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骆昌威

《大衾岛麻风病康复者》 在线影廊:这里 『摄影师』 骆昌威:广州日报社摄影记者。采访过黑龙江七台河“11-27”矿难、周正龙假华南虎照片、2008年缅甸风灾、周作海冤案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新闻。作品曾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自然与环保类银奖等奖项及入选南方纪实摄影展、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等展览。去年,他的照片入选色影无忌网“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广东站入围摄影师,《拆迁风景》和《城-望》系列获邀参加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脱臼——大拆迁下的城中村景象》系列获邀参加2011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展。 邮件:chwei.02821@163.com 『摄影项目』 如果生命遭逢绝境,你会如何面对? 一座孤岛,一间医院,一群老人,一辈子生活——一幕幕戏剧性的情景,犹如电影在我眼前活生生地展开,悲呛而感人,然而却带我良多的思考和启发。 亲人的抛弃、社会的歧视,使他们成为大众避而不见的“魔鬼”,一直远离家园、与世隔绝。一位康复者曾跟我说,麻风病人残疾可怕,但是最怕的是活在一个残疾的环境里。医学的进步,可以医治麻风病人身上的疾患,却无法根除人们心中的冷漠和无知。麻风病,就像一块镜子,完完全全地映照出了我们人类的两极:真善与丑陋。而大衾岛上的老人,则为我们树立了人性的标杆。他们不认输、他们不自弃,硬是用残缺的身躯迸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生命力,也凭着互助互爱的精神对抗着命运的不公和苦难。他们一丝不苟的生命态度,重塑了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成为了真正的精神贵族! 『拍摄计划』 一,拍摄背景: 大衾岛,位于广东台山赤溪镇南14.3海里的一座小岛。自1924年由美国传教士力约翰及华侨梁耀东先生,在此筹建麻风医院以来,曾收治1200多名麻风病人。历经80多年风雨,1000多名麻风病人、康复者或葬于高山或归于大海。时至2010年底,仍有最后44名康复者在这里孤独地生活着,大部分人都在这度过了生命的大部分时光。 2010年年中,大衾岛麻风医院传来消息准备搬迁,然而因为广州举办亚运会的缘故,直至2011年1月9日才真正实现搬迁。 二,项目介绍: 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间,摄影师前后四访大衾,从人物肖像、日常生活、生存环境以及搬迁过程等方面,记录了这座中国唯一的海岛麻风医院——大衾医院搬迁前后的状况,为他们留下一份视觉的档案,也为世人留下一笔精神的财富,并且还收集了近百件他们遗留下来的物品,希望人们能看到他们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半年之后,摄影师再次回到了这所空无一人的医院,记录了被偷盗和破坏的情形以及仅存的生活遗迹。 如今,老人们搬到东莞泗安医院已经有10个多月,生活环境和条件大有改观,与外界的交往也异常频繁,周末和节假日经常会有大学生和爱心人士前来做义工,甚至还有教会的义工长期驻守照顾。 但是,在生活条件改善的背后,却始终隐含着诸多未曾解决的问题。生活费不足,医疗保障太低,很多老人的病痛没法得到有限治疗,生活质量非常低——76岁的麦细莲老人在屁股位置上有一块60年未愈的大伤口,每天让她疼痛不已。然而,最痛的莫过于心痛,亲情的疏离始终让他们耿耿于怀。吴运启、麦细莲、周昌、王德妹、司徒振焕、朱德祥……几乎所有的老人,心里都牵挂着一个地方——家。真正的家,自己的亲人,在哪里,能否在离开人世之前再相见?这应该是所有老人如今最大的愿望吧。 今年8月,一位名叫梁林标的老人患上了尿失禁,在多次催促两个儿子前来看望却无果的情况下,他最终因为太过失望而选择了上吊自杀。9月,另一位名叫朱德祥的老人,因为高血压不慎滑倒在地,最后抢救无效,亲人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短短几个月,两位老人非正常去世,实在让人惋惜和悲痛。 一年多的接触,摄影师跟老人家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甚至把他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得知他新婚不久,他们专门凑钱买了戒指,还有两个大红包。 三,拍摄计划: 综上缘故,摄影师决定从亲人和家的角度继续拓展这个项目,采访、拍摄其中部分老人的家人、老友、故地、亲人墓地,甚至关注他们最终的归宿地。希望以此方式,更加完整地记录他们的生命历程和社会关系;同时,也希望在拍摄过程之中能为他们寻找到亲人和曾经的家园,了却一大愿望。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会尽量通过微博、媒体以及展览等渠道,扩大信息的来源,也呼吁更多的人和组织来共同关注和努力! 另,计划对采访过程进行录音。 四,拍摄方式: 考虑到主题和现场需要,拟利用较为灵活的数码相机,采取环境肖像、社会景观等方式进行拍摄。 五,拍摄地点: 广东各地。 六,完成时间: 一年左右。 七,经费开支: 主要是来回各地的差旅费,为老人及其家人买一些礼物、药品,以及寻亲和拍摄过程中的其他相关费用 (…) Read more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陶金

《虎头村癌症人群》 在线影廊:这里 『摄影师』 陶金:自由职业摄影师,云南宣威人,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目前居住在大连。他的个人项目还有“海的今天”,“临终关怀——死亡和家庭”这两个题目,前者是一个小组合作项目,探讨辽东半岛因海洋带来的利益所驱动,它所依靠的黄海与渤海海岸所发生的变化,重新审视人和海洋的关系。后一个项目作者则刚刚展开,已成为大连市中心医院关爱医院的义工和摄影师,将通过这一双重身份开始做前期的相关人员接触与拍摄准备,了解临终患者的死亡对于家庭纽带的影响,进而探讨家庭的本质与死亡的关系。 联系方法:taojin0609@yahoo.cn  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tadyking 『摄影项目』 虎头村坐落在云南省宣威市来宾镇西南方,村民人口总数在5500人左右。自上世纪70年代起,肺癌发病率高达6.5%,是全国癌症最为高发的地区之一,也是在联合国卫生组织备案的癌症村。 近年来,这里的癌症年轻化趋势明显。环境污染,生活中不良习惯(如抽烟、腌制食物中的亚硝酸钠)和原癌基因遗传是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摄影师所力求呈现的第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对于当地人群对癌症的不同反应的给予呈现,包括居民、政府、医疗单位,企业等。 『拍摄计划』 一,拍摄准备 2011年初,当时我是大学四年级,工科课程已经完成,大半年的时间在学习新闻学知识。从2010年末,我开始关注虎头癌症群体这个项目,我的一个朋友也很感兴趣,加入做了一些采访文字记录工作。后期因为时间缘故提前离开了虎头村。 为了顺利介入虎头村进行拍摄,我使用的身份是报考新闻学的学生。这个身份也成为了整个拍摄过程中交涉上合理性的主要依据,但同时也由于身份认同的原因,在联络当地相关的政府部门包括虎头村办事处中,常常四处碰壁;特别是癌症患者档案资料查阅上,无果而终。 因为身份认同带来的阻力,2011年04月末,我进入北京红十字基金会癌症救助网工作,离开时成功保留了志愿者身份,为这次的拍摄提供了比较合理的身份。 二,理念转变 最初的拍摄是想通过影像和文字两方面,来廓清虎头村癌症群体生活现状,引出导致的癌症高发问题的一些相关讨论;在引起外界关注后,希望通过外来的力量(包括上级政府政策实施或是媒体压力)的介入来获得相关问题的改变。 由于刚开始时我认识的局限,上述这一想要改变现状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我的整个拍摄过程中,对于画面选择、呈现,多是在对于疾苦表情和具有典型性的故事上;在肖像设计上,把悲苦叠加到画面中(如安排被拍摄者手持逝者的照片,X光片)——这是我现在不愿看到的呈现方式。 最初我拍摄这一主题,希望通过影像改变现实。现在我认识到,即使这一意愿在未来可以实现,但并不是某个摄影师个人可以短时间达到。我拍摄这个主题,不仅是试图引起社会对虎头村癌症人群的关注,更主要的,是希望能够唤起对于当代制度下的生命状况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 三.  朱丽丹 朱丽丹是我在虎头村走访中被谈及最多的对象。她本人并非癌症患者,折磨她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后天免疫缺陷病。朱丽丹生活在一个四口之家,17岁,是家中的大女儿。其父母在07年到09年期间,先后检查出身患癌症。开始拍摄时,朱丽丹的父亲已经是胰腺癌晚期,癌细胞扩散全身。家中唯有10岁的弟弟朱恩航身体健康。 因为朱丽丹特殊的家庭情况,我把有关的图片和文字整理,投稿到《春城晚报》,获得了报道和捐助发起。同时,《春城晚报》有意跟踪报道朱丽丹病情,进行募捐活动,但是由于朱家放弃治疗未果。在报道刊出的第二天,朱丽丹的父亲过世,朱丽丹也卧床不起。 四,新的拍摄计划 我计划于2011年12月中旬—02月中旬,完成虎头村的癌症人群的拍摄(注:摄影师已经在云南操作这个项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一拍摄行为的思想前提和影像呈现方式,做出反思和调整。 采访中,一位肺癌患者叙述到,当村民联络问责煤矿企业时,村长时常出面干预,作为煤矿主防控村民的有力帮手。然而在进行村长选举时,多数人却以获取眼前利益多少决定自己的选举结果。 现在我决定完善虎头村癌症群体拍摄项目,希望通过廓清和讨论癌症问题诸多因素:环境,资源分配,政策施行,医疗保障及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如软弱的公民意识, 选举时因为利益诱惑的变节等),唤起本地居民对自己生活现状和对自身意识的反思。希望改变的力量是由内而外的。通过有关虎头生存现状讨论,唤起更多人对生存质量的思考。 『项目点评』 真心祝福这样一位摄影师。除了摄影之外,他也在与自己辩论,让自己了解到了事件错综复杂的一面。一点儿建议是他可以稍看些人类学的书,不用看太多了,其实稍微看一点儿就能随时提醒自己要不断修正内心的看法与倾向,也能在精神信仰上带来一些支持作用。他肯定也会做很多笔录,那些将是研究这种轻权/无权者与掌权者之间对抗的很一线的材料。我稍微查了一下那个村的新闻,不算很多,但大致是说那里建了一些有污染的工厂,村民患病率高并且觉得家里有癌症病人是一件不太好公开的事情,藏着掖着又没钱看病的现象很多。我猜这里面的利益关系应该是复杂的,当地人对疾病的态度我不清楚,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试过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但我想这样一位善良好学的摄影师一定能带给我们更多的信息。在做纪录片的时候,我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个NGO,是环境污染受害者维权法律服务助中心,他们免费帮环境污染受害者辩护。如果项目最后摄影师有这方面的需要,非常愿意用行动支持他和那里的村民。 第一阶段的拍摄图片和内容深度都一般,还需多拍摄多沟通,在拍这种癌症的题材时,须尽量消除和被拍摄者间的距离感。建议可以从摄影师最熟悉的内容和群体开始多拍。 (…) Read more

第三届 ofpix基金揭晓

没有盛大的“颁奖礼”,只是camp11开始之前的加映,我宣布第三届ofpix基金宣布得主是——樊竟成。 樊迟到了,我开始采访,本想略过这个环节,这显得太像某个娱乐现场的颁奖礼,但我想还是应该给观众介绍一下樊的情况,好在樊的回答很直接,他说自己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如同那略显单薄的申请书,他的确是个不太会说话的人。 樊竟成获得ofpix基金支持拍摄的项目是《北京建筑工人》 其实今年的评选过程很纠结,申请人都很不错,几位评委给出了不同的结果,不得已又进行最后的合议。 樊竟成是詹膑老师推荐的,他也是我们认识的人,我们请了评委,但又抛开了评委,这是不是又带着某种私心呢?在给评委的信件中,我们提出,相对于其他一些停留在计划上的项目申请,樊是一个已经开始工作的摄影师。他辞去了工作,住在建筑工地附近,更为重要的是,他将拍摄的照片提供给NGO组织,在大学举办展览,参与农民关爱日活动。这些他没有写到申请书里的行动,却正好符合我们要找的那个社会纪实摄影师的标准:让影像发声,把照片还给社会。我们在寻找一位“行动者”而不是“摄影者”。 这个结果已经得到了评委的认可。 但今年其他一些候选人还是让我们有所放不下,这是身为评委的詹老师的发言: “感到内心汪汪的。 俺得试图找到多一点的钱,可以多支持几个才好…… 对摄影和社会的认真态度,让人能对未来有所期待。” 我会陆续在教室里将其他申请者的项目在这里推介。但我想,对于他们,对于所有想做事情的人,钱不是问题,关注与道义的支持是更大的力量。 camp11结束之后,我把基金交给了樊,并和他拥抱了一下,我觉得这个比冠冕堂皇的采访有劲得多。 第三届ofpix基金获奖者 樊竟成 《北京建筑工人》 项目内容: •作品除了摄影还有文字部分,摄影师会与工友交流,共同梳理工人打工史,发掘有代表性的事件, 如:工伤,拖欠工资,遭受歧视,走法律程序时遭受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看 法, 等等,鼓励工友亲自书写下来,保留其文字原件。 基金用途 •1,录音笔一支,移动硬盘一个 •2,赠送工友照片的冲洗费用 •3,春节跟随工友返乡所需费用, •4,工地附近租房等个人生活费用 作品文字部分 对建筑工人的采访及其手写档案 评委评语 吴笛:欣赏樊的作品让人颇有几分看电影的感觉。纪实摄影很容易只记录事件和状态,而没有神态。但这组作品有神态,很难得。应该说,摄影师对影像的感觉和把控都不错,很有潜质。从作品也能看到,摄影师走入了民工的生活,较一般人要更深一点。不足之处是这些作品对于农民工的记录还停留在艰苦生活的表层,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更深刻地反映时代的变迁。 农民工是一个比较热门的拍摄题材,怎么拍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比同类题材有所突破,是摄影师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另外,采取摄影与文字并行的方式,固然比纯摄影的记录要多一些厚度,但摄影师需要想清楚并处理好的是,文字与图片如何有机结合,建立起恰当的关联。 (…) Read more

Ofpix摄影基金

你看到这篇博客的时候,我在平遥回北京的路上,关于今年的平遥摄影节布展情况的观感随后给大家奉上。 大约一个月以前,当我得到第一笔支撑我做摄影项目的基金的时,很是兴奋,同时也冒出了一个想法,为1416的读者,那些正在寻找自己职业道路的年轻摄影师也设立一个基金。这就是“ofpix摄影基金”。 我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不断把一些已经敲出来的字删掉,突然间很是犹豫,比如,我能否坚持下来,比如,这种做法是否有些过于个人主义,太过炫耀,等等。 我还是决定把这个奇怪的想法实施下去,这笔钱虽然不多,但也许可以给仍然处在潜水期的年轻摄影师带来希望和快乐,以及继续拍下去的信念。 以下就是这个基金的介绍: 关于Ofpix 点击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ofpix的主页,这是我和horse(就算是ofpix的主编和出版人吧,呵呵)你一句我一句扯出来的一个“摄影乌托邦”,说它是乌托邦,是因为我们畅想的那个未来,从1416发散出来,为年轻摄影师建立职业发展平台的这个组织,目前还只是一个梦想,有很多路要走。 Ofpix基金 设立这个基金的目的有两点: 1,这笔基金将用来资助一位年轻摄影师完成一个摄影项目。 2,申请ofpix基金可以作为年轻摄影师申请其他摄影基金的“路演”,更为直观地体会摄影基金的申请流程和具体方法。 ofpix基的申请方法 1,这笔基金总额为5000元,奖励给一位摄影师 2,申请时间从即日起截止到2008年9月30日 3,申请者将以下申请材料发到editor@ofpix.com这个邮箱里 a,个人简历 b,一个你意图用这笔基金完成的拍摄项目的介绍和拍摄计划 c,一组不少于20张的摄影作品。(也可以发作品链接) ofpix基金的评选办法 申请时间截止之后,我会邀请我的一些摄影师朋友和我一起共同评选出入选者。并且针对大家的申请情况举办如何申请基金的专门讲座。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