摄影不仅仅是具有魔力的激动人心的讲故事的 方式,同时这些故事也成为告知我们发生了什么,指导我们生活的重要工具。但是电视打乱了这一切,后现代文化改变了事物的意义,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变成了同样大小同样规格,我们看到的人物都是被精心选择出来的漂亮的对象,买汽车、消费品、小零食以及最新的CD、DVD等是不时闪现出来的场面。现实被放进一个小盒子里,这个盒子同时装满了明星、巴格达的炸弹和孩子的哭泣。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哪里呢? 我的回答是:任何一个地方。我并不是否认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我们见识到灾难危机。这些摄影师,他们仍然是伟大的摄影师,但是这些戏剧性的场面,这些本来应该让我们颤栗的画面,我却不认为这些影像的作用和50以及60年代媒体上的影像具有着相同的作用,恐怕它们的影响已经因为当下这个超真实(hyper-reality)的社会而抵消了。 我再重复一遍,我不是诋毁前人的功绩以及那些影像的力量,我只是质疑人们对传统报道摄影的反应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所以问题是,我们”关心”的方式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呢? 所以在回头看过”关心”的历史,再看一下社会文化的变迁,在当下我们这个超真实的社会中,一些站在传统意义上并非”关心”人的报道实际上也有着同样的影响力,难道马丁帕尔关于全球观光业的报道和一个死亡士兵的尸体的照片相比,就不关心人了吗?迪柯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街头拍摄的男男女女与一个躺在父亲怀里的死去的男孩相比就不关心人了吗?1973年在以色列举办第二届关心人的展览时,康耐尔卡帕和密歇尔埃德森都承认,新闻摄影的危机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对人内心世界进行挖掘。 Philip-Lorca diCorcia “关心人”在今天变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话题,而思考在当下这个消费社会应该如何关心人,是摆在摄影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