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长马丁帕尔

关于帕尔这批书最终的去处,他想着要将之捐给Tate这样的艺术机构。当他沉浸在摄影书的海洋里,这位先生发出的感慨是:“我们的摄影史研究者是多么地懒惰和思路狭隘,因为只要稍加深入与投入,就会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挖掘。” Read more

1416专栏:纽约来信

“他们毫不掩饰地用外来人的方式解剖一个看起来异样甚至荒谬的美国,并独断地将它的肌理展现在我们眼前。” @布罗迪报告 从纽约发回他的观展报告,在一个叫做《美国天天见》(Everyday America)的展览里,摄影师们对美国这个模特有着怎样的视觉发现?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1 . 流言 据Poynter报道,上周发生的美国校园枪击案,一些新闻机构再度摆了乌龙。 事件发生之后,媒体迅即在社交网站上展开疯狂搜索,试图在这里挖出凶手的私人信息,他们在facebook上找到一个各方面特征都相符的年轻人,消息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被发了出去。 但事实是,这个可怜的年轻人是凶手的哥哥,据说是因为当时警官拼错了凶手的名字,才导致记者们犯了这个错误。 但他们是否有纠正这个错误的可能呢?如果稍加注意,这个男生的facebook在凶手自杀之后还在更新,这也是他的朋友极力为他辩护的理由。而其本人也不堪其扰发了这样的消息:这是我!我还在工作!我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 专业新闻工作者此次在社交媒体上学到的是,他们应学会如何面对社交媒体上的“流言”——流动的言语,要联系前后,观察左右,从中去伪存真。 BuzzFeed 声称他们发现了疑似凶手的首张照片。很多媒体包括Fox新闻也都用了这张所谓凶手的个人照片,有一些媒体则稍微谨慎一些,在标题中加上了问号:这是凶手的照片么? 2. 读图 还是关于校园枪击案,BagNews指出,如果存在一张关于这个事件的标志性照片,就是这张反映儿童从校园紧急疏散的照片。他的解读如下: photo: Newtown Bee, Shannon Hicks/AP 首先最吸引人的是照片中间穿天蓝色衣服孩子那令人心痛的表情,其他小朋友还都正在手拉手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而这个女孩则显然情感深受伤害不能自已 此外,照片甚至给人感觉是一连串囚徒在行走的样子,不仅是因为前面站着一个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同时也因为为首的那个孩子被反剪手拉着的样子。这给人一种感觉——联想这一年这一季的那些枪支案受害者——仿佛整个美国都成为枪支暴力的人质。 3. 如果只要一样东西 下周就是传说中的末世之日,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逃荒,那是什么?——不要嫌这个问题老套,因为它虽然简单但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 2009年,Martin Paar和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联合做了一个项目,先是询问一些名人这样的问题:水灾中,你会带走哪样物件。然后到越南问那些真正遭受水灾的当地人到底救出了什么。 名人的回答是:老照片、手制玩偶、普鲁斯特的全套著作、宠物狗、自己的速写本子…… 灾民的保护的财产是:电饭锅、钟表、教科书、书包、身份证、胡志明的照片、土地财产证明…… 抱着土地证明的老妇人 抱着苹果笔记本的音乐人

周一消息树

今天消息树上挂几个“家庭故事”,也和我们还乡第二季的主题呼应一下。 1. Marin Parr + 无聊的夫妇 这是Parr在1993年的老作品,最近被一个博客作者翻出来,这位怪叔叔观察先生太太们彼此熟视无睹的态度——坐在一起,却仿佛面对空气,他将之原样抓拍下来,管这个项目叫做《无聊的夫妇》(Bored Couples)。 这种“无聊”的状态究竟源自何方?我想起了一个朋友在饭馆里的观察,越是老夫老妻就越容易出现这种神态。失去了陌生感和好奇心,双方凭借惯性生活,多了默契,却也少了交流的欲望。 Parr还把自己和太太的照片也放了进去。据说这张乏味照片能够放到这本书里,反而让夫人很兴奋。 Parr这张自拍照片,显得摆拍痕迹很重嘛 2 Alec Soth +寻找爱 1996年,整个年头,摄影师Alec Soth都在寻找爱,当时的痛苦却是现在倍感珍惜的回忆。他最近将那一年所拍摄的老照片出了一本新书,书名叫做《寻找爱,1996》( Looking For Love, 1996) 那时的Alec Soth在一家商业摄影工作室里打工,负责冲印照片,他说这份工作令人绝望,下班之后,他会跑到一个酒吧里喝酒,在这里,从他人身上他看到生活的精神。他开始拍照,拍摄与他短暂相遇的陌生人。这是Soth的第一个正式摄影作品,也是他爱上摄影的开始,他常常偷偷利用工作便利打印照片,藏在夹克里面运出来。 有位摄影人评论这些照片,里面那些沉浸在生活与爱之中的人们仿佛都在对Alec Soth说:“这是我的爱,而你的呢?” 1996年,Alec Soth结婚了,他最近在博客上晒出了自己婚礼之夜的照片。   3.Terry Richard+妈妈 作为一位颇有争议的时尚摄影师,Terry从来不会顾及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不在乎所谓的和模特传出丑闻,用卡片机拍时尚大片儿是他的风格——别人就得接受这个。在他的网站“Terry的日记”(terrysdiary.com)他差不多每周都要放上88张照片,这些照片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他的生活,美女,时尚秀场、名人豪客…… (…) Read more

摄影陈词滥调——马丁叔叔的火星来信

前两天,一不小心逛到了马丁帕尔的博客。没想到,他偶尔还会更新一下这里。最新一篇讲他圣诞节参加俄罗斯富豪的聚会的经历。 我看中了一篇名叫《摄影陈词滥调》(Photographic Cliches)的文章,发表在去年四月。真奇怪,这么一篇辛辣地抨击摄影界自恋的文章竟然没有广泛流传?不过,还有一个奇怪的细节,帕尔这篇文章写成于2010年11月,但直到半年之后才发到自己的博客上,他在犹豫什么呢? 以下是我的翻译: 艺术和纪实摄影师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他们比其他一些摄影师,比如拍家庭快照的以及业余摄影师更高人一等。不过,经过我这三四十年的观察,我的结论是,我们对自己所拍摄的东西太过自信了。 这个结论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尽管我对自己想要探索的领域无不经过深思熟虑,但也仍然常常会发现自己也掉进了以下的陈词滥调提纲里。我非常关注那些执掌我们工作的基本法则,并且也想尝试来总结一下现今控制我们当代摄影实践的一些主要流派。这些核心主题和路径也在随着新摄影师的涌入,随着他们对摄影文化和语言的改造而不断改变。我渴望看到新的作品以及这方面的新书、杂志和展览。但大多数作品我看到的都是普通的,随大流的。所以,我在Brighton摄影双年展的时候,选择作品的标准就是看其能否从一个新鲜的角度切入选题。 下面就让我来试着梳理一下我能找到的一些基本套路:1. 高角度俯瞰人类(the above ground landscape with people) 这是最近一个流行,主要是从Gursky那里发展出来。从一个高视点的地方框取人,把他们置于(淹没在)城市也可能是郊区的景观之中。 2. 弯曲的路灯 这个手法美国比较常见,他们那里这种路灯很多。这是典型的城市风景,但正在变得没落。这种流派可以追溯到Stephen Shore和其他一些人身上。 3.个人日记 Nan Goldin的《性依赖的叙事曲》在这方面算是开了先河,随后还有Larry Clark以及Ed van der Elsken这些人跟进。 4.  怀旧的目光(The  Nostalgic Gaze )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回到地球 今天就说几个关于名人回到凡间的故事。 1. 总统先生在instagram 大选年到来,诸位候选人们又该是一轮新的游说和亲民。回头看看奥巴马所承诺的“HOPE”,光一个海报的照片版权就惹来一系列的麻烦,最后不了了之。这年头,哪有清白的事儿。 竞选这活动,自候选人们开始电视辩论以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形象的竞争(由具象到抽象),时至今日,更是有高科技助你分身和变形。 instagram这软件,有人将之称为让业余人士的照片变得高级的染缸.。奥巴马先生的帐号上周二出现,据说总统将在这里发布自己今年竞选之旅中的各种幕后照片。 仅仅一天的时间,奥巴马的帐号就获得了一万六千名跟随者(目前是六万),尽管数目不多,但是据说这些人可都是instagram的强力用户,他们并非被一个伪装的帐号就欺骗,而是要在确认这的确有总统参与的情况下才肯跟随。 总统的第二张照片,有关自己在参加一次记者招待会的现场,有1036人喜欢,163条评论。 不过,可能为了一视同仁,总统先生没有关注任何人。 2. Martin Parr先生在flickr 这挺有意思的。 Flickr上有个小组叫“死硬的街头摄影”(HCSP ,Hardcore Street Photography)哥几个正在热闹地讨论摄影史上的一百个最有影响力的街头摄影师,有人提出Martin Parr有张图片——最后的旅游胜地系列中的一张——那姑娘看起来像是摄影师摆拍的。 没过一会儿,马丁叔叔竟然现身了: 路过,看到这个吓了一跳,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最后的旅游圣地这组照片从来没有设计和摆拍。这张照片里面,看着镜头的这个女人,是突然转头来看着我,我觉得这样很好。其实大多数时候,坛子里的朋友们都知道,除非是一张肖像,被摄对象盯着镜头看是一场灾难,但这其实就是摄影的魔力,你以为自己懂得一切规则,但是它就那么突然出现朝你扑过来。 马丁叔叔出现并未引起资深大牛们的惊慌,大家继续按部就班地讨论,不过,既然大叔现身,大家的话题也就围绕着他展开,并抛出几个问题,过了一会儿,大叔又现身了: 我认为我的最后的旅游圣地仍然是一部纪实摄影作品。我知道美国是真正有街头摄影的,但我们英国的街头就是海滩…… 今年在做一本书,名叫“生活就是海滩”(Life is a Beach),这个专题将会涵盖星球上所有的海滩照片。 随后大叔继续和大家絮叨,他说“街头摄影是越来越难做了,不过,我们还是得感谢上帝,因为谁愿意去做那些容易的工作……” 帕尔先生的flikr帐号在此,他在flickr上选出的最爱照片是个看点,这不就是马叔叔的flickr策展嘛。 另外,美国摄影的这篇文章里,列出了更多活跃在社交网站上的著名摄影师名录。 (…) Read more

坏天气

昨天去上课的时候又路过学校的操场。我最喜欢朝里面张望。学生在上体育课,他们愉快地聊着天,伸着胳膊,做着笨拙的体操,这场景总让我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这也是我上课的操场。 但下午三点多钟,这里却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 关于最近的坏天气,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个场景——一个所有人都消失,不留任何生气的操场。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开始飘雪,路上的人蜷缩着试图尽快逃离——这副样子让我想到帕尔大叔的《坏天气》,于是又重温了一下。 《坏天气》(Bad Weather)是马丁帕尔的第一本摄影书,1982年出版。对于这位摄影书的高产者,这个“第一本”自然有具程碑价值,在摄影书收藏市场上很受关注。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似乎除了之后出版的另一本黑白摄影集之外,帕尔大叔就完全转向彩色世界了。 坏心眼儿的帕尔,在这本书里记录了人类对坏天气避之不及,气急败坏的样子。书的前言有英国BBC的天气预报员Michael Fish参与,查阅资料发现,这位老兄当年也是很出位的,比如,穿装饰了气象符号、蓝绿相间的运动夹克播报天气。 播音员麦克老兄很可能就是因为沾染了帕尔,职业生涯的大麻烦很快就来了。1987年,他在天气预报中以调侃的口吻说:“今天早晨一位妇女告诉BBC,她听到飓风来临的声音……但我要告诉电视机前的你,别担心,根本没有这回事。” 就在那个晚上,一场风暴袭击了英格兰东南部,是1703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这个事儿,这种荒诞和怪异,其实就是帕尔书里写的那种情绪。 上面这张图片,照片里是一句名言警句,大意是:“焦虑就好像坏天气,令你不愉快,但却也不会持久。”马丁帕尔七十年代拍英国的坏天气,嘲讽人类的自大,天气的变幻完全不受人类的左右,你痛恨坏天气,但还是要依附它生存。 对待天气这个捉摸不定的脾气,如果上世纪人类的心理还是“令人不愉快,但不会持久”;帕尔这老兄还能以幽默的口气调侃地说一句:你真坏!但到了今天,坏天气的“坏”恐怕已经完全升级,再谈论天气哪里还能找到幽默的调性。 我上学的时候操场上也有坏天气,沙尘暴吹得人无法睁眼,必须逃离,昨天的操场,没有那么暴虐脾气的风沙,只有灰色的雾气在那里,而这种安静却让人感到出奇的恐怖。

马丁帕尔的怪味豆

马丁帕尔(Martin Parr)又扔下一粒怪味豆。他在英国利物浦的Open Eye Gallery策划了一个展览。有读者留言:“这样的照片能不能别浪费空间挂在墙上,在ipad上翻一翻就可以了。” 出现这样的反馈并不奇怪,这位大叔向来每次出现都裹挟着争议。 展览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帕尔策展,展出两位摄影师的作品,展览名叫《理查德和名人》(Richard & Famous)——这个有些无厘头的展览标题正是两位摄影师作品的主题。 澳大利亚摄影师Richard Simpkin是个明星猎寻者,想尽一切办法和自己喜爱的明星合影,这样的行为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手头积累了超过1000张这样的照片。帕尔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收藏,使得他这个游戏变成了一种艺术,究其根本,探讨的是社会身份和人与人之间的界线。Richard把这件事看做自己一生的追求,不认为自己是名人控,因为他只找寻自己喜爱的明星,并声称将自己的名字和Famous并置就是一种态度。 另一位摄影师Simone Lueck来自洛杉矶这个明星文化的产地,她的项目名叫《曾经和未来的女王》(The Once and Future Queens),摄影师在Craigslist(类似国内的神奇网站XX同城)上发广告寻找被摄对象: “征寻独特的,动人的,有趣的年纪大的女性,此系列作品将把她们拍摄成著名的明星的模样。请提交一张你的照片,并且告知你想成为怎样的明星。没有报酬,但可以把照片提供给你。” 逝去的时间,性别,梦境,摄影师的最终作品展现了这些女性对自我的认知。 马丁帕尔在Open Eye Gallery所主持的展览的第二部分是他的个人收藏。此次露面的是他的另一个收藏系列——Painted Photographs(涂色照片),这些照片都是帕尔从二手市场收集来的,是来自战后一些报刊和杂志的照片,这些照片上涂涂画画标记着各种符号,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位明星。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