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抬头,看天空

Stefanie Gordon女士从飞机的昏睡中醒来,听到机组乘务员向大家宣布:“现在请朝东看,你们能够看到航天飞机。” 5月16日,这一天是美国奋进号在其19年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太空使命,也是美国航天局30年的航天飞机发射计划倒数第二次航行,7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最后一次飞行后,美国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 具有历史意义的航天飞机发射引来了大批媒体,自然,也少不了职业摄影师。 Joe Skipper / Reuters 但是,似乎更多的风头却被Stefanie Gordon女士抢了去,她说自己是恰到好处地醒了过来,举起手中的iphone拍了几张照片,还拍摄了一段视频——此时奋进号正穿过云端。随后她把照片上传到Twitpic上,然后在twitter上发了一条推,紧跟着,她的帐户就热闹了起来。 NASA转发了她的推,大量媒体找她要照片,其中甚至包括BBC。这条推至下午两点被转发了二十万次。 大概仅仅是一次好运气——也许职业摄影者可以这样自嘲。不过,另外一位业余爱好者的太空冒险,却完全与运气无关。 Nick Risinger是美国西雅图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辞职之后,他变身成背包客,花了一年的时间巡游四方,从美国西部一直晃荡到南非的西开普。每到一处他都不忘记拍摄天空的星云,它们最终整合成了一张巨大的夜景星云图——5000-megapixel 大小,来自37440次曝光。 Nick在Colorado做拍摄准备,当天的温度低至零下21度。 你现在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移动鼠标,和Nick一起,投身于无尽的太空之中。另外一个名为太空调查的网站则提供了更多Nick拍摄背后的故事。 不过,我写这篇博客并非是让业余摄影师和专业工作者对垒。我发现,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却很少有抬头的机会,一群人总是会各自低着头在一个小屏幕上划拉。 如果有哪个富豪打算投资一笔生意,建议请考虑治疗颈椎病这个生意,不妨考虑一下我的建议,组织一个颈椎病患者旅行团,每天晚上抬头看天,数星星。 链接: 专业摄影师拍航天飞机:这里。

爱疯爱摄影

今天北京阴风大作,貌似在为光棍节造势,我决定在教室弄些热闹喜庆的气氛。 黄强同学前几日给我晒了晒了他的iphone(不是4)的摄影装备,都是些热闹的小玩意儿,蛮不错的生活加餐,下面就是他的文章,也欢迎各位分享自己的手机摄影心得,推荐App,请在此文章下面跟帖。 爱疯爱摄影 其实早在iPhone问世之前手机照相就已经开始展现他的独特之处了,记得几年前我还在犹豫是买台DC还是买台索爱的拍照手机了。 我的iPhone是老款,不能视频,不能手动对焦,没有闪光灯,更不能HDR,但他的魅力就是拿起便拍。在iPhone4诞生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专门针对iPhone摄影的网站,奖项甚至出版物了。Chase Jarvis的The Best Camera第一天的销售量更是创造了的美国Amazon摄影类书籍的销售记录。 iPhone的拍照效果绝对不是手机中最好的,像素也不是最高的,更是没有太多的手动功能,但他的App做的绝对是最好了,这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的创作乐趣。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爱疯装备,(CameraBag还是一不小心点错了买的) 它们来到生活中是这个样子的: Yes  We Can(free) MobileMonet($0.99) TiltShift ($2.99) photo wall($1.99) polarize(free) 最后,最后,奉献一张我的iphone照片: 恭喜发财!

摄影机械生产时代的结束?

对话是这样开始的: 任老师,你绝对应该买一个iphone4! 是吗? 它完全改变了摄影生产的方式! 是吗? (接下来是超级眩酷的现场演示#¥%◎※※,包括点击屏幕选择曝光区域,HDR,360全景照片,各种胶片效果,lomo,最后拼贴成照片墙,点击——发送!) 哪,哪,我这个教摄影的还能干什么呢? 不知道…… 反正,摄影机械生产的时代结束了。 以上是horse和任悦在奇遇花园咖啡馆的一段对话,你自可以想象,下一个镜头也许是任老师在苹果店门口排队买iphone4的情景。 不过,还是把镜头再转一下,先到悉尼去——这里,一个粗壮的男人,手里捏着一个小黑匣子,在一间花花绿绿的房间里跳来跳去。 此人是著名时尚摄影师David Lacaphelle,他手里拿着的是Nokia N8,前来拍照的都是普通人,他们用毛遂自荐的方式应征而来,体验“被时尚”的感觉,不过,他们所经历的时尚,不是大片拍摄现场,当然,把手机当相机用恐怕就是当下最时尚的时尚。 此次活动在facebook上有一个主页,相册的介绍是这样的:“这些美丽的照片都是N8拍摄的!” N8很牛么?好吧,下面你看到的这张美丽的照片是horse用iphone4拍的: 这样的照片在他的iphone4里还有很多。他终于可以把自己和风景之间那些微妙的共鸣用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这也是令他最舒服的地方,因为以前,无论怎样拍,那照片都很平凡,而现在,没有任何秘密,他所做的事情是下载一个app,然后让程序帮助自己实现视觉表达。 一台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机? (也是horse拍的) horse对iphone4的激情都写在他的这篇博客里,《相机会因为iphone展现的未来而改变么?》: “传统的相机是基于一套机械语法生产的,它的逻辑是一个经典的系统,我们很热爱它。这套逻辑在很复杂的处理光线的问题,它用对焦、光圈、镜头拉升、前进景、 虚化背景等等来组织了一套生产模式。对,是生产模式,而不是消费或者娱乐。iphone4的触摸屏和大量的照片软件则展开了一种另外的可能,它重新用一套 数字和互联网的语法来重塑拍照的行为,这些不仅包括按住不动,两个手指离合滑动,而且还包括大量自动程式来让你选择,包括即时的图片处理——是的,拍摄前 期和图片处理后期已经融合了。它不是为了见证存在的,它不是生产工具,它是为了消费存在的,其实更加准确地描述是,它是为了表达而生存。” 在另一篇文章里,他将iphone4带来的变化归为四步,文章的标题更加直白:《照片将直接表达意义传达情绪》 “iphone4和其它移动图片生产、传播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将照片的生产和传播速度加快,难度降低,方法多元化,从而使得照片直接变成了意义和情绪传达的工具,获得了和文字、口语等同的地位。” 读到这里,我那颗因为担心即将失业而悬着的心还是放回到了肚子里,这不就是一个视觉时代到来的宣言吗? horse说:你难以想象一个多么神奇的世界揭开了序幕。 乔治伊士曼的柯达公司凭着一句“你只需按动快门”,把相机塞进了寻常人家,而接下来,似乎大众摄影的狂欢时代就要到来了。 我昏昏然写了这篇博客,标题是问号,似乎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和horse争辩,不过,令我困扰的另一个问题是,我究竟要不要去购置一台iphone4呢?

周一消息树

新媒体 9.11 将一个悲剧历史事件变成一个app应用,是否有些残忍?不过,如果它的目的不是用眩酷的科技让你找乐,而是把历史还原,让沉睡在博物馆的资料面向读者开放,那可能另当别论。 8月26日,一个名为“探索911”(explore 911)的app程序出现在苹果商店的货架,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被下载了至少十万次。 这个免费的iphone程序将导览你重新经历911。从地图,到照片,音频,视频,时间轴,涵盖大量911事件的文字和图片文档,而且还有一个“扩增实景”( augmented reality)的应用,打开拍照功能,在你眼前的建筑上,灾难当时的场景会叠加上去。 设计这个app的是一家专门为博物馆做展览设计的公司 Local Projects,看样子,他们的展览现场设计已经推进到了虚拟空间。 看了此公司的网页我这才发现之前在奥林匹克公园看到的一个展览,也是由他们设计的,展览入口都是如真人大小的屏幕,里面有一个“真人”在讲故事,我印象颇为深刻。 Twitter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twitter已经成为一个新闻信息平台,而且越来越主流”,这是一位从业15年的媒体记者最近发出的感慨。 在 Mathew Ingram的文章里,他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这个论断,它们就发生在最近的一些日子里。 阿富汗被绑架的日本记者成功地骗过守卫,用他的手记发出了推:“我还活着,但是在监狱。”他最终得到了释放,尽管不能判定这是否和他的推有直接关系,但对于这位身陷囹圄的记者,能够把自己的关押地点信息发出去,很关键。 美国马里兰探索频道人质劫持事件,最先发消息的是twitter 新西兰地震,在主流媒体还没有任何动静的时候,twitter上的消息已经满天飞了。 加州大火事件,一位被访妇女认为,比起广播,她更依赖twitter传来的信息,因为它更快一些。 这样的例子恐怕还会日渐增多,这位记者在写此篇博客的时候,文章标题所用的句式也很耐人寻味:不管你喜不喜欢—…… video 尽管youtube仍然没有成为盈利机器,但仍然有不少人坚信视频是人们未来获取信息的重要形式。视频分享网站也从youtube这样大众视频发展到vimeo的小众视频。Telegrahp21也是这样一个视频分享网站,刚刚成立,主要分享记录短片和艺术短片。这个网站很易用,每一个视频下面都有作者信息,相关链接,访谈,信息量很丰富。 这里也有多媒体作品,比如VII记者 Ron Haviv做的海地地震的报道。遗憾的是,画质太粗糙了 CAMERA 最后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特别新特别新的媒体是这个—— 你的相机够大么?不够大别做艺术(哼哼),但你的肯定大不过加州摄影师 (…) Read more

周一消息树

这是iphone, 一个有无数可能的手机,它可以让你: 1,重返20岁 2010年,你20来岁,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纽约时报》为了配合一篇讨论“不愿长大”现象的文章,请一些年轻摄影师用iphone拍下最能代表他们生活状态的瞬间,供大家了解小青年,并回味自己的青年时代。 家人,朋友,自己,惆怅,蓝调…… 其实,看完这些文艺腔调浓重的照片,我甚至有些觉得20来岁没什么好的。当然,也有社会学者指出,青春期是人生最难过的时代。 2,更为性感 这个调查其实值得深入研究一下,调查者将来自一家约会网站的五十万张照片配对,然后做读者调查,询问他们更愿意和照片中的哪一位人士约会。有这样一些结果: 用iphone手机的人更为性感 用松下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更为吸引人 用能换镜头的相机拍出来的比手机相机更吸引人 用闪光灯会让你老七岁(!!!) 哼哼,你可以根据这个调查更改自己的约会照片,把自己的照片变得吸引人,可是,你愿意和一张照片约会么? 3,找更多的乐子 iphone 4,你买了没有?这几乎是苹果粉丝见面的招呼用语。 伴随着iphone 4摄影和摄像功能进一步增强,无数拍照辅助程序也就应运而生,让这台小手机变得花招迭出,可以到这里瞅一下,还是蛮有趣的。 4,爱尼埃普斯,不爱达盖尔 最后这个消息和iphone没有关系,让我们回到摄影的老祖宗那里。 看到一条消息,英国即将召开一个尼埃普斯的摄影作品研讨会,对他在1827年带到英国的三幅干板照片专门做科学和史学的研讨。 这个研讨会是否会对摄影术的发明者予以正名呢? 反正我讨厌那个富态的达盖尔。请对比这两人的面相,你来判断一下,他们两人之中谁是那个热爱科学,对神秘主义充满向往的摄影术的发明者,而谁又是大商人,投机者呢?

周一消息树

自给自足 时刻注意维持自我世界的生态平衡,是我上周的思想收获。今天的消息树挂的都是平凡小人物的故事 一,秀自己 不得不说,英国是一个盛产苏姗大妈的神奇的土地,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这里有着肥沃的草根土壤,比如——你可以得到一个在柱子上亮相的机会。 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一个名叫“一个又一个”(on and another) 的公共艺术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你打开网站,就是视频现场直播:广场的柱顶端可能有一个家伙在读诗,也许是一个织毛衣的女人,或者是个裸体美女,他们都有一个小时的亮相时间,你不喜欢,就再过一个小时来,起落架将缓缓升起送来一个新人。 这个活动是雕塑家Antony Gormley倡导的,在三万多个申请中,有两千四百个人中标,他们自7月6号开始,每人在柱子上有一小时的表演时间,昼夜不停,直到10月14号结束,整整一百天。 特拉法尔广场是伦敦的地理中心,纳尔逊将军的纪念碑高高耸立。八月十五日,一个身穿黑衣的头戴面罩的男子在凌晨三点亮相,他说,“我来这里就是要在黑夜里,坐在纳尔逊的对面,俯瞰广场。” 二,选自己所选 美国杂志协会(asme)的年度最佳封面,也来了个大众选择版,读者可以在亚马逊投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封面。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商业策略,不过,倒可以抢先看看今年的最佳封面的候选都是何方神圣。 三,最好的相机就在你身边 摄影师Chase Jarvis搞了一个活动,目的虽然是推销自己做的一个iphone的软件,据说拍照编辑和分享照片都方便,但是活动的理念倒是不错:最好的相机是你随身携带的。对此我深有感触,iphone里已经存储了五百多张照片了,都舍不得删,它的确是我最好的相机。 四,iphone摄影家协会 没想到这个iphone摄影大赛都第二界了,我飞快浏览名单,试图找个中国人,然后才想到,咱们一直都是地下的,没有官方身份参加这个比赛。 比赛的分类很俗气,不过也透着一股手机拍照的八卦精神,比如“花”,“季节”“日落”“树木”“宠物”,我希望下一届能够搞活泼一些。 如今中国已经正式加入了iphone摄影家协会,明年大家就可以参加这个比赛了。 今年大奖获得者Marianne Hong的作品 五,camp作品发布 最近两个好消息是,cmap4的放映作品刘飞越的《北京的拾荒者》在网易新闻频道图片中心发布。建议大家去看这组作品的评论。Camp5陈智能的《后门》也将在《南方都市报》的视觉周刊里发表。李宁宇的照片也在八月的《三月风》杂志刊发。祝贺他们,我想,最重要的不是所谓的“发表”,而是作者所讲述的故事的传播。

David Hockney的新作

Hockney爷爷舒服地躺在家里的床上——这位英国著名艺术家, 简历里的第一句话是:一个艺术领域的花花公子——他手里捏着iphone,才到手不过4个月。 此时,Hockney的摄影作品《梨花公路》正在纽约的MOMA展出,在这个主题是美国西部的摄影展览中,这幅作品无疑是最为吸引人的一张,尺幅巨大的照片,由上百张照片拼贴而成,尽管你能买到一本叫做《大卫霍克尼论摄影》的小册子,但摄影只是他喜欢的各种新鲜玩意儿中的一小部分。 最近,很多媒体在讨论Hockney的新作,开头都是这么写的:“Hockney不怕新技术。”不过,Hockney的iphone不是用来拍照的。 Hockney说他喜欢用iphone作画,然后将之发给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新鲜的花朵,我的花朵。” 老爷爷的iphone稳稳地放在一个小小的画架上,照片似乎是和记者谈话的当间拍的,桌上的点心,一不留神看起来仿佛是一个调色板。不过,iphone不需要颜料: “你少了一些东西,比如没有了质感,但是你还多了很多……你能移动,改变,放大,缩小。” 记者拍照的时候,Hockney特地用手指着iphone,仿佛是一个忠诚的推销员。 不过,形式急转直下——“David Hockney把iphone电脑艺术带入画廊”,一家讨论Mac文化的网站刚刚更改了它们的标题,据说是因为收到了Hockney愤怒的律师函,其中强调:自己最近在画廊展出的作品是电脑绘制而成,而不是iphone,网上言论完全是记者的误读。 那么,还真要去画廊看看Hockney的电脑艺术,尤其是那张标题是Paul Hockney I的作品,画面里那位老爷子摆弄iphone的样子如此专心致志。 其实,围绕着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爷子的新的精气神儿,最可恨的就是那些把他的iphone小品前面冠上大师作品”的人,我仿佛可以看到现场记者听到Hockney喜欢摆弄iphone时候的“精神一振”,以及他如何得意地写出这样的标题:“Hockney的iphone静物作品,就要进入MOMA”。 我想象,此时的Hockney仍然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地给朋友发自己的作品——那花朵和桌子上水瓶里的一模一样。

Iphone中心论

如果不讨论iphone这个近来最时髦的玩意儿,这个blog一定跟不上潮流,这不是1416的风格,所以就来说说iphone和摄影师的事儿。 Caesar Lima是一个时尚摄影师,很聪明的一个家伙。瞅准了人们对iphone的疯狂劲儿,那个大大的屏幕,以及人们可能以此为中心展开的新生活,Caesar Lima眼前一亮,重新设计了自己的网站。 这个域名为http://www.caesarphoto.com/iPhone/的页面是这样的: 发现有什么变化没有?似乎很多空间都浪费了,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左侧。是的,因为这个页面呈现在iphone上就是这样的 不大不小,刚刚好。这就是Caesar Lima为他的客户专门准备的用iphone浏览自己主页时的专门页面。这样有着灵巧心思的摄影师,生意不好才怪呢。

  • 摄影如奇遇
Top